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還有一句話“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不是誰都能有個好爸爸,於是在恢複高考後的中國,尤其是70,80年代,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好像都在為著考上一所正規大學而努力。到了高中,所有的副科都為數理化讓路,音樂,畫畫什麽的更是被視為玩物喪誌,除非你是以此為專業。在有些地區,皮鞋,草鞋被老師放上講台,時時提醒著學生:若不好好學習的後果。如今在美國,八,九十年代出國的人們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他們在自己的專業裏成為佼佼者,在公司裏有著高薪的收入。
好似是為了彌補少年時的遺憾,又或是為了豐富單調的業餘生活,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發展自己的愛好:攝影,繪畫,釣魚,跳舞,合唱,書法,太極,氣功,Yoga等等。尤其在微信的廣泛使用後,各種群應運而生,無形中導致商機勃勃,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特長掙錢。會做菜的開設私房小菜群,兜售自己的私家菜;會做點心的在群裏津津樂道地推薦著自己的蛋糕,月餅,麵包,小食;冬天的滑雪折扣群,組織者從中賺取傭金;針對各個年齡段的跳舞群 ---- $15 一節課;畫畫群----$20一節課。各種補習班微信群諸如SSAT,PSAT,SAT, 奧數競賽,寫作,閱讀,遊泳……比比皆是。一個好的鋼琴老師可以收費1分鍾2美金或更高。哪怕你是從沒上過班的家庭主婦,隻要你的娃兒都上的好大學,你也能領導一個“高中教育群”,人數可多達幾千,來個“一群,二群“。 你可以做中介,也可以做指導。貌似隻要你渴慕賺錢,總能找到讓你賺錢的方法和對象。10,20年前,人們怎麽可能想到曾經的“不務正業“如今都成了掙錢的好手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現實生活中看來不適用了。
而且在真正重視“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美國,數理化更顯得沒那麽重要,考試成績也不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網絡的發達導致一個人可以以自身的獨特和標新立異成為網絡名人;微博,視頻的點擊率,同樣可以讓人賺得盆滿缽盈。一個百吃不胖的“大胃王”每天的用餐視頻都會引來大批的粉絲,靠吃就能掙錢,不僅如此,還有公司讚助提供吃食。
唉,商機遍地開花, 令我糾結萬分,我是繼續讓我的娃兒好好讀書捏,還是允許他多打遊戲。打遊戲打得好,也有很多粉絲, 也能賺錢養活自己,兒子偷偷告訴我。兒子靠打遊戲掙了多少我不知道,我隻知道他現在再沒讓我給他買iTune Card更新他的遊戲設備。比特幣大漲後,老公跑去問兒子,“你打遊戲,買比特幣沒?”兒子橫他一眼“沒”。
想當年,保送上大學的老公,一心讀書,無任何愛好,以至於現在除了拿工資,就隻能在股市裏試試身手。老公說,“要是你小時候一直學鋼琴,上個音樂學院,現在教鋼琴也挺能掙錢的。”我回答:“是啊,早知道,當影星掙得多,當年你怎麽不去考中央戲劇學院。”自80年代改革開放,21世紀的中國十年變遷,時代的腳步是如此之快,我們還在用老思想來判斷未來,我們還在以老觀念來引領孩子。科技的日新月異給我們的生活理念帶來顛覆性的變化,我不得不承認自己落伍。
兒子,書,還是要好好讀;學,還是要好好上,至於你將來靠什麽掙錢過日子,老媽我就預測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