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回國,順道拜訪了一位學長,他和他的太太都是海歸。將近20年前,他的太太在加拿大的一個研究所做博士後(在國內拿的博士),博後做完,她把老公和女兒留在加國守移民監,自己帶著研究所研發的兩台用痰液檢測癌細胞的機器回了中國。她算是出國潮開始後的最早一批海歸。回國後,省政府,市政府以及她的母校都把她回國的事跡大張旗鼓地宣傳,給了她不少的頭銜和獎勵。她用自己帶回去的機器開始和母校合作,辦起了一個癌症檢測中心,事情當然是一波幾折;後轉去與私人合作,同樣以官司收場。起起伏伏好幾回,甚至要破產,靠娘家的資助才挺過難關,她最終決定跟誰都不合作,自己獨家幹。她的先生在把女兒送進大學後也回國加入了創業的行列。如今他們成功了,公司的產品申請了多項專利,在全國開設了很多分部,公司準備上市。夫妻二人一個管產品研發,一個抓市場,忙得其樂融融。
我與他們一起吃了一頓飯,問起他們回國創業的感想,他們想了一下告訴我:“首先是重新學做中國人。”
重新學做中國人,這話聽得讓人匪夷所思,卻也不乏有些道理。出國潮開始後的這幾十年,美國基本上沒什麽變化,起碼從基礎設施上看是沒有,一直在吃老本。中國的發展卻日新月異,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覺,那就是回國一趟不認識路了。街邊賣紅薯的都在刷支付寶。聽到朋友的媽報怨現在結婚送禮金也是直接網上支付,連個紅包都看不到,一點不喜慶。
在美國呆了這麽多年,感覺自己在“邯鄲學步”,什麽東西都隻學了個半吊子,弄得中不中,西不西,寫篇中文文章還提筆忘字。因為平日單位裏勾心鬥角不多,不用費心巴結領導,出門辦事沒有誰故意刁難,也不需要成天出去應酬,久而久之,人的心懶散了,頭腦也變得簡單了。好些人願意呆在美國就是因為美國生活不複雜,有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味道。
在國內沒有種族差異,沒有語言障礙,肯定比在美國有多得多的機會進入所謂的上層社會。在市場,官場,名利場裏混跡於複雜的人的世界,如同宮鬥劇裏的妃嬪爭寵。重新學做中國人,重新適應這個變化了的大環境。打拚打拚,不光拚技術,也拚人脈。與人打交道不以喜好選擇,場麵上的話能張嘴就來,圓滑世故一點才能融入各個圈子。有了人脈才好辦事,所以辦公司需要有專搞技術和專攻市場的。現在國內各個城市的科技開發區滿滿的都是回國創業人員。早幾年,國家挺把留學回國人員當回事,各種優惠政策擺在麵前。現在回去隻怕有些晚了,僧多粥少。
敢於冒險才有可能成為贏家,隻是破斧沉舟的勇氣不是人人都有的。真心佩服這些人,他們贏在膽識和魄力上,贏在前瞻的眼光上,也嬴在運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