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園

腳踏東西文化,手寫天地真情
個人資料
露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兒獨立--自己睡

(2017-05-31 13:46:45) 下一個

 

                              (九個月大的快樂寶寶愷佑)
                           
從朋友那裏聽來一個傷心的故事,故事就發生在她的朋友身上,姑且稱她為李太太。

李太太和她的丈夫終於實現了美國夢,在環境優美的城郊外買到一幢房子。他們六歲的女兒興奮地帶著鄰居小朋友們參觀她的新家,“這是我的床,”她驕傲地指著主臥室的大床說,“我和爹地媽咪都睡在這裏。”

從那不久,李太太發現左鄰右舍的一些美國人對她投來異樣的眼光。再不久,她和丈夫吃驚地收到法院傳票,夫妻二人被指控兒童性虐待。原來是鄰居舉報,證據便是六歲的孩子與父母同睡一床。可憐無辜的夫妻一下子陷入惡夢之中,雖說後來洗清了罪名,但最終不得不含淚搬家。

崇尚privacy(隱私)的美國人為何如此好管閑事?可見六歲孩子的cosleeping(即與父母同睡一床)在他們看來是多麽匪夷所思。美國父母普遍讓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睡一間房(睡在欄杆床),即使同居一室也會讓嬰兒另睡小床。

嬰兒依偎著母親入睡,在許多人的眼中是一幅溫馨的圖畫,卻不知其中暗藏殺機——嬰兒會有可能受大人或大人的被褥壓迫窒息而死。美國兒科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就建議父母們不要與嬰兒同睡一床。

事實上,嬰兒獨享一室,不僅安全,而且睡得更好。嬰兒與大人同睡一室的時候,且不說大人的舉止聲響有可能影響他,嬰兒睡覺時常常會發出一些聲音,母愛的敏感會叫母親忍不住去抱他,這一抱反而打斷了他的睡眠。嬰兒獨睡,母親通常會享受更好的睡眠,我對此深有體會。從醫院產房回家後,我讓兒子愷佑睡在我們大床邊的小搖籃裏。以往我可以在丈夫的如雷鼾聲中酣睡一夜,如今卻頻頻被這小不點兒驚醒,哪怕是他輕微的鼻音。原本就被哺乳切斷的睡眠更加支離破碎。兩周後我狠心地把兒子“趕”到隔壁的育嬰室,在他的小床邊和我的大床邊裝上了monitor(監聽器),監聽器猶如聲音的篩子,將不必吵醒我的雜音篩掉,剩下的是帶著需求的哭聲。夜晚從此太平多了,我們母子倆醒來的次數都減少了。兩周大的愷佑由此開始了邁向獨立的第一步。

美國父母們培養嬰兒自己睡,不單單是讓他獨自睡在自己的床鋪,還要他能自己入睡,不需要大人抱著哄著入睡。否則,孩子夜裏醒來還會要人哄。這裏有一個訣竅,不要等嬰兒睡著,而是在他剛剛進入drowsiness(昏昏欲睡狀態)的時候把他放上床。他若哭起來,就輕輕地拍拍他,說說話,唱唱歌,盡量不再抱他。聽過一些中國媽媽抱怨,孩子兩三歲了還要“陪睡”,更有一位媽媽向我訴苦,三歲的女兒每晚非要枕著媽媽的手臂才能入睡。獨睡的習慣越小培養越容易。

即便是習慣了獨睡的嬰兒,在成長過程中也可能反反複複。當他們的想象力發展到怕黑的階段,當他們做惡夢的夜晚,當他們麵臨新環境的時候,都有可能拒絕自己睡。

回想愷佑約兩歲半的光景,他怕起黑暗來,不肯自己睡,盡管房間裏有一盞夜燈。恰好他需要換床,我們便帶他去選購小孩床。他挑中了一個形似救火車的小床,從此夜晚高高興興地爬進“救火車”。待他長到三歲半,突然又變得膽小起來,總是半夜裏跑到我們的大床來睡覺,因為害怕monster(怪物)。我們一麵“收容”他,一麵跟他解釋想象與現實的不同。這個年齡的他,難以明白怎麽腦子裏的形象怎麽是假的。每逢他自己睡過夜,第二天早上我們都獎勵他一顆貼紙大星星。這樣經曆了兩個多月後,兒子的“怪物”便一去不複返了。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夜晚踢被子著涼,所以把孩子放在身邊睡。其實給孩子穿暖和的睡衣——不蓋被子也足夠暖和,就可以免去這份擔心。我在兒子的房間安上溫度計,冬天又專門放一個小型暖氣。美國商店裏賣的嬰幼兒被子都是又輕又薄,因為厚被子有可能壓得嬰幼兒窒息。輕薄小被不蓋也罷,特地起身為孩子蓋被的夜慈母傳統,在我身上算是斷跡了。

我這夜裏的狠心娘,白天可是有了精力做晝慈母。兒子在夜裏也對我“冷淡”,白天卻跟我情深意長。他五歲上學後,老師特別欣賞他的Self-management Skill(自我管理技能),這位經驗豐富的祖母級老師跟我說,愷佑的這一本事對他的年齡來說unusual(不尋常)。可不是嘛,要知道他兩周大就開始學習Self-management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露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吳友明' 的評論 : 有聽眾在我就繼續講...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坐沙發聽你講兒子小時候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