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的階級性
繼續革命的理論在階級性和實踐性的統一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輝。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而創立的。這個理論來源於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又指導著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發展,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和完善,呈現出兩個鮮明的特點。
繼續革命的理論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談到辯證唯物論時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從中可以看到,階級性和實踐性,是辯證唯物論最顯著的特點。這兩個特點表現在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理論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為實踐服務。其實,這兩個特點不僅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工具辯證唯物論中存在,同樣也存在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中,構成繼續革命的理論的鮮明特點。從階級性上來說,繼續革命的理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從實踐性上來說,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為繼續革命的實踐提供理論指導,為繼續革命的實踐指明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階級性和實踐性這兩個鮮明的特點來進行繼續革命,從認識的深化中來完成繼續革命。
既然階級性和實踐性是繼續革命的理論的鮮明特點,那麽從曆史的角度看,在繼續革命的過程中,這兩個鮮明的特點又有什麽樣的表現呢?下麵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繼續革命的理論的階級性。繼續革命的理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就是要為工農階級的利益服務。要維護工農階級的根本利益,就必須將革命的矛頭對準黨內走資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防止他們顛覆無產階級專政,破壞社會主義製度,將工農群眾由國家主人變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在這方麵繼續革命的理論表現出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
為了維護工農階級的根本利益。繼續革命的理論就是要維護工農階級的根本利益。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就要在上層建築領域采取必要的措施來維護工農階級的根本利益,保障他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基本權利,防止他們由國家的主人淪落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這是繼續革命的理論的曆史使命。
新中國的國體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農民階級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這兩個階級是國家的主人,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緊密團結起來,組成工農聯盟,成為共產黨執政的階級基礎,決定著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工農兩大階級不僅在經濟上,而且還在政治上結成了鞏固的同盟,成為中國社會主義製度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工農兩大階級在經濟上的同盟表現在城市全民所有製經濟和農村集體所有製經濟的互動關係上。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包括全民所有製經濟和集體所有製經濟,它們互相聯係、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共同推動著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蓬勃發展的進程。在國家工業化階段,農村集體所有製經濟為全民所有製經濟提供資金、原料和勞動力,同時農村集體所有製經濟的發展,又為全民所有製經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而全民所有製經濟的發展,國家工業化的完成,又為農村集體所有製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農村工業化提供了技術、人才和設備,成為農村集體所有製經濟發展的強大後盾。這兩者之間的發展形成密切的配合,良性的循環,工農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城市工業化和農村工業化兩條腿走路的工業化發展道路,構成了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奇觀。
這不僅是工農聯盟形成的物質基礎,也是工農兩大階級國家主人翁地位的可靠保證。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農民階級是忠實的同盟軍。工農階級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處於主人翁地位,他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農階級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依靠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作後盾的。離開了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工農兩大階級就會淪落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主人翁地位也就難以獲得有效保障了。因而要想保障工農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就必須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使人和人之間真正形成平等互助的階級友愛關係,在限製資產階級法權的基礎上踐行按勞分配原則。隻有這樣才能維護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工農聯盟存在的物質基礎,也是工農聯盟存在的必要條件。
由此我們可能看到,要想維護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要想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就必須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是在上層建築領域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根源於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一基本矛盾的運動。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建立起來了。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要求與其相適應的上層建築。這就要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應運而生的。
從理論和實踐的探究中我們發現,隻有通過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才能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維護工農群眾的主人翁地位,防止他們由國家主人淪落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否則的話,就會導致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遭到破壞。而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遭到破壞,工農群眾也就由國家主人變成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了。
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就是要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這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需要。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是由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人和人之間平等互助的關係,以及按勞分配構成的。生產資料所有製決定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和分配方式。一旦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遭到破壞,那麽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和人之間的平等互助關係以及按勞分配原則就會遭到毀滅性破壞,工農群眾也就由國家主人變成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兩極分化就會產生了。
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就是要防止這種狀況的出現。這就要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在政治上層建築方麵,踐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使工農群眾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對黨員領導幹部形成強大的監督製約力量,以保證黨和國家的領導權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手中;在社會意識形態方麵,確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改造人的世界觀,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營造強大的輿論氛圍,奠定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隻有在建立了社會主義上層建築以後,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維護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
從中可以看到,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工農群眾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聯係更為密切,形成了更為鞏固的同盟。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就是要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從政治上和經濟上來維護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防止資本主義複辟,促進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
為了批鬥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就是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上層建築領域社會主義革命的對象,是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上層建築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兩個方麵。因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既包括政治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又包括社會意識形態方麵的社會主義革命。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層建築方麵表現為黨內走資派,在社會意識形態方麵表現為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由此可見,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主要是由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構成。
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資產階級在上層建築領域的重要表現,就是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就要解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一主要矛盾,將鬥爭的矛頭對準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隻有這樣才能完成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一般說來,政治上層建築決定社會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反作用於政治上層建築。因而在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中,由於政治上層建築在上層建築中的決定性,也由於黨內走資派掌握著權力,因而就要把黨內走資派作為繼續革命的重點對象。
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作為繼續革命的對象,是由於他們在上層建築領域中的存在和作用以及上層建築領域社會主義革命的要求所決定的,不將他們鬥倒批臭,社會主義上層建築是建立不起來的。這就要運用“四大”,采取文鬥而不是武鬥的方式,和他們展開鬥爭。鬥垮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將他們中的首要分子拉下馬,使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通過思想改造和勞動鍛煉轉變過來。通過革命鬥爭的淬煉,提高以工農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戰鬥力和鑒別力,使他們成為忠於信仰、目光敏銳、堅決果斷、敢於鬥爭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對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中的多數人,還是作為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的。這就要進行兩條戰線的鬥爭。既不能把敵我矛盾當成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也不能把人民內部矛盾當成敵我矛盾來處理。把敵我矛盾當成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就會犯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同樣,把人民內部矛盾當成敵我矛盾來處理,就要犯“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
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矛盾運動的必然要求。基本矛盾決定主要矛盾。這一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一主要矛盾的鬥爭中表現出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反映到黨內來,形成黨內兩條路線的鬥爭。兩條路線的鬥爭直接引發了文化大革命。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以及黨內兩條路線鬥爭的必然要求,具體說來社會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主要矛盾是主要原因,兩條路線的鬥爭是直接原因。由此看來,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並不是來自於哪一個人的主觀願望,而是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進行認真研究,冷靜分析,抓住矛盾,深入剖析,敏銳認識到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性,主動地自覺地投入到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洪流中,將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不斷推向前進。
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就要將矛頭對準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這種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特別是黨內走資派,一旦條件適宜不僅自己會迅速由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變成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同時還會在社會上培育出一個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資本主義也就複辟了。這就要求在繼續革命的過程中,要將鬥爭的矛頭對準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特別是黨內走資派,而不能轉移鬥爭的主要方向。在繼續革命的過程中,圍繞鬥爭的主要方向,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進行著激烈的鬥爭。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或公開地,或隱蔽地,或頻繁地,或間歇地進行著活動,製造武鬥,造謠惑眾,轉移鬥爭方向,使文化大革命偏離既定的軌道,走向混亂,以達到中止文革或者使文革流於形式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人就要識破這些伎倆,采取果斷行動予以製止,使打擊的矛頭始終對準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特別是黨內走資派,防止他們轉移運動方向。這是在繼續革命過程中應該引起警覺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由此看來,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就是要把政治上層建築方麵的黨內走資派和社會意識形態方麵的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作為革命對象,而且黨內走資派則是繼續革命的重點對象。這是因為在政治上層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存在的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一旦掌握了領導權,具有了話語權,就會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複辟資本主義。因而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就要批鬥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隻有清除這兩個障礙,才能將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出現。
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到,繼續革命的理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種鮮明的階級性表現在為了維護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鬥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
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已經被消滅了。這個時候還要進行繼續革命,進一步消滅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也就是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複辟資本主義的兩股政治力量,以黨內走資派危害更大。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改造他們的世界觀,用無產階級思想取代他們頭腦中存在的資產階級思想,將他們頭腦中存在的資產階級思想消滅掉,把他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一代新人,而不是消滅他們的肉體。如果消滅了他們頭腦中存在的資產階級思想,使他們確立了無產階級世界觀,又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製度,那麽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就會得到鞏固和發展。否則的話,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就會在一定條件下興風作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這樣已經滅亡的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就會借屍還魂,資本主義也就複辟了。
從這裏可以看到,要想保護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要想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就必須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要想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就必須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因而我們說繼續革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批鬥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是保護工農群眾根本利益的充分條件。
人們應該不會健忘,北約不同意俄國加入北約,答應讓馬克蘭加入北約。而烏克蘭喜劇小醜演員總繞獨裁者在國內對俄裔烏克蘭人實行法西斯殘殺,而以美西方尤其是歐盟北約成員國中的多國總統總理獨裁者借著疫情後的民怨等多種因素下,拱火烏克蘭激怒俄羅斯總統獨裁者開戰,俄烏戰爭一開始,歐盟北約成員國中的多國總統總理獨裁者訪問烏克蘭,出錢出武器大力支持澤連司機開打,三年前的美國總統獨裁者拜登,英國總統獨裁者小黃毛,加拿大總理獨裁者小土豆等等,在各種國際場合,高調向全世界人宣布援烏多少美金,多少武器裝備以及負責培訓烏軍新兵等。口氣多麽啊亮,姿態多麽高調,戰勝俄羅斯的信心十足,甚至百足千足。有全世界最強大先進的七國集團國家的支持和援助,還有全世界大多數跟隨七大強國的支持,烏克蘭一定會贏。這種信心暴滿的時間整整維持到美國總統獨裁者拜登下台為止而消退。美國總統獨裁者川普上台了。就有了下麵這個新聞。在讀這條新聞前先說說:美國總統獨裁者拜登下台了。英國總統獨裁者小黃毛早就下台了。加拿大總理獨裁者小土豆下個月9日也下台了。隻有小醜司機以民選己過期的獨裁小醜在上竄下跳。還有幾日?
一個國家失去獨立性,依靠別圖援助是靠不住的。這在曆史上的教訓很多。不過這個烏國的澤連司機扮演的小醜角色最為教科書般的精彩而定會被後世傳說。四年不到將一個國家四分五裂家破人亡,大部分男人被殺光,其餘的人四處逃亡別國。假如是日本軍官早己剖腹自殺以謝國人了。然此人非日本人而是烏國人。好戲還在後頭,下麵的新聞才剛剛開始。吃瓜的群眾們繼續看下去。
新聞:《美俄第一輪談判結束,達成了什麽交易?》2025-2-19 來源:盧克文工作室
當地時間2月18日,美國和俄羅斯在沙特舉行的第一輪談判正式結束,談判時長合計4.5小時。
俄羅斯代表團的領頭人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總統助理烏沙科夫。
美國代表團的領頭人則是國務卿魯比奧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沃爾茲。
烏沙科夫是普京的親信,2012年來,他一直擔任總統外交政策顧問,是外交政策的核心人員。
邁克·沃爾茲更是鐵杆MAGA,因投票反對調查“國會山事件”而獲得川寶青睞,並逐漸成為親信。川寶上台後,他被任命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雙方的代表團級別都不低,顯然是奔著成事去的。談判結束後,各種所謂的內幕消息滿天飛。
問題來了,雙方到底談了什麽呢?
根據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的說法,美俄雙方共計達成了四點共識:
1.修複美俄外交關係
2.為結束俄烏衝突找到方案
3.思考美俄在衝突結束後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合作
4.確保這些過程以富有成效的方式推進
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表示,“俄美在利雅得的談判是初步磋商,其意義在於雙方闡述各自的基本立場”。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雙方在談判中各自亮出了底線,除了底線不可觸碰,其他的,都可以談。
為推動後續談判,雙方同意恢複大使館的人員配置。
2017年時,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的人員數量超過1200,同期,俄羅斯駐華盛頓大使館的人員數量約為455人,但隨後雙方關係惡化,遂不斷削減對方的大使館人員數量。
到2024年末,無論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還是俄羅斯駐華盛頓大使館,工作人員數量均隻有百人出頭,比2017年的巔峰期少了太多,工作難以開展。
作為對比,美國駐華大使館有1300人,中國駐美大使館也在500人以上。
大使館之所以需要較多的人員,是因為簽證工作瑣碎,工作量還大,人手少沒法搞,且大使館會配置實際上的間諜人員,從而刺探情報,這是各國心照不宣的。
兩項加起來,決定了大使館的人員數量不會少。
2021年12月,俄羅斯駐美大使阿納托利·安東諾夫說,“我們正麵臨嚴重的人員短缺問題”。同一時期,美國國務院發出警告稱,由於人手不足,駐莫斯科大使館將在2022年停止履行大部分職能。
在拜登(專題)時期,雖然美俄並未斷交,但各自的大使館已處於難以運作的狀態。要修複美俄關係、推動談判,重新增加大使館人員數量,恢複大使館職能,就是必要的。
以上便是本次談判的最大成果,沒有想象中那麽大,停火的跡象暫時看不到,雙方還存在一些分歧。
首先,按照“實際控製線停火”的話,要不要派遣維和部隊是個問題。美國是希望派遣維和部隊的,而俄羅斯明顯不希望看到什麽維和部隊。
對俄羅斯來說,維和部隊和北約駐軍沒有區別,這些軍隊難以控製,說不定會發生什麽。
其次,是北約必須放棄2008年的承諾。
2008年的北約峰會上,北約承諾將接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對兩國內部的親西方派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令俄羅斯極為不滿。
在談判中,俄羅斯明確提出,北約必須放棄該承諾,最好是通過書麵的形式,進行確保,不能僅僅是口頭上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
最後,俄羅斯的意思是停火可以,不過必須是永久停火,而不是臨時停火。因為2014年的《明斯克協議》在俄羅斯看來是一個教訓,不能給烏克蘭喘息之機。
要麽就不停,要停就永久停,而川寶難以確保永久停火,畢竟他隻有四年,四年之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就算答應了也沒用。
在解決這些分歧前,實現停火不太可能,但我們要注意的是,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表示,雙方簡要討論了普京與特朗普(專題)見麵所需要的條件。
按照外交潛規則,在重要談判中,如果雙方的外交官沒有取得成果,雙方領導人通常不會見麵。隻有當外交官取得重大突破,需要最後拍板時,才會有領導人的會麵。
所以,烏沙科夫的話是在暗示,雙方在下一階段的談判中,可能取得重大進展。
一切已箭在弦上。
這場談判背後最受傷的人,一個是被端上貨架的烏克蘭,另一個就是歐洲。
俄烏戰爭是發生在歐盟家門口的事情,歐盟投入了大量資源,竟然無法參與談判,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歐盟在地緣政治中的話語權,遭到嚴重削弱。
不要說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的利益,連烏克蘭這個近在咫尺的地方,都沒歐盟的份。
十年前都不是這個叼樣。
2014年克裏米亞事件發生後,盡管俄烏衝突嚴重,但兩國依舊在德法的軟硬兼施下,達成了《明斯克協議》。
不管協議內容如何,能在德法的壓力下達成協議,本身就是歐盟影響力的體現,你再不情願也得賣歐盟一個麵子。
但2022年俄烏戰爭開啟後,歐盟不僅出現了資本外流、去工業化、惡性通脹等問題,還在地緣話語權上,不斷遭到削弱,比如俄烏兩國在過去幾年裏,達成的合作主要有兩項:
一是交換俘虜和人員遺體,二是黑海糧食協議,也就是俄羅斯放棄在黑海上,攔截烏克蘭糧食出口。
前者,是阿聯酋和沙特促成的,跟歐盟幾乎沒有關係;後者,歐盟的確花了大力氣,但真正的主角是土耳其。
每當糧食協議傳出不續約的聲音時,俄羅斯更在乎埃爾多安的意見,而不是歐盟。好幾次俄羅斯不想續約,都是在埃爾多安“勸說”後,普京勉強同意續約。
俄烏戰爭三年來,歐盟未能促成俄烏之間的任何一項重大合作,反倒是土耳其、阿聯酋和沙特出盡了風頭,這本身就是歐盟影響力下降的體現。
這回美俄在沙特的談判,歐盟更是連談判桌的邊都摸不到。
德國軍工巨頭萊茵金屬的CEO阿明·帕佩格說,“歐洲的困境,就是當父母用餐時隻能坐在另一桌的孩子,很明顯,歐洲人就是孩子。”
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坐到小孩那桌。
歐盟當然不服氣,於是美俄在沙特談判時,歐洲也在巴黎舉行緊急會議。緊急會議的結果,大部分媒體形容為“尚存分歧”,其實就是沒達成什麽共識。
那就別怪川寶不帶你們玩了,誰讓你們自己不爭氣,往後的日子裏,歐盟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和話語權,將越來越小。
有人利益受損,自然有人獲利,對於所有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美俄在沙特的談判是曆史性的一刻,包括中國。
冷戰結束後,西方在麵對發展中國家時,擁有巨大的優勢,因此總是居高臨下,覺得自己可以為所欲為。
盡管發展中國家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截止2022年,尚無成功案例,西方的擴張仍在進行。
對抗西方,特別是正麵對抗整個北約集團,依舊是天方夜譚的事情,直到俄烏戰爭爆發。
雖然俄羅斯的本意不是掀桌子,更不是和北約進行全麵對抗,但打著打著,還是打成了和北約全麵對抗。
通過三年艱苦的戰爭,俄羅斯頂住了北約的攻勢,還在戰場上重新占據優勢,經過長時間的消耗戰,才會有這場談判。
如果俄羅斯頂不住,就算川寶和普京關係再好,也不可能開啟談判,凡是戰場上拿不到的,談判桌上更不要指望。
恰恰是俄羅斯頑強地頂住了,俄烏戰爭正朝著對美國不利的方向發展,再打下去已不符合美國利益,川寶才不得不狠下心來,及時止損。
持續數十年的北約東擴勢頭,第一次被俄軍硬生生打斷。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毛澤東修改《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五評》)一文時,對真理標準問題作了一個經典的概括,形成了一個名句:“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繼續革命的理論的另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實踐性。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反過來又為實踐服務。繼續革命的理論來源於實踐,同時又能動地作用於實踐的發展。那麽,應該如何來認識繼續革命的理論的實踐性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到底是真理還是謬誤,不是依賴於主觀的意願,而是要靠社會實踐的證明。
早在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就在《實踐論》中談到了判定理論是否是真理的標準問題。他說:“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隻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從中可以看到,判定理論或認識是否是真理的標準,隻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這樣就不僅確定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而且明確指出了社會實踐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地位問題。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毛澤東修改《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五評》)一文時,對真理標準問題作了一個經典的概括,形成了一個名句:“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個判斷不僅與《實踐論》中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觀點一脈相承,而且在語言的表述上更為簡潔、明確,確定了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理論是不是真理,隻有依靠社會實踐才能得到證明。
那麽,究竟應該如何來理解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呢?
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角度上做出的判斷。這個唯一不是一次的意思,而是說真理正確與否隻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夠得以檢驗。從實踐中發現真理,又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真理,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真理隱藏在現象背後,不是能夠輕易發現的,要經過反複的實踐才能認識到。同樣,認識到的究竟是不是真理,還是要經過實踐的檢驗。這種檢驗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正是因為這樣毛澤東才在一九六三年五月寫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一文中指出:“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複,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在實踐檢驗的過程中有時失敗了,不是因為不是真理,而是由於實力對比的差異所致。比如,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是其原則是長存的。在該文中毛澤東還寫道:“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鬥爭是如此。在社會鬥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並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鬥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後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
我們當然不能把由於實力對比差異所導致失敗的真理當成謬誤,同時也不能否認這個時候由於認識的局限性,導致沒有對事物本身的運動有一個正確的反映,致使失敗的情況的存在。這就要從社會實踐出發,在弄清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堅定信念,提高認識,繼續檢驗,做出判定,通過調查研究從認識與實踐的統一中來反映客觀規律。
從客觀規律與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上來劃分,真理可以分為客觀真理和主觀真理。客觀規律被稱為客觀真理,對客觀規律的認識被稱為主觀真理。認識客觀真理以後,就會形成主觀真理。從實踐中來認識客觀真理,通過實踐來檢驗主觀真理。主觀真理隻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發現其是否符合客觀真理。
在客觀真理、主觀真理與實踐的關係上,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八日毛澤東在審閱劉少奇給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的複信修改稿時加寫了一段文字,論述了這個問題。他寫道:“所謂認識客觀真理,即是人在實踐中,反映客觀外界的現象和本質,經過漸變和突變,成為尚未經過考驗的主觀真理。要認識這一過程中所得到的主觀真理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觀真理(即規律性),還得回到實踐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
由此我們看到,客觀真理在實踐的過程中變成了主觀真理,主觀真理究竟是不是對客觀真理的正確反映,隻有回到社會實踐中才能夠得到驗證。理論是主觀真理的表現形式。理論是從實踐中產生的,還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夠證明其是不是反映了客觀實際。從實踐中產生的理論,一般來說已經具有了真理性。這是因為理論的產生來自於實踐,是經過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考後,由感性認識發展到了理性認識,是對事物運動規律的反映。這是人類自覺的能動性的表現。盡管理論已經包涵了真理性,但是也隻有回到客觀實踐中才能夠得到檢驗,不斷豐富和發展,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客觀實際。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這樣。毛澤東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於為爾後革命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
這就要求我們既不能因為主觀真理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就武斷地否認它的真理性,也不能將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主觀真理就直接視為客觀真理。從中進一步認識到,主觀真理具有能動性,能夠作用於客觀實踐的發展,主觀真理雖然包涵著真理性,但是究竟是不是符合客觀真理,人的認識是不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最終還是要通過社會實踐來驗證。這就要在曆史的具體的實踐中來認識它的真理性,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使認識不斷趨於完善。
在真理與實踐的問題上,我們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
一是以真理沒有經得起一次或幾次實踐的檢驗為理由,否認真理存在的客觀性。從曆史的辯證法中可以看到,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挫折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人的認識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在鬥爭中出現的挫折和失敗並不是因為其發展的方向不正確,而是因為鬥爭的力量對比及認識的局限所致。這個時候如果草率地以鬥爭勝負作出判斷,就會忽視客觀事物與人的認識之間存在的錯綜複雜的矛盾和鬥爭,走向唯心論的陷阱。
二是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就不具有真理的客觀性。毫無疑問,真理隻有經過實踐才能夠得到檢驗。主觀真理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主觀真理,包涵著真理的因素。這個時候如果一味地以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為由而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存在,就會導致不可知論。因為這實際上就是否定了意識的能動性。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這種反映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如果對於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主觀真理所包涵著的真理的客觀性一概否認,那麽正確的認識又是來自於何方呢?這樣勢必會否定意識的能動性,滑到形而上學的泥潭。
這就要求我們在真理標準的問題上,在辯證唯物論的指導下,將反對唯心論和反對形而上學結合起來,從實踐中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真理隻有在實踐中才能產生,也隻有在實踐中才能夠得到驗證。不論是發現真理還是檢驗真理,都是一個曲折、反複的過程。在真理檢驗的過程中,要從當時客觀存在的現實情況出發,經過縝密的思考來做出決定,而不能簡單地以勝負來判斷。同時,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仍然可能包涵著正確的認識,不能以還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為理由否定其存在的客觀性。
在實踐和理論的統一中進行繼續革命。繼續革命的理論來源於繼續革命的實踐,又反作用於繼續革命的實踐,在實踐與理論的統一中逐漸得到豐富和發展,將繼續革命不斷推向前進。
從曆史的考察中可以發現,繼續革命的理論最初萌芽於一九五六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發生的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以及次年中國國內發生的右派進攻及反右派鬥爭。
一九五六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發生的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引發了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問題的深入思考,一九五七年二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是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要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問題。
一九五七年發生的右派進攻及反右派鬥爭,使毛澤東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與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關係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做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論斷。他進一步指出,敵我矛盾是階級矛盾,但階級矛盾不一定就是敵我矛盾。階級矛盾內有敵我矛盾,但不是主要的,大部分是人民內部矛盾。因而不僅要有一個經濟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還要有一個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武昌會議上講話時又進一步指出,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雖然被消滅了,但是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仍然存在。要消滅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還要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
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在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問題上進行的激烈鬥爭,關係到中國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走獨立自主地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附庸式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爭論引發了毛澤東對於社會主義革命問題的進一步思考,他指出資產階級就在黨內而且存在於黨的高級領導層。
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在當時經濟困難的形勢、造成困難的原因和解決困難的方法上,黨內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和爭論。這種分歧和爭論主要在毛澤東和劉少奇之間展開。毛澤東認為一九六一年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造成困難的原因主要的是缺乏經驗的問題,也有黨內浮誇風和瞎指揮這些錯誤所致,要在堅持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基礎上,通過調整人民公社體製來克服困難。而劉少奇則認為最困難的時期還沒有過去,不加分析地用“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來解釋造成困難的原因,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持保留態度,要通過包產到戶或分田到戶來解決這個問題。令人驚異的是,包產到戶或分田到戶的主張竟然獲得了中央政治局多數常委的同意和支持。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才在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和八屆十中全會上提出要批判黑暗風、單幹風和翻案風,製定了黨在社會主義整個曆史時期總路線。
這個時候,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了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國內中央農村工作部、中聯部和統戰部也出現了“三自一包”、“三和一少”和“向資產階級投降”的修正主義。為了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整個曆史時期總路線,進行反修防修,開展繼續革命,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不僅領導全黨反對蘇共赫魯曉夫修正主義集團的鬥爭,進行了空前規模的中蘇大論戰,而且還提出要在國內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社教運動在城市表現為“三反”“五反”運動,在農村表現為“四清”運動,後來統稱為“四清”運動。毛澤東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遭到了劉少奇的抵製和反對。這個時候毛澤東和劉少奇又在“四清”運動的性質、主要矛盾及運動的重點和方法上出現了嚴重分歧。雖然以“二十三條”的製定為標誌使這種分歧暫時予以解決,但是造成的影響則是深遠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才認為黨內有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派,提出要防止中央出現修正主義的問題。
這個時候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構件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實踐中提出要進行繼續革命,而後又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形成、豐富和發展為繼續革命的理論。進行繼續革命不是來自於毛澤東的主觀判斷,而是他從實踐中發現問題以後,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深入思考後的結果。這就是繼續革命的理論創立的背景。
從中可以看到,進行繼續革命根源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體係的運動。這種矛盾體係包括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基本矛盾決定主要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奠定了繼續革命的理論基石。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雖然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已經被消滅了,但是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仍然存在,社會上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階級矛盾反映到黨內來,形成黨內兩條路線的鬥爭。資產階不僅存在於黨內,而且還潛伏於黨的各級領導層,要警惕中央出現修正主義,這就要將運動的重點對準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在繼續革命的理論指導下,進行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這個運動在城市表現為“三反”“五反”運動,農村表現為“四清”運動,還開展了文化界的鬥爭。在這些鬥爭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毛澤東才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繼續革命的理論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進一步得到驗證、完善和發展。
總設計師中國走資派總頭目鄧小平設計的讓少數人先富之後又幫《誰》共同富了?
剝掉竊國大盜、亂世奸雄鄧小平的畫皮,他是中國修正主義者總頭目、是死不改悔的走資派、是馬列毛主義的大叛徒,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最大賣國賊,他是不讀書、不看報的大軍閥、大黨閥,是“披著羊皮的豺狼”,他以黨的名義在我國強製複辟資本主義製度,他又把中國推向了新型的殖民地,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二個蔣介石,他是表麵耿直、內心奸詐、陰險毒辣的大陰謀家、大野心家,他提出初級階段理論、補資本主義的課論、不僅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政治上更是反動的,走資派他們是資產階級法西斯專政的總頭目 、劊子手。
新聞:《十年綠卡夢碎,美國投資項目收割中國富人》文章來源: 鳳凰網財經 於 2025-02-14
繼44名中國投資人去年12月集體起訴美國巴爾的摩酒店項目後,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人麵臨相似的困境——為孩子出國教育,花費重金參與美國投資移民項目,十年後,因為所投項目陸續爆雷,綠卡夢碎。他們不僅未能獲得移民身份,而且數百萬人民幣的投資款也可能石沉大海。2024年11月初,廣西北海一家五星級酒店門外,橫著一輛白色小轎車。幾張巨型紅色條幅貼滿車身,“EB5金門國際 何時還款?”幾個大字非常顯眼。
十年綠卡夢碎,美國投資項目收割中國富人
34歲的喬本望把車開到這裏,隻有一個目的,就是想維權。他要在熱鬧的出入境行業峰會上,給一家美國機構“金門國際”施壓。不過,他沒能堵到對方,沒多久就被安保人員驅離了。金門國際,是一家美國移民局批準的區域中心,它相當於一個募資機構,負責尋找、開發和推廣EB-5投資移民項目。這是美國給外國富人開的“綠色通道”——投資50萬美元到美國地產、商業體等項目,創造10個全職崗位就業,就能全家拿綠卡。
8年前,金門國際在國內宣傳,除了綠卡,投資人還能在五年左右拿回全額返款。為了投資這個項目,喬本望還讓姑姑抵押了房產,原本以為人生即將邁入新軌道,但多年過去,這個定位舊金山海灣沿岸的社區項目至今一片荒蕪。
這一項目當初吸引了279名投資人,籌集1.39億美金巨資,但直到2024年才進行了場地平整,此前六年一直是一片空地,毫無動工跡象。和喬本望一樣,深陷海外EB-5投資項目困局的中國人很多,有些人的投資已經明確打了水漂。即使項目建成,後續經營中也可能出現問題。已經建成在馬裏蘭州巴爾的摩的一個酒店項目,2023年底,突然給94名中國投資人發了一封郵件通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園區Residence Inn酒店將被法拍”。原來,除了EB-5籌資的4700萬美元之外,項目方還借了一部分銀行貸款,如今2100萬美元的貸款還不上了,銀行已對酒店提起訴訟。
當年剛拿到臨時綠卡的錢逸軒看到郵件時,腦子轟的一下,愣了半天。過了一會兒,他才不得不麵對這一現實:自己即將血本無歸。無法持續創造就業,永久綠卡可能難拿了,酒店拍賣的錢要用來還銀行貸款,投資人也拿不到返款。
諸多不解困擾著錢逸軒,他在網上找到更多投資人,建立微信群,想要維權 。但跨國維權並不容易,最初,他們在紐約找到一位華人律師,被坑了2萬多律師費。後來幾經輾轉換了一家巴爾的摩當地律所,準備了整整一年時間,才遞交了正式訴狀。
海外訴訟成本很高,這期間有人放棄訴訟,也有新人進來,最後確定44人聯合起訴。僅在訴訟初期,他們就花了幾十萬美金,預計後續訴訟成本還可能漲到幾百萬美金。目前,按照美國訴訟程序,錢逸軒在等待被告方的回應。
大部分卡在EB-5項目上的投資人因為對訴訟結果不樂觀,選擇沉默。EB-5項目如今不斷爆雷,也讓其成為中國中高產的收割機。這些原本殷實的家庭,半生積攢的財富,在美國EB-5項目描繪的大餅中,紛紛消散。
很難想象,現在問題重重的美國EB-5項目,在2014年宣傳時,非常高調。為項目募資的美國專門機構“區域中心”為了彰顯實力,常會宴請投資人。“中午吃三文魚,晚上吃皇帝蟹,一頓飯就花去1800美金。”65歲的秦偉回想起當時的火熱場景,依然會覺得有點瘋狂。而實際上,這些錢,花的都是EB-5項目籌來的投資款。“別的公司花得更多,”他笑說。
秦偉是美國區域中心Ever Grow的總經理。他1984年移民到美國,已經在當地生活了40年。他記得,EB-5最火爆時,中國到處都是做投資移民的中介公司,“中國經濟在增長,大家手裏都有錢。”他說。
由於EB-5項目大部分是中國富人在投資,為了吸引中國人,區域中心和中國移民中介公司緊密合作,在國內開展宣傳推介。他們把項目推介會搬進北上廣深的五星級酒店、摩天大樓裏,高端的宣介會一場連著一場。
最瘋狂時,上海黃浦區市中心的地標建築——285米高的摩天大樓“明天廣場” 二層一整層都是“馬裏蘭中心”的展廳。宣傳方以美國馬裏蘭州政府的名義在上海推廣當地項目。2014年底,頻繁往這裏跑的錢逸軒在宣傳資料上看到,馬裏蘭州及巴爾的摩當時的領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校長都曾經到這裏推介項目,會議廳裏坐滿了渴望了解項目的中國人。
私營業主左萬梅也是從那時開始了解投資移民,她最多時一年參加20餘場活動。隻要各大中介公司一搞活動,打電話叫上她,她有空就會去看看。美國、荷蘭、英國、愛爾蘭、希臘等國家的移民項目,她都有了解。
左萬梅最終選擇了位於美國德州的達拉斯沃思堡新城建設項目,這是一個含有酒店、教堂、商場、別墅的綜合性養老小鎮項目,293位投資人整體投資了1.5億美金。她沒想到,入局的時間僅僅比身邊移民成功的朋友們晚了四五年,得到的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等了9年,綠卡和返款,她一樣也沒有拿到。她本以為“5+2”年等待期滿後,能為孩子掙得一張美國大學的入場券,但如今,孩子已經18歲,失去了跟隨父母獲得移民身份的資格。他們轉而移民西班牙,一個虎頭蛇尾的教育移民不得不草草收場。
也正是2013年以來,美國發放的EB-5簽證數量快速上漲,僅2013年發放的數量,已經是2007年的10倍。美國批準的EB-5項目也迅速增多,據媒體2016年報道,光在紐約就有100個地產項目希望吸引EB-5移民資金。
瘋狂的投機者:有華人背後操盤賺快錢
火爆項目的背後,隱現著大量的華人投機者。
“很多美國區域中心的背後老板都是華人,還有一些是中國地產商。”秦偉說。從業40年,他非常熟悉行業裏的種種玩法,很多華人自己通過投資移民成功後,開始從事移民服務。
美國移民局在1990年設置EB-5投資移民項目時,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外資、創造就業。為了吸引更多人,幫助投資人降低門檻,2年後還特別設立了“區域中心”,建成一個大型商業體或地產項目就能幫上百名投資人完成間接就業指標。
秦偉用六個月拿到了募資機構資質後,迎來行業爆發。他告訴極速財訊,實際上,中國人常常是在背後操盤,並不拋頭露麵。募資機構的高層雇一些美國人,用來讓投資人更信任他們。而底下則雇傭一些中國員工,便於跟中國投資人打交道。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美國國內企業融資萎縮,更是帶火了EB-5項目。快速入局的華人代表是當時大名鼎鼎、逃遁美國的中國資本大亨仰融,他成立了GULF COAST公司並獲批區域中心資質。但這一計劃並未吸引到足夠的投資人,業務沒有開展起來,還被質疑“畫餅”。
此後,不少中國開發商紛紛湧向EB-5項目建設,它們和美國融資機構合作,拿了不少項目。比如,2014年,綠地集團以及泛海控股都曾借助EB-5項目募資1-3億美元資金。
在秦偉看來,除了個別有開發能力的人外,近十年湧進來的大多是新人,沒有開發經驗,不知道建設項目應該花多少錢。房地產投資相對周期長,潛在問題很多,這也進一步增加了散戶投資人的風險。
更有投機者,目的根本不在項目,而是找到漏洞將資金挪用,其中混雜著不少騙局。
移民博主“EB5Sir”陳先生說,這個春節前,剛剛爆雷的EB-5項目就是一個圈套。他接到幾名投資人谘詢,原來,2022年3月新修訂的美國移民法將EB-5投資額度提升至80萬美金,而項目方打著“信托”的名義,稱不需要投資人出這麽多錢,隻需要出28萬美金,就可以辦投資移民。利用這種高大上的詞匯,和投資人貪小便宜的心理,去騙取投資人的信任。
然而項目隻有一個空計劃書,沒有任何租賃或購房協議,也沒有進項目的匯款記錄,最終I-526申請(外國企業家移民申請)被拒,項目方跑路了。投資人這時才發現,項目方叫賈之皓,早在2019年,他經營的一家加拿大移民公司就曾被爆卷款跑路。
這也暴露了項目資金監管問題。陳先生稱,雖然投資人的錢會被劃進監管銀行,達到條件才可以釋放資金進入項目,但這個條件非常簡單。“大概十年前,美國移民局審批比較快,監管釋放條件是I-526獲批,但大約2015-2016年開始,由於審批太慢,隻要I-526申請一遞交,資金就可以釋放了。”他說,“至於錢釋放給項目方,能否真正用在項目上,還是未知數。”
除了項目方,在中國宣傳項目的移民中介也會誇大宣傳、過度承諾。中美之間相隔萬裏,對投資人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信息差。往往等到項目失敗開始維權之後,才發現其中的重重套路。
簽合同過程中就可能踩坑。喬本望清楚記得,自己最初簽的合同明明隻有17頁,合同幾乎都是英文,他對照著樣板簽了十幾個字。直到維權時,他才發現完整版的合同有100多頁,對方將自己的簽字文件插進了更為複雜的合同條款中,其中藏著不少有利於項目方的細則。
其實,EB-5投資移民是一項風險投資,美國政府不給兜底、不提供任何擔保,也不允許合同中承諾100%還款。而在實操中,為了打消投資人的顧慮,中介卻大膽給出口頭承諾,讓投資人一時“上頭”,忽視了風險。
喬本望甚至覺得金門國際很可能在過往曆史數據上說了謊。因為他發現,金門國際在2024年底依然對外宣傳,聲稱舊金山海灣項目已經創造3794人就業,130人獲得綠卡,並完成返款。但這顯然與他投資的項目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一場關於資本、時間和身份的豪賭
如今,巴爾的摩霍普金斯醫學院酒店項目的泥潭裏,有兩夥人在苦苦掙紮。除了包括錢逸軒在內的94名投資人之外,還有負債累累的開發商。隨著大量中國投資人進入導致的排期擠壓,EB-5投資麵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對所有卷進項目的人而言,這都是一場豪賭。
對開發商來說,籌資容易,把錢用好並不容易。建設成本評估、經營不善等問題,都可能讓項目方走上破產的結局。
霍普金斯醫學院酒店項目就是一個例子,項目借出並花費了遠超實際需求的資金,酒店開發總成本高達8660萬美元,幾乎是同類酒店項目成本的三倍,而且最終的籌資結構也與起初披露的不一致。這一切都讓錢逸軒等投資人滿心狐疑,期待對方給出解釋。
秦偉對這一項目做過了解,在他看來,項目爆雷,很可能是成本控製出現了問題。
“一個EB-5項目完成曠日持久,綠卡排期要等5年10年,獲批前是不允許賣掉項目的,這十分考驗項目的經營能力,很多公司堅持不了多久。”秦偉說,這對開發商來說壓力很大,他身邊90%的開發商利益回吐後就拿錢不幹了,十年前一起做投資移民的同行,現在已經見不到幾人。
而另一邊,困在項目裏的錢逸軒,當初變賣了杭州房產,換來的投資款石沉大海,而錯失了房價上漲的那幾年黃金時期。他身邊,那些曾經雄心勃勃的中國投資人,有的生意不景氣,不再是以前的大老板,有人連下個月的房租都交不出來,還有人已經帶著遺憾去世了。超長時間的等待可能吞噬很多東西,那些在太平洋上空飄蕩多年的移民檔案,最終紛紛降落在意想不到的坐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