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地主成了大善人農民成為被養活

(2025-09-01 07:46:59) 下一個

地主成了大善人農民成為被養活

 

 

 


自從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走資派特色黨執政以來,地主成了大善人農民成為被養活,走資派成了紅一代,一切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製度國運工廠私吞,工作下崗,農村人民公社被解散,農民又成一盤散沙的農民工四處流浪找工。走資派翻案了,資本家翻案了,地主階級翻案了,一切地富反壞右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翻案了。這是一個齷齪的時代,奸佞當道,小人橫行;這是一個悲催的世界,英雄有淚,壯士無語。讓資本決定一切,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一句話,隻認錢!這還是中國共產黨的宣言嗎?黃世仁做了代表,穆仁智成了公知,大春做了農民工,喜兒去了天上人間。老爺們嘲弄工農的開國領袖,那是資本複辟,那是逼人民造反!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上,當時的世界上沒有誰瞧得起中國人,"東亞病夫"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成為中國人深切的恥辱和隱痛。正是毛澤東使中國站起來了,韓戰使全世界都對中國刮目相看,從此中國人揚眉吐氣。中國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軍事強國。

毛澤東過世後走資派鄧家黨開始剝奪中國人民做國家主人的權利,開始投靠美國,勾結洋人一起掠奪。用權貴精英專製搞掠奪私有化,把中國人民又變成了奴隸,吸毒鬼,賭鬼,嫖妓鬼,妓女,二奶,沒有靈魂沒有理想的混世鬼,一旦精神崩潰就會自殺。

毛澤東去世之後走資派鄧家黨權貴精英們害了大量官員,極多的官員腐敗變成了鬼。他們害死了太多的官員,因為腐敗自殺的,因為腐敗被槍斃的,因為腐敗被判刑的,.........。

毛澤東時代把腐敗官僚變成了人民,把洋奴才變成了人民,把腐敗的國民黨官僚變成了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把資本家變成了人民,把妓女變成了人民,把大量犯罪的鬼變成了人民,把黑社會流氓變成了人民,把土匪變成了人民,把賭徒變成了人民,把做奴隸的工人農民變成了人民。

毛澤東時代創造了人類曆史中最偉大的文明社會,沒有黃賭毒,沒有腐敗官僚。用人民民主監督官員做人,不做貪腐官僚。

如果不是大躍進衝破了洋匡匡找到了石油?那麽今天的中國會是什麽樣子呢?一切正直的中國人都應該想想!中國的科學家們,在大躍進精神的鼓舞下, 在億萬勞動人們苦幹精神的召喚下,推翻了一百多年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貪油國”的錯誤結論,在大慶找到了石油。當大慶工人們高喊把「貧油國」的帽子甩到 太平洋上的時候,人們仿佛聽到了中國大地的脈博的跳動聲。大地在抖擻,人民在歡呼。

根據中國的實際開創自己的局麵,一切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人人學點辯證法,是那個時代的重要特征。那個 時候,中國的工人、農民、幹部和知識分子,都有一個觀念,凡與上述相悖的思想,被人們稱為右傾保守或「左」傾冒進。

那是一個人們的思想真正獲得解放的時代:一切崇洋媚外,迷信洋人,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洋奴思想,被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一切傳統的陳規陋習,洋人的匡匡教條統統被打破;

那是一個火紅的時代:廣大工人、農民、幹部和知識分子的曆史主動性,聰明和才智最充分地調動起來了,人民做到了應該做到的一切;貢獻了可以貢獻的一切;完成了能夠完成的一切;是一個火紅的年代。不認錢!

那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沒有剝削壓迫;沒有貪官汙吏;沒有劫匪盜賊;沒有賣淫嫖娼:沒有吸毒販毒;沒有瘟疫傳染病;沒有懶漢二流子;真正實現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是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1958年興起的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是全國人民的革命意誌隨著客觀的曆史進程而自覺地迸發和組織起來的,它形成了人們追求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的思想潮流。

要說曆史,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民族最偉大的一段曆史是從1949年到1976年。這段時間人民群眾在毛澤東和真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曆史舞台。不信邪不怕鬼,戰惡魔鬥天地,建立了公有製的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譜寫了人類史上一段最壯麗的凱歌!

有人辱罵開國領袖是因為個人恩怨或階級立場不同所造成的。文革中批判了鄧小平, 所以鄧家黨一上台就否定文革, 顛倒黑白造謠攻擊“毛澤東時代", 目的就是要推行鄧小平的一貫主張一複辟資本主義搞"三自一包"私有化那一套!如果文革期間經濟崩潰了,能在1968年、1971年、1973年三次加持黃金246噸嗎?

事實是那時候,國家經濟沒有危機、工廠沒有倒閉、工人沒有下崗、貨幣沒有貶值、物價沒有飛漲、…一人工作可以養一家幾個人、那時的政府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向全世界宣布: 中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這經濟怎麽就崩潰了? !簡直是一派昧心胡言!

而改革開放走資派鄧家黨執政以來的工人們, 農民工們,一切為資本家打工的人們.......高喊著"我們99%的人創造了人類財富讓1%的他們享受,我們99%的人受盡了剝削壓迫養活1%寄生蟲"。所以人民大眾呼喚毛澤東,既得利益者害怕毛澤東。這就是中國的現實。

貪官汙吏和賣國求榮的漢奸賣國賊們這些年來一直在詆毀和妖魔化毛澤東,他們不害怕群眾,而是害怕群眾信仰毛澤東思想,這一直是他們心中所恐懼的。毛主席在文革中把與傳統的私有觀念、私心雜念決裂概括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領域中的根本綱領是「鬥私批修」。

西方資產階級需要買辦和熟習西方習慣的奴才,不得不允許中國這一類國家開辦學校和派遣留學生,給中國「介紹了許多新思想進來」就複辟了不幹淨的舊世界。可以肯定地說: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幹淨的三十年,就是毛澤東時代,消滅了黃賭毒和正要消滅一切不幹淨的舊風俗。不幸讓鄧斷了!

走資派鄧家黨的得力幹將朱鎔基一上台,立刻把三百萬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破產賣掉,把數千萬工人趕出工廠大門,由工人老大哥變成弱勢群體。如此仍然不解恨,在剝奪了數千萬家庭的工作和收入之後,為了讓這些曾經當家作主的老大哥徹底陷入絕境,朱鎔基又宣布全麵廢除福利住房、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等福利保障製度。

而毛澤東時代的《文革時期》, 中國人民在真正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把帝國主義打得哈腰鞠躬, 把修正主義打得無影無蹤, 把中國地位打成國際三鼎, 把中華民族打出世界威風, 把貪官汙吏打得頭腦清醒, 把漢奸特務打得露出原形, 把地富反壞右打得膽戰心驚, 把牛鬼蛇神打得不敢出聲, 把人民軍隊打成鋼鐵長城, 把國防軍事打出兩彈一星, 把工人農民打成鋼鐵聯盟.是大多數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

中國人民,請不要忘了! 1949年一1976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幹淨的三十年,就是毛澤東時代,消滅了黃賭毒。" 在那些:"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幹淨的三十年,是毛澤東時代,消滅了黃賭毒。 "的日子裏............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幹淨的三十年,就是毛澤東時代,消滅了黃賭毒。

毛澤東時代成全了沒有私有化了的孩子眼裏的渴望與心中的夢想!毛澤東時代就是齊心協力,共建了愛心校園!在大鳴放大辯論大字報資訊自由流通背景下,人人平等人均一票,少數服從多數才是民主。人民自己管理自己,隨時罷免不稱職的公仆。用全民武裝取代常備軍與警察, 最終達到消滅國家機器!

如今一個連自己的上一代(毛澤東時代)的事都不敢直麵說清楚的執政黨,還有什麽資格繼續執政?放棄了毛澤東思想, 否定了文革, 趕走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大寨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實施了鄧小平的小崗村精神,接納包容了秦檜精神、汪精衛精神、鳩山精神、叢林法則精神,現在迎來了闖關東精神,下一步該落實走西口精神了。還能說是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嗎?!

現在的意識形態如此混亂的源頭, 就是中國執政黨改革黨在說謊忽悠! 全世界人明明清楚毛澤東和走資派鄧小平走的不同路, 還是要自說自園掛羊頭賣狗肉! 今天的中國走資派執政黨還是真正的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嗎! 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中國共產黨如果像今天的中國走資派執政黨一樣, 還能有新中國的建立嗎! 今天的中國走資派鄧家黨同當年的中國國民黨有什麽區別嗎?如果有隻是由《蔣介石國民黨》變成了《走資派鄧小平特色黨》改了一個姓, 改《蔣》為《鄧》換了一批"先富的人群"而不同! 假如從走資派鄧小平篡權一開始就打著蔣介石國民黨的旗號搞"改革開放"中國人民還會支持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打土豪分田地是出自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出自近代中國是:孫中山國民黨的《耕者有其田》。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孫中山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會後,孫中山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孫中山晩年把它作為實現《平均地權》的口號。

然而,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溘然辭世。

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背後有帝國主義撐腰的蔣介石、汪精衛奪取國民黨政府政權,蔣介石國民黨北伐至上海時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中國共產黨和孫中山國民黨中左派人士及同情支持共產黨的人士實行大屠殺,同時搞“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民黨中二號人物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反共會議”,蔣介石國民黨和汪精衛國民黨叫囂對共產黨人“寧可錯殺千人,不可放過一個”,大批先進革命分子和共產黨員被捕遇難,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孫中山國民黨的《耕者有其田》作為不利於大地主階級的政策隨之被取締。

解放戰爭失敗後,蔣介石國民黨殘部攜大量黃金、珠寶、古董、美元等硬通貨逃往台灣。因為工業化需要,憑借這些資金的支持,蔣介石國民黨在台灣以較為溫和的手段實行了《耕者有其田》政策。

台灣的《耕者有其田》是戰後台灣土地改革最劇烈的變革。戰後土地改革無疑是台灣近代經濟史上最重要的變革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農村中的土地,多半仍集中於少數地主之手,地權分配不均。政府乃於民國38年(1949)開始實施農地改革,過程大致分為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及《耕者有其田》。這些階段試圖從減輕佃農負擔、保障佃農權益的“三七五減租“開始,逐步降低地主地租收益,減低地主投資買地的意願,奠定《耕者有其田》的基礎。此後,再實行公地放領政策,終止政府與承租農民的租戶關係,將土地所有權置於農民之手。

中央關切各地方政府的實施情形,下令檢視諸如有無佃農非法轉移土地、或承領耕地卻不自耕等情形,力求貫徹政策。曆經多年努力,政府終令台灣八成以上的農民成為自耕農,獲得土地的農民也因此提高生產意願,使得生產力大增,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部分地主則把政府的補償,用於投資工業生產。伴隨農民收入增加和購買力提升,促進工業產品的國內市場發展,奠定工商業經濟成長的基礎。

《耕者有其田》,是中華民國政府在1950年代時在台灣實施三七五減租之後所推動的一項對農業進行土地再改革的政策,當時的廣告文宣稱其為《耕者有其田》。

在民生主義的提示要點中,解決土地問題的政策目標是減低田租,保障有實際耕種的農民(或稱自耕農)的收入,切實扶植自耕農,使農民有自己的田地。

根據《耕者有其田」》政策,台灣政府實行土地征收和重新分配的措施。大規模的農地從地主手中征收,並分配給農民耕種。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縮小土地所有權的不平均,讓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從而提高他們的經濟地位和生活條件。該政策還包括了農地所有權的確認和登記,確保農民合法擁有他們耕作的土地。

《耕者有其田》政策在當時的台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解決了土地分配不均的問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準。同時,這項政策也為台灣的土地改革和農村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後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7年3月20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從字第一〇〇五〇號訓令」規定,佃農應繳之耕地地租,依正產物1000分之375計算,是為「三七五減租」,但當時各級政府推行不力[來源請求]。

在國共內戰後逃亡台灣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1953年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地區實施的一係列土地改革政策。政策的目的是限製富人資本、解決土地不公和農民貧窮的問題,並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透過政策的調整,扶植台酒、台鹽、台糖、台苯、台火等台灣省營企業。

台灣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實施三七五減租。 1949年4月14日台灣省政府發布行政命令“台灣省私有耕地租用辦法”,更陸續訂定“台灣省私有耕地租用辦法施行細則”、“台灣省辦理私有耕地租約登記注意事項”、“台灣省推行三七五減租租督導委員會組織規程”及“台灣省各縣市行政總行政總防修組織五分製”。後來為確保推行三七五減租已獲得之初步成果。

1951年實施公地放領,同年6月7日製定公布「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作為法律依據。於1953年實行耕者有其田。

同時1951年至1976年間分九期實施先辦理公地放領,連同1948年試辦部份,共放領138,957公頃,承領農戶286,287戶。政府收得放領公地地價稻穀367,366,416公斤、甘薯1,254,768,525公斤,全數由台灣土地銀行經收後撥作扶植自耕農基金。

1952年11月,行政院會議在陳誠院長指示下通過「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草案」。1953年1月26日,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以總統令公布「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 「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規定,地主可保留水田三甲或旱田六甲,其餘由政府用征收補償方法交佃農承租耕種。地主免征耕地,政府強製征收地主超額之出租耕地,附帶征收地主供佃農使用收益的房舍、曬場、池沼、果樹、竹木等定著物的基地,放領給現耕農民。於1953年12月順利完成,計征收放領耕地139,249公頃,創設自耕農戶194,823戶。放領的地價是耕地正產物(稻穀、甘薯)全年收成總量2倍半,分十年均等攤還。征收方麵,補償地主70%為政府發行的實體土地債券,分十年均等償付,並加給年息4%;30%為公營事業股票(一次給付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的股票)。實體土地債券分稻穀與甘薯二類,稻穀債券以稻穀償付,甘薯債券依據當年甘薯時價以現金償付。

附帶說一下:蔣介石國民黨在大陸為什麽不搞《耕者有其田》?而到了台灣又搞起了《耕者有其田》?曾經和台灣的一位地主探討過這個問題,台灣的這位地主說,在大陸時,逃亡到台灣來的軍官們都是地主資本家的,而在台灣搞《耕者有其田》是專門針對台灣本地的。所以就可以搞《耕者有其田》了。

但最後也廢止了。1991年5月17日郝柏村內閣函請立法院審議廢止《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第2屆立法院於1993年7月9日通過,於7月30日明令廢止。

而在中國大陸,在解放區時,紅軍在時有《耕者有其田》。紅軍離開了,胡漢山又回來了,田又收回去了,還將分到田的窮人們殺個片甲不留。解放軍又來了,再又分田了。直到新中國成立。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這部法律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曆史經驗,適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形勢,成為指導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

政協會議討論《土地改革法》時,各界人士紛紛表態擁護這部法律。曾參加過同盟會的無黨派人士葉恭綽感慨地說:“中山先生所主張的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都沒有辦到……今天得毛主席來辦到,實在是可以告慰中山先生在天之靈的。孫先生說的未成功,現在可由毛主席替他成功了。”《土地改革法》的內容經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做到了家喻戶曉。

新中國成立之前,各解放區就分期分批組織了土地改革。這次為了加強對土地改革的領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央土地改革委員會,從中央和地方抽調大批幹部組織了土改工作隊。從1950年冬季開始,一場曆史上空前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新解放區有領導、有步驟、分階段地展開了。

江西革命老區的農民分得土地後,向毛澤東主席寫信報告土改的結果,他們說:“我們有了這命根子,一定要勤勞耕種,努力把生產搞好,爭取我們的生活迅速改善。今天我們全鄉群眾熱烈地集合在鬆江山上,慶祝土地還家。會場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我們盡情地高呼,盡情地歌唱,盡情地歡笑。”

《耕者有其田》土地革命:是中國大陸農民翻身做主人的密碼。《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製度。家國天下,耕者有其田,才是我們幾千年來的文化和製度!

《耕者有其田》是在土地私有製製度下﹐使無地少地農民獲得一定數量土地的一種主張。《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製度。

1949年9月29日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三條:“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第二十七條:“必須保護農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權……實現耕者有其田。”

1954年9月20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條:“國家依照法律保護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和其他生產資料所有權。”

毛澤東指出,如果能解決土地問題,就獲得戰勝敵人的最基本條件
“耕者有其田”的實現,卻是由毛澤東來完成的。

井岡山首頒《土地法》千年地製一朝破 耕者有其田鑄民心。1928年5月,井岡山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12月,毛澤東主持製定了《井岡山土地法》。

1931年2月,毛澤東在《給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信》中,明確地提出了農民土地所有權問題。要求各級政府發一布告:“說明過去分好了的田(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的田,這田歸他私有,別人不得侵犯” ,“租借買賣,由他自主,田中出產,除交土地稅於政府外,均歸農民所有。”這個意見在各根據地得到貫徹。

1933年6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員部發表布告,宣布土地歸農民私有。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製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確認人民對所分得土地的所有權,規定凡人民分配得到的土地歸各人所有,由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並承認其自由經營、買賣及在特定條件下(如身老孤寡、家無勞力等)可以出租的權利。

1946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土地問題指示》,土改開始了。

1946年,中共決定將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現“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

“耕者有其田”是消滅土地剝削,但實行的方法不同於蘇聯的農業集體化政策,是實際上的土地私有製。

但是,“耕者有其田”不是封建的土地私有製 ,而是革命的土地私有製。它徹底消滅了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的、剝削性的土地製度,把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為新中國成立後的迅速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也贏得了農民階級的支持,大大提高了農民階級的革命積極性,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實現‘耕者有其田’,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根本問題,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基本任務。在解放戰爭期間和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最終使這一任務得以完成。”

“農民是小私有者,由於農業生產自然性的特點和生產力水平的低下,農民要求穩定的土地占有和基本生產資料私有。‘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來農民最高的經濟要求和夢想,也是鼓舞農民投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動力。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理所當然地要解決農民的土地要求。”

《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並不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創舉,在中國之前與之後,不少其他亞洲國家都有進行過類似的土地改革。尤其是在台灣的土地改革之前就有中國大陸解放區、日本與南韓,之後有越南、印度還有其他國家。不但時間上接近,日本跟南韓的土地改革方式也跟台灣的耕者有其田類似,都是政府做為中介人,將地主的土地強製征收然後轉移給佃農。

戰後美國的土地改革專家雷正祺認為,土地改革是美國對付共產主義擴張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二次大戰之後,中國被中國共產黨執政,美國各界認為共產主義在蘇聯與中國獲得成功,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土地重分配的主張得到了廣大農村的支持。

為了反製共產主義擴張,美國雷正祺這些反共人士就想到在亞洲各國推動土地改革,以降低當時在亞洲各地盛行的共產主義的吸引力,達到穩定農村的目的。換句話說,除了軍事部署之外,土地改革也是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武器,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洲際飛彈。

他們的主張得到當時托管日本的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的支持,在日本先行推動了改革,將當時高度集中在地主手裏的土地分給佃農。

當然,跟共產黨搞的集體化不同,“美國式的土地改革“雖然將大量的土地重新分配,卻沒有改變私有產權製度。

不過,在戰後亞洲各國推動土地改革的成效上,應該隻有日、韓、台三個國家得到比較成功的結果,其他如中國走資派執政後的中國大陸、越南、印度、菲律賓的改革則成效不彰。

土地改革難以成功,主要是因為政府和地主通常是利益共同體,政府想要爭取地主的支持都來不及了,怎麽會去革地主的命呢?土地改革得以在日本跟韓國成功推行,是因為戰後這兩個國家都被美國托管 ,所以即使日韓政府百般不願意,美國也得以貫徹改革。

台灣則是因為戰後接收的國民黨政府不但跟台灣的地主沒有利益關係,反而認為地主階層是政權的潛在威脅。因此,台灣雖然沒有被美國托管,但基本上跟美國的利益方向一致。雷正祺當時就是台灣「中國農村複興聯合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之一,對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推動有重大影響力。

美國的目的達到了嗎?所以,美國政府是否透過土地改革使得當地政府得到農民的支持,贏得了政權穩定,最後達到了圍堵共產主義的目標?

從戰後日、韓、台三個國家政權長期的穩定狀態來看,也許土地改革真的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不過戰後各國百廢待舉,同時有千百種政策開始推動。想要估計土地改革單獨的效果(邊際效果),就必須控製住其他政策的影響。無疑,這對經濟學家來講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萬物生長靠太陽大海航行靠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詞作者鬱文,全名李鬱文,黑龍江省尚誌市人。20世紀60年代初,在全國學習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中,他以哈爾濱歌劇院編劇的身份深入基層,記錄了工農兵的語言:大海行船靠舵手,我們幹革命的舵手就是毛主席……萬物生長靠陽光,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經過歸納整理,李鬱文寫出歌詞《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後來,詞曲作者接受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文藝部副主任王敬之的建議,將歌名改為《大海航行靠舵手》。

1964年3月中旬,沈陽音樂學院院長李劫夫突然接到中國音協通知,請他3月20日到大慶油田體驗生活。李劫夫寫過《二小放牛郎》《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我們走在大路上》等歌曲。雖然他才50歲出頭,但有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學院黨委決定讓秦詠誠陪他去。秦詠誠是遼寧大連人,一向低調,遠不如他創作的《我和我的祖國》《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的名氣大。

秦詠誠接到通知時,正是高燒臥床的第三天,但他還是陪恩師李劫夫來到大慶油田,在鐵人王進喜領導的1205鑽井隊住了三天。大慶黨委宣傳部的同誌拿來一摞歌詞,秦詠誠在李劫夫挑選後,選中了薛柱國的《我為祖國獻石油》。他在招待所食堂的飯桌上,僅用20分鍾就譜完了曲。恰在這時,他的好朋友王雙印為準備第四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尋找歌曲,秦詠誠就把剛出爐的《我為祖國獻石油》給了他。1964年7月17日,王雙印沒有唱《我為祖國獻石油》,而是唱了他作曲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秦詠誠第一次聽,感覺很好聽,經別人提醒,他才發現王雙印譜的前四句與《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前四句驚人相似,不僅每個樂句的落音相同,而且從調式到曲式結構都有很多相同點。就在這次音樂周上,王雙印當麵向秦詠誠道歉,並向李劫夫解釋說,他非常喜歡《我為祖國獻石油》,正好拿到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詞,創作時間緊,腦子全被《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旋律占滿,跳不出去了。

1964年5月,王雙印創作《大海航行靠舵手》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每周一歌》欄目已經播出了《我為祖國獻石油》,同年10月中國唱片公司還灌了唱片。不過從政治影響力來說,《每周一歌》播放的歌曲包括《我為祖國獻石油》,還是比不過《大海航行靠舵手》。1965年2月8日,《大海航行靠舵手》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每周一歌》欄目播出,緊接著又經《紅旗》雜誌推薦,很快家喻戶曉。大海航行靠舵手歌詞:

《大海航行靠舵手》

賈世駿

鬱文詞 王雙印曲


大海航行靠舵手
萬物生長靠太陽
雨露滋潤禾苗壯
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
魚兒離不開水呀
瓜兒離不了秧
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
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
魚兒離不開水呀
瓜兒離不了秧
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
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

大海航行靠舵手
萬物生長靠太陽
雨露滋潤禾苗壯
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
魚兒離不開水呀
瓜兒離不開秧
革命群眾離不開共 產黨
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
大海航行靠舵手
萬物生長靠太陽
雨露滋潤禾苗壯
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
魚兒離不開水呀
瓜兒離不開秧
革命群眾離不開共 產黨
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
新苫的房
雪白的牆
牆上掛著毛主席的像
億萬農民瞧著你
心中升起紅太陽
我們歡呼
我們歌唱
感謝偉大的毛主席
我們歡呼
我們歌唱
感謝偉大的共 產黨
呀嘛一呼嗨
新苫的房
雪白的牆
牆上掛著毛主席的像
億萬農民瞧著你
心中升起紅太陽
我們歡呼
我們歌唱
感謝偉大的毛主席
我們歡呼
我們歌唱
感謝偉大的共 產黨
呀嘛一呼嗨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由賈世駿演唱的歌曲,創作於1964年。該曲由王雙印譜曲,李鬱文填詞 ,收錄於1970年1月1日發行的專輯《東方紅》中。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一首歌頌黨的領導思想光輝的革命歌曲。它以親切生動的,非常群眾化的語言和音調,揭示了“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這個真理。這首歌曲表達了革命人民對毛澤東思想的無比熱愛和熱情讚頌。

1964年6月,《大海航行靠舵手》在哈爾濱舉行的歡迎朝鮮領導人崔庸健的晚會時被王雙印演唱,後經周恩來總理幫忙修改詞曲,正式推向全國。

20世紀60年代初,全國掀起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 該歌曲的詞作者李鬱文以哈爾濱歌劇院編劇的身份深入基層,記錄了工農兵的語言:大海行船靠舵手,我們幹革命的舵手就是毛主席……萬物生長靠陽光,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經過歸納整理,完成該歌曲的詞作部分。

《大海航行靠能手》創作於1964年,當時,舉國上下正掀起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王雙印被工農兵群眾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情所感動,內心萌發了創作的衝動,便與同在哈爾濱歌劇院工作的詞作者李鬱文合作,譜寫了這首歌頌毛澤東思想的革命歌曲,最初的歌名是《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 [3]。後來,詞曲作者接受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文藝部副主任王敬之的建議,將歌名改為《大海航行靠舵手》 。

歌曲歌詞
大海航行靠舵手
萬物生長靠太陽
雨露滋潤禾苗壯
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
魚兒離不開水呀
瓜兒離不開秧
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
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
魚兒離不開水呀
瓜兒離不開秧
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
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一首歌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歌頌毛澤東思想光輝的優秀革命歌曲。它以親切生動的、非常群眾化的語言和音調,揭示了“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這個真理。這是人民群眾在革命實踐中的深切的體會。這首歌曲正表達了革命人民對毛澤東思想的無比熱愛和熱情讚頌。

這首歌曲分為兩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它借喻於“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這些生動而鮮明的形象,來說明“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這個主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四句表達了革命人民由於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使革命事業永遠勝利前進的歡欣鼓舞的心情。尤其是“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這一句,曲調的音區雖然比較低,但是更能表達出誠摯的感情——人民由於有了毛澤東思想而產生的幸福感和對毛主席的衷心愛戴。

第二段是從“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開始,它的旋律稍帶跳動,節奏比較緊湊。為了更加突出歌曲的主題思想,這一段歌詞以同樣曲調重唱一遍。最後,旋律不斷上行,形成高潮;所以要以嘹亮的聲音,滿懷激情地歡唱“革命人民離不開共產黨,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隨著情赭的高漲。最後一句有必要放慢速度,在“不落”一詞的“落”字上延長一倍時間,使感情得到盡情的抒發。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一首歌頌毛澤東思想的歌曲,反映了當時中國工農兵群眾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在“文革”時期廣為傳唱。 [15]
1965年初,《大海航行靠舵手》在《紅旗》雜誌發表的《大唱十首革命歌曲》中位居榜首。因其通俗易唱,又契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很快成為文革時期著名的革命歌曲。

1967年11月29日,林彪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次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題詞 “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12月26日,郵電部以此為題材發行 “文8” 郵票,麵值8分,題詞燙金,背襯大紅底色。而題詞並非林彪首創,是源自1964年的流行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歌曲被篡改:

1989年,《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曲調,突然又在全國城鄉響起來,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著這首曲調,味道全然不對勁,歌詞已麵目全非,把“大海航行靠舵手”改成了“大老爺們愛老婆”歌詞之庸俗低下,不堪入耳;演唱得陰陽怪氣,油腔滑調,讓人無法忍受。王雙印憤然拿起法律武器到北京告狀,他的親密合作者李鬱文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聲援戰友。他的正義行動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廣播電影電視部、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支持,嬴得首都法律界和新聞界的大力支援,勝訴而歸,全國報刊多有報道。王雙印對此舉說得明明白白:“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在篡改《大海航行靠舵手》這支歌,更是在篡改一個時代的標誌。我所捍衛的不僅僅是個人的著作權,更是在維護曆史的莊嚴與真實 。”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地主階級有沒有剝削農民?






AI :【是的,中國曆史上的地主階級通過占有土地向農民收取地租來剝削農民,這是地主和貧雇農之間基本的剝削與被剝削關係,也是中國土地改革運動旨在解決的核心階級矛盾。?

剝削的機製?

占有土地:地主階級通過占有大量的土地,使其擁有不勞而獲的生產資料,如 《光明網理論》 所述。

收取地租:缺乏土地的農民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並向地主支付高額地租。

階級對立:這種地主對農民的剝削行為構成了根本的階級矛盾,使得地主成為剝削階級,而租種土地的農民則被視為被剝削者。

例外與社會屬性?

個體差異:盡管地主階級總體上是剝削者,但個體地主也有善惡之分,有的地主可能同時從事慈善活動,有的則為非作歹。

農民的階層流動:

農民並非固定不變,有的可能通過努力致富而上升為地主,而地主也可能因為破產而跌落為貧農。

土地改革的意義?

中國土地改革運動的核心目標就是鏟除這種封建剝削製度,解決地主和貧雇農之間的階級矛盾。

《光明網理論》 所述:

《土地改革是中國取得革命勝利的必由之路》

2017-06-16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平漢

近些年,社會上不時出現對土改必要性與合法性質疑的聲音,諸如地主並非是小說《半夜雞叫》中周扒皮那樣的人物,實際上他們有的省吃儉用、為人厚道,有的熱心教育、濟困扶危;地主出租自己土地是正當經營活動,不存在剝削與被剝削的問題;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有利於集約經營和規模化生產等。這些問題究竟應當怎樣看?

地主富農是什麽樣的人

上世紀40年代後期和50年代初期,中國大陸進行土地改革運動的主要內容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其實,土地改革與土地改革運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土地改革簡單地講,就是要變革舊有的土地製度。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十年內戰時期的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解放戰爭時期的“耕者有其田”,都是土地改革的內容。土地改革運動是指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提出要實行“耕者有其田”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開展的廢除原有封建土地所有製,代之以農民土地所有製的群眾運動。土地改革運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五四指示”發布後到新中國成立,主要在老解放區和半老解放區進行的土地改革運動(老解放區是指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已解放的地區,半老解放區是指1947年7月人民解放軍開展戰略反攻之前解放的地區);第二階段為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後,在廣大新解放地區開展的土地改革運動,這一階段到1952年底基本結束。

既然土地改革運動的目的在於廢除舊有的封建土地所有製,毫無疑問其前提是農村階級成分的劃分。農村主要有兩大對立的階級,即地主與農民,而農民又細分為富農、中農、貧農和雇農階層。劃分地主和富農的標準是什麽?1933年10月,毛澤東寫作的《怎樣分析農村階級》一文作了這樣的界定:地主——占有土地,自己不勞動,或隻有附帶的勞動,而靠剝削農民為生。剝削的方式主要是收取地租。依靠高利貸剝削為主要生活來源,其生活狀況超過普通中農的高利貸者,應和地主一例看待。富農——一般占有土地,或者自己占有部分土地、租入部分土地,也有自己不占有土地、全部土地都是租入的。富農占有比較優裕的生產工具和活動資本,自己參加勞動,但剝削雇傭勞動為其生活來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依據這一界定,地主與富農的共同特點是剝削,其不同之處在於地主剝削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富農剝削的主要方式是雇工。富農雖然屬於農民階級的範疇,但這個階層帶有剝削性質,所以人們習慣將之與地主並列,稱之為地主富農,其實富農與地主並不是同一個階級。由於地主與富農的剝削方式不同,而且地主一般不參加勞動,而富農參加勞動,故而在土地改革運動中,對待他們的政策也有所不同。“五四指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都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保護富農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也就是說,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采取的是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

惡霸與地主概念不同,農民有可能“力作致富”上升為地主

說起地主,人們自然容易聯想到四個人,即小說《半夜雞叫》中的周扒皮、歌劇《白毛女》中的黃世仁、泥塑《收租院》中的劉文彩、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這是當年文藝作品塑造出來的四個典型的地主形象,也是相當多中國人對於地主的最深刻的記憶。準確地說,這四個藝術形象應當稱之為惡霸地主,並且是集惡霸地主罪惡之大成者。

應當指出的是,惡霸與地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按照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規定,惡霸是指“依靠或組成一種反動勢力,稱霸一方,為了私人的利益,經常用暴力和權勢去欺壓與掠奪人民,造成人民生命財產之重大損失,查有實據者。”惡霸尤其是惡霸地主最為農民所痛恨,但惡霸並非都是地主,地主也不是人人都是惡霸,那種同時具有地主和惡霸兩種身份者,便是通常講的惡霸地主。

從階級屬性看,地主是剝削階級,這些人在土地改革運動中之所以被劃為地主,主要是因為他們利用自己所占有的土地,對農民進行剝削。但是,作為每一個體的地主,作為個體的人,他們的品行是惡還是善,人品是好還是壞,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地主可能一方麵通過出租土地剝削農民,另一方麵又將其剝削所得的一部分用於社會公益與鄉村慈善事業,做些鋪道路、辦學堂之類的善事。也有的地主為非作歹、欺男霸女、魚肉鄉鄰,成為惡霸地主。農民也並非清一色,當中也有少量好逸惡勞、偷雞摸狗之類的“二流子”。但從階級總體上看,因為地主占有土地,可以憑借土地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而貧雇農由於缺少土地或根本沒有土地,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而接受地主的剝削,所以地主和貧雇農之間構成了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形成了根本的階級對立,土地改革運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決這種階級矛盾。

還應該看到,有的地主可能原本就是普通農民,由於某種機緣和個人努力,慢慢積累了一些財富,購進了若幹土地,隨著土地的增多自己耕種不了,便將土地出租給其他農民以收取地租。當地租剝削達到一定量的時候,這樣的農民也就演變為地主了。農民與地主的身份並非是固定不變的,地主如果破產,就有可能變成貧農乃至雇農,普通農民也有可能由於“力作致富”或“由小商業致富”而上升為地主。但一個農民一旦成為地主,其本人也可能仍過著勤儉的生活,但其必定將土地出租給農民以收取地租從而帶有剝削性質,其階級身份也就從普通勞動者演變成剝削階級的一員,階級屬性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新中國的土地改革運動》

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徹底鏟除封建剝削製度的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是我國民主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提出了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領導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前,占全國麵積約三分之一的東北、華北等老解放區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製度。

新中國成立後,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規定,國家要“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據此,從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區占全國人口一多半的農村,黨領導農民完成了土地製度的改革。

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達《關於在各級人民政府內設土改委員會和組織各級農協直接領導土改運動的指示》,開始在新解放區分批實行土改的準備工作。黨中央明確規定了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總路線和總政策: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製度,發展農業生產。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對於地主分子,同樣分給一定數量的土地,讓其在勞動中改造為新人。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和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成為指導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製,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同時規定,把過去征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的政策,改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歸根到底,是為了有利於生產的恢複和發展。

土地改革從1950年冬開始,有領導地分期分批地進行。每期一般經曆了發動群眾、劃分階級、沒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財產、複查總結和動員生產等步驟。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隊深入農村,領導土改運動。大批機關幹部、知識分子(包括大學教授)和許多民主黨派成員報名參加土改工作隊,投身到這場偉大鬥爭中。各地土改工作隊深入農村訪貧問苦,培養積極分子,逐步把群眾發動起來,建立以貧雇農為核心的農民協會,作為土改執行機關。隨後,進行劃階級,開展對地主階級麵對麵的鬥爭,揭露他們的罪惡,打垮他們的威風,並對其中罪大惡極的分子和破壞土改的分子實行鎮壓。在鬥爭勝利的基礎上,由農民協會沒收地主的土地和財產,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並在分配完成後進行複查,由人民政府頒發土地證,整頓與加強政權和民兵組織,引導農民發展生產。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到1953年春,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我國大陸普遍實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剝削製度,使全國3億多農民無償分得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批生產資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繳納約3000萬噸以上糧食的地租。

土地改革真正實現了中國農民數千年來得到土地的奮鬥目標,使農民真正從經濟上翻身作了主人,從而最深入、最廣泛地調動了農民群眾的革命和建設的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土地改革還確立了貧雇農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引導億萬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創造了條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