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裏的鹿港
每次聽到這首耳熟能詳的歌“小城故事“, 總會讓我想起鹿港, 正是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城 。 說小, 它卻又是曾有著特別的曆史地位和豐富地方色彩的地方。 因為是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小鎮,便有種打心裏覺得親切的情份在。
我的母親原來是一位小學老師, 但是有幾年被外借到縣教育局工作,具體什麽職位我也不記得, 隻記得她常常需要到縣裏的各個中小學去視察。 每次她去了鹿港一定帶回來那家玉珍齋的鳳片糕, 綠豆糕或芝麻(米老 ), 我尤其愛吃那家的綠豆糕, 那種甜甜綿綿的綠豆糕,入口即化, 讓人格外覺得有種幸福的滿足。 那裏還有 一種長得很特別的蝦子,頭比一般的蝦子 圓,身體也比較彎曲, 樣子像猴子吧,他們都叫它“ 蝦猴”, 非常鹹, 聽說隻有在鹿港的海域才有的。 如果偶爾有親戚去了鹿港, 總記得要買一些回來給媽媽,因為他們都知道那是媽媽最喜歡吃的鹿港海鮮, 她每次收到時也特別開心;當然他們也少不了帶來一盒我們愛吃的綠豆糕或者鳳片糕。也許因為母親的關係, 在心裏, 蝦猴是個很特別的東西。 記得高中時, 有一次, 媽媽特別在我的飯盒裏特別放了幾隻蝦猴, 中午吃飯時我總是和同學瑛一起吃,還經常交換彼此的菜, 那天我就把一隻蝦猴 放到她飯盒裏,沒想到她看了居然花容失色, 把飯盒推開說“ 那是什麽?趕快拿走!” 我錯愕外也覺得委屈, 心想, 那可是媽媽的寶貝蝦猴啊! 後來她才說從未見過蝦猴的她,乍看還以為是蟑螂,把我弄得啼笑皆非!
那裏還有一家專門做冬瓜糖磚和冬瓜糖的工廠, 工廠主人的女兒是我小學五年級的同學 ,還記得她的名字叫莉莉。 當我聽說她每天乘彰化客運從鹿港來彰化上學時, 著實讓我非常地驚訝和佩服。 那時我雖然已經不再每天坐三輪車上學,可是 從來未曾一個人坐過公車去哪裏, 而她每天一個人搭客運從一個小鎮來市裏上學。 有一次她請我去她家玩,也忘了媽媽為什麽後來放心讓我一個人出去, 總之我是一個人去的。 在市中心的客運站裏買了票, 一路上既緊張又興奮, 心裏想我終於也跟莉莉一樣會自己搭公車了! 下車時,莉莉已經在站牌下等我了。 她領我到那個有著很大院子的兩層樓房裏, 那天天氣很熱, 她直接帶我去她家的廚房, 冰箱打開,門上是一瓶瓶的冬瓜茶, 那是夏天時媽媽經常買回家的冷飲。 認識莉莉之前, 從來不知道那些燒成冬瓜茶的冬瓜糖磚都是從她家的工廠做出來的。 她很熟練倒了一大杯給我,滲著水珠的玻璃杯,看了就讓人解渴, 我在廚房裏咕嚕咕嚕地滿足地喝下, 是透心涼的痛快!
初中時, 因為爸爸工作調動, 我們搬到臨近的台中, 雖然也不遠, 但中學以後忙碌的功課,加上那時外公已經過世了, 回彰化外公家的機會就越來越少, 更不用說去臨近的鹿港了。很長時間裏, 那隻是想起綠豆糕甜美滋味時的背景而已, 模糊而遙遠。
再一次踏上鹿港時, 我已經大學畢業了。哥哥們都離家了,父親也過世了, 隻有我陪著媽媽過著簡單的日子。陪了媽媽兩年後, 還是決定出國念書。 在補托福的期間遇到大學的學長維, 那時我們都在為下一個方向的前途準備當中,對未來, 誰的心裏也沒有定數。大多數同學在那個時候不是工作就是繼續去念研究所去了, 像我們那樣閑散的人不多, 所以 不上課時, 我們會約了一起去附近的小城走走看看。 有一次他便問我想不想去鹿港, 鹿港在當時是少數還保有很多清朝舊式民居建築的小城, 念建築係的他會選這個地方是很自然的 。 而我,一聽那是久未造訪的記憶中小城, 便欣然答應。 和學建築的維出去, 總是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有關建築的知識,那天我們在鹿港的小鎮裏隨意地走著看著, 走在舊式民居的巷弄裏,斑駁的灰色牆上長著碧綠的青苔和踩著的紅磚路,形成一張有著鮮明對比的畫麵。
我們也去跟在陰暗的店麵裏粘紙燈籠的老師傅寒暄, 去跟做紙傘的歐巴桑話家常。維的父母都是外省人, 所以他的閩南語說得比我還蹩腳,可是他有一張天生陽光的臉和燦爛的笑容, 是那種長輩都會很喜歡的大男孩, 所以那些歐巴桑 歐吉桑,總也很開心地回應他的笑容。 我像個小跟班一路跟著他的解說好奇地東看看西望望的。 他會解釋天井在南方建築裏的功用,還有為什麽路上腳下的紅磚總是和路的方向呈垂直的排法。 告訴我什麽是山花, 什麽是瓦當,滴水。餓了, 我們就去小攤子上吃蚵仔煎, 米糕,再喝碗苦瓜燉排骨;渴了, 我們去買一根芋頭冰棒, 坐在路旁的石階上得意地吃著。年輕時, 快樂真可以是那麽簡單啊!
到了鹿港著名的天後宮時,維的勁兒都來了! 天後宮是十七世紀的建築, 他很激動地跟我解釋中國傳統不用一根釘子的鬥拱建造方式,指出繁複的藻井,牆上的山花,歇山頂的飛簷,和飛簷上的脊獸等等。他激動地解說著, 我也專心地聽著。 偶爾他還會考我,我答對了,他便得意地笑著,露出那一排整齊潔白的牙齒。跟維一起, 總忍不住感歎世界上要學的知識太多太多了!天後宮前有兩根大龍柱,柱子上的龍雕刻地非常精細傳神, 是天後宮的建築裏最出色的部分之一。 他用隨身帶著的單眼相機為我在那大龍柱旁拍了一張靦腆笑著的照片, 照片中的我穿著一件水磨的淡磚紅色的無領T恤衫,衣服的一邊有著淡黃和淺綠的抽象花紋, 正如鹿港傳統民居牆壁的顏色。 靦腆的笑容也正反映著那青澀的年紀裏尚可以承受的,一種若有似無的感情;有著些許的歡喜, 也透著微微的不安。他後來把它洗成一張8x 10 的照片送給我,當我將照片從土黃色的大信封裏抽出時,是帶著好奇和緊張的; 他也微微自信地笑著, 等著我眼裏的驚喜, 那 是年輕時很珍惜的一張照片。
幾年前有一次回台灣時,在台中朋友家附近的街道上,很驚訝地看到玉珍齋的店麵,現代 商業的行銷機能, 讓小鎮的名產也可以在大城市裏找到。然而還是讓我覺得有點時空錯亂的感覺, 我忍不住進去買了熟悉的綠豆糕, 由於易碎,不方便帶回美國,便隻買了兩盒。 回到台北後, 我拿出來跟哥哥和嫂嫂一家分享, 哥哥提醒那傳統綠豆糕太甜太油了, 得節製地吃爾爾。 我聽了不禁莞爾, 那麽幾十年才再次嚐到記憶裏的綠豆糕, 就讓我盡興吧!畢竟, 很多記憶裏的往事, 已不復追尋。
台灣過去常說“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三重,台北附近的一個小城)“,指的是在台灣的開發建設由南到北的方向,鹿港在當年航海的時代裏,在台灣的曆史上曾是個數一數二的城市,也是島嶼上一個重要的港口之一。 盡管曾隨著時代變遷而沒落了,後來因為社會對古跡的重視和羅大佑的一首歌而再次揚名。但於我而言,內心並沒有歌中那樣的刺耳呐喊聲,而是由不同的生命階段的片段記憶,像音符般所串成的一首歌, 正如“小城故事“歌裏的開頭歌詞“ 小城故事多, 充滿喜和樂”。 盡管故事中的笑聲已遠,人物也漸漸淡出那斑駁的背景, 在生命裏, 那依舊是個有著溫馨回憶的安靜小城 。一回首,心弦仍會被輕輕撥動著 , 一如初夏時寧靜的池塘水麵, 一個小孩輕扔一塊小石頭 , 雖輕, 依舊引起一圈圈的漣漪蕩漾。。。
(原載世界日報)
謝謝, 抱歉, 回複遲了。
謝謝。 抱歉回複遲了。
謝謝!
謝謝!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