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資派鄧小平兩個新的《凡是》
毛澤東逝世已幾十年了,毛澤東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最偉大的貢獻,毛 主席逝世後,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的執政,以及之後的走資派鄧小平的徒子徒執政己有四十多年了。
《兩個凡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時任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在其短暫執政時期內所奉行的原則,其體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以華國鋒、汪東興等人為首的堅持“兩個凡是”原則的中國共產黨內勢力,也曾被稱為“凡是派”。
1976年10月26日,華國鋒對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人表示“凡是毛主席講過的、點過頭的,都不要批評”,這是華國鋒首次提出兩個凡是。
而走資派鄧小平從華國鋒手中篡權執政後,立刻從反對華國鋒的《兩個凡是》開始,進而確立了走資派鄧小平兩個新的“凡是”,哪就是凡是毛澤東堅持的支持的都是錯誤的,凡是走資派鄧小平說的都是正確的。
因此,走資派鄧小平不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強行使許多重大尖端軍工項目被迫下馬。所有這些下馬項目都是在“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下,借口其為文革產物,對包括眾所周知的運十項 目在內,以這些項目過時落後、沒有西方先進以及全盤否定文革等作為借口,把這些文革產物都強行砍掉。
此後,中國軍力萎縮停滯,中國的國防工業被拖延了將近 二十年,自98年開始國家才逐漸對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錯誤政策進行反思,急起直追,以挽回耽擱的時間。
走資派鄧小平一直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奴哲學”。
現在走資派特色政府富裕了有上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然而即使在資本主義商品社會裏,有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的。《有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的》。有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的。
真正的國防現代化還是要靠毛主席的“自力更生”的辦法。
再多的外匯也買不來核心技 術。
走資派鄧小平“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論的風行,徹底葬送了中國自主創新能力。
到如今,幾乎各個行業,都沒有核心技術,不得不承受西方技術壟斷的惡果。
走資派鄧小平執政這些年來總設計師把中國的工業體係,國防體係都快設計沒了,讓人痛心疾首啊!
為什麽當時那麽熱衷於停掉中國自己的研製項目,崇洋迷外購買外國產品,一是出於對毛澤東時代全麵否定的需要。二是假公濟私,讓自己的子女移居國外。
例如:沈圖當民航局長時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利用購買外國飛機的權利,將自己的女兒送往國外定居。美國人恰好鑽了這個空子,趁機搞垮了中國具有戰略意義的運十項目。
假如這些項目按毛主席時代正常進行,今天中國的國防將完全是另一番強盛的情景。
轉載《下麵再說說重大民用工業和科技項目的下馬》:
自動放棄長城、曙光大型計算機項目
80-84年,中國果斷選擇了大型機計劃即863工程的1代長城(曙光最 早前身)。而日本,此時無論技術,市場。都基本與美國同步。但是,一貫自大的日本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麵完全可以崛起於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盲目開始 大型機算計研製。但是,在設計研發中,諸多技術難題至使日本感到難以前行。而美國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誤導日本大型機發展。阻礙 其象XL大型集成電路發展。使日本陷入歧途。而80-83年。中國自己已經完成長 城1代大型機,以及曙光1號巨型機的製造與研發。當時的,中國人因此剛剛改革開放,因此非常想得到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的行業內標準相差的距離,生怕自己 進入"閉門造車"時代。1982年長城2號大型計算機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中國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東京新技術交流會"。根本不懂 得什麽是技術壁壘,並且采取中國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所謂國際科技殿堂。在東京日本專家發現中國計算機技術遙遙領先他們的時候,十分醜陋的以 所獲得的美國諸多學術資料來對中國人進行科技欺詐。告訴中國人"你們的長城早已是十分落後的產品了"。但是在美國,美國軍方對中國大型機算機技術的高超, 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在兩者幾乎同時代將進入億次計算時代,美國軍方感到很大的壓力。但是,美國人思維不同於亞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 有點刻意古板,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國希望與中國秘密製定"高級計算機技術協議"來控製這種技術流入"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這些華約國家。但是,中 國沒有答應。
日本,則是借此次交流會機會,於第二年自行開發所謂大型機算計係統"昭和 1",當時,日本精密加工的確比中國好,因此外觀漂亮,不像中國的"土氣",中國 專家們一度放棄了長城、曙光。1984年初863計劃全麵開始之後,由於當時北京政府強製下,該計劃才沒有被勒令下馬。但是,中國科學院遞交的報告稱:長 城、曙光,由於技術相對於西方國家,處於落後階段。因此建議作為民用。多麽愚蠢的舉動!無償出賣了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而且還把自己罵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中 國最大的悲哀
1985年"XX"電腦公司,這是美國唯一一家全華人自主知識產權的硬件 體係電腦公司。美國政府為了技術封堵,迫使其XX公司與美國IBM合作。XX公司不得已,向中國求援。而此時,中國采取的一切對外軟化外交,為了"睦鄰友 好",斷然拒絕XX公司回國,日本此時則果斷接受。並提出邀請。但是,XX公司堅決拒絕與日本合作,於1986年宣布破產。自此INTEL從此打掉唯一個 華人競爭對手,與APPLE一起完勝美國計算機個人係統霸主。
自動放棄工業自動化項目
1985年日本在"睦鄰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參觀了沈陽某工業自動化研 究所。中國科學家再一次在日本"進口"同行麵前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幾乎整個自動化項目都拿出來叫日本人進行所謂"審定",但是作為日本此時完整 工業自動化還隻是一個"雛形",而中國是已經成形的科技項目。隻是尚未大規模推廣 而已。1986年。日本對外宣布首次製造研發成功整體化工業自動項目。而此時中國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自動放棄數字焊接係統
1988年就是美國和平典範計劃剛剛結束。中國國內所謂"美國民主,西化 中國"思潮不斷上升。那個時代,一切國產科技技術都是垃圾的理論到處都是。上海X 船舶製造與日本進行"睦鄰友好",把經過自己多年心血研製的"XXX型集約化數字焊接係統"無償的又一次賣給日本。這套係統,是60年代初中國科學家在秘 密條件下利用早期俄國電子機床,自己設計的。可以說80年代亞洲當時最先進的設備。但是,在日本"高度審視下"。被勒令下馬。1989年中日簽署進口日本 大型焊接係統。大約是3億左右美金。但是由於89事件被停止。1992年通過與法國 XX公司交流合作,中國人才如夢方醒。引進的法國12億美元電子數控設備。其中80%是中國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專家給審視掉了"。
這些都是高科技。至於類似諸如用雅馬哈摩托車技術換取中國宇航精確導航技術之類的愚蠢的所謂合作,當時的中國時何止這些。要說日本為何至今民用技術,依舊強大於中國,其結果80%的貢獻是來自日本的"友好鄰邦"中國。
神6起飛看到了咱們中國人可以搞出與美國同等水平的“外層空間2次變軌技 術”。但同時看到許多的人又在挖苦這個技術。美國太空科技擁有中國不可比擬的雄厚資金。美國國家宇航可以把每一次技術區分試驗,那怕每次僅僅試驗一個項 目。對他們來說也是沒什麽問題。但是,目前還在中國高準軍事化高科技研發的人自己清楚。一次投入資金多少。怎麽可能與美國進行太空分項技術驗證來比拚。
期望看到新時期中國領導人設想的"泛中國化圈"的實現。但是也誠懇忠告那 些依舊在盲目崇拜日本科技的人們,日本在進入空間化時代的道路上,還隻能算是幼兒,充其量剛剛學步。而中國已經是目前能夠實際進行太空作業的少數科技強國 了。不要再拿自己的成果,去給你盲目崇拜的"睦鄰友好"日本去鑒定了。虧吃不少 了,該是醒醒的時候了。
毛澤東逝世已幾十年了,毛澤東為中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最偉大的貢獻,毛 主席逝世後,鄧執政,他執政後從反對兩個“凡是”開始,進而確立了兩個新的“凡是”,哪就是凡是毛澤東堅持的支持的都是錯誤的,凡是鄧說的都是正確的。不 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強行使許多重大尖端軍工項目被迫下馬,所有這些下馬項目都是在“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下,借口其為文革產物,對包括眾所周知的運十項 目在內,以這些項目過時落後、沒有西方先進以及全盤否定文革等作為借口,把這些文革產物都強行砍掉,此後,中國軍力萎縮停滯,我國的國防工業被拖延了將近 二十年,自98年開始國家才逐漸對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錯誤政策進行反思,急起直追,以挽回耽擱的時間。
有人一直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奴哲學”,現在我們國家富裕了有上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然而即使在商品社會裏,有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的。真正的國防現代化還是要靠毛主席的“自力更生”的辦法,再多的外匯也買不來核心技 術。“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論的風行,徹底葬送了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到如今,幾乎各個行業,都沒有核心技術,不得不承受西方技術壟斷的惡果。這些年來總 設計師把中國的工業體係,國防體係都快設計沒了,讓人痛心疾首啊!
為什麽當時那麽熱衷於停掉中國自己的研製項目,崇洋迷外 購買外國產品,一是出於對毛時期全麵否定的需要.二是假公濟私,讓自己的子女移居國外,沈圖當民航局長時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利用購買外國飛機的權利,將 自己的女兒送往國外定居,美國人恰好鑽了這個空子,趁機搞垮了中國具有戰略意義的運十項目。
假如這些項目按毛主席時代正常進行,今天中國的國防將完全是另一番強盛的情景。
前蘇聯共產黨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俄語:Генеральный секретарь ЦК КПСС,簡稱蘇共中央總書記),於1922年4月3日正式設立,是蘇聯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和負責人,前身是領導蘇聯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日常黨務工作的“責任書記”,此職務的性質在1924年後演變為蘇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
中文名: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外文名:Генеральный секретарь ЦК КПСС
別 名:蘇共中央總書記
開始時間1922年4月3日
結束時間1991年8月24日
前 身:領導蘇共中央書記處日常黨務工作的“責任書記”
所屬國家:蘇聯
所屬政黨:布爾什維克黨
性 質: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最高領導人
《列寧時期》:1918年10月一1922年3月。社會主義。
《斯大林時期》:1922年4月一1953年3月。社會主義。
《馬林科夫時期》:1953年3月10日一14日。被篡權。
《赫魯曉夫時期》:1953年3月15日一1964年10月14日。走資派篡權複辟資本主義。
《勃列日涅夫時期》:1964年10月15日一1966年4月8日。資本主義。
《安德羅波夫時期》:在任不到兩年便病逝。資本主義。
《契爾年科時期》:在任不到一年便病逝。資本主義。
值得一提的是,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在任時間加起來不到三年。
《戈爾巴喬夫時期》:1985年3月11日一1991年8月24日。資本主義。最後投降。蘇聯解散。
蘇聯解散。
該職務源自於列寧執政時期,在斯大林執政時期發展,在1953年到1966年期間,該職位改稱“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68年再度改稱“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從斯大林時代開始,總書記一直是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最高領導人職稱。
作為蘇聯執政黨的領袖,蘇共中央總書記擁有極大的權力,末任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其回憶錄的結語寫道:“我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一職時,我擁有的權力可以和專製帝王相媲美。”末代走資派感悟當皇上。
《列寧時期》:十月革命勝利後,俄共(布)(布爾什維克黨)領袖的列寧擁有崇高威望,相繼出任蘇俄人民委員會主席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政府首腦,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前身)。
1918年以來,“主席的責任”成為黨的使命,履行政治責任。局長、區域和地方黨委對其負責,人民委員會主席也是各委員會領導人。
《斯大林時期》:1922年4月3日,斯大林成為首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作為黨紀負責人,其作用最初隻體現行政紀律方麵,後來黨的所有總政策和總路線,以及派係鬥爭、民主集中的工作職責的懲罰也逐漸在其職責範圍之內。黨的組織化使總書記一職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此過程中,蘇共中央政治局中和斯大林不同的派係的領導人全部被排除在黨中央之外。到了1930年,斯大林在清除了所有的反對派以後,成為蘇聯共產黨事實上的唯一的領導人。所謂的反對派,實則是反共產黨反社會主義的走資派及頑固的反共反社分子。假如不清除,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就會被推翻。一九九一年的蘇聯被解散的事實證明了階級鬥爭的存在,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走資派忽悠不講階級和階級鬥爭了,而事實上走資派一刻也沒有忘記搞階級和階級鬥爭。
《馬林科夫時期》:在1953年3月9日莫斯科舉行的斯大林追悼會上,有三個人講話:馬林科夫、貝利亞、莫洛托夫,其中馬林科夫任蘇共中央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為第一把手。3月14日,馬林科夫辭去黨中央書記職務,由赫魯曉夫等五人組成蘇共中央書記處。6月26日,處決貝利亞。9月13日,赫魯曉夫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1955年2月,馬林科夫辭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被走資派赫魯曉夫篡權。
《赫魯曉夫時期》: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後,走資派赫魯曉夫篡權。赫魯曉夫任蘇共中央書記、第一書記。1956年2月在蘇共二十大上作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1958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64年10月14日被迫辭職。
《勃列日涅夫時期》:赫魯曉夫下台後,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由勃列日涅夫接任。此稱號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繼續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職稱。直至1966年4月8日,蘇共中央通過決議,恢複“總書記”的職稱,該職稱並在黨章當中加以確定。
中央委員會和建國初期的人民委員會相同,共設立八名書記,總書記一名,由總書記提名的書記七名。從勃列日涅夫開始,蘇共中央總書記不再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首腦;總理),改為兼任相當於國家元首和國會議長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同時兼任蘇聯國防會議主席(最高統帥),因此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
《安德羅波夫時期》:勃列日涅夫逝世後,安德羅波夫繼任成為總書記,但他在任不到兩年便病逝。
《契爾年科時期》:安德羅波夫逝世後,契爾年科繼任成為總書記,但他在任不到一年便病逝。
值得一提的是,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在任時間加起來不到三年。
《戈爾巴喬夫時期》:1985年3月11日,戈爾巴喬夫在黨內派係妥協的結果下出任總書記。
1991年八一九事件後的8月24日,戈爾巴喬夫提前結束自己總書記的任期,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蘇聯共產黨完全失去執政黨的地位。繼而國家陷入分裂,最終蘇聯解體。
蘇聯共產黨執政從1918年10月一1953年3月。共35年。
蘇聯共產黨內的走資派執政從1953年4月一1991年8月24日。蘇聯解散。共38年。
天下無《拐》的時代曾經存在過:新中國毛澤東時代。也稱《前三十年》,也是《文革時代》。知道為什麽會天下無《拐》嗎?因為:一是無“錢”可賺。二是貧富差距小。三是全民皆兵,人人監督。四是工人有集體工廠組織,農民有人民公社組織。五是人與人之間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六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集體主義精神。
看了走資派時代《十部拐賣兒童題材電影》結尾有一句:《最後祝願天下無“拐”,所有的孩子們都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裏長大成人。》
然而上網查一下:《拐賣兒童》,資本主義社會裏都存在。中國走資派特色資本主義社會也不例外。最新版的新聞:《中國拐賣17名兒童人販子餘華英重審被判死刑》。《拐賣14名兒童的人販子王浩文被判死刑庭上拒不認罪被尋親家長》。
《十部拐賣兒童題材電影》:
一,盲山 (2007)。
二,親愛的 (2014)。
三,寶貝快跑 (2014)。
四,愛在旅途 (2014)。
五,你在哪 (2016)。
六,喊?山 (2015)。
七,尋之親愛的小孩 (2016)。
八,拐點 (2017)。
九,找到你 (2018)。
十,天下無拐 (2021)。
什麽時候能做到《天下無拐》?
《獨生》是: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堅持計劃生育》確立為《基本國策》。
有媒體統計,在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家庭平均有四個孩子。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後,於1979年推出了《獨生子女》政策,將《堅持計劃生育》確立為《基本國策》。經三十五年以來,除外滅了無數小生命之外,致使許許多多的中國家庭發生了巨大變變。
有研究表明:“我們發現,獨生子女政策出生之後的孩子明顯不信任別人、不值得信任、更害怕風險、更缺乏競爭力……同時也更加悲觀、責任心更差。”
根據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放寬獨生子女政策的新規定,有些家庭可以生二胎。不過,這些家庭很快揮揮手、好像趕走了這個念頭。這些家庭說,要過好生活,二胎太貴了。“並不是說我們不想多要孩子,而是我們不能為他們提供太多的機會……麵對其他孩子的競爭,我的孩子就會覺得輸了。”
從2016年1月1日起,所有中國夫婦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這標誌著延續了長達三十五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的終結。在過去三年中,結束獨生子女政策的進程大體上分為三步:2013年3月,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衛生部合並為新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八個月後,也就是2013年11月,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宣布將政策部分放寬,允許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二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據估計在新規下有超過1100萬的夫婦符合生育二胎的條件,但截至2015年8月,卻隻有169萬份申請,占符合條件總人數的15.4%。第三,也就是最後一步,在2015年10月,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宣布從2016年起所有夫婦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
在最新的變化中,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已經開始減少對夫妻再生育的管控。在這一步中,一項更為顯著的變化是,無論夫妻生育一胎或二胎都不再需要獲得政府批準,隻需要在新生兒出生後進行登記即可。雖然仍未解除所有限製,且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官方語言仍使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說法,但徹底結束獨生子女政策似乎隻是一個時間問題,中國家庭將來可以自由選擇何時生育以及生育多少孩子。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將被作為公共政策製定中最昂貴的教訓被公眾牢記。
獨生子女政策雖然在降低中國的人口增長方麵作用有限,但在其實行的35年內,卻產生了數以千萬的單孩家庭。中國目前有1億5千萬單孩家庭,其中約一億家庭是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對於這些家庭,政策造成的傷害是長期性且無法彌補的。隨著中國社會勞動年齡人口和老年人之間的比率下降,人口老齡化不僅對中國社會本身帶來嚴重的負擔,也為很多達到工作年齡的獨生子女們帶來了苦惱。此外,中國三十年來新生兒的性別比例一直嚴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性別選擇性墮胎及殺害女嬰。所以,中國目前大概有2000-4000萬的“剩男”。
在政策部分放開階段,年輕夫婦們不溫不火的回應很大程度上證實了江蘇在07年至09年所進行的先驅性的研究成果——中國目前的低生育率更多是主動選擇而非政策限製的結果。在東亞其它地區,如日本、韓國、台灣地區和中國香港,鼓勵生育政策和親家庭政策也並沒能使低生育率有所上升。因此,中國終結獨生子女政策也不太可能使出生率顯著增長。
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顯然不是自願性質的。為了執行這一政策,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絕育和墮胎運動。單單是1983年,約2100萬人出生,1440萬人做了墮胎,2070萬人(主要是女性)做了絕育手術,此外,同年還有1780萬例插入宮內節育器手術發生。這些手術大部分是非自願的。
我們的後代將會帶著困惑和疑慮來審視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對許多人來說這一政策都難以理解——為什麽所有的國家都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麵臨人口快速增長的挑戰,唯獨中國走到了這樣一個極端;為什麽在一個基於尊重家庭、親屬和孝的社會,政府卻強製執行了這樣一項終止了至少一代人親戚聯係的政策;為什麽中國在生育率已經大幅下降時實行這樣的政策;為什麽中國經過這麽長時間才結束這項貽害無窮的政策。麵對所付出的高昂代價,不僅需要從政治和公共政策製定上進行反思,學術界也應反思如何參與以及誤導了公共政策的製定。
獨生子女政策失敗的教訓值得好好總結,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自願計劃生育服務的重要性,尤其是它在減少和避免計劃外生育,以及在改善婦女和兒童的生活和促進性別平等方麵的重要作用。獲得安全、自願的計劃生育服務是一項基本人權。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服務,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生育率是不可能迅速下降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政府也開始意識到婦女在生育決策中的核心作用,並開始關注計劃生育服務質量問題。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束,中國需要對年輕夫婦們有一個清晰迫切的再教育計劃,讓他們對計劃生育和衛生服務機構有一個完整的認知,並對他們的生育做出明智的選擇。中國應繼續提供免費和安全的自願計劃生育服務,關注其服務質量並保障婦女生殖健康。
自2002年開始,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多次稱:“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 獨生子女家庭的五種風險 首先是孩子的成長風險,主要是夭折、重病的風險。
據統計,每1000個出生嬰兒中約有5.4%的人在25歲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歲之前死亡。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國農村地區曾經有過一個孩子但現在無後的家庭有57萬之多。
獨生子女的生存風險直接影響著家庭的生存風險。在生命周期早期出現的生存風險可以通過補償性生育得到消解,如果是大齡獨生子女夭折或者發生嚴重傷病殘事件,對家庭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其次是孩子的成才風險。“獨柴難燒、獨子難教”由於父母的愛過分聚焦、期望過高、養教方式不甚科學等原因,相當數量的獨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才問題的困擾。一旦獨生子女父母重病、死亡或離婚,對獨生子女的生活、學習、工作都將帶來嚴重不利的影響。
第三是家庭的養老風險。如果前兩個風險發生,養老風險必然發生;如果避免了前麵的風險,養老風險依然存在。子女家庭的經濟狀況、兩代人的關係、居住安排等諸多因素,依然可能使老年父母發生生活照料風險、精神贍養風險甚至經濟供養風險。
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功能比多子女家庭弱小,而且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支持具有惟一性,缺乏起碼的回旋餘地。如果獨生子女遷移、外出或者出現意外事故,獨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養老支持,不存在其他形式的家庭養老支柱。
同時,獨生子女父母的高齡化也會導致養老需求的變化,越是到獨生子女父母的晚年,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風險就越大,現實困難就越多。
第四是社會的發展風險。前麵的風險如果發生一定會波及整個社會的發展,因為獨生子女必然要走向社會,那麽他們能否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就至關重要。
第五是國家的國防風險。一旦發生戰事或者需要獨生子女及其家庭奉獻的時候,國防的風險也是多少存在的。
獨生子女是負擔最重的一代人
穆教授分析說,在所有的計劃生育家庭中,獨生子女家庭是風險最大的家庭。一旦遭遇非常事件導致孩子夭折或者嚴重的傷病殘,“風險家庭”就轉化為“殘破家庭”和“困難家庭”,如果沒有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就很難擺脫困境。它們的存在時刻提醒著計劃生育家庭的社會保障和人道關懷問題。
以往,有關獨生子女的負麵問題更多地集中在孩子素質發展方麵,最著名的報告就是1986年涵逸的《中國的“小皇帝”》。2004年,楊曉升的報告文學《隻有一個孩子—— 中國獨生子女意外傷害悲情報告》(華藝出版社,2004年6月),讓人們將更多關注轉向遭遇了子女夭折風險之後的獨生子女家庭命運。
獨生子女因其獨生而成父母的“惟一寄托”,孩子所提供的精神效用是獨一無二的,簡單說,孩子對中國人來說就是情感的寄托和希望的化身。
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獨生子女是負擔最重的一代人。獨生子女家庭到了生命周期的晚期迎來的是“獨子女老齡化”甚至“無子女老齡化”的挑戰,他們缺乏最起碼的回旋餘地。
獨生子女這一群體遠離了兄弟姐妹的血緣親情,缺乏夥伴的成長環境使他們遠離了手足情深的感受、互相學習的機會、彼此幫助的可能。這是極其珍貴的親緣文化的損失。
中國特色政府管治下有多少不結婚不生孩子的?
2013年11月,中國放寬了獨生子女政策,獲準生二孩。無情實施了35年以上的計劃生育政策終於放鬆後,有些人以為會出現小規模的嬰兒潮。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估計,新規定將使生二孩的夫婦多出1100萬對。其中有200萬對會在新規出台後的第一年這麽做。但是,到2014年底,申請必要許可的人還不到110萬。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與父母輩相比,越來越多“80後”,“90後”把單身視為一種正常選擇。“30多歲了還沒結婚”,“20多歲了還母胎SOLO”等現象在年輕人中見怪不怪。
越來越多適齡青年不想結婚。
“如果成家了,絕不會像現在這麽自由。”如果不是家人偶爾催婚,一個人覺得這樣的生活也挺愜意的。
有人也曾十分焦慮,積極相親,但幾段戀愛都無果而終。想法慢慢變了。“婚姻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舒服,而不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現在時間和收入完全由自己支配,不需要遷就任何人,我很喜歡這種狀態。”
某女和男友已經戀愛7年,並放棄了結婚計劃。“每次一談到結婚,就跟著很多麻煩和問題,比如融合兩個家庭、買婚房、生孩子,雙方家庭分歧都很大。”後來她和男友達成默契,隻戀愛不結婚。“結婚與愛情無關,它隻是給雙方關係套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鎖。”
眼下,越來越多適齡青年選擇不結婚,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發布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從2015年起,我國一人戶占比逐年增加,已經從2015年的13.15%增加至2019年的18.45%,我國家庭正呈現單身化趨勢。
對一些年輕人來說,不結婚是一種主動選擇。在一項“哪些原因讓你不想結婚?”的網絡投票中,獲票最多的選項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單身生活”。對另一些年輕人來說,不結婚則是被動接受。一位受訪者坦言:“每天‘996’,哪來時間戀愛結婚?”
社交媒體上,“年輕人不結婚”話題引發廣泛討論。網友紛紛表示:“單著不好嗎?為何要去嚐愛情的苦”“每天都有恐婚新理由”“結婚才需要理由,單身不需要理由”“找不到合適的絕對不將就”……
隨著單身青年漸多,“單身經濟”悄然興起,單身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舒適和便利。麵向年輕人的飯店推出“一人份”套餐,單身公寓市場火爆,迷你小家電和小型廚具持續暢銷,甚至出現了“個人定製旅行”“一個人的婚紗照”。
中國特色政府四十多年來的瞎折騰,將中國人瞎折騰到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