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搶光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走資派右派的中國特色的“普世公知”們狂熱鼓吹西方國家的法製,卻硬是堅決拒絕把西方國家法律中毫無例外都有的“欠薪有罪”內容列入中國刑法,對肆無忌憚的搶劫勞力的罪惡無動於衷了四十多年,最後麵對老百姓越來越強烈的反抗才勉強加上了一條“惡意欠薪罪”,卻又馬上把“欠薪”定性為“勞資糾紛”、實際排除在刑法適用範圍之外:“解決勞資糾紛並不需要上升到刑法層麵”——這不是用“知識”搶劫窮人又是什麽?
“普世公知”用“知識”對老百姓的搶劫決不限於搶劫工資:還將國有資產搶光,讓富者越富貧者越貧。走資派右派的中國特色的“普世公知”們狂熱鼓吹:
——“在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驚小怪”;
——“國有資產要就是一碗飯,要往上麵吐吐沫”;
——“國有企業遲早要賣。既然如此,得先賣效益好的,不然,以後效益不好就沒人要了”;
——“不妨把這些公共財產看成無主之物,誰先把它拿來賣,這公共財產的產權就算他的。你如果正好當一家國有企業的廠長,就可以和主管部門合夥把這家工廠賣給有錢人,產權就變成私有了。
——“釘子戶損害了開發商的利益,是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春運鐵路一票難求是因為票價太低”;
——“起征點太高剝奪了低收入者作為‘納稅人’的榮譽”;
—“無固定期合同結果是維護懶人”;
——“我們不能提高勞動者的工資。低工資是我們的比較優勢;否則,外國投資都跑到越南等工資比我們低的地方去了。”
——“教育就像買衣服,買不起就不要買”、“媒體呼籲援助窮孩子是無知”、“沒錢就別接受高等教育”
——“公民應繳‘呼吸稅’每人每月20元保生態”;
——“隻做蛋糕不分蛋糕”、“共同富裕是亡國之道”;、
——不準討薪、不準罷工、不準組織工會、不準上訪、不準請願、“不準惡意自殺”;
……
所有這一切無不圍繞一個核心:用“知識”把老百姓搶光。
.用“知識”毀光,把所有毛澤東時代幾十年累積的國有資產私分。
“對環境的汙染勢必難免。但我們獲得了收益”——厲以寧。
國有資產搶光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國有資產搶光、經濟主權賣光、環境毀光、資源毀光、傳統毀光、神州上下一片殘山敗水、滿目瘡痍、土地危機、環境危機、經濟危機,糧食危機、水源危機、道德危機、信仰危機、婚姻危機、家庭危機、誠信危機、人口危機、風氣敗壞、腐敗化、流氓化、冷漠化、愚昧化、奴才化、無恥化、黑社會化、易毒而食、我害人人,人人害我……
任何東西,不管原來多麽美好,隻要“普世公知”一過手就全部變味,全部毀光,哪怕僅僅是名詞,比如:小姐、同誌、教授、專家、學者、公知、頂層設計、改革……
“普世公知”用“知識”這“軟刀子”對中國人搞殺光、搶光、毀光。他們比當年用“硬刀子”對中國人搞殺光、搶光、毀光的日本鬼子有過之無不及,是不折不扣的“知識鬼子”。
知識漢奸狗腿子:用“知識”賣國求榮
——為外國侵略喝彩叫好:“先進文明征服野蠻文明”、“八國聯軍代表先進文明”、“三百年殖民地”、“帶路黨”、“國際接軌”、中國要“大規模地融入全球化進程之中”、“中美國”、“救美國就是救中國”、“迎外以安內”、“量中華之物力,結美國之歡心”、“戰略夥伴關係”、“消氣外交”、“中國的改革成果將與世界分享”……
——鼓吹賣國有理:“賣國並不是什麽嚴重的錯誤,出賣人民才是嚴重的錯誤”、“在某些情況下,失掉一點領土,但是那兒的百姓能夠生活得更自由,更富有,對百姓是有利的。這樣的領土完整就沒有必要去追求”、“清人入關與日本人入關,性質上有什麽不同?”“不打又如何?讓日本人管理中國,滿族人入主中原,中華文明依舊,滿族沒有了,日本和族未必不是這個下場”(陳有西學術網:“熱帶水果”)、“投降文化中,有著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叫愛”、“投降是戰爭中的一種選擇”、“與敵人妥協,甚至向敵國投降肯定是並不偉大的漢民族的一個選項。通過屈服甚至屈辱,獲得一個民族的生存權”;
——美化漢奸賣國賊、妖魔化民族英雄:“秦檜站起來”、“嶽飛不是民族英雄”、“秦檜投降金朝,相當於促進中華民族的‘曆史大融合’”、“李鴻章憂國憂民”、“汪精衛忍辱負重”、“義和團式愛國”、“愛國賊”、“袁氏在對日‘二十一條’交涉中固然飽含屈辱,但實在談不上賣國”、“若一味斥責其喪權辱國而對其外交努力視而不見,的確有失公允”。(騰訊曆史)、“二十一條的簽訂,未必能真的滅掉中國”(張鳴);“章詒和說:汪精衛的‘漢奸’罪名,總有一天是會推翻的!”(高伐林:“汪精衛顯示出自己的魅力”)、“漂亮,才情,人品”、“汪兆銘是美男子,最美的是那帶著俠氣的一雙眼睛。男人看著也動情”、“汪兆銘詩文可以選入教科書!台上是領袖,提筆是文人”、“人品上,可以說他一輩子無可挑剔。不貪錢財,不近女色,不抽不嫖不賭。他有政治欲望,若和老蔣、老毛相比,是個沒有太大政治野心的人”、“出於‘曲線救國’的政治路線與‘主和’思想,在民族危亡時刻,汪精衛希望能保全淪陷區一部份民眾和土地,他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了。”(章詒和:“銜石成癡絕,滄波萬裏愁”) ——否定中華文明中國人,鼓吹中國分裂:“普世價值”、“中國人的劣根性”、“文化劣等”、“民族自決”、“區域自治”、“七塊論”、“台灣獨立”、“西藏獨立”、“新疆獨立”、“內蒙獨立”、“香港獨立”、“廣東共和國”、“沒有政府比有政府好”、“政府不幹什麽比幹什麽更重要”……
——“普世公知”兩大一觸即跳:第一,不準提“愛國主義”,誰提誰是“愛國賊”;第二,不準講“民族主義”,誰講誰是“義和團式愛國”、“法西斯式愛國狂熱”——世界上一切國家中唯有中國的“知識分子”有此條件反射;
——“愛國賊”、“帶路黨”、“救美國就是救中國”、“三百年殖民地”、“當兵要當美國兵”、“人權高於主權”——同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舉世無雙;
——“看色戒,當漢奸”(吳祚來);
——為日本開拓團立碑;
——說“狗漢奸”被罰,說“草泥馬祖國”則被吹捧為“行為藝術”;
——日本明目張膽把釣魚島“國有化”後,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於2013年2月4日跑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宣布中日關係緊張一切責任在中國:“憲政民主有助於改善中日關係”、“中日都是大國,尤其是中國,目前這點領土糾紛就和這一瓶水一樣,隻要是理性人就不會為這點事動手打架”、“最近兩國關係卻因為領土糾紛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中國喪失理性的表達方式,簡直是文革的重現,這非常可怕”、“如果中國也能實現憲政,那麽領土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隻有實行憲政民主,隻有廢除一黨專製,才能讓兩國政府之間的關係徹底正常化”;
——吳建民:極端民族主義泛濫將致災難;
——2013年2月4日,羅援撰文《應用五大舉措破日本包圍,拉攏俄韓圍堵日本》;2013年2月18日,羅援稱:“憑什麽東海遊戲規則隻能由日本一家說了算?”“我們也可以設立防空識別區,我們也可以打警告彈。我們還可以根據國際社會的通用規則,宣布我們的交戰規則。”一貫聲稱反對死刑的賀衛方當天立即殺氣騰騰發表微博“戈登贈言李鴻章”稱:“英國軍人戈登助清政府剿滅太平軍,之後歸國。臨別前有贈李鴻章建議二十條,其中有雲:‘中國有不能戰而好為主戰之議者,皆當斬首。’個中含義,頗堪玩味。” …… 所有這些無不說明一條:“普世公知”=知識漢奸狗腿子。
自命“精英”是總禍根子
毛澤東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不過反過來說,一個人一輩子隻做壞事、一件好事也不做也挺不容易的。然而“普世公知”們就有這本事,一輩子一件好事也不做——不信把“普世公知”們說的話全濾掉,看還能剩下什麽? 然而問題的要害不僅要知道“普世公知”多麽多麽壞,而且要弄清他們為什麽這麽壞,根源何在。不弄清究竟壞從何來,頂多知道提防這一代、這一套的“普世公知”,碰上下一代、另一套的“普世公知”照樣抓瞎。
“普世公知”們為什麽那麽壞?為什麽“名為‘知識分子’、實為知識騙子、富人麵前是知識婊子、老百姓麵前是知識痞子加知識鬼子、帝國主義麵前是知識漢奸狗腿子”?並不是因為他們基因壞、胎裏壞、天生壞,而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存在——“存在決定意識”、“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普世公知”們特有的、不會改變的共同社會存在是什麽?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包括學理工出身但不務正業改行專搞文科類行當的知識分子)。
“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是一切壞水之源,是總禍根子。這一條決定了“普世公知”們的如下利害關係:
與人民群眾為敵:
文科類知識分子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隻能從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的人民群眾那裏獲得生存必須;途徑隻能有二:第一,提供平等服務等價交換;第二,通過權力巧取豪奪。自命“精英”意味著相應的文科類知識分子規定自己與直接創造財富的人民群眾的關係不是平等關係,而是“優等”與“劣等”、“高貴”與“低賤”、奴役與被奴役的不平等關係。既然不平等,那就沒有平等服務——不平等的人之間不可能有平等服務:“優等人”不可能為“劣等人”平等服務;“貴族”不可能為“賤民”平等服務;奴隸主不可能為奴隸平等服務。既然沒有平等服務,那就沒有等價交換,要獲得生存必須就隻能通過權力巧取豪奪。隻要自命“精英”,文科類知識分子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的人民群眾的關係就隻能是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掠奪即敵對,因此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與人民群眾的關係隻能是敵對關係。
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對人民群眾從來隻有鄙夷不屑和冷嘲熱諷,從無半分尊重。這不奇怪。狼不可能尊重羊,否則還怎麽吃羊?強盜不可能尊重受害者,否則還怎麽搶劫?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不可能尊重人民群眾,否則還怎麽掠奪?毛澤東早就指出,辨別人的關鍵是看與人民群眾的關係:“隻要看他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的關係如何,就完全清楚了。隻有這一個辨別的標準,沒有第二個標準。”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對人民群眾充滿鄙視輕蔑這一事實足以證明他們和人民群眾的關係是掠奪與被掠奪的敵對關係。
優勝劣汰弱肉強食之下《精英》與中華民族為敵:
要證明自己是“精英”,就必須證明自己比別人高明、高等、高級。人們的習慣性思維是通過“正向競爭”來證明自己——實實在在做事,用客觀成果來比較:用“跑得比別人快”來證明自己是賽跑冠軍;用“跳得比別人高”來證明自己是跳高冠軍;用“打得比別人準”來證明自己是射擊冠軍;用“做出別人做不出的成就”來證明自己比別人都優異……但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從不做實事,不可能用客觀成果來證明自己比做實事的人優等。但要證明自己是“精英”、實現高人一等的目標,他們又必須證明自己比別人高明、高等、高級。解決辦法:“逆向競爭”——用主觀的誇張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用“讓人們以為別人都跑不快”來證明自己是賽跑冠軍;用“讓人們以為別人都跳不高”來證明自己是跳高冠軍,;用“讓人們以為別人都打不準”來證明自己是射擊冠軍;用“讓人們以為別人都把事辦砸了”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異……
用“逆向競爭”證明自己是“精英”的結果是靠用主觀的誇張貶低別人為生,靠罵人為生——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不創造任何物質財富,不幹任何實事,卻對創造物質財富的人、對實實在在埋頭苦幹的人從來看不上眼,從來不屑一顧,從來指責挑剔,從來冷嘲熱諷,從來開口就罵——毛澤東要罵、共產黨要罵、工人要罵、農民要罵、城鎮平民要罵、工程技術人員要罵、軍人要罵、民族英雄要罵、中華文化要罵、連“普世公知”自己相互之間一言不合也要罵……(你什麽時候見過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真誠正麵肯定過工農兵群眾工程技術人員?他們拚命吹捧的人有幾個不是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整個社會無一不罵,整天娘天娘地的誰都看不上眼,一開口就是指責、指責、指責、罵、罵、罵(自我吹捧、小圈子裏的相互吹捧和對洋大人的肉麻吹捧除外)。離了指手劃腳到處罵人,離了用主觀的誇張貶低別人幹的實事,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就幾乎沒事可幹了。
“用‘逆向競爭’證明自己是‘精英’”的發展結果是把整個中華民族都貶為“劣等文化劣等人”:一個群體一個群體、一個階級一個階級地否定得絞盡腦汁分門別類一樣一樣地找理由,太麻煩、效率太低、太不徹底。用“劣等文化劣等人”把整個中華民族一勺燴多省事?所有的中國人一下子都劣等了,自己不就立刻高等了?——當然,得給出個自己例外不劣等的借口。什麽借口?“普世價值”——“普世價值”的實際含義是什麽?“西方文明是先進文明”、“超越世界,放之四海而皆準”。言外之意的邏輯關係是什麽?“中華文明是劣等文明”。中國人隻要認同“普世價值”,就不知不覺認同了中華民族是“劣等文化劣等人”;不知不覺認同了鼓吹“普世價值”的“普世公知”是“高於別人”、“代表先進文明”的“精英”;不知不覺完成了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最大的“逆向競爭”——把整個中華民族都貶為劣等、讓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成為高人一等的主宰。由此可見“普世價值”是用“逆向競爭”把別人都踩在腳下、實現自己“高人一等”極巧妙的手段。
把整個中華民族一筆勾銷貶為“劣等文化劣等人”是不是與中華民族為敵?如此喪心病狂不為別的,就因為這些文科類知識分子啥也不幹還要證明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精英”。
優勝劣汰弱肉強食之下《精英》毀滅一切:
“正向競爭”是用實幹競爭,用實實在在的實幹結果證明一切;“逆向競爭”是用空話競爭,用處心積慮的主觀誇張瞞天過海。“正向競爭”是用行動改變客觀世界;“逆向競爭”是用語言製造虛擬世界。“正向競爭”是建設性競爭;“逆向競爭”是破壞性競爭。“正向競爭”是“道”;“逆向競爭”是“術”而非“道”。“正向競爭”堂堂正正光明正大;“逆向競爭”全是陰謀詭計權術伎倆邪門歪道旁門左道。
“逆向競爭”隻有破壞性,毫無建設性——財富要靠實幹才能創造,世界要靠實幹才能改變。靠吹牛誇張創造不了財富,靠冷嘲熱諷指責詛咒建設不了社會。任何精神的東西不跟實幹的物質力量結合就等於沒有——也許愚公做過許多無效甚至是可笑的動作,也許智叟說過許多正確得無可挑剔的漂亮話,但改變世界的是愚公,不是智叟;世界上有愚公跟沒愚公不會一樣,但世界上有智叟跟沒智叟不會有區別。
沒有建設性的東西沒有凝聚——不建設,光破壞,整天肆意貶損別人、否定別人的勞動成果可能帶來一時的勾結,但不會帶來永久的凝聚。“靠‘逆向競爭’當‘精英’”這條決定“普世公知”們隻能靠指責別人生存,隻有破壞性,沒有建設性;隻有瓦解,沒有凝聚。他們帶給人的從來隻有指責破壞,從來不教人如何建設,從來不能給任何人任何正麵的有建設性的東西,甚至不能給任何人以希望——既然他們的哲理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那麽任何人都不該指望從別人那裏得到任何希望:“有本事用不著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混得不好是你自己沒本事,死了活該”。不管是誰向他們谘詢人生之道,答案都萬變不離其宗:想成功就必須是強者,是強者就必須“弱肉強食”。換句話說,不剝削,不掠奪,就是“失敗者”——這樣的答案能給需要希望的人帶來希望嗎?整天指責別人的人,連希望都不能帶給別人的人,能有凝聚嗎?如此毫無凝聚的人一旦把持社會,社會豈能不瓦解崩潰?豈能不毀滅?
“逆向競爭”靠用語言製造虛擬世界迷惑人頂多管用一陣子,但管不了一輩子。主觀誇張的虛擬世界再完美也不能與現實世界抗衡——對電子遊戲再如醉如癡,餓急了還得回到現實中來。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用語言製造虛擬世界就象吹肥皂泡,隻要氣足人眾,完全可以吹得又大又多又五光十色把一切真相都掩蓋住,讓置身於五顏六色的幻覺之中的人暈頭轉向。但這一切隻能管一陣子,一陣風就刮沒了。“普世公知”當年拚命吹到天上的美麗肥皂泡——“先富帶後富”、“一包就靈”、“一私就靈”……今安在?雖然他們不斷地吹,拚命地吹,前赴後繼地用新的肥皂泡掩蓋破滅的肥皂泡,但最終改變不了一個規律:靠美麗的肥皂泡不能永遠掩蓋無情的現實,靠“逆向競爭”不能永遠維持“精英”的神話。
“普世公知”最缺德之處正在這裏:他們明知自己是“精英”的神話遲早破滅,明知自己不是治國的料,明知自己根本沒有凝聚社會、建設國家的能力,明知自己幾十年來的倒行逆施已經激起了中國老百姓的一致眾怒,明知自己一旦當權國家必定四分五裂毀滅一切,但為了自己私利愣是不顧一切把欺騙進行到底;而且為了推卸責任處心積慮故意要把中國搞垮,決意毀滅一切:
1.製造“民主萬能”神話:為“民主”而“民主”,為“選舉”而“選舉”,以不變應萬變,對按照他們的“民主”蠻幹必然導致的一切實實在在的實際問題——社會分裂、動亂、外敵入侵、全麵危機……等等一概用“民主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之類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的空話搪塞,因遲遲沒有等到“民主騷亂”、“顏色革命”而遷怒於全民族,破口大罵“中國人的奴性”。
2.先發製人,預先推卸責任,把自己一旦當權必然造成的社會動亂的責任提前賴到文革頭上:“當今中國社會一切難解的症結,都與文革深刻地聯係著,甚至互為因果”、“文革徹底切斷了炎黃子孫與中華曆史、傳統和文明在文化上的聯係,顛覆毀滅了五千年中華傳統和價值觀,對中國人心靈和道德的摧殘破壞一直延續今日”、“文革依然活著,它有著深遠的封建文化的背景,有生存土壤。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一直沒有對這塊土壤徹底清除”、“我們缺乏對文革的徹底的思想批評”“在廢墟上很難建立堅實可靠的大廈,隻有對它掘地三尺”……
怎麽才算“清除了文革土壤”?怎麽才能“掘地三尺”“對這塊土壤徹底清除”?無底洞。“徹底否定文革”三十多年都不算數,再來三百年照樣不夠格。既然如此,“普世公知”當然可以敞開了用“民主”瞎折騰,不管把中國搞成啥樣都沒責任,反正“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社會崩潰了責任有文革頂著。
3.大肆為中國崩潰分裂製造輿論準備和理論準備:
“亡國事小、民主事大”、“劣等文明劣等人”、“三百年殖民地”、“專製的大一統傳統根深蒂固,分裂成幾個小國反而更好”、“劣等文明劣等人”、“中國人口多、素質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進入現代化”、“能繼續留在這個星球上的自然是優等民族,也符合‘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自然法則就是天意,不可違背!” 如今對文革咬牙切齒耿耿於懷的人除了“普世公知”就是貪官汙吏,有幾個工農兵?回首總結毛澤東所做的一切,從國家利益、百姓利益的角度看沒一樣錯,從“普世公知”私利的角度看沒一樣對;而“普世公知”所做的一切呢?從國家利益、百姓利益的角度看沒一樣對,從“普世公知”私利的角度看沒一樣錯。這一切說明了什麽? 西方國家主流知識分子與中國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最大的不同在於人家有底線:不把國家搞垮,不把民族搞垮。而中國自命“精英”的文科類知識分子沒這個底線,隻要自己能高人一等當“精英”,亡國就亡國,滅絕中華民族就滅絕中華民族,根本就沒把十幾億老百姓的死活當回事,根本就沒把中國的存亡當回事。在他們眼裏,人命不過是數字,可以隨便加加減減;國家不過是符號,可以隨便塗塗抹抹。
“普世公知”得不到的就讓別人也得不到。明知自己當權會導致中國滅亡,為了推卸責任、逃避懲罰,他們不惜殺人滅口,不惜把一切知道他們責任的人都消滅——“消滅95%”。這導致他們蓄意毀滅一切,蓄意與中國為敵,蓄意與中華民族為敵,導致他們生存就為禍國殃民,明確以滅亡中國、滅絕中華民族為目標。
1.自命“精英”是總禍根子。
2.公知=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