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滿洲國是蔣介石政府不抵抗成果

(2025-09-06 06:54:09) 下一個

滿洲國是蔣介石政府不抵抗成果

 

 


1927年至1949年的中華民國政府是蔣介石國民黨,在1927年至1949年間,中華民國政府主要由中國國民黨領導和執政,而蔣介石是其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領導國民黨在這一時期實現了北伐至上海時,蔣介石國民黨實行了對共產黨和國民黨中的左派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後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

滿洲國的建立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的產物,但是,當日本在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時,在無抵抗之下很快控製了中國的整個東北,隨後日本又拉攏部分前清宗室及漢人權貴,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日軍入侵在先。蔣軍不抵抗成果。

而中華民國政府蔣介石國民黨在日本入侵時,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影響下未能阻止日本的占領。蔣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導致了在“九一八事變”時根本未能及時抵抗,讓日本得以順利占領中國東北,進而建立滿洲國。 蔣介石政府的政策加速了滿洲國的建立,導致滿洲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立即能成立,並且又在1932年被日本正式扶植為偽政權。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蓄意製造的侵略事件,這標誌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麵對日本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又要求駐守在東北地邊區的張學良父子的東北軍從東北全軍退出,調往到中國西北地區是剿共。而蔣介石的理由是:以免中國軍隊和日軍的衝突擴大。日軍入侵到你國內了,蔣介石命令將軍隊撤出被日軍入侵的地區,這個“不抵抗政策“是逃跑,是默認將中國的東北地區送給日本侵略。

由於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這一“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導致中國東北地區軍民無法有效抵抗,日本得以迅速占領東北。而滿洲國的建立 使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後,日軍利用當地的資源,並拉攏前清宗室和漢人權貴,很快於1932年建立了“滿洲國”為日本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出現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的直接結果,而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這一過程,為日本的占領和傀儡政權的建立提供了機會。

蔣介石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也沒有避開日後的全中國的全國性的全麵抗戰,又沒有能保護了中國東北部分地區免受破壞,而是使得中國寶貴的大片土地和資源落入日本之手。 東北失守,北京失守,華北失守,上海失守,南京失守。而蔣介石一路後退逃跑。這一舉動為日本建立滿洲國提供了便利,也埋下了日後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的隱患。

因而在1937年開始全國性抗日戰爭暴發後,蔣介石帶著他的政府從南京逃退至中國的內地重慶,蔣介石和夫人躲在了峨眉山上。但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就從峨眉山下來了繼續行使國家主權,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被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趕到了台灣島上成了流亡的民國政府。

偽滿洲國(1932-1945年)是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後扶植的傀儡政權,由末代皇帝溥儀擔任元首,首都設在新京(今長春)。

偽滿洲國該政權在1934年改稱“滿洲帝國”,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後滅亡。偽滿洲國不被國際社會和中國政府承認,因此常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

成立背景與過程,日本侵占東北: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

建立傀儡政權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關東軍扶植了“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並策劃末代清朝皇帝溥儀從天津逃到東北,於1932年3月9日在長春成立了“滿洲國”政權。

《日滿議定書》:同年9月,日本與“滿洲國”簽訂《日滿議定書》,正式承認其“獨立地位”,實際上確立了日本的殖民統治。

“滿洲帝國”的成立:1934年,日本將“滿洲國”改為“滿洲帝國”,溥儀也由“執政”改為“皇帝”,年號改為“康德”。

領土範圍與首都,領土::偽滿洲國的領土包括現今的中國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全境(不包括關東州)、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河北省北部的原熱河省地區。

首都::偽滿洲國的首都設在“新京”(今吉林長春)。

滅亡與曆史影響,日本戰敗:1945年,日本戰敗,蘇聯紅軍突襲了駐守的關東軍和偽滿洲國軍。

偽滿洲國滅亡:1945年8月18日午夜至18日淩晨,溥儀在通化宣布退位,偽滿洲國滅亡。

曆史地位:偽滿洲國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實行殖民統治的產物,是一個非法和未獲承認的傀儡政權。

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號稱康德皇帝。在康德時期,溥儀曾經兩次訪日,並將日本天照大神“請”回中國,安置在偽滿皇宮內,並為其修建了建國神廟。建國神廟是一個日本神社,但同時又是為滿洲國的宗廟,也就是說溥儀承認自己是天照大神(日本天皇的祖宗)的子民,是日本天皇的兒皇帝,從此東北各地都開始興建日本神社。

溥儀從日本請回了天照大神的三件寶物,為此還發了詔書認天照大神為國神,讓所有生活在偽滿洲國的人都祭拜天照大神。當時如果對建國神廟有不敬的言辭,會被判刑。身為清朝遜帝的溥儀,有這種認賊作父的行為,到底是主動獻媚,還是被動接受呢。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占中國東北各省後,為了變東北為其殖民地,並使它成為進一步擴張的主要基地,對東北進行了極其殘暴的殖民統治和掠奪。日本占領東北以後,其統治集團曾反複醞釀過對東北殖民統治的形式問題。日本軍部提出了三種方案:一是扶植漢奸集團,建立名義上歸中國中央政府管轄的親日新政權。二是建立傀儡政權,即脫離中國本土的所謂“獨立”國家。三是將中國東北“並入”日本版圖,建立日本人的直接統治。

1931年9月22日上午8時,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少將召集關東軍參謀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石原莞爾、片倉衷等人開會,決定實行第二種方案。根據會議決定,關東軍製定了《滿蒙問題解決方案》。這個方案,規定建立由日本支持,“領土”包括東北四省及蒙古,以宣統皇帝為“元首”的中國政權。它還規定這個政權的“國防”和“外交”由日本帝國掌管,交通、通訊的主要部分也加以管理,而在“國防”和“外交”等方麵所需要的經費由新政權負擔。

在中國東北建立“滿洲國”傀儡政權的方案確定後,日本關東軍等便立即著手張羅在“滿洲”“建國”的具體實施工作。日本建立偽滿洲國的第一步,是先成立省、縣等各級偽政權。第一個投靠日本帝國主義的是吉林軍署參謀長熙洽。為了借助日本的力量,達到複辟清室的目的,熙恰拱手將吉林奉送給關東軍。接著,熙洽又主動充當日本走狗,與關東軍共同策劃在吉林成立傀儡政權。9月28日,熙洽就任偽吉林省長官,宣布脫離國民政府“獨立”,成立東北第一個省級偽政權。在遼寧省,關東軍於9月24日成立以漢奸袁金鎧為頭目的“奉天自治維持會”,宣布脫離國民政府,建立“獨立”政權,宣告了遼寧省偽政權的建立。

11月20日,關東軍將遼寧省改為奉天省,解散維持會,任命前遼寧省政府主席臧式毅為偽奉天省長。這是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的第二個省級偽政權。在哈爾濱的“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張景惠早就是一個與日本勾勾搭搭的親日派,“九一八”事變時他正在沈陽。在板垣的策動下,9月22日,張景惠按照關東軍的旨意,在哈爾濱成立“東省特別區治安維持會”,自任會長。1932年初,張景惠宣布脫離國民政府。這是日本在東北成立的第三個省級偽政權。

1931年11月19日,日本侵略軍占領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後,急於建立傀儡政權,決定由張景惠為“黑龍江省”主席。但張畏懼黑省人民及馬占山部隊的抗日活動,遲遲未敢就任。直到1932年1月7日,張才在齊齊哈爾發表任職宣言。黑龍江省偽政權正式成立後,在關東軍的指使下,成立了以村田愨磨為首的6人顧問、秘書班子操縱,“省政權”實權。這是日本在東北扶植的第四個省級偽政權。至此,東北三省全部成立了偽政權,它為偽滿洲國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與此同時,關東軍派遣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去天津會見溥儀。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被迫退位。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送到天津日租界居住。日本曾用各種方法拉攏和控製溥儀,而溥儀則“一心專作恢複清廷的迷夢”。土肥原到天津後,急於把溥儀帶到東北,謊稱幫助溥儀到東北重新登基,溥儀雖然半信半疑,但被複辟欲望所驅使,同意了土肥原的計劃。11月8日,土肥原指使漢奸特務隊在天津製造事端,乘混亂之機將溥儀秘密送到旅順,靜觀待機。據“溥儀筆供”稱:土肥原賢二“極力地勸我上東北主持,他表示日本決沒有領土野心一,切由我自主。他說滿洲是清朝故鄉,我應當到滿洲主持一切等等的話。……我想這是恢複滿清唯一機會,我便答應了他的要求。”

從1932年2月5日至25日,關東軍三宅、板垣等人與各省偽政權頭目,連日舉行會議。2月17日,關東軍決定成立偽“東北行政委員會”,由張景惠為委員長,具體籌劃建立偽滿洲國事宜。關於偽滿洲國國體問題,關東軍提出實行共和製,但溥儀等人卻極力要求建立帝製。2月22日,板垣專程到旅順與溥儀進行會談,重申要偽滿洲國實行共和製,溥儀必須就任偽滿洲國“執政”。2月25日,經日本內閣和軍部同意,關東軍提出建立偽滿洲國的最後方案,規定“滿洲國”國家元首稱“執政”,年號“大同”,以紅藍黑白滿地黃五色旗為“國旗”,以長春為“國都”,改稱新京。2月29日,關東軍又決定溥儀為偽滿洲國執政,鄭孝胥為國務總理,張景惠為參議府議長。至此,偽滿洲國的籌備工作宣告結束。

3月1日,關東軍發表傀儡政權“建國宣言”。3月9日,在長春舉行了溥儀就職典禮一,溥儀在批日本文武官員和大小漢奸的簇擁下粉墨登場,就任“執政”,偽“滿洲國”宣布“成立”。10日,溥儀公布了關東軍擬定的“政府”成員名單,並同日本簽訂了一份密約,將偽滿洲國的國防、內政及人事任免權全部交給關東軍。這一密約的簽訂,充分說明“滿洲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政權。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把“滿洲國”打扮成“獨立國”,於同年9月15日宣布“承認滿洲國”並與偽政權簽訂“日滿議定書”,規定偽滿的經濟、國防、交通等都交由日本管理,使滿洲“合法”地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這就確定了“滿洲國”是日本的軍事占領殖民地、日本是“滿洲國”的宗主國的地位。這個所謂的新國家標榜“五族協和”,宣稱國民由滿族、漢族、朝鮮族、日本人組成,實際卻完全由日本政府和關東軍控製。

1932年2月,國際聯盟派遣由英、美、法、德、意五國組成的調查團,到中國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一事進行實地調查。10月3日,中國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公布了國聯調查團報告書。10月6日,中共中央發表告全國民眾書,強烈反對國聯報告書。

1934年3月,在溥儀的強烈要求下,偽“滿洲國”更名“為滿洲帝國”,溥儀由“執政”變成“皇帝”,可是偽滿仍然在日本的嚴密統治之下。日本方麵聲稱“關東軍司令官是天皇的代理人,因而是皇帝的保護人和師傅”。政府官員中的中國人全係關東軍指定的漢奸,總務廳長官和各部的次長以及各省的副省長多由日本人擔任,掌握一切實權。傀儡皇帝溥儀困居宮中並無任何行動自由,其警備隊由日本人掌握,身邊還有關東軍派去的“禦用掛”進行監視。

關東軍及其代表不僅將自己與溥儀的關係確定為“父子關係”,還強迫將日本的“天照大神”作為“滿洲國”的“護國神”祭奉。在“滿洲國”內日本人是,“一等國民”,享有各種特權日語成為,“國語”。“滿人”(其實指漢、滿等各民族的中國人)則備受歧視。後來隻配給“滿人”高粱米和橡子麵,私下吃大米白麵都要按“經濟犯”治罪。

為使東北地區徹底“日本化”,日本侵略者除了在各地駐有關東軍外,還把它的憲兵、警察、特務遍布於東北各城市鄉村,建立起一套警察和特務的體係,實行恐怖的黑暗統治。

在政治上,日本侵略者普遍實行保甲製,以區為單位組織保,設保長;以村或數小村為單位組織甲,設甲長;十家為一牌,設牌長。保、甲、牌內各戶互相監督,實行連坐,倘若發現有1戶從事反“滿”抗日活動或與抗日遊擊隊有聯係時,則要株連牌內其他9家,可謂10家連坐,互相監視;1家犯法,9家同罪。

在經濟上,日本侵略者依照所謂“日滿經濟一體化”的方針,完全控製和操縱了東北的全部經濟命脈,並進行瘋狂掠奪。

在文化教育方麵,日本侵略者極力推行其法西斯的奴化教育。日偽小學取消中國曆史、地理課要學生學習所謂,“大日本”地理,把中國的東北和蘇聯的西伯利亞都劃入日本的“版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蔣介石同日本簽訂四個賣國協定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的“華北事變”,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不斷喪失的情況下,地方實力派馮玉祥、馬占山、蔡廷鍇等紛紛表示抗日,但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打擊十九路軍的抗日行為……人們不禁要問,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理論依據是什麽?其真實目的是什麽?

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但蔣介石沒有實現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卻變成大軍閥、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的代表。

在蔣介石的腐敗統治下,地主壓榨農民,遇上饑荒之年賣兒賣女;洋買辦工廠主喪心病狂剝削工人,每天要工作10到12小時;腐敗官僚摧殘少數剛剛萌芽的民族資產階級,用盡一切手段巧取豪奪。

蔣介石國民黨的統治下早已民不聊生,“安內”從未實現過,工人、農民到處起義,“朱毛共匪”不得不造反,蔣介石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剿匪”,日本帝國主義趁機侵略中國。

在麵對內外兩方麵敵人時,蔣介石把內敵看得比日本法西斯還可怕。蔣介石跟慈禧的態度是一致的:

對外——對“不可戰勝的”敵人妥協退讓。

對內——對“素質低下”的中國人殘酷鎮壓。

蔣介石的目的隻有一個:隻要讓蔣介石保得住領袖地位,蔣介石就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的利益。至於農民、工人的死活嘛,蔣介石認為他們本該自生自滅!

蔣介石是極善於玩政治手腕的,極精於算計的。各地軍閥都不是他的對手,小小的“朱毛共匪”又算老幾?蔣介石認為,日本是不可戰勝的,自己去打日本,滅亡了不說,即便是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讓“朱毛共匪”撿了便宜,“一個領袖”就做不成了。

隨著政治形勢的發展,民心、軍心都越來越倒向“朱毛共匪”。待到“西安事變”、“七·七事變”、“淞滬會戰”之後,毛澤東出於國家、民族利益考慮,讓中國共產黨擁護蔣介石“一個領袖”地位,逼蔣抗日,蔣也深感再不抗日,領袖地位難保,會有亡黨亡國之險,才逐步走上抗日之路。可是,當抗日有了起色,看到八路軍、新四軍不斷壯大時,蔣介石倒行逆施,搞起了“摩擦”,甚至幫日本人打中國人。這就出現了大批國軍變為日本偽軍的現象。

抗戰時期中國偽軍有多少?中國蔣介石國民黨的軍隊一敗再敗:華北淪陷、淞滬淪陷、南京淪陷、徐州淪陷、武漢淪陷……政治上,國民政府高官、軍人、政客也紛紛倒戈。大清王朝末代皇帝很快成為偽“滿洲國”元首。

1935年11月大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12月,又出現一個夾在日本人與國民政府之間、以實行“華北自治”為主旨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發布文件宣稱“冀察兩省,與日本有特殊關係”,還與日本駐屯軍訂立《華北中日防共協定》及華北“經濟提攜”的“四原則、八要項”,眼看華北將成為第二個偽“滿洲國”。日本關東軍的板垣征四郎成為東北漢奸之父。

日本華北駐屯軍的土肥原賢二成為華北漢奸之父。中國三個偽政權頭目王克敏、汪精衛、梁鴻誌先後就職。王克敏與汪精衛的矛盾,竟然起源於王投降日本更早,在汪麵前擺老資格,不把汪放在眼裏。汪精衛為此想方設法處處抬梁鴻誌、壓王克敏,讓另一個大漢奸周佛海連聲歎息:“處此殘局,尚如此勾心鬥角,中國人真無出息也!”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58個旅長、參謀長以上將官投敵,一些部隊成建製嘩變。整個八年抗戰,協助日軍作戰的偽軍人數高達210萬,超過侵華日軍數量,使中國成為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偽軍數量超過侵略軍的國家。這種狀況,難道不是顯露集體性的精神沉淪和人格沉淪,怎能不會極大地助長侵略者滅亡中國的驕橫和癲狂?

東北失守之後,蔣介石為什麽不同意張學良要抗日的主張,最後激發出西安事變?在抗日的時機上和張學良有嚴重分歧,蔣介石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即抗日之前,先統一內部,清剿紅軍。如果不鏟除紅軍蔣介石苦心經營的五次圍剿紅軍和共產黨,雖然前四次失敗,但第五次獲得成功,紅軍被迫進行所謂“兩萬五千裏長征”的大潰退。潰退到陝北的紅軍僅剩下幾萬人,蔣介石多年的艱苦剿共,終於有了眉目,他怎麽讓它功虧一簣呢。

蔣介石認為當時中國的國力無法與日本匹敵,必須盡量爭取時間,以儲備力量。蔣介石和日本周旋,拖延日本全麵入侵中國的時間,以積蓄自己的力量,從長計議。日本占領東三省後,中國人慷慨激昂,誓言抗日,尤其是大學生和小知識份子們,更是遊行示威。在高喊“刀槍不入”的義和團文化背景下,很容易熱血沸騰,蔣介石難以聽進去理性的聲音。

當時中國知識界對此保持清醒頭腦的是胡適和他的弟子傅斯年等人,胡適發表“華北保存的重要”一文,主張“停戰謀和”,指出以中國之國情“不足以對日言戰”:“戰則必大敗,而和則未必大亂”。胡適後來還提出,“日本倘能自華撤兵停戰,中國不惜承認滿洲國”。胡適為文解釋說,當年比利時曾被德國占領,法國割兩省給普魯士,都是由於實力懸殊而采取的權宜之計,後來有實力又收回。

但胡適的見解不僅無法成為主流聲音,而且被指責為“漢奸”“賣國賊”。胡適當年曾感慨:中國有古訓“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應該再加一條“時髦不能跟”。胡適和汪精衛的本質不同是,一旦所有謀和手段失敗,日本進攻全中國,胡適則堅決主張全民血戰,直至最後一寸土,最後一個人。這也是後來他為什麽打破不做官的自律,在蔣介石的幾次懇請後同意到美國做“中國大使”爭取美國援助的原因之一。

再則麵對美國提供物資支持下的日本侵略,當時的蔣介石和他的留美精英組成的政府,卻迷信美國和西方承諾保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幻想美國和西方出麵製止日本的侵略,長期實施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多次不戰而獲,侵略野心膨脹,導致全麵侵華,使中國軍民傷亡高達3500萬,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又背著中國製定《雅爾塔協定》,割走了中國外蒙領土,占領旅大等港口。二戰後,更是提供了30億美元軍火等物資,遠超抗戰時期,幫助蔣介石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屠殺中國人民;還有表麵上聲稱歸還中國,實際將琉球群島交給日本。

2017年台灣“國史館”將很多民國檔案資料,包括20多萬份“蔣介石手令”等蔣介石檔案照片,放上網絡,供公眾免費閱覽。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的手令,也公之於眾了。雖有張學良晚年否認蔣介石下達過不抵抗命令,替蔣掩護,但原始曆史檔案資料清楚地顯示,九一八日本入侵中國,蔣介石下令張學良不抵抗日本侵略,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曆史事實了。

就曆史來看,蔣介石長期采用不抵抗政策,持續近六年,直到1937年日軍在北京盧溝橋一帶發動新的軍事進攻,引起全國新一輪抗日浪潮,加上此前張學良兵諫要求抗日,蔣介石才於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和《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宣布蔣記國民政府正式高舉起抗日大旗。

在九一八事變後接近6年時間,蔣記民國政府多次軍事鎮壓了國內主張抗日的民眾和團體。僅1933年就先後軍事鎮壓同日軍作戰的察綏抗日同盟軍和華東十九路軍。甚至到了日軍全麵侵華時期,在蔣介石的統治區裏,抗日仍然是“有罪”的!蔣在天水、西安、重慶、上饒和貴州等地設置了法西斯“集中營”,逮捕、關押各地抗日積極分子,施行精神的和肉體的折磨,當時被囚禁的青年和抗日群眾有數十萬人之多!

在此六年,蔣介石還同日本簽訂了4個賣國協定。

第一個是《淞滬停戰協定》,亦稱《上海停戰協定》,是1932年5月5日蔣介石國民黨南京政府與日本在上海簽訂的協定。協定規定雙方自簽字之日起停戰;取締一切抗日活動,第十九路軍撤防,“協定”還在“共同委員會”名義下,把從長江沿岸福山到太倉、安亭及白鶴江起直到蘇州河北為止的廣大地區,劃給了日本及英、美、法、意等帝國主義共管,等於出賣了大片國土。

第二個是《塘沽協定》,是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和日本侵略軍於1933年5月31日簽定的停戰協定。主要內容是中國軍隊一律迅速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爾後,不得越過該線,又不作一切挑戰擾亂之行為。《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長城是中國與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的「國界」,劃綏東、察北和冀東為日軍自由行動區,也為日軍進一步控製整個華北提供了方便,華北主權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協定再一次出賣了大片國土。

第三個是《秦土協定》又稱《察哈爾協定》,是1935年6月27日中日之間關於處理張北事件善後而製定的一項協議。《秦土協定》的簽定,使中國喪失了在察哈爾省的大部分主權,也喪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

第四個是《何梅協定》,是1935年7月6日蔣介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複函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就解決河北事件問題,表示接受6月11日梅津就華北問題提出的備忘錄全部條件的通稱。“何梅協定”使得整個河北的軍事、政治、經濟都處於日本的控製之下,中國在河北的主權全部喪失,同時使得日本在華北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為日本進一步製造“冀察特殊化”和分割華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正是長期以來,蔣記國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讓日本輕而易舉地獲得大片中國領土以及財富,助長了日本侵略者全麵侵華的野心[2]。日本侵略者占我東北後,狂妄地叫囂:進攻中國如同長途旅行那樣輕鬆,中國軍隊如同嚇唬麻雀的草人,一舉手一投足,就能摧枯拉朽。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等在給日本天皇的奏折中竟公然狂叫:

【“臣等敢放言之,對支那領土,可於三個月內完全占領也。”】

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鹽澤叫嚷:“四個鍾頭占領上海,二十四小時占領南京。”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為什麽狂妄到如此程度?就是因為蔣介石奉行絕對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差不多不費一點力氣垂手而得東四省。”解除了日本政府的顧慮,消除了日本上層在侵華方麵的分歧,從而推動了日本全麵侵華。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瘠,主要依賴美國供應戰略資源,發動戰爭。日本占我東北後,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獲得了大批礦產和工廠等資源,極大地刺激了侵略野心。正如毛澤東同誌指出的:

【“假如沒有這樣一群賣國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可能放肆到這步田地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抗日戰爭勝利是在日本投降之後







抗日戰爭勝利是在日本投降之後,尤其是在1945年8月15日那天,日本天皇單方麵向美國政府,蘇聯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又在1945年9月2日通過一係列正式文件經戰勝方美,蘇,中三方和無條件投降方日本共同簽字生效之後,於1945年9月3日,中國才宣布《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

為什麽日本會投降?這裏有幾個因素:

1,全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日戰爭是主因。從戰略上以《持久戰》的指導思想。從戰術上初次實踐《全民皆兵》來抗日。

2,有中國國民黨的國軍將士與日軍交戰的參與。蔣介石的被迫參與領導。如上海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多次大的戰爭,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消耗了日軍。

3,中國共產黨的大部敵後解放區的抗日人民戰爭,以遊擊隊進行的如地留戰地道戰等方法,以持久戰的戰略不斷消耗日軍。以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號召,外放入侵,全中國人都要團結抗日,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同意將中國工農紅軍編入國軍之隊,以八路軍新四軍的番號與日軍作戰。

4,蘇聯百萬紅軍進入中國東北直接參戰。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隨後紅軍開始進入中國東北。主要目的是對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進行軍事打擊,配合盟國對日本進行最後總攻。蘇聯的行動是軍事幹預,是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並非參與中國內戰。參戰兵力遠超150萬,包括數個方麵軍的精銳力量。蘇聯紅軍迅速擊敗了日本關東軍,解放了中國東北。蘇聯對日宣戰並進入東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並對戰後中國及東亞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5,美國兩顆原子彈重創日本國內。美國分別於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造成了巨大的平民傷亡和廣泛的城市破壞,並加速了二戰的結束,導致日本於同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美國對日宣戰很複雜,珍珠港事件,又稱偷襲珍珠港是日本於美國時間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位於夏威夷的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偷襲作戰。珍珠港事件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捩點。日本海軍共派出了6艘航空母艦、300多架戰機,分兩波進行奇襲。日軍在偷襲美軍之下,取得了重大戰果:擊沉及重創了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了188架戰機,共造成2,402人死亡,1,282人受傷。與美國的損失相比,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有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1945年2月是美國在太平洋反攻階段最艱難的時候,以血腥殘酷聞名的硫黃島戰役就發生在這時,美國很清楚,隨著戰線越來越向日本本土推進,日本的抵抗也就會越來越頑強。作為同盟國陣營一員的蘇聯怎麽可以在對日作戰問題上袖手旁觀?蘇聯也得參加對日作戰,而且是必須的!當然,為了換取蘇聯出兵的那些條件,損害的都是中國的利益,又不是美國的利益,出賣中國的利益來換取蘇聯出兵,從而減少美國的損失,何樂而不為?

從結果看:

1,全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日戰爭沒有將日本侵略者全部趕出中國。隻是在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八年來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解放了廣大的國土,抗擊了大部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由於我們的堅決抗戰,英勇奮鬥,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才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摧殘,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才沒有被日本侵略者占領。

2,蔣介石國民黨怎麽樣?把日本侵略者從中國全部趕走了嗎?也沒有!而且從失去東北,華北,上海,南京等大半個中國。

看蔣介石國民黨的過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現在;看它的過去和現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將來。這個黨過去打過整整十年的反革命內戰。

在抗日戰爭中間,在一九四○年、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三年,它發動過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每一次都準備發展成為全國範圍的內戰,僅僅由於我黨的正確政策和全國人民的反對,才沒有實現。

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蔣介石,大家知道,是一個極端殘忍和極端陰險的家夥。他的政策是袖手旁觀,等待勝利,保存實力,準備內戰。

蔣介石國民黨號稱打了多次大仗,多少次小仗,死了多少將士。但打勝了嗎?將日本侵略軍趕出全中國了嗎?沒有!

大的如上海保衛戰,亦稱淞滬會戰失敗之後,日軍很快占領了整個上海。

隨後,日軍在1937年11月占領上海後乘勝追擊蔣介石國軍,並於同年12月占領南京。

雖然蔣介石國軍發動了南京保衛戰,但僅八天後就被日軍占領了這座蔣介石國民黨民國政府的首都城市。

號稱有170萬左右國軍的蔣介石政府早早地在軍隊保護下躲退到中國內地重慶的峨眉山上。而派出保衛南京的將士們死傷慘重後剩下的四處逃命。

繼而發生了《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萬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如此《南京大屠殺慘案》是在蔣介石政府的首都發生。

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前麵有給他守衛的,這就是解放區,就是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共產黨保衛了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同時也就保衛了這位“委員長”,給了他袖手旁觀、坐待勝利的時間和地方。時間――八年零一個月,地方――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這些條件是共產黨給他的。沒有共產黨,蔣介石是旁觀不成的。

那末,“委員長”是不是感謝我們呢?他不!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

蔣介石是怎樣上台的?是靠北伐戰爭,靠第一次國共合作,靠那時候人民還沒有摸清他的底細,還擁護他。

蔣介石上了台,非但不感謝人民,還把人民一個巴掌打了下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內戰的血海。這段曆史中國人民都是知道的。

這一次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又保衛了蔣介石。現在抗日戰爭勝利了,日本要投降了,蔣介石絕不感謝人民,相反地,翻一翻一九二七年的老賬,還想照樣來幹。蔣介石說中國過去沒有過“內戰”,隻有過“剿匪”;不管叫做什麽吧,總之是要發動反人民的內戰,要屠殺人民。

3,蘇聯百萬紅軍進入中國東北直接參戰。這是一個重要因素。切斷了日本侵略軍的後勤補給和進攻中國內地的基地,消滅了日本關東軍的主力部隊。

4,美國兩顆原子彈重創日本侵略者國內的經濟建設和士氣。當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有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結果。

抗日戰爭是全體中國人,包括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以及外國人都參與的戰爭。目的都是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的殘暴,人民都要和平。這事己成曆史,各自的後人們還要爭什麽呢?有意義嗎?

最後說一下:

《抗日戰爭》的過程,和《抗日戰爭勝利果實》屬誰?這是兩個不同的內容。

《抗日戰爭勝利果實》屬誰?

一,八十年中的《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一開始就被蔣介石國民黨摘桃子了,時間將近五年。

二,八十年中的《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就有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年多的解放戰爭從蔣介石國民黨手中奪取了,時間28年。從1949年10月1日到1978年。這《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真正歸屬於中國人民,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農村人民公社裏的貪下中農當家作主,一切權力歸人民。毛澤東強調共產黨人要繼續革命,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人人享受社會主義福利。

然而,中國共產黨內的修正主義分子走資派們不想繼續革命了。

三,八十年中的《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走資派們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又奪過去了。時間是從1978年至2025年,共47年。

走資派和蔣介右是一樣的,是要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習近平不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嗎?蔣介石也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上海南京保衛戰後都被日軍占領






上海保衛戰,亦稱淞滬會戰(第二次上海抵抗)失敗之後,日軍很快占領了整個上海。隨後,日軍在1937年11月占領上海後乘勝追擊蔣介石國軍,並於同年12月占領南京。雖然蔣介石國軍發動了南京保衛戰,但僅八天後就被日軍占領了這座蔣介石國民黨民國政府的首都城市。?號稱有170萬左右國軍的蔣介石政府早早地在軍隊保護下躲退到中國內地重慶的峨眉山上。而派出保衛南京的將士們死傷慘重後剩下的四處逃命。繼而發生了《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萬南京市民。

在上海失守?以後,蔣介石國軍敗退一直向中國內地逃竄。日軍通過在上海的翼側包圍,導致蔣介石國軍從上海向南京逃亡。

1937年11月12日,日軍占領了上海。占領上海後,日軍直接向南京進發。在1937年12月,日軍攻陷了南京,並對南京市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

1937年時蔣介石國軍有多少?

據資料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蔣介石國民黨軍隊國軍兵力大約170萬左右。抗戰期間,“淞滬會戰”頂住了日軍三個月的進攻,最後三十萬國軍將士戰死沙場。結果是:上海失守,全城被日軍占領。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至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國民黨軍隊在屢戰屢敗,屢敗屢退的節奏下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消息。

在抗戰爆發之後,蔣介石仍然在利用各種機會兼並地方軍閥。例如在整個抗戰期間,蔣介石先後兼並了川軍部隊和滇軍部隊。尤其是兼並滇軍部隊的過程中,一係列手段讓滇軍官兵非常不滿。由於蔣介石不斷兼並其他軍閥的部隊,晉軍集團、桂軍集團、察綏軍集團、西北馬家集團等。

在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之後,蔣介石國民黨擁有的軍隊人數達到了將近800萬,擁有這麽龐大的隊伍,能夠支撐給日軍喝一壺的。

1948年,蔣介石擁有22個兵團的兵力。這22個兵團的兵力差異非常大。第2兵團、第9兵團、第12兵團等兵團,屬於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幾個王牌軍或者整編師,編入了這些兵團。其中,第9兵團下轄新1軍、新3軍、新6軍、49軍、52軍和71軍,總兵力達到了15萬以上。在這些部隊中,新1軍和新6軍屬於五大主力王牌。此外,新3軍的戰鬥力也不弱,一部分官兵是新6軍抽調過去的。

第12兵團,下轄了第10軍、14軍、18軍、85軍等部隊,總兵力在12萬到13萬之間。其中,第18軍屬於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第2兵團下轄第5軍、第12軍、第70軍、第72軍、第74軍、第116軍等部隊,兵力達到了10萬餘人。其中,第5軍屬於五大王牌主力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其中新1軍和新6軍隸屬於廖耀湘兵團,在遼沈戰役時被全殲。第5軍和第18軍在淮海戰役時被全殲。整編74師早在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中就被全殲。

由此可見,蔣介石幾個主力嫡係兵團的兵力,基本上都在10萬人以上。不得不說,這些部隊確實擁有一定的戰鬥力,很難打。在遼沈戰役中,圍殲第9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圍殲第2兵團和第12兵團。

除了蔣介石的嫡係兵團之外,各地軍閥的部隊,也獲得了兵團的編製。不過,這些兵團中,相當一部分就是“頂著兵團的空招牌。”例如西北軍閥的青海兵團,一個兵團才下轄了2個軍。兩個軍都嚴重缺編,一個兵團才3萬餘人,還不到第9兵團的零頭。西南地區軍閥下轄的兵團,情況稍微好一些,不過,也是幾萬人的規模。

蔣介石雖然下轄了22個兵團,但各個兵團的兵力差異很大。大體上,從3萬到15萬人不等,差距明顯。不得不說,曆經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一係列大戰役之後,蔣介石的嫡係兵團,要麽全部被殲滅,要麽被打得殘缺不全。隨著四大野戰軍向西南、西北、華南挺進,蔣介石剩餘的兵團,先後覆滅。

總計22個兵團中,21個兵團,要麽被殲滅,要麽投降和改編。最終,隻有雜牌第21兵團撤走。起初,整個團、整個師的部隊,開始向解放軍投降。到了戰爭的後期,出現了整個軍、整個兵團集體投降的情況。

戰爭失敗隨蔣介石逃往台灣的兵力大約60萬左右,其中陸軍30餘萬,海軍4萬餘人,空軍在抗戰時基本損失殆盡。還有千餘輛坦克車,五百餘架飛機,軍艦七百餘艘。連同家屬及民眾共計約200餘萬人。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蔣介石國軍在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抵抗日本侵略軍進攻的戰役。

1937年,上海的《淞滬會戰》失敗後,日軍繼續西犯南京,妄圖以武力優勢徹底摧毀中國軍隊戰鬥意誌,迫使中國以最屈辱的條件講和。

1937年11月18日,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宣布遷都重慶。日軍未到,國軍主力先保衛蔣介石國民黨政府而先後退。

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率11萬軍隊守衛南京。

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麵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右路日軍主力沿滬寧路西進;中路由宜興經溧水、句容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側西進,先攻廣德,趨蕪湖,截斷南京守軍退路,再向南京合圍。

12月4日,右、中兩路日軍向南京外圍陣地進攻。

至12月8日,先後攻陷淳化鎮、湯山、龍潭等地。

此時,日軍左路也攻陷蕪湖,向南京逼進。南京外圍陣地守軍退入複廓陣地固守。

從12月9日起,日軍對複廓陣地展開猛攻。

12月12日,日軍主力先陷雨花台,後占光華門、中華門。同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離開南京,並下令各部分路突圍,主力向浙西、皖南撤退。

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緊接著,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0餘萬中國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隊官兵被害。

南京保衛戰中,敵我雙方投入兵力達幾十萬,戰況空前慘烈。中國守衛部隊中大部分是入伍不久的新兵,在武器裝備低劣的情況下,並沒有被凶殘強大的敵人所嚇倒。

嚴格說來,南京保衛戰是從12月5日日軍發動進攻到12月12日守城的蔣介石的中國軍隊宣布撤退時結束。在這場為期僅八天的戰鬥中,敵我雙方投入數十萬兵力。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在上海的八字橋打響第一槍後,南京政府就十分清醒地知道,一旦日軍占領上海後,決不會停留,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京。果然,11月8日淞滬會戰結束後,日軍便兵分兩路直逼南京:一路以上海派遣軍第9、13、16師團主力尾隨國民黨軍隊沿滬寧線西進,一路以第10軍的第6、18、114師團和國崎支隊全部沿太湖南岸向湖州集結。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在淞滬會戰結束後的撤退中,國民黨軍隊未能如蔣介石所願,節節防守、逐次抵抗,相反自一開始撤退就幾乎潰不成軍。11月19日,日軍攻占常熟後,吳福線難以防守,國民黨軍隊主力繼續向錫澄線及太湖西南等地潰退,蔣介石原來以為“有良好地形,堅固陣地,可以扼守”的錫澄線同樣沒有發揮作用。11月20日,蔣介石調集第23集團軍川軍的5個師、2個獨立旅,由四川趕赴皖南廣德、浙西北的泗安、長興一線。不過,也沒有未發揮多大作用。11月25日,無錫失守。26日,位於太湖南岸的吳興失陷。29日,日軍侵占宜興。30日,日軍攻陷廣德。從東南、西南兩個方麵對南京形成包圍之勢。12月1日,江防要塞江陰失守。至此整個外線幾乎全部淪陷,南京處於被包圍之中。南京的第一道防線江寧、牛首山、淳化、湯山,龍潭之線也暴露在日軍的麵前。

12月3日,各路日軍已逼近南京外圍。5日拂曉,日軍開始進攻南京外圍防線的守軍,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南京守軍雖奮力苦戰,卻屢戰不利,損失慘重,被迫節節後退。蔣介石民國政府守衛南京的總方針是作“短期固守”。也就是說,南京的失陷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部隊總兵力15萬人左右,但大部分是剛從淞滬戰場撤下來的殘缺部隊,老兵很少,新兵大都沒有受過訓練,許多連槍都沒打過。據各方數據綜合分析,中國軍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損失大約10萬人是可信的數據。而在戰鬥中真正陣亡的人數並不多,多數官兵死於混亂的撤退中以及被日軍俘虜後殺害。南京保衛戰中,高級軍官在組織撤退時混亂無章是造成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國軍的軍官指揮員們連自己的兵都管不好,還能保衛南京市民嗎?

首都南京市民都保衛不了,還能保衛全中國民眾嗎?

但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是內行,破壞了國共第一次合作,五次剿殺井崗山的中國工農紅軍,打了十年內戰。在抗日戰爭中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來抗日,但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間,在一九四○年、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三年,它發動過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每一次都準備發展成為全國範圍的內戰,僅僅由於共產黨的正確政策和全國人民的反對,才沒有實現。

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八年來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解放了廣大的國土,抗擊了大部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由於我們的堅決抗戰,英勇奮鬥,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才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摧殘,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才沒有被日本侵略者占領。

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前麵有給他守衛的,這就是解放區,就是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我們保衛了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同時也就保衛了這位“委員長”,給了他袖手旁觀、坐待勝利的時間和地方。時間――八年零一個月,地方――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這些條件是我們給他的。沒有我們,他是旁觀不成的。

那末,“委員長”是不是感謝我們呢?他不!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

蔣介石是怎樣上台的?是靠北伐戰爭,靠第一次國共合作,靠那時候人民還沒有摸清他的底細,還擁護他。他上了台,非但不感謝人民,還把人民一個巴掌打了下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內戰的血海。

蔣介石《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怎麽辦?

毛澤東又說《時局和方針》:從整個形勢看來,抗日戰爭的階段過去了,新的情況和任務是國內鬥爭。蔣介石說要“建國”,今後就是建什麽國的鬥爭。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呢,還是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將是一場很複雜的鬥爭。目前這個鬥爭表現為蔣介石要篡奪抗戰勝利果實和我們反對他的篡奪的鬥爭。這個時期如果有機會主義的話,那就是不力爭,自願地把人民應得的果實送給蔣介石。

公開的全麵的內戰會不會爆發?這決定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因素。國內的因素主要是我們的力量和覺悟程度。會不會因為國際國內的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經過我們的奮鬥,使內戰限製在局部的範圍,或者使全麵內戰拖延時間爆發呢?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蔣介石要放手發動內戰也有許多困難。第一,解放區有一萬萬人民、一百萬軍隊、二百多萬民兵。第二,國民黨統治地區的覺悟的人民是反對內戰的,這對蔣介石是一種牽製。第三,國民黨內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讚成內戰。目前的形勢和一九二七年的時候是大不相同了。特別是我黨目前的情況和一九二七年時候的情況大不相同。那時候的黨是幼年的黨,沒有清醒的頭腦,沒有武裝鬥爭的經驗,沒有針鋒相對的方針。現在黨的覺悟程度已經大大地提高了。

除了我們的覺悟,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覺悟問題以外,還有一個人民群眾的覺悟問題。當著人民還不覺悟的時候,把革命果實送給人家是完全可能的。這種事在曆史上曾經有過。今天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也已經是大大地提高了。我黨在人民中的威信從來沒有過現在這樣高。但是,在人民中間,主要是在日本占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中間,還有相當多的人相信蔣介石,存在著對於國民黨和美國的幻想,蔣介石也在努力散布這種幻想。中國人民中有這樣一部分人還不覺悟,就是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還做得很不夠。人民的覺悟不是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腦子中的錯誤思想,需要我們做很多切切實實的工作。對於中國人民腦子中的落後的東西,我們要去掃除,就像用掃帚打掃房子一樣。從來沒有不經過打掃而自動去掉的灰塵。我們要在人民群眾中間,廣泛地進行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認識到中國的真實情況和動向,對於自己的力量具備信心。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