光鹽行者的博客

神讓我們的靈寄居在我們的身體裏,生活在這個世界裏。不照管好身體,可能會被提前趕走。身、心、靈的健康,缺一不可。
個人資料
光鹽行者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由一把槍想起來的故事

(2025-10-12 14:37:39) 下一個

前幾天去上課,走近講台,赫然看到一把槍放在桌麵上。

An object on a table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我迅速打量了一下教室各個角落,零零散散的有幾個學生坐在教室裏,沒有見到異常情況,於是剛才突然加快的心跳慢慢恢複了正常。走近了一看,原來是一把玩具槍。哈哈,虛驚一場。

幾年以前,德州通過了一個法案,允許在校園裏佩槍,當時還很轟動,有許多爭議,有很多人抗議。記得在那法案通過以前,有堅決支持控槍的朋友問我:如果你看到教室裏很多學生都帶著槍,會不會感到害怕?你考試不讓誰通過的話,人家可能會請你吃槍子。我笑了笑,說不會,我也可以去買一把槍,別在腰裏,到了教室把槍拿出來往講台上一拍,就象以前老師用的驚堂木,也許能把一些學生鎮住。不好好學老子斃了你信不信!當然這隻是開玩笑,之後也並沒有帶槍去教室。幾年過去了,我沒有注意到有什麽人在教室裏佩槍,也沒有注意到教室裏的氣氛有任何變化。

說起槍讓我想起大約30年以前的一件校園槍擊案。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底特律的韋恩州立大學任教,一共隻有兩年時間。其間在好幾個學生的論文答辯委員會裏當過委員。經常去參加論文答辯,我的風格是要提尖銳的問題,但是在評分的時候手下留情。兩年以後我離開了學術界到當地的一個汽車公司去工作。

過了幾年,有一天在晚飯後看新聞,看到韋恩州立大學出了一起槍擊事件。受害者是一個波蘭教授Olbrot,就是我原來工作那個係的同事。當時凶手還沒有抓到,隻知道他在監考期末考試時突然衝進來一個男子,朝他開槍,在他倒地後還上來補槍。整個教室亂作一團,大部分人驚慌失措,躲到桌子底下。事後槍手揚長而去,當時事發突然,很多人光顧自己逃命,都沒注意這個凶手長什麽樣子。事後警察問那些課堂裏的學生,有些人提供了一些描述,但是和最後被抓到的凶手相差很遠。幾天後知道凶手被逮捕了(好象是自首的),在新聞裏看到凶手的名字,我覺得有點熟悉,因為那個名字很獨特,是波蘭人的名字。我覺得這是一個研究生,我曾經在他的碩士論文答辯委員裏。我在從學校搬走時裝的一盒子文件裏找了一下,居然真的找到了那個人的學術論文。一對名字,果然是他!

韋恩州立大學為紀念教授Olbrot,建了一個無名雕塑。

後來聽說研究生殺人的原因,是因為那個波蘭教授是他的博士導師,對他做的研究不滿意,有一門做獨立研究的課不讓他通過。我當時就想:如果他在碩士論文答辯的時候沒通過的話,說不定挨槍子的就是我,因為我通常會問非常尖銳的問題,但是在投票的時候往往會讓學生通過,不去為難他們。如果碩士答辯不通過,這人很可能以為問題問得最尖銳的人肯定是投反對票的人。

當然像任何案件一樣,很多人不會滿意論文答辯不通過這樣的答案。很多凶殺案很快就會有各種陰謀論,絕大多數人會想到情殺。但是死者和凶手是兩個男的,不過對美國人來說兩個男的一樣可以是情殺。

那個波蘭學生,我有很深刻的印象,人比較瘦小,很懦弱的樣子。年紀比較大,讀碩士時就四十好幾了。根本想不到這樣的人會槍殺導師,這得有多大的仇恨啊,就為了一個博士學位,真的不值得。沒有博士學位的人很多都很風光,何必糾結於一個學位。當然一個人辛辛苦苦做了四五年研究,最後學位沒拿到,一定會很失望。但是其實即使學位沒拿到,在這四五年的研究裏肯定也學到了很多正麵和負麵的功課。而且人生有很多個五年,有高峰有低穀,這都很正常。我覺得這些殺人凶手大部分是心理上有問題的人,一個小小的挫折就承受不住了。我們家的孩子在小時候在學業上或者課外的一些活動裏,有一些小的挫折,我覺得這非常好,讓她們有這樣的經曆對付這些挫折,不然的話人生如果太一帆風順,反而不一定是好事。

一把玩具槍鉤起幾十年前的記憶。其實我理解那些愛好打獵打靶的人反對控槍,我也理解那些因為凶殺事件支持控槍的人。兩邊各有其道理,對我來說控槍也好,不控槍也好,不是個很重要的事情。我在投票選舉的時候,對候選人在這方麵的觀點一律不予考慮。我真正最關心的是國債問題,我很不喜歡不負責任地把問題留給後人的做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光鹽行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4萬那個數字有點水分。那包括所有與搶支有關的。其中一多半是自殺的人。即使全麵禁槍,想自殺的還有很多別的方法,上吊跳樓吃藥,並不會讓自殺的人減少很多。
在美國要禁槍幾乎不可能,要修改憲法,那得民主黨在國會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而且民主黨人支持控槍的多,但很多不支持禁槍。所以在可以看到的將來,不會禁槍。多出幾次惡性事件的話,加一些控槍的法律是有可能的。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世界上禁槍成功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英國和澳大利亞,兩國都是在大規模槍擊事件後引起社會注意而轉為政府禁槍。
結果是看得到的,非常成功。報道說澳大利亞禁槍後的17年,隻有兩名因為槍擊事件死亡的人。
美國平均每年死四萬人。
如果懂得什麽是墨菲定律,就知道禁槍的意義。反對禁槍不論有什麽理由,本質上是違背科學方法論的反智主義。
遺憾的是,就像美國人常說的,憲法賦予人民犯傻權。如今能把一個智商低於美國人平均水平的人選為總統,反智還算什麽?
光鹽行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控槍等於禁槍是大部分支持擁槍者的觀點。我是不以為然的。比如我自己,控槍不控槍對我來說不是個競選時的重要議題。但如果要禁槍,我會堅決投反對票。我相信有不少人有同樣的觀點,加上擁槍者的人,應該可以擊敗任何禁槍的嚐試。
光鹽行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同意。在現在這種兩黨分裂這麽嚴重的情況下,沒有可能找到平衡點。
光鹽行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這不是什麽仿真槍,就是一個橡皮做的玩具。不過遠看還挺象。
光鹽行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哈哈,我沒買槍,即使有也不會當驚堂木。看來表述得還不夠清楚。至於校園槍擊案,我覺得不應該看紅州藍州,是不是控槍。首先樣板小,而且絕大多數是腦子有問題的人幹的。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2025-10-13 07:11:14
要解決,必須跨越黨派、文化和法律的障礙,通過漸進式改革、廣泛共識和實證數據支持的政策,尋找一個平衡點。。。。
------------
非常理解這個良好願望。可惜控槍“平衡點”在美國政治現實中不存在,因為有一方的真實目的是禁絕所有民槍。 任何“漸進式改革”都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步驟。 因此另一方唯一選擇就是抵製任何“漸進式改革”。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是誰在可玩笑?

我覺得美國持槍問題不是簡單的是非問題,而是權利 vs. 安全;傳統文化 vs. 現代現實;個人自由 vs.公共責任。要解決,必須跨越黨派、文化和法律的障礙,通過漸進式改革、廣泛共識和實證數據支持的政策,尋找一個平衡點。。。。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美國法律規定, 仿真槍必須在槍口有個不可拆卸的橘色帽子。博主看見的仿真槍這麽沒有這個?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德州公立大學教授學生都可以在校隱蔽持槍以來,還沒有發生校園槍擊案件。博主所說韋恩州立槍擊案恰恰發生在不能合法持槍的密歇根校園。至於博主說“到了教室把槍拿出來往講台上一拍”,寫博文調侃可以, 真這麽幹可是違法的。恐怕有甜妞也會炒魷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