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越寫文革突然發現優點越來越多

(2025-03-27 16:13:12) 下一個

越寫文革突然發現優點越來越多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搞文革的出發點是要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如果不防止複辟資本主義,那麽千萬烈士的鮮血就會白流。共產黨的革命也就失去任何意義了。

文革是中國共產黨特定曆史時期的產物. 它的出發點和本意是有積極意義的. 站在社會主義公有製的立場上, 文革就是要防止資本主義私有製的複辟. 如果你站在今天資本主義私有製的立場上, 文革自然是沒有必要的. 甚至連共產黨的革命建立新中國也是多餘的. 舊中國本來就是資本主義了。

所以,今天我們討論文革的對錯。其實是站在什麽立場說什麽話的問題!

任何運動或社會變革, 總是有兩麵性的. 有好的, 也有壞的, 也有人乘機起來打倒對手, 搞破壞的. 可以肯定沒人喜歡文革壞的一麵. 毛澤東也指示過對打砸搶的要依法懲辦. 反文革的總是極力誇大壞的一麵. 文革也有很多積極的一麵. 今天的腐敗, 和複辟了資本主義. 反過來說, 不是恰恰證明文革出發點的正確性嗎?

 真正的文革隻有三年,很多地方隻有一年多點。那三年有壞的一麵,懷疑一切打倒一切。但那僅是少數的一麵。更不能把它誇大成十年浩劫。經過那三年的文革,後文革七年的進步是顯著的。網上有很多這7年(69-76)的經濟指標,不服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看。

曾經有個學者,忘了是誰,說:越寫文革發現優點越來越多,越寫現在發現缺點越來越多。當然,他是站在唯物,辯證的觀點去看問題和曆史的,否則不可能得出那結論。因為反文革派和擁文革派曆來沒交集。那麽,文革的進步意義在哪裏呢?可以歸結以下幾個方麵。

一,經過文革的鍛煉和洗禮,人民的民主意識普遍提高了。人民有當家作主的新意識,不再對官員們唯唯是喏。試問曆史上中國除了改朝換代之際,哪個時候民可以鬥官呢?

二,文革破除封建迷信,掃除了各種教派。提倡破四舊,立新風。使得中國社會沒有因為宗教問題而衝突不斷。可惜,改革後,又複興的宗教迷信等。導致了新疆西藏的問題不斷。

三,文革用階級鬥爭代替了各種形式的紛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中國各民族最和諧的時代,就是文革時代。

四,某種意義上講,文革也掃除了潛在的軍閥勢力再次分割中國的可能性。

五,文革中極大地消除了黨內的腐敗。共產黨當時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不是為自己撈財產撈地位。

六,文革革除“私”字。提倡“公”字。使人性的貪婪得到了抑製。社會上少有黃賭毒偷盜坑蒙拐騙及腐敗,使得整個社會煥然一新。文革時代的家家戶戶並沒有像現在這樣住在鐵籠子裏還覺得不安全哦。

七,後文革提倡抓革命促生產,社會生產有很大的進步。從農業的雜交水稻到工業的大飛機都有飛躍性的進展。最近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項目也是文革時代的結晶。

八,文革大大提高了中國人的中華民族性(注意:不是改開後的各個少數民族性),中國人空前團結。大大提高了中國人的中國意識。抗戰時期偽軍100多萬,那麽多人當漢奸。可見民國以前中國人的中國意識是很薄弱的。文革它並不是改開宣傳的那麽亂。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如果是真的那麽亂,蔣介石在台灣為啥不趁機反攻大陸呢?

九,由於文革和後文革時代提倡好人好事,學雷鋒等。整個社會可以普遍感覺到人們之間的熱情與真誠,那時的人們真的很純潔,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奸懶饞滑,人與人之間很單純(有些被打倒的除外,時代造成的,是不幸的)。那個時候根本沒有老人跌到了,不敢去扶起來的事!雖然現在錢多了,生活比過高。可很多經過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反而覺得幸福感低了呢?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消失!

 當然,其進步意義遠不止這些。這隻是一些個人體會而已。

 有些人一討論過去,總喜歡把過去吃的不好或吃不飽拿來說事。這是很片麵的,孤立的,沒有曆史性的,辯證的觀點看問題。過去吃的不好或吃不飽,那是過去生產力不發達的缺陷性。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如果再回首到民國,或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也是有很多或更多人吃的不好或吃不飽的。曆史上每次災荒都餓死幾千萬的多的很。而文革並沒有餓死人。還有一些人會說那你就回去那個吃不飽的時代看看,那麽你為啥不問問自己,如果文革時代有現在的機器,電腦等發達的生產力,那個時代的人會吃不飽嗎?

那麽我們是否再來一次文革呢?這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由於公有製的社會主義基礎不在,再一次文革似乎沒有任何意義。可是如果從世風日下,道德滑坡,嚴重腐敗的社會角度呢?似乎有一種治亂世要用猛藥啊!當然,再次"文革"的形式也可以多樣的,實現現代民主加某些文革好的方麵可能會更適宜!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民主是文革的核心。隻不過,它是沒有具備現代法治下的另一種民主方式而已。

(《鄧小平與胡喬木的談話》“要把文革說的像日本鬼子進中國來一樣的壞,具體怎麽做是你們理論家的事,我相信你們是有辦法的”)

文革中毛澤東的每句話都是公開的。今天也沒有爆出什麽密令來支持文革中發生的反常事件,打砸武鬥遊街抄家等。毛澤東是秀才造反,不屑於這些下三濫之法。這些手段都在走資派在農村土改中最喜歡的,也被毛澤東批過的極左手段。走資派們習慣了從肉體上消滅。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

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就是機會主義者的特征就是極端化,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隻會見風使舵用誇大形式來迎合上級。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就是都是這樣的人。你說土改,他們就殺人,你說大躍進,他們就刮共產風。你說合作化,他們就學蘇聯把富農列入敵我矛盾。你說社會主義道路,他們就要把農村也變成全民所有,取消工資製。你說教育農民,他們就搞四清,整農村幹部。你說文革,他們就打砸搶亂鬥知識分子和基層幹部,轉移大方向來自保。你說上山下鄉,他們就把所有在校還沒畢業的學生趕到鄉下。你說反修,他們就挑起曆史上的領土糾紛。你說改善中美關係,他們就搞投降主義全麵倒向西方。所有這些都沒有毛澤東的具體指示,也無一不是發揮到極端。

看看曆史就知道,這些事都發生在毛澤東放權時,如大躍進,和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就是還在台上時,如文革打砸搶。還有就是毛澤東晚年無力過問時,如上山下鄉後的如走後門等一係列事件。隻有江青急得沒有辦法,自己跳出來反抗。但哪是走資派鄧小平就是的對手,最後隻有死在牢裏。現在這一切都記在了毛澤東和四人幫的頭上。

說得好好的要辦文革博物館,讓千秋萬代永遠銘記曆史悲劇。信誓旦旦卻不了了之。為什麽?因為嘴上說說,媒體上罵罵,影視中編排都不難,要搞博物館就不能光有指控,還需要提供證據。否則人家會問那些打人的皮帶軍衣到底是誰的呀?這些政策到底是誰製定的呀?原始文件呢?毛澤東的指示呢?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都是喜歡銷毀曆史文件。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幾次滅頂之災都沒有文件可考,推給李德一了百了,連張國燾給葉劍英的電報都找不到,也沒有目擊證人。大躍進時期隻有毛澤東朱德的文章都在,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發的指示都找不到了。毛澤東的文章裏找不到具體的指示,一線指揮的領導人卻沒有保留檔案。

改革後幾十年問題重重,腐敗嚴重,打倒的貪官遠超文革中短期帶薪靠邊的,失業的工人遠超文革上山下鄉的學生,倒閉的企業更是不計其數。GDP的增速不如文革,卻沒人承擔領導責任。國家不可能靠套路強大。如今套路連小女生都騙不到,還能騙誰?

資本的叢林法則是壟斷,一山不容二虎。二虎隻能是一對,床頭之爭床尾和。拜登代表了金融資本,川普代表了傳統實業。在資本經濟的食物鏈中,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金融資本居於頂端,而傳統實業成本最高邊際利潤最小處於最底端。兩者不是一對離得太遠,床沒有那麽大。隻有在對付工人時才會拉起手來。在資本壟斷的曆史潮流中,金融資本牢牢壓迫著實業資本。矽穀銀行破產,真正損失的是企業資本,金融資本隻是分贓重組,總體上是擴張的。所以川普要造反,卻又總被按在地上摩擦。他隻能壓些海棠出出氣。

毛澤東是一個無產者, 他幹革命就是為了中國的普羅大眾和 底層人民的利益。 毛澤東的這個信念 致死沒有改變。 俗話說千裏做官隻為財, 現在看來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以及他們的同盟者可不都是為了人民, 走資派的主流人物奪取政權, 隻是一種改朝換代, 是為了走資派 自己的高官厚祿,是為了走資派自己的榮華富貴, 襲承走資派自己的子孫後代, 根本不是為了普羅大眾。 

這就是走資派們與毛澤東矛盾的尖銳,  這就是毛澤東所定義的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 毛澤東的曆次運動 都使得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們的希望,欲望破滅。 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們自然時時刻刻反對毛澤東, 時時刻刻要拉毛澤東下台。 文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們曆次陰謀失敗以後,  孤注一擲地對毛澤東宣戰。  反對毛澤東的走資派勢力強大, 不僅僅隻有劉少奇鄧小平集團, 這其中包括文革新貴, 毛澤東所相信的華國鋒,汪東興之流, 實際上都和毛澤東離心,離德。 這就是毛澤東逝世後 ,文革必然失敗的根本原因。

劉少奇 鄧小平 集團 成員  不愧是非無產階級的後代, 他們 隻是混進中共無產階級隊伍中的 投機者。 被國民黨抓捕的中共人士, 他們利用了國民黨的政策,讓這些人 悔過換取 釋放; 在反右運動中 他們搞擴大化, 製造冤假錯案。 1962年搞社教運動, 他們不是執行政策是搞極左, 對基層農村幹部 搞捆綁吊打, 手槍抵著人的腦袋威脅逼迫。 文化大革命初期 對大專院校派工作組 將大量師生打成反革命, 重複反右的招數。大搞紅5類的紅色恐怖, 對地富反壞右分子 滿門抄家, 暴力批鬥, 房屋財產充公, 任意將人打死。 文革中期更是利用軍隊, 武裝組織,保皇派組織 對毛澤東支持的人民大 圍剿 大屠殺。

是的。還大搞特殊化。文革前就反特殊化反腐化(就是現在的腐敗),所以對毛澤東心生怨恨。

大多數人是不理解社會主義的。華國鋒在公社化中比較積極,所以是毛澤東最後的希望。但還是頂不住鄧葉的壓力。好像後來退黨了,表示對鄧的不滿。真正理解社會主義的隻有柯慶施張春橋,尤其是張的反資產階級法權。

毛澤東的理念是; 在政治路線確定以後, 幹部是決定的因素。要有工人農民如 陳永貴, 吳桂賢 這樣幹部能夠進入中央 擔任副總理和部長的職務。 陳永貴就是一個農民, 吳桂賢是西北國棉 一廠的女工。 華國鋒是靠毛澤東的文革發跡的。華國鋒的禍福, 都源於文革。 文革 使他成為 名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為了徹底得到文革的果實, 他發動武裝政變,打垮毛澤東的夫人及四人幫, 實現了他的皇帝夢。 華國鋒由於沒有才能, 能得到天下但不能保天下, 他被鄧小平奪取權力徹底趕出中央, 是非常自然的結果。 他失敗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它是文革起家的, 他是鄧小平及走資派集團必須清除的政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大學生過剩內卷為資本廉價勞力










走資派改革開放後教育產業化市場化無序化之後大學畢業生過剩時,所以過剩的大學生們找不到對口的專業工作無經濟收入而陷入生活的困境,一方麵是走資派特色政府教育方針試錯的責任,另一方麵是走資派特色政府四十年來用上大學讀書能改變命運,即不用參加勞動就可以做人上人的忽悠,因為讀過書,就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所形成的。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上台後的教育產業化,特色政府的教育界內向年輕人鼓吹:“上大學讀書是為了改變命運“、“考到北京去,全中國的女人給你挑,考到合肥去,全安徽的女人給你挑,你考不上大學,跟你過日子的隻能是你的小學同學和初中同學。隻有娶到好老婆才能改善基因,生出更好的兒子。我要讓自己的兒子娶一個美國白人,因為美國的基因就是強大的!”

社會上掀起了”一切向錢看爭先富“、“寧當小三,不嫁窮漢”,“寧願坐在奔馳車上哭,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笑貧不笑娼,笑貧不笑貪”,“現在是商品社會,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利益打拚。如果女人隻剩下身體可賭明天,那又何必猶豫!”……這位教授,“話糙理不糙”,“砸爛平均主義大鍋飯鐵飯碗”,這“理”,“新啟蒙”破除“傳統觀念”後,一直是多年居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不是學生不買賬,陳教授可以演講到兩千場。

“救亡壓倒啟蒙”,“資本主義補課論占主導”,用資本主義的市場化教育培養“精致利己主義”,可惜走資派們又不能將年輕人都變成“資本家“、“丁舉人”或“民國範兒”,許多做著升官發財先富起來的中國夢的年輕人改變命運的路走不通時,大多數的年輕人產生難免質疑或者直接躺平,這時走資派官員和資本家及公知磚家叫獸們,再回過頭來指責大多數年輕人沒變成先富者,並教導他們要好好為先進生產力打工,要有做好“996是福報”的心態,要“好好苦幹賣力幹,日子會越來越甜的”……。然而,新時代的年輕的學子們就不買賬了。《打工妹》之類受追捧時代,已經是過去時了。

毛澤東時代不是強調“知識分子與工農大眾相結合”,培養勞動者要知識化的嗎?“但走資派改革開放後教育產業化市場化無序化之後大學畢業生過剩時,所以過剩的大學生們找不到對口的專業工作無經濟收入而陷入生活的困境,一方麵是走資派特色政府教育方針試錯的責任,另一方麵是走資派特色政府四十年來用上大學讀書能改變命運,即不用參加勞動就可以做人上人的忽悠,因為讀過書,就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所形成的。

魯迅寫《孔乙己》是控訴那產生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和科舉製度,用“呐喊”喚醒人們,起來“掀掉吃人的筵席”。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是“被吃者”,丁舉人、錢秀才、趙老太爺才是“吃人者”。站在丁舉人角度批判孔乙己的偷與懶,不算創新。

毛主席強調知識分子“脫掉長衫”與工農大眾相結合,革命年代,“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砸爛人吃人的社會;建設年代,是為了“知識分子勞動化,勞動人民知識化”,逐步消滅三大差別,鏟除孔乙己悲劇的再生土壤。共產黨人的理想,就在改天換地。

教育產業化,資本支配教育。大學生過剩內卷,為資本擴充了廉價的產業後備軍。失業隊伍不斷擴大,“成功”“先富”越來越渺茫,心靈雞湯的安撫作用日漸式微,“話語”轉換成“脫掉長衫”的現實教誨:認清現實,脫掉長衫,外賣小哥、快遞員、建築工……也是“福報”嘛!“好好幹,日子會越來越甜!”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不朽的金句。如今,“工人階級”,多麽想成為“知識分子的一部”哪!再“好好幹”,弱勢群體想擠進白領金領隊伍,那麽容易!

上大學,在市場價值體係中,原是為大眾設計的“改變命運”的一條通道。條條大道通羅馬,至今依然可以激發億萬眾生的亢奮,擠奔這“階層躍升”的金光大道。而市場呼喚出的叢林,日益露出猙獰與殘酷,生活之樹現在送你口中的,就是苦澀之果了。

流性話語的嬗變,極富機趣。“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幫後富”,“不會出現百萬富翁”……玉成了“長衫”理想的煌煌。

產權明確,私產神聖,管理層收購,快賣賣光,“資本野蠻生長”,億萬富豪紛紛移居海外,聲討“仇富”“民粹”“愛國賊”“保護” 聲音日高,遮蔽了“長衫”的金光。

孔乙己是百年古董,當代“交鋒”中的話語符號,更耐品味。“司馬南炮轟聯想,目的在於砍旗,砍改革開放這麵旗幟!”。“聯想就是這次國企改革的成功的一個標杆,因此也就成為改革開放的一個標杆。司馬南置聯想改製的曆史大背景與改製帶來的巨大成果於不顧,罔顧經濟規律和底層百姓大眾的真實狀態與現實需求,質疑聯想國有資產改製,實質就是砍旗,砍國企改革的旗,最終砍改革開放這麵旗幟。”

“旗幟”雲雲,並非誇大,不是“改革先鋒稱號”的權威授予,“教父”含金量倒是更高,“科技產業化的先行者”、“商業領袖”等名頭,曾經滿天飛舞。

這套華麗袞服,曾經是刀槍不入的法衣,如今,南鑼鼓巷草民一戳,馬上破綻百出。“改革開放造就聯想”,變成不能追究的“原罪”,“做過貢獻”的“善待”,“能不……就不”的超國民待遇了。

“砍旗”雲雲,是話語,也是棍子,不由想起40年前的一段話語“交鋒”,真令人感慨萬端。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加稅》!這是近期的熱門話題






《加稅》!國內《加稅》:加在每一個正在工作的人的頭上,資本家也交稅?資本家交的稅來源於在資本家手下打工的每一個勞動者,也稱打工者。如果沒有打工者,資本家拿什麽交稅?

《加稅》!國對國之間的《加稅》:對政府和被加稅的生產商資本家是有利了多收到錢了。而對消費者來說,物價上漲了多化錢了,這加的稅都加到每一個消費者頭上了。

所以說,《交稅》都是些勞動者和消費者。而勞動者和消費者是占人群中的大多數人。說到底,《交稅》都是些老百姓,而非資本家。

有篇這篇作文特別好:

香港的小學生曾寫過一篇題為《李家的城》的作文:

“屈臣氏、百佳、和記電訊、7-11、惠康...... 看著一間一間誠哥旗下的物業,我心中有無比的感動。香港內一切的商店,不論是哪種的類型,全是誠哥帶給我們的祝福與欽賜。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钜。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香港建起力場、為打工仔遮風擋雨、使香港免受風球、暴雨的侵襲。他付出了那麽多,隻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這篇作文的最後說:資本家“隻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一個香港小學生的感悟。

這篇作文來自於博主《successful》轉發的一篇博文:《子午|毛主席會如何對付李嘉誠?》博文內容如下:

筆者覺得,毛主席必然從改造香港的社會關係做起,打倒李嘉誠們的資本霸權,就算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至少也要一步步逼著李嘉誠們把不義之財吐出來,把民心爭取過來。
  
近日,霍英東長孫霍啟剛發聲表示:“大家都很清楚我的立場,我是堅決愛國的,並要旗幟鮮明地勇於鬥爭。”霍啟剛稱,“不要因為害怕這種說法或者這種情況而縮退。”

霍啟剛發聲的背景是李嘉誠計劃向由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43個港口,《大公報》猛批李嘉誠不愛國。霍啟剛的這一表態明顯是針對李嘉誠的。

然而,這一表態似乎沒有得到大陸網民的認可。在知乎的相關答題下麵,400餘條回答,幾乎是一邊倒地嘲諷霍啟剛吃“愛國飯”,還有不少人為李嘉誠喊冤。

李嘉誠向美國出售港口運營權當然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業行為。

當年大陸國企要買李嘉誠的港口,李嘉誠沒有答應,那時的出價並不比現在貝萊德的出價低,況且彼時李嘉誠占有的巴拿馬港口的股權僅為目前的一半,所謂“在商言商”是說不過去的。

李嘉誠對美出售港口的時機,正是美國已經對華全麵發動經濟戰之後,這些港口和碼頭的控製權和經營權成了美國對華經濟戰的重要戰略資源;站在國家和民族立場,李嘉誠的行為無異於資敵。

然而,知乎卻沒有出現一邊倒地譴責李嘉誠的現象,而知乎隻是大陸網絡輿論生態的一個縮影。

霍啟剛是不是在吃“愛國飯”,是不是“口惠而實不至”,咱們暫且不評論;但是,大陸網民在李嘉誠賣港口事件中並非一邊倒地討伐李嘉誠,甚至還有不少人為李嘉誠喊冤,這樣的局麵恐怕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了吧?

其實,這樣的局麵在香港並不陌生。

六年前香港的事讓人記憶猶新,事情的起源固然有美英勢力作祟的因素,但香港的民生之困卻是觸發事件的根本因素,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香港的小學生曾寫過一篇題為《李家的城》的作文:

“屈臣氏、百佳、和記電訊、7-11、惠康...... 看著一間一間誠哥旗下的物業,我心中有無比的感動。香港內一切的商店,不論是哪種的類型,全是誠哥帶給我們的祝福與欽賜。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钜。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香港建起力場、為打工仔遮風擋雨、使香港免受風球、暴雨的侵襲。他付出了那麽多,隻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事實的確如此。

李嘉誠家族作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帝國,其產業布局雖然經曆了近年來的資產調整,但仍然控製著香港房地產、能源、零售、電訊等多個關鍵領域。例如,長實集團仍是香港最大的地產商,香港電燈公司和電能實業壟斷香港約50%的電力市場,屈臣氏集團和百佳超市至今是香港無人可以撼動的零售巨頭……

彭博商業周刊曾用一幅圖簡潔了當地說明李嘉誠等富可敵國的香港“四大家族”是怎樣控製700萬市民的生老病死。

正是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何鴻燊這樣的資本巨頭讓香港的貧富差距和裙帶資本主義程度冠軍常客,財富集中度接近80%。

也正是他們製造了香港廣大普通市民的相對貧困化和絕對貧困化,製造了香港年輕人的前途無望:

然而,香港的年輕人卻不去恨給他們製造困境的李嘉誠們,反而將矛頭指向港府和大陸;不僅如此,他們還與李嘉誠眉來眼去,李嘉誠家族旗下的企業還為他們提供物資。

這樣的局麵是怎麽造成的?

筆者在上篇談李嘉誠的文章裏十年之前的輿論瘋狂吹捧李嘉誠,把李嘉誠奉為成功學典範的,這並不是個例。

五年前,賭王何鴻燊去世的時候,大陸媒體亦給了很高的評價:

何鴻燊是怎麽發家的,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當上了“賭王”的黑社會,依然是“黑社會”;然而,當上了“賭王”的黑社會,卻可以成為座上賓,可以成為各路媒體膜拜的“神”。

何鴻燊死的時候,還有人拿他與李嘉誠做對比,來論證何鴻燊是“愛國”的,是“進步”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當梁振英為了解決民生問題,觸動了大鱷們的利益的時候,何鴻燊痛責對方向董建華“獻出八萬五衰計,一棍打死班有錢佬,打冧地產市場”,更是直言:“若他(梁振英)日後做特首,我第一個放棄香港……他最憎有錢人,我要返澳門。”此等“愛國”的何鴻燊要置香港700萬底層市民於何地?!

以此類推的話,霍啟剛的“愛國”表態能有多少含金量也就不難看出來了。

當李嘉誠、何鴻燊們依然是“座上賓”的時候,也就不能怪普通的網民“不愛國”了。

李嘉誠的“不愛國”又不是一次兩次了,而輿論場對他的討伐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然而這有什麽用呢?

回到本文的標題,假如毛主席還在的話,他會如何對付李嘉誠呢?

筆者覺得,毛主席必然從改造香港的社會關係做起,打倒李嘉誠們的資本霸權,就算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至少也要一步步逼著李嘉誠們把不義之財吐出來,把民心爭取過來。

那時,輿論上討伐李嘉誠才能一呼百應,“在商言商”的李嘉誠也才會真正忌憚,畢竟民意沒了,市場也就沒了。

下麵是我的評論:

這就是走資派鄧小平的設計:

1984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表示:

我們在協議中說五十年不變,就是五十年不變。我們這一代不會變,下一代也不會變。到了五十年以後,大陸發展起來了,那時還會小裏小氣地處理這些問題嗎?所以不要擔心變,變不了。

1990年1月,鄧小平會見香港富商李嘉誠,在談到香港一國兩製時說:

不會變、不可能變、不是說短期不變,是長期不變……就是說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更沒有變的道理……

在澳門前途問題談判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提出了一國兩製、澳人治澳,原有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方針。

同樣地,《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條相應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製度和政策”,以及“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等語。

根據五十年不變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諾香港回歸及澳門回歸後,保持其原有製度不變的時間分別截至2047年6月30日、2049年12月19日,由此亦衍生出“2047年香港前途問題”、“2049年澳門前途問題”,並同時引申出一國兩製是否有期限的爭論。

《不會變、不可能變、不是說短期不變,是長期不變……就是說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更沒有變的道理。》===《(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製度和政策”,以及“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大陸也資本主義了)(香港奧門)更沒有變的道理》。

《五十年不變》的好處是:香港和澳門的資本家繼續發財,打工仔繼續《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

《五十年不變》對大陸的好處是:向香港和澳門的資本家學習,讓大陸的少數人先富成為資本家。

這就是走資派鄧小平總設計師的圖謀。

毛澤東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在世時發動文革批一下。後代的打工仔們幾人能理解?

(《鄧小平與胡喬木的談話》“要把文革說的像日本鬼子進中國來一樣的壞,具體怎麽做是你們理論家的事,我相信你們是有辦法的”)

聽信四十多年來走資派鄧小平們的謊言謠言後,一些後代的打工仔們也跟著拿文革中的一些走資派鄧小平們幹的壞事來否定抹黑文革和毛澤東。

本文作者有想法:“筆者覺得,毛主席必然從改造香港的社會關係做起,打倒李嘉誠們的資本霸權,就算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至少也要一步步逼著李嘉誠們把不義之財吐出來,把民心爭取過來。“

但隻是“夢想“。走資派及新興的資本家們會去“打倒李嘉誠們的資本霸權“嗎?走資派及新興的資本家們的貪來的財富就是通過香港再轉移到西方國的。走資派及新興的資本家們和李嘉誠們的資本霸權是站在同一戰線上的。資本家權貴們繼續發財,打工仔們繼續《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

這篇作文好:

香港的小學生曾寫過一篇題為《李家的城》的作文:

“屈臣氏、百佳、和記電訊、7-11、惠康...... 看著一間一間誠哥旗下的物業,我心中有無比的感動。香港內一切的商店,不論是哪種的類型,全是誠哥帶給我們的祝福與欽賜。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钜。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香港建起力場、為打工仔遮風擋雨、使香港免受風球、暴雨的侵襲。他付出了那麽多,隻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資本家:《隻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

走資派,資本家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的嗎?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最好文物竟然不在大陸國內






《大英博物館》是英國著名的旅遊景點,它亦是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博物館,內裏的收藏品超過800萬件都是世界上別的國家的珍貴的具存價值的曆史文物,而單單中國的展品便有約2萬3千件。許多中國人在遊曆大英博物館後都歎指深感憤怒且心痛,有英國留學的中國大陸的學生遊覽大英博物館時,指於《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中“隻看一眼我的眼淚就止不住了”,留學生驚訝地發現“中國最好的文物”竟然並不是在中國大陸,而是被收藏於《大英博物館》中。更發現“中國最好的文物”還有許多都存放在如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許多外國的博物館中。

許多中國大陸年輕的留學生們對於於大英博物館中竟然藏有多件中國國寶文物感到超級憤怒,不解為何中國如此珍貴的文物竟不是於中國裏展出,而是藏於“別人家的博物館中”,更不禁心痛表示“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能笑著從我身後的這座(大英博物館)博物館中離開。

而當中一名於英國留學的大陸女生於影片中表示,她常聽別人說最好的中國文物並不是在中國,而是收藏於大英博物館內,而當她真正前往博物館後,便表示“隻看一眼我的眼淚就止不住了”。她於館內看見那些中國人信仰的佛像、受人跪拜的佛祖竟“隻留著一顆佛頭”和成為“樓梯間的石柱”。而最讓其痛心的是,於館中那個“沒有絲毫保護的羅漢像”,全世界共有16尊,但卻“沒有一尊在中國”,連那幅雕刻著“龍”,“中華兒女心中神聖的圖騰”為了搬運,竟然“被硬生生的切割開”,而“一道道的裂痕”就像道道的傷疤刻劃在人心。

她看著館內過萬件的中國國寶,現在於英國的博物館內卻隻被“密密麻麻的堆進了冰冷的展示櫃”,“沒有名字沒有出生含義也沒有故事”,有的都隻是一個個“冰冷的編號”,令她尤其痛心。她怒斥到,“他們把物件帶走了,可是文明帶不走”,更承諾到“終有一日我們會帶你回家”,將文物一件件帶回中國。

網上亦瘋傳另一段大陸女生與父母一同遊覽博物館的影片,影片中她表示“大英博物館又把媽媽看哭了,剛進中國館就掉眼淚”,從影片中可見,她的媽媽於館內看到中國的文物後,便不禁心痛得落淚,更讓其忍不住用手拭淚,觀看其他展品時不禁變得沉默,眼泛淚光,讓網友對此都表示“這種感受隻有中國大陸人才懂”。

網友對此都表示“真的想把他們全部安全帶回家”,“明明是中國的東西”,“總有一天,要把它們都帶回家”,有網友亦指看到影片的文物都“看哭了,看到他們身上的裂痕感覺好心疼”,“隔著屏幕都看哭了”,網友更表示“這輩子都不想去英國看”,因其希望“在中國博物館看到”。

為什麽中國會這樣?如今的先富起來的少數人,不是還在從中國搬國寶和財富到外國去嗎?有誰管得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