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戰略轉移》和《不抵抗逃跑》

(2025-09-14 07:14:43) 下一個

《戰略轉移》和《不抵抗逃跑》





《戰略轉移》和《不抵抗逃跑》是有區別的。

例如:毛澤東共產黨在井崗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放棄了所占的井崗山地區去長征了。實際上正確的講是《逃跑》。因為抵抗了,又失敗了,不逃跑就全給滅了。所以,在《逃跑》前作了抵抗,失敗了。打不贏,就《逃跑》。但有一個區別是在《逃跑》後,是還要打回來的,又或是不會也不想收複失地,這是兩回事。中國共產黨不但解放了井崗山地區,還解放了中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地方,最後的確勝利了,成立了新中國。這才理直氣壯地叫長征是《戰略轉移》。

再例如:延安。胡宗南率幾十萬大軍受剿共總司令蔣介石的命令來攻打延安。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八路軍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先將延安的老百姓全部轉移走,八路軍主力轉移到延安外圍。領導層分二個中央,一個轉移離開延安,另一個有毛澤東為主的小股部隊留在延安。吸引敵方來進攻延安,因為敵人的目的是毛澤東。這裏必須提一下的是:日本入侵中國時,日軍在東北時,蔣調離東北軍。日軍打到上海時,讓外圍國軍抵抗日軍,目的是讓蔣介石政府逃離南京去重慶。而日軍打到南京時又讓外圍國軍抵抗一下,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而毛澤東的做法正相反,毛澤東留在延安當目標。等到全延安軍民都轉移後,毛澤東在最後離開延安時對同行的戰士說,我們要用延安換取全中國。這叫《不抵抗有目的戰略轉移》。暫時的離開後,要回來的。這叫軍事指揮員的戰略眼光不抵抗有目的《戰略轉移》。

九一八事變時,作為中華民國的執政者蔣介石專注於打內戰,掌握的國軍用來圍剿屠殺共產黨和支持同情共產黨的中國人、沒有來領導指揮抗戰。更沒有搞抗日統一戰線團結一切抗日力量來領導抗戰。所以日本入侵東北時,作為中華民國政府的蔣介石隻顧打內戰,而當時的中國工農紅軍隻有幾萬人。難道不能聯合起來統一去參加抗日。而事實是張學良楊虎誠兩剿共司令都聯共抗日,最後活捉蔣介石逼他抗日時,國共第二次又合作抗日了。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沒有蔣介石的《四一二大屠殺》,恐怕中國共產黨就不複存在。

張學良東北軍30萬中的20多萬抽調到西北去剿共而不抗日,東北抗日聯軍的武裝力量不去統戰。上海淞吳會戰,南京保衛戰,隻為爭取時間讓南京政府逃亡到重慶去。蔣介石國民黨就是蹲在峨眉山等著抗戰勝利後下山來摘桃子即抗日戰爭勝利果實。

這還不能說蔣介石國民黨從一開始就不想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而是想《聯日反共》。這能說是蔣介石國民黨有心無力嗎?又說什麽國軍死了多少將軍,能說明什麽呢?又說共產黨死的將軍少?怎麽不說共產黨的軍隊中沒有將軍,八路軍中的少數將軍也是國軍中來的。

蔣介石國民黨作為執政黨,掌握著所有的國內國際資源和軍事武器飛機大炮,但每次日軍進攻時都是國軍的損兵折將。在日本投降前幾個月的幾十萬日本殘兵將士,還能擊潰民國政府的近三百萬正規軍,打通南北通道(豫湘桂會戰)。逼近離重慶隻剩400公裏之遠的貴州獨山,險險保不住蔣介石棲身的峨眉山!

中國所謂的抗戰勝利,其實就是持久戰的結果。如果沒有毛澤東及一群中國共產黨人,中華民國不是被滅國,就是被殖民。隻能說是國運不絕。現實要感謝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和蘇聯紅軍的直接參戰,蔣介石國民黨的徒子徒孫更不要臉來貪天之功為己有!蔣介石活著時都不敢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他的功勞。

九一八事變時,中國因國共內戰是誰造成的?中國各種武裝力量即軍隊不能統一抗日是誰的無能?指揮失靈的又是誰?這些內憂外患的根源來自誰?,以及對局勢的誤判又是誰?無法有效阻止日軍入侵更是誰?為什麽會僅憑少量東北軍和部分地方武裝進行局部抵抗?為什麽未能形成全麵戰線?而蔣介石國民政府在初期就采取了“以忍讓求和平”的策略,但等來了和平嗎?未能阻止日軍進一步侵略是誰的責任?這個大總統總司令是當著玩玩的?最終使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代價才贏得了抗戰的勝利的又是誰?

日軍入侵的後果:日本占領東北:九一八事變後,日軍迅速占領了中國的東北地區,建立了偽滿洲國,開啟了長達十四年的侵略。?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隨後的抗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亡和經濟損失,僅抗戰期間,中國就有超過1200萬人死於戰火,財產損失也極其巨大。?

九一八事變,如果張作霖還在,30萬東北軍能否阻止日本侵略中國?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為了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製造了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和主持東北地方軍政事務的張學良都奉行不抵抗的策略,致使日本人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就占領了沈陽市,在一周之內,就控製了遼寧省和吉林省的20餘座城市,在4個多月以後,東北三省則全部淪陷。

1931年9月18日這一天,是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的開始,也是東北三千多萬同胞蒙受日本帝國主義全麵侵略的開始,九一八事變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時刻提醒著我們要警鍾長鳴,勿忘國恥。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時,如果東北軍抵抗到底,能否抵擋住日本人的侵略呢?,東北軍還是當時中國唯一一支海、陸、空編製兼備的軍隊。

在1928年前後,東北軍總兵力約為30萬人,其中,空軍所擁有的飛機數量估計在200架至300架之間,東北軍海軍總兵力為3300多人,擁有大小艦隻21艘,總噸位約為3.2萬噸,東北海軍的實力超過了當時的中央海軍,當時全國海軍的總噸位約為4.2萬噸。

東北軍不僅是一支海、陸、空編製兼備的軍隊,而且還擁有一支水上飛機編隊,這是最早的海軍航空兵,為了方便水上飛機進行海上作戰,東北軍還將一些軍艦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水上飛機母艦其實就是航空母艦的雛形。

現如今《台灣國民黨》中的右派分子有幾個大佬,在抗日戰爭中《爭》誰是領導抗日戰爭的?誰是”中流砥柱“?誰是主要力量?打了多少次會戰?打了城市保衛戰?將軍死多少?士兵死多少?等等。有意思嗎?有意義嗎?有啟示嗎?

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共產黨》《蔣介石國民黨》《抗日》這三個因素是避不開的。

是的,國民黨蔣介石領導民國政府有幾百萬軍隊,而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的紅軍很少。但互相都領導不了對方的軍隊。

如果作為一個領導,就是在行動上率領,理論上指導。而蔣介石有嗎?蔣介石國民黨就是蹲在峨眉山等著下山摘桃。

首先,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由什麽理論指導的呢?  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理論,指導著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連蔣介石及其國民黨的高級將領都不否認,抗日戰爭既不能速勝,也不是亡國,而是經過戰略防禦、相持和進攻三個階段。

美國軍事專家李海說,即使美國不投原子彈,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和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都是肯定的,隻是稍晚一些,中國人民的犧牲要更多一些。我們要問一句,國民黨蔣介石有什麽值得稱道的抗戰理論呢?

其次,中國人民是誰在行動上率領進行的抗戰呢?

蔣介石國民黨盡管有多於日本侵略者的軍隊,處在正麵戰場,也進行了抵抗,有的甚至是頑強的抵抗,可是並沒有阻止住日本侵略者的前進,從東北開始節節敗退,助長了侵略者的戰爭野心,連首都南京都丟了。

而共產黨不僅沒有敗退,而且主動到抗日前線去,到敵人的後方心髒去打擊敵人。共產黨與國民黨一進一退,是誰在行動上率領中國人民抗戰呢?大家心裏都是很明白的。

日本侵略中國初期,真正的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就對日宣戰,要求蔣介石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而國民黨蔣介石硬是要消滅這支抗戰的工農紅軍隊伍,致使這支抗戰隊伍在達到抗戰前線華北時,由30萬人削弱為3萬人。國民黨蔣介石則把張學良的強迫命令要東北軍從抗日前線撤出。一個開往抗日前線,一個從抗日前線撤出,是誰在行動上率領抗戰還不清楚嗎?

在日本侵略者大舉進攻華北之時,國民黨蔣介石對共產黨僅剩的3萬抗日武裝力量,還在進行“圍剿”,必欲除之而後快。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不但不抗日,而且把重點放在消滅抗日人民武裝上,在行動上幫助了日本侵略者,這樣的軍隊能說是領導抗戰嗎?

直到出現了人心所向、軍心所向的“西安事變”,國民黨蔣介石才被迫停止剿滅共產黨抗日武裝的軍事行動。一個主動抗日,一個被迫抗日,是誰在行動上率領中國人民抗戰呢?  難道通過兵諫才被迫抗日的國民黨蔣介石是中國人民抗日的行動率領者嗎?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就在抗日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到前線去,到敵人的後方去,如果沒有廣大的敵後抗戰,國民黨正麵戰場能夠進入相持狀態嗎?而國民黨的軍隊大批的投降日本侵略者成了偽軍,甚至國民黨的高級領導汪精衛都成了漢奸,共產黨在敵人心髒,不但要抗擊日軍,還要抗擊大量的偽軍。一個堅決抗戰,一個大批投降,是誰在行動上率領中國人民抗戰呢?

在抗戰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共產黨及其抗日武裝在前線奮力抗戰,自稱“抗戰總指揮“的蔣介石,公然破壞抗日統一戰線,斷絕抗日武裝八路軍、新四軍的糧食、衣服、武器、藥品的供應,同日本鬼子一樣封鎖抗日根據地,迫使八路軍不得不抽調部隊進行“大生產”,堅持抗戰。一個在堅持抗戰,一個在軍事經濟上封鎖抗日根據地,是誰在行動上率領中國人民抗戰呢?

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候,國民黨蔣介石嫌軍事、經濟封鎖抗日根據地還不夠,直接動用軍隊圍剿共產黨抗日武裝,僅“皖南事變”就使開赴抗日前線的新四軍犧牲近萬人,做了日本侵略者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一個向抗日前線開進,一個消滅開進抗日前線的隊伍,是誰在行動率領中國人民抗戰呢?難道消滅向抗日戰場開進的抗日武裝是在領導中國人民抗戰嗎?

確實國民黨許多將領士兵為抗戰做出了重大犧牲,如張學良、楊虎誠、張治中、上海的800壯士、台兒莊犧牲的勇士等等,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是中國抗日戰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國民黨的高層,蔣介石盡管在名義上是抗戰總指揮,但在基本的方麵不但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而且在行動上是被迫的消極的抗日,有時甚至是直接幫助日本侵略者,消滅抗日武裝,破壞抗日。

正因為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有正確理論指導,在行動上率領中國人民抗戰,建立廣泛的包括蔣介石的抗日統一戰線,其行動率領理論指導,形成事實上領導作用,得到了全國人民更大的支持,大批的青年投奔延安和解放區,人民自願地送子參加八路軍新四軍等,到抗戰結束時共產黨抗日武裝發展到120萬人。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根據地在抗戰中發展壯大,就是共產黨領導抗戰最有力的證據。

國民黨與共產黨一方麵都對抗日戰爭做出了犧牲和貢獻,誰都承認。但是在抗戰中他們是有重大差別的,一個不怕犧牲向抗日前線開進,堅決抗戰,在《論持久戰》理論指導下,建立統一戰線,建立抗日根據地,到敵人後方去開展人民戰爭。一個從抗日前線撤出,消滅抗日武裝,被迫抗戰,大量投降敵人,破壞抗日統一戰線,在軍事經濟上封鎖抗日根據地。誰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在理論上指導行動上率領——領導中國人民抗戰,難道還有疑問嗎?

又說:“抗日時期國民黨100多位高級將領犧牲,共產黨僅僅犧牲了左權(八路軍副參謀長)1位高級將領。”以此來貶低共產黨對抗戰勝利所發揮的作用。對此,有必要進行辨析。

不可否認,國民黨主導的正麵戰場進行了22個大的戰役,犧牲了比較多的將領。這些將領都為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應當銘記並彰顯他們的曆史業績。

但是,我們不能以此來貶低共產黨的抗戰功勞。抗戰開始時,國民黨有250萬軍隊,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不過四五萬人,而且裝備、給養很差。國共雙方軍事實力懸殊,是客觀事實。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能夠始終同國民黨軍隊一樣去進行陣地戰嗎?顯然,不可能。共產黨根據自身特點確定了“基本的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軍事戰略方針,是正確的,而且得到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確認。隻要這樣打遊擊戰,就不可能犧牲那麽多將領。但是,在抗戰中發揮的曆史作用如何,不能以犧牲的將領多少為標準。那種以犧牲的將領多少為標準,來評價在抗戰中發揮的曆史作用大小的看法,是將不同性質的問題混為一談了,是個偽命題。

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各師主力在華北廣大敵後區域開展遊擊戰爭同時開辟根據地。到1938年底,八路軍各部先後在日偽軍占領的廣大地區開辟了晉察冀、晉西北和大青山、晉冀豫、晉西南、山東等抗日根據地。華中的新四軍在組建後進入長江南北敵後地區開展遊擊戰爭,在皖南、蘇南等地為建立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基礎。華南抗日遊擊隊也創建和發展了瓊崖等遊擊根據地。這些根據地的發展,成為廣泛開展遊擊戰爭,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依托。

1944年,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部分淪陷區還變成了根據地。特別是在國民黨軍隊在正麵戰場遭遇1944年豫湘桂戰役的潰敗後,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抗戰的戰略作用更加凸顯。

到1945年春,包括原有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在內,全國解放區總麵積近100萬平方公裏,人口近1億,人民軍隊發展到近100萬,還有民兵220萬。這為對日全麵反攻、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準備了重要條件。

誠然,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也進行過像百團大戰那樣大規模的戰役,並取得了輝煌戰果,消滅了日軍兩萬多人。但是就整個抗日戰爭來講,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主要是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以分散遊擊方式,在廣大地區內進行無數次小的戰鬥,即打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組織武工隊、鐵道遊擊隊等多種形式進行戰鬥。這樣的戰鬥天天進行,處處發生,逐個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到1943年,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軍民抗擊著侵華日軍的64%和偽軍的95%。至抗戰結束,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對日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這裏講的作戰次數和消滅日、偽軍的人數不是抗戰後講的,而是在抗戰時期就報告國民政府了的。

長期以來,有一種論調叫“遊而不擊”,就是在貶低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的作用。上述數據是最有力的反駁。毛澤東說:盡管我們的正式軍隊比起國民黨現存的軍隊來在數量上少得多,但按其所抗擊的日軍和偽軍的數量及其所擔負的戰場的廣大來說,按其戰鬥力等項情況來說,“它已經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主力軍”。如果就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數量和消滅日、偽軍數量的比例,與蔣介石國民黨軍隊的數量和消滅日、偽軍數量的比例來作比較,這個結論是符合曆史實際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