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民主含義:民有,民治,民享。

(2024-11-11 17:11:55) 下一個

民主含義:民有,民治,民享。

 

 

 

《民主》《獨裁》都是政治術語。獨裁意為獨自裁斷。多指獨攬政權,實行專製統治,個人獨裁,獨裁統治等。何謂民主? 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說,曾經用過一句經典、簡單且明確地說明了民主的含義:“民有,民治,民享”。孫中山的“民族”、“民權”、“民生”演變為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裏最重要的是指掌權的統治者在治理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社團、或是一個家庭時是獨自裁斷個人說了算還是聽取民意並采納大多數的民意決策是否去做還是不做。在這個前題下對己經存在的統治者作出評判時才可以說是《民主》的又或是《獨裁》的。而且《民主》和《獨裁》在某一個統治者身上在某一件事上是《民主》的而又在另外一件事上是《獨裁》的。評判一個統治者一生中大多數是《民主》的又或是大多數是《獨裁》的。而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政黨或是一個社團集體而言就不存在《民主》和《獨裁》之稱,  因為最後的決策者是統治者說了算。現在有些站在《民主》《獨裁》政治術語之上,  拎著民主獨裁帽子想給誰就給誰豈不怪之。

前美國幾任總統是《獨裁》還是《民主》?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人們已經親曆親見美國政治製度中《獨裁》的祥實證據:國會的共和黨在2013年寧願把美國國債推到違約的邊緣,隻為在預算談判中得分; 而奧巴馬總統行使單方麵行政權給予數百萬在美非法移民合法身份,盡管他之前自己承認總統並沒有這個權力。然而前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代表的,遠比這些更加激進。是誰的上台過程十有八九至少部分歸功於外國敵對情報勢力的隱蔽幹預? 是誰用霸淩式的平台對付批評他的個人?是誰創造出名不符實的“盲目信托”,邀請其子女參與並混淆公私事務?誰能夠不知如何地逼迫同一政黨裏持不同意見者要麽支持他的決定,要麽對其無可奈何? 如果這些發生在中國,人們都會一眼認出它。但是現在發生在美國,卻使人們困惑了不說了。

“雄心必須以雄心來平衡。” 200多年前,《聯邦主義者文集》作者們用這些話闡明了美國憲政製度最重要的保障。接著他們加上了這項承諾:“在共和政體中,立法權必須占支配地位。”國會製定法律,撥付資金,批準總統任命。國會可以傳喚記錄,問訊官員,甚至彈劾他們。國會可以保護美國政體不受專橫總統的危害。但真的會如此嗎?隨著美國兩大政黨政治的兩極化,國會越來越變得隻是對反對黨總統進行製約。最近幾任在國會享有本黨多數的總統---如奧巴馬在2009和2010年,小布什從2003到2006年---通常都遇事無阻。而在特朗普內閣時期,國會的監督多半會更加無力。特朗普總統和國會共和黨人之間離奇的角色顛倒是令人擔心監督無力的第一個原因。通常情況下,應該是新上任的總統滿懷熱切的政策想法,因而是總統必須適應---並常常容忍---國會議員們的人性瑕疵和品德缺陷,以利推進自己的議程。這一次卻得是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來擔當推進和容忍的角色。

特朗普對國會共和黨人的想法缺乏興趣,不分享他們的意識形態,也不關心他們的命運。隻要對自己有利,他能夠而且會在一瞬間對他們背信棄義。他能夠得到這個機會,全都歸功於特朗普在少數幾個州---威斯康星、密歇根和賓夕法尼亞---贏得關鍵選票的能力,而這為一個無法贏得全國普選多數票的政黨提供了成為有決策權的國會多數黨的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唐納德·特朗普,以及他出了名的反複無常的個性。令特朗普興奮的是他的支持率,他的財富,他的權力。終有一天,為了更有利於達到他這些目的,他會拋棄傳統的共和黨,轉而支持一個即興組建的民粹聯盟,並將國家主義與慷慨大方的社會支出相結合---這樣的組合對於象波蘭這種地方的獨裁者曾行之有效。誰會懷疑特朗普不會這麽做?不是保羅·瑞安,也不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繼1840年約翰·泰勒政府之後,國會多數黨不得不擔心他們的總統會叛離他們而不是反過來,這就是《獨裁》的美國總統。當然川粉們是不敢承認的。

涉及總統的醜聞同樣也沒法阻止這樣的總統。不過有一件事他們可以做:盡可能地視而不見。“你對班農進入白宮擔不擔心?”CNN的塔珀在十一月問過瑞安。“我不認識班農,所以我不擔心,”這位眾議院議長回答,“我相信唐納德(特朗普)的判斷力。”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60分鍾”節目上被問到是否相信特朗普宣稱的有“數百萬”非法選票存在時,瑞安回答說:“我不知道。我不大關注這些事情。”那特朗普的公私利益衝突問題呢?“這不是我在國會所擔心的問題,” 瑞安對CNBC說。特朗普應該“想怎麽就怎麽”處理他自己的問題。瑞安是吃過一番苦頭才學乖的。特朗普以前談論他如何騷擾女性的視屏曝光後,瑞安說他將不再為特朗普助選。不到10天,瑞安在共和黨人中的淨支持率下降了28個百分點。作為曾是黨內無懈可擊的人物,他突然發現45%的共和黨人不喜歡自己了。隨著瑞安所看重的一些計劃越來越接近總統的簽署,國會對總統的屈膝順從很可能會日益更甚。無論是麵對關於俄羅斯黑客攻擊民主黨內部通信的指控,還是關於特朗普家族斂財自肥或為特朗普生意夥伴提供優惠的指控,國會的共和黨議員們都很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強征為特朗普的衛道士。

參議院的兩位最重要的對特朗普抱懷疑態度的共和黨人,亞利桑那州的傑夫·弗萊克和德克薩斯的特德·克魯茲,將麵臨2018年的連任競選。他們將不願意觸怒一位本黨的總統,尤其是總統所在黨為了懲戒異議者輸得起一兩個席位的時候。米奇·麥康奈爾是一個比保羅·瑞安更注重結果的政客,而且他的妻子趙小蘭已被提名了一個內閣職位,這可能會使他進一步偏向特朗普。雄心會對抗雄心,直到雄心發現遵從更有利於幫助他實現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國會作為本當製約總統權力的立法機構,反而成為總統最強有力的推手。國會議員們將被迫就範,不僅由於黨的領導集團和捐款者的強製,而且還因為福克斯新聞台勢不可擋的影響力。特朗普與希拉裏·克林頓的競選並不是2016年唯一一次專橫傲慢的男人與克製忍耐的女人之爭;同樣性質的競爭也發生在福克斯的哈尼提與凱利之間。在這兩個事件中,早期跡象似乎都更青睞女性這方。然而,最終卻是男性一方獲勝,哈尼提甚至比特朗普贏得更大。哈尼提肆無忌憚地把他的脫口秀節目變成了特朗普的資訊廣告,該節目在福克斯電視網中的收視率排名在2016年10月中旬躍居首位。凱利的節目下跌至第五位,甚至排在下午5點播出的圓桌評論節目“這五位”之後。當然,凱利後來轉危為安,但福克斯也吸取了教訓:特朗普能賺眼球,批評性的報道不能。大選之後,該電視網把以前屬於凱利的9點檔給了塔克·卡爾森,他給自己的定位是與哈尼提如出一轍的特朗普粉。

特朗普並不會一上手就著手建立一個威權政府。他當總統似乎首當其衝的要務是中飽私囊。但在中飽私囊的過程中,他還需要麵對法律的挑戰。特朗普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他無論如何都會想要報複批評他的人。他會構建一個保護自己報複他人的國家機器。這個過程開始時會是雜亂無章和見機行事的,但進程會加速,因為別無選擇。如果國會不作為,特朗普能做什麽?一個更好的問題是,有什麽是他不能做的?用法律約束一位不合作的總統有多難呢?紐特·金裏奇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十二月的一次電台采訪上,這位比特朗普還口無遮攔的前任議長談到了特朗普把女兒和女婿帶進白宮的問題。這是否違反反裙帶關係的法律原則呢?紐特說:“說句實話,總統有非常開放的赦免權。他完全可以說,‘我想讓他們做我的顧問;如果有人要因為裙帶關係找他們麻煩,我就赦免他倆。’從技術層麵,按照憲法他是有這個權力的。”

紐特所說的是事實,同時也揭示了更深層次的問題:美國雖然是一個法治國家,但法製的有效性依賴於執行者的能力和操守。一個執意想要淩駕於法律之上為自己和黨羽謀私利的總統有許多手段。赦免權就是這些手段之一。手握赦免權的總統不僅可以蔭蔽自己的家人,也可以保護一切維護他的利益、掩蓋他的錯誤的人。此外,任免權也是這些手段之一。總統可任命或者罷免國稅局局長。他可以任命或者罷免在內閣和聯邦各主要機構負責監管內部運作的監察長們。他可以任命或罷免93位手握聯邦起訴權的聯邦地區檢察官。他還可以任免司法部長、副部長、刑事局局長。當然,這些權力都有相應的限製,有些是憲法上的,有些是習俗上的,譬如國會對於官員任命的批準權。但是這些限製在未來很可能會不如過去那麽有效。

按照慣例,對聯邦地區檢察官這樣的肥缺,總統在任命這個職位時都會找本黨當地的參議員商量。但這次情況比較特殊。對特朗普來說,紐約和新澤西的檢察官任命至關重要---他主要的產業和生意往來都集中在這裏,然而這兩個州都沒有共和黨參議員。雖說佛羅裏達檢察官的任命也同樣重要,因為那裏有馬阿拉歌莊園和特朗普的很多地產,但那裏的共和黨參議員恰恰是特朗普最蔑視的馬可·盧比奧。從聯邦執法機構到廣義的公務員群體,獨立性和職業操守都具有深厚的傳統,這個傳統對總統的行政權起著約束作用。但是在未來的幾年裏,這些傳統可能並不像看上去那麽堅不可摧。長期以來,國會中的共和黨議員一直在敦促政府簡化開除公務員的流程。聽上去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但如果上述改革在接下來的兩年發生,時間點將會非常敏感。官僚機構的運轉是內部政治力量和職業操守相製衡的結果。如果在政治力量進擊的時候對官僚組織進行改革,很有可能打破維持兩者平衡的結構。由於曾披露俄羅斯對特朗普競選活動的幫助而觸怒總統,情報機構將會處在一個尤其容易被報複的位置。“你們也能看出來,特朗普很喜歡開除人。” 新澤西州長克裏斯·克裏斯蒂在七月黨代會對一屋子共和黨金主開玩笑說。這將會是一個極其有用的巨大權力。

法院當然也是權力製衡的重要環節,雖然它們會被偏向現任總統的法官們逐漸占滿。但讓總統為他自己的金融違規行為負責已經難上加難。特朗普曾在11月22日對紐約時報記者宣稱,總統並不像一般的行政係統人員一樣受到利益衝突原則的限製。特朗普明確表示自己並不願意遵從這一傳統。他的律師堅持聲稱公眾需要了解的一切都已經體現在他按照法律必須公布的年度財務報告裏。但是隻要掃一眼這份報告,就可以看出缺陷。這份報告是為股票和證券撰寫的,包括抵押負債、延期高管補償等信息,卻並沒有為人們解開特朗普企業複雜的合作和品牌授權網絡。真相都在稅表裏,但不會讓美國選民看到。

特朗普已經擺出了一副要混淆政府活動與商業活動的架勢;其大膽程度在美國曆史上前所未有,隻有和中國改革開放後走資派鄧小平的黑白貓摸石頭爭先富全民經商一切向錢看十分相似,  又或與蘇聯解體後的各分裂後的共和國領導人能夠匹敵。他的家族借政治手段中飽私囊的行為在過渡階段已經可見端倪,在四年任期內也很有可能再露苗頭。特朗普的印度合作夥伴與新任總統在特朗普大廈合影留念、發上臉書,向他們的家鄉人炫耀他們如今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阿根廷媒體報道稱特朗普在接受阿根廷總統的賀電時,提到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新建的特朗普大樓的工程進度。特朗普的女兒直接參與了特朗普與日本首相的會麵---一個很有用的會麵,因為她同時也在與日本一家國有銀行大量注資的公司進行執照談判。

特朗普不止會利用他的權力喂飽他自己的錢包,他還會喂飽很多其他親人朋友的錢包,不僅包括位高權重者,並且為了公眾形象有時也會包括一些相對無權無勢的人。特朗普會竭力在他的任期內營造凸顯他慷慨大方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下,貪腐不要緊,因為規則製度不要緊。他會努力把經濟上的好處和個人恩惠緊密聯係起來。他會創造出一批死忠支持者,並把其他人牽扯進他的貪腐行為中。長此以往,這是會顛覆民主和法治的根本要因。如果引不起大眾的關注,特朗普可以隨意任免的司法部門調查者的權力將進一步遞減。認真提防總統獨裁而又有罪不罰的文化的興起,提防那些掌權者的朋友和支持者們踐踏本應被所有人遵守的法律。這樣的人沒有弄明白在現代官僚國家裏自由是如何受到威脅的:不是靠勒令和暴力,而是靠緩慢的,打擊士氣的腐敗和騙局。這樣的人不加分折拎著《民主》《獨裁》的帽子想給誰就給誰。豈不怪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川普撕掉《司法獨立》的假麵具







《特朗普》《戴罪之身》《贏得大選》?《司法獨立》嗎?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麵臨4次潛在的刑事審判、涉及91項指控和麵臨數十年的監禁。》

《特朗普再遭起訴四宗罪 他的麻煩有多大?》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向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提起新的訴訟 。

《特朗普受審:起訴美國前總統的34宗重罪揭露了什麽?》

美國聯邦調查局搜查他位於佛羅裏達州的私人別墅海湖莊園(Mar-a-Lago),查獲數千份文件,包括約100份機密文件。

根據周五公開的起訴書,他被控37項罪名,指他把有關美國軍事和核計劃等高度敏感文件藏在別墅內,置於舞廳、浴室甚至淋浴間。

法律專家指,對2024年再次競選總統的特朗普來說,一旦罪成他可能要入獄一段長時間。

【特朗普上個月告訴保守派電台主持人休·休伊特:“這太簡單了。我會在兩秒鍾內解雇他。”】

轉載《特朗普以“戴罪之身”贏得大選 所有起訴將被擱置》發布:2024年11月06日 來源:天下事

一年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麵臨4次潛在的刑事審判、涉及91項指控和麵臨數十年的監禁。特朗普將他的辯護押注在贏回白宮上,如今這一策略隨著他在政治上的勝利而奏效。

美國《國會山報》11月5日報道,在“決策台總部”(Decision Desk HQ)周三淩晨宣布特朗普擊敗哈裏斯後,預計將會停止這些案件的審理。 預計他將成為首位登上國家最高職位的重罪犯。

據報道,由於即將控製司法部,特朗普可以停止聯邦刑事案件的審理。至於他在各州的案件,特朗普的律師預計會要求法官將他在佐治亞州和紐約州的起訴暫時擱置。

特朗普早就暗示,他計劃在重新入主白宮後立即解散特別顧問傑克·史密斯的辦公室。

特朗普上個月告訴保守派電台主持人休·休伊特:“這太簡單了。我會在兩秒鍾內解雇他。”

這將有效結束針對特朗普的兩起聯邦案件。

在第一起案件中,他被指控密謀顛覆2020年大選結果。在佛羅裏達州的第二起案件中,他麵臨著卸任後不當處理機密文件以及妨礙政府取回這些文件的相關指控。

特朗普還可以讓他的司法部直接放棄當前正在進行的、旨在重啟機密文件案件的上訴。一名聯邦法官曾以認定史密斯的任命違憲為由駁回了該案件。

特朗普在州一級的刑事案件不由司法部起訴,這限製了他對這些案件後續進展的掌控力。

他不能直接解雇曼哈頓地區檢察官阿爾文·布拉格 (Alvin Bragg) (民主黨),後者判定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非法隱瞞封口費,犯有34項偽造商業記錄罪;他也不能直接解雇富爾頓縣地區檢察官法尼·威利斯 (Fani Willis) (民主黨),後者正在就2020年大選期間的敲詐勒索罪起訴特朗普。

不過,他的律師早就表示,如果選舉勝利,將把任何起訴推遲到他任期結束——2029年。

“薩多先生,如果您的當事人在2024年贏得大選,那麽他還會在2025年被審判嗎?”佐治亞州法官斯科特·邁克菲 (Scott McAfee)在去年12月的一次聽證會上問道。

特朗普的律師史蒂夫·薩多回答:“我認為,答案是,根據至高條款和他作為美國總統的職責,這場審判在他離任後才會進行。”

《特朗普再遭起訴四宗罪 他的麻煩有多大?》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向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提起新的訴訟 。在一份份長達45頁的起訴書中, 史密斯對特朗普提出4項指控:串謀欺騙美國、串謀阻礙官方程序、串謀妨礙權利、阻礙及企圖妨礙官方程序。這是特朗普四個月以來,第三度遭刑事起訴。

這些指控源於特朗普在2020年總統大選後的行為,尤其是圍繞著2021年1月6日國會大廈騷亂。當時, 國會正在確認拜登(Joe Biden)在總統選舉中的獲勝結果。

現年77歲的特朗普已宣布將角逐下一屆總統大選,並否認有不法行為。他在社交媒體上稱, 對他的起訴是“荒謬的”。

目前為止,特朗普已經在另外兩個案件中被起訴,分別是涉嫌處理機密文件不當以及涉嫌掩蓋給一名色情影星的封口費用而偽造商業記錄。

《特朗普受審:起訴美國前總統的34宗重罪揭露了什麽?》安東尼·澤克爾(Anthony Zurcher)Role,BBC駐北美記者 2023年4月5日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二(4月4日)出席紐約法庭聽證,否認全部34項刑事指控。之後,他返回佛羅裏達並向支持者發表講話,再次聲稱,起訴有政治動機,案件是“對我們國家侮辱”。同日,他的34宗重罪罪名曝光。

雖然偽造商業紀錄通常是被列作輕罪,但是,特朗普被指控幹犯重型罪。這代表涉及的罪行更加嚴重,若最高量刑可能包括監禁。

“從根本上,今天這個案件中的指控和我們很多的白領案件差不多,”紐約市檢察官阿爾文·布雷格(Alvin Bragg)這樣形容他的團隊向前總統作出的指控,“指控的是一個人一次又一次說謊來保護他們的利益,逃避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法律。”

《特朗普再遭刑事檢控:被控37宗罪,他會因此入獄嗎?》小伯恩德·德布斯曼(Bernd Debusmann Jr)Role,BBC記者 發自華盛頓 2023年6月10日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兩個月內第二次遭刑事檢控。

這一次關乎他離開白宮後的機密文件處理。去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搜查他位於佛羅裏達州的私人別墅海湖莊園(Mar-a-Lago),查獲數千份文件,包括約100份機密文件。

根據周五公開的起訴書,他被控37項罪名,指他把有關美國軍事和核計劃等高度敏感文件藏在別墅內,置於舞廳、浴室甚至淋浴間。

法律專家指,對2024年再次競選總統的特朗普來說,一旦罪成他可能要入獄一段長時間。

【司法獨立】是資產階級民主的一種謊言。

所謂“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權由司法機關獨立行使,不受立法和行政機構幹預的政治原則和製度。它有三方麵含義:司法機關組織體係獨立;法官地位(主要指任期和薪金)由法律設專門條款予以保障;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這是司法獨立的核心。

但是,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川普將在第二任期內任命更多保守派法官》共和黨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正在準備提名更多法官,藉以重塑美國聯邦司法機構。他的盟友和對手都預測,獲提名者可能比他在第一任期內提名的創紀錄的234名法官更加保守。

司法提名必須經由參議院確認,鑒於共和黨即將重新控製參議院,川普應該可以輕鬆填補美國最高法院的可能空缺,以及全國下級法院預計將出現的一百多個空缺。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約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川普在第一任期內重塑了聯邦司法機構,現在他有機會為整整一代人鞏固這一願景。”

川普任命的新一輪終身法官將使聯邦司法機構更加保守,更有可能對環境、金融等法規持保守態度,並在麵臨法律挑戰時維護川普的議程。

川普在總統第一任期內任命的234名法官中包括三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使最高法院的保守派以6比3占據多數,此外還有54名法官被任命到13個中級上訴法院,使其在單一總統任期內的司法任命總數在曆史上位居第二。

這些任命會使司法機構向右轉。如今共和黨任命的法官占所有在職上訴法官的一半,並在六個巡回法院占多數。許多法官與有影響力的保守派法律團體“聯邦黨人協會”有聯係,並繼續活躍在該組織中。

2017年上任時,川普得到了108個聯邦司法空缺,這是自1992年民主黨總統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以來,新總統上任時得到的最多的空缺數量。

目前,聯邦司法機構有47個席位空缺,未來預計還將有20個席位空缺,前提是現任法官履行已經宣布的半退休計劃(semi-retirement),但是即將離任的民主黨總統喬?拜登提名的候選人將填補這67個席位中的28個。

根據一個進步派法律團體“美國憲法協會”(American Constitution Society)的分析,在未來四年中,將有另外247名法官有資格進入半退休狀態,從而產生新的空缺。這其中隻有116名法官是由共和黨任命的。

研究表明,當今絕大多數法官都在計算時間,選擇在白宮由與任命他們的總統的同黨執政時,宣布進入“半退休狀態”。

法學院教授柯林斯預計,即使空缺有所減少,川普也“很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在一些法院鎖定保守派多數席位,而在另一些法院縮小或扭轉自由派多數席位”。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2024年美國大選有木有舞弊







2020年美國大選中,多個州結果異常接近,選票點算緩慢,媒體遲遲未能預測結果。親《偽君子》派的福克斯電視台,在選舉幾天後選票尚未點完前,率先預測拜登贏得亞利桑那,讓拜登陣營士氣大振,卻被川普猛烈抨擊,說福克斯偏幫民主黨。

2020年美國大選中,很多州把在選舉日前寄出,在選舉日之後才收到的郵寄選票也算成有效選票,川普説這是“民主黨作弊”。長期以來,郵寄選票都沒有人在意。直到川普影響到本人選情時才指出這是“民主黨作弊”。

2020年美國大選中,由於郵寄選票太多,於是在競爭激烈的搖擺州(大多數是以寄出時間為準),也必須等到這些選票到達,點算差不多了,才能宣布結果。

2020年美國大選中,一些州投票不用看ID,但那些州全部都是根深蒂固的民主黨州。基本都是一開票就宣佈民主黨贏的那種。就算要求出示ID了,難道就會反轉嗎?

當然,也有一些州規定,在注冊為選民時,如果沒有帶ID,可以先不出示ID而是簽下誓言,說自己是合法選民,以後補交ID。這是美國長期以來的“信譽係統”(honor system)。在美國人的思維中,先把你預設為好人,先去相信你,再求證。但是一旦發現你說謊,不可信,那麽你的問題就大了。隻是四年一次性的投票後又有誰再去複查ID?

非美國公民在總統選舉時投票,這是聯邦重罪;如果利用了信譽係統,發了假誓,還可能追究虛假宣誓。這些最新不但可能要坐牢,還要被遣返。總之,這是非常嚴重的後果。絕大部分人不可能鋌而走險,去做這些對自己幾乎沒有任何好處卻觸犯重罪法律的事。但是在現實中為了點小利《鋌而走險》的人少嗎?

特朗普以壓倒性優勢重新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卡瑪拉·哈裏斯(Kamala Harris)也平靜地承認敗選。與2020年的那次大選不同,美國社會並沒有出現激烈的衝突和強烈的撕裂。

2024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以壓倒性優勢重新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卡瑪拉·哈裏斯也平靜地承認了敗選。

與2020年的那次的美國大選不同是,川普和川粉為什麽會出現激烈的衝突和強烈的撕裂?因為直接影響到川普和川粉的切身利益。

一直指責民主黨竊取2020年大選結果的特朗普則火速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有消息顯示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存在大規模舞弊,隨後又稱密歇根州最大城市底特律也存在類似情況。費城和底特律當地政府已經否認了特朗普的指控。

特朗普在其位於佛羅裏達的住所海湖莊園附近完成了投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稱即便哈裏斯獲勝,他也沒有計劃敦促自己的支持者不要采取暴力方式抗議,“因為他們(支持者)不是暴力的人。”

在被問到是否會接受今年總統大選結果時,特朗普表示:“如果選舉是公平的,我會第一個承認。”2020年的大選後,不滿約瑟夫·拜登當選的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特朗普也因涉嫌煽動支持者麵臨刑事指控。

顯然,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時,特朗普己經學會了《偽君子》那一套選舉舞弊的方法。一則,防範《偽君子》的再次選舉舞弊。二則,在關鍵州也可以仿照《偽君子》的方法。

那麽,2024年的美國大選中,《偽君子》輸得這麽慘,而又為什麽這麽《平靜地承認敗選》呢?因為《真小人》識破並仿照《偽君子》的方法。無話可說。

實踐證明:美國的《民主選舉》可以操控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寧可選個真小人暫不選擇偽君子







如果隻能在《兩種》人裏麵即《真小人》和《偽君子》之間選的話,《我》寧可選擇《真小人》。

假如,2024年的美國大選沒有《舞弊》的話,上述選擇也是一種無奈。《民主選舉》在資本操作下己經麵目全非。

什麽是《真小人》呢?《真小人》自私自利、表裏不一、損人利己、朝三暮四等。而《真小人》從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主張。

相反,如果可以忽略、掩蓋自己的自私自利、表裏不一、損人利己、朝三暮四等。那就會成為《偽君子》。

《偽君子》會掩蓋自己的自私自利、表裏不一、損人利己、朝三暮四等,然後陽奉陰違,越陷越深。一個字就是《假》。

但《真小人》也會撒謊。所謂的謊言有真有假。

例如:《真小人》說,《大量的傳統媒體在大量製造假新聞》。

《真小人》第一個任期,無論是選前,還是在任上,都與傳統媒體關係緊張,《真小人》直接給傳統媒體貼上“假新聞”這個標簽。

一個總統與主流媒體關係弄得如此緊張,《真小人》算是第一人。《真小人》動不動就說傳統媒體是“假新聞”,八年來最終證明,那些傳統媒體真就是“假新聞”生產基地,至少在黑《真小人》方麵“假新聞”泛濫。

《真小人》之所以“推特治國”,就是因為不受主流媒體待見,主流媒體嚴重排斥《真小人》,於是圍繞《真小人》的“假新聞”越積越多。

美方的傳統媒體在黑《真小人》這條路上已經完全放棄了新聞專業主義,徹底淪為謊言的製造機器。隻問立場不問事實,沒有事實就編造事實,對《真小人》的話進行斷章取義,然後將《真小人》描述為習慣性撒謊者、道德低下者、毒裁者、法西斯。

在2016年的選舉中就大量造假,號稱民調顯示,希拉裏勝率92%,川普勝率隻有8%,結果川普當選。

到了2020年,那些喜歡製造“假新聞”的媒體繼續各種忽悠,《偽君子》形勢一片大好,結果開票後川普一路領先,但在後半夜突然停止計票,等重新計票後,拜登一路向上,於是有了“拜登曲線”。

《偽君子》半夜灌票這件事幾乎是事實,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被隱藏。但無論怎樣,拜登並沒有遙遙領先,隻是那些傳統媒體把拜登吹到了天上。結果,激怒了川普和川粉。

進入2024年,那些傳統媒體一如既往地吹噓民主黨,哈裏斯剛被換上,就被吹上了天,憑啥?哈裏斯到底有啥?比川普強在哪?但是實力已經不重要,那些傳統媒體就是要把川普弄下來,不斷為哈裏斯造勢。哈裏斯的竟選經費為最多,傳統來說,竟選經費為最多為勝,為什麽這次例外

美方那些喜歡製造“假新聞”的傳統媒體還特別喜歡公布“假民調”,明知水分很大,從來就不靠譜,但一如既往地隔一段時間就發布一份民調。

那些傳統媒體對川普最有利的民調就是“選情膠著”,但等到大選結果出來人們才發現,選情一點都不膠著。從開票川普就一路領先,不但拿下了所有搖擺州。最終得票312:226 特朗普橫掃7搖擺州。

特朗普在這次總統大選橫掃7大關鍵搖擺州,一口氣吞下賓州、喬治亞、北卡羅來納、密西根、亞利桑那、威斯康辛與內華達,成功奪下312張選舉人票,拿到超過7460萬張普選票,得票率約50.5%,賀錦麗則是拿到逾7090萬張普選票,得票率約48%。

美方的媒體已經完全不可信,那就是一幫騙子加偏執狂。美方如今的媒體是美方知識界的悲哀,也是美方的恥辱。如今川普徹底戳穿了那些美媒的謊言,美媒那些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已經徹底喪失。

《隱形政府確實存在,華盛頓沼澤確實存在》

《隱形政府》《華盛頓沼澤》

川普當年說存在一個隱形政府,控製隱形政府的是一群陰暗生物,他要排幹這沼澤,這被很多人斥為陰謀論。

現在看來,川普並沒有撒謊。拜登是如何被逼迫退出競選的?哈裏斯怎麽上位的?誰是操盤手?

其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建製派”,那些老政客所構成的關係網,就是川普所說的隱形政府,他們將媒體、金融、矽穀整合到一起,共同分享政治利益。

隨著川普的出現,這些老貴族,這些建製派將會失勢,這也正是川普遭受各方攻擊和被抹黑的原因。

《民主黨在2020年大選中存在足以改變選舉結果的舞弊》

關於民主黨在2020年大選中存在大規模舞弊,這是一個爭議了四年的話題。川普至今不承認那次選舉結果,甚至說要徹查那次大選。

今年大選竟然有一個19歲的沒有投票資格的留學生也拿到了郵寄選票,並且完成了投票,如果不是她想要回選票,此事根本就不會暴露出來。這也就是說,隻要想舞弊,就會有明顯的漏洞。此事給出的一個啟示是,2020年支持民主黨的那麽多郵寄選票,尤其是塑造出“拜登曲線”的選票如此集中,都出現在後半夜,舞弊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川普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但是不服輸不是已經輸了還不承認,而是說,這局輸了,還會再來一局,但是如果本就沒有輸自然不會認輸。

2020大選舞弊這件事,相信川普會給出一個答案。但是這裏麵有非常大的困難,就是那些造假選票是否還在,即使還在,能否拿著選票去與投票上麵的那個人進行認證,如果沒有這些實錘證據很難定案。尤其是在藍州控製下的選舉,調查也會麵臨很大難度。

曆史最終會做出判斷,雖然不能像司法那樣根據實際證據做出判斷,但是依據各種信息會做出合理判斷:2020年大選確實存在足以影響選舉結果的大規模舞弊,拜登原來是一個竊國總統。

川普在任的時候就在推特和臉書上被封號,一個那麽願意表達的人,不受傳統媒體待見,本來想“推特治國”,但卻被封號了,其鬱悶、憤怒與無奈可想而知。但就是這樣一個“窩囊“的人也會被美國媒體和偽君子說成是法西斯、毒裁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