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夢:全民大學生家家有博士

(2024-08-28 11:37:39) 下一個

中國夢:全民大學生家家有博士

 

 


中國夢:全民大學生家家有博士?這應該說是平均數。有錢人家是全家上下幾代都是博士生,農村山溝一個村有一個博士生就是:考入北京一所“211”名校,是村裏的驕傲,也是全家人和村裏未來的希望。時常聽到:別人家孩子是博士,我家孩子也必須要讀博士。

走資派執政四十多年來,大學生應該有十幾個億了吧。最近幾年來每年都有幾千萬。就國家擁有大學生人數來講,中國說二,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敢說第一。中國的博士生也是一樣,世界上擁有博士生最多的國家。更加偉大的是中國製造的大學生和博士散落在世界每一個角落。全世界各行各業有幾多沒有中國製造的大學生和博士生,又或是中國人?

《考入北京一所“211”名校,是村裏的驕傲,也是全家人和村裏未來的希望。》?這裏的《驕傲》《希望》是指什麽?《驕傲》《希望》是指《她》可以離開村裏,遠離父母到當城市人嗎?是指《她》可以不象父母和村裏人一樣不再“麵朝大地背朝天“的種田嗎?《驕傲》《希望》《她》可以“改變命運“加入到資本家階級做“人上人“嗎?這樣的《驕傲》和《希望》重重地壓在《她》身上,使《她》不得不往城裏找工作去。

《驕傲》《希望》這些中國製造的大學生和博士生去國外留學,然後移民定居國外,全心全意為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資本家服務,同時又能為這些中國製造的大學生和博士生自己各利雙收,為自己的家庭發財致富爭當先富之例。真正的發揮和宣揚習近平主義的“一帶一路“的精神,為實現全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走資派特色政府四十多年來忽悠鼓吹“考上大學改變命運“,“讀書升官發財改變命運“,“寒門出貴子爭做人上人“,“學好知識爭大錢爭先富“等的誘賦下,加上教育產業化成為賺錢的一個行業,教育培訓機構倒閉一批又冒出一批,不.斷地收割人們化在子女受教育的血汗活命錢,忽悠人們將大量的錢化在教育上。對有錢人當然錢不是問題。但對農村山溝裏的窮人家的孩子來講,可就難了。

走資派特色政府官方文件稱:中國已有超2.18億人具有大學學曆,每年畢業生規模已超千萬人。在如此龐大的就業群體裏,出現緩就業、慢就業的情況不難理解。統計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16至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率持續走高,由此引發擔憂。預計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中國青年就業中,“躺平”,“擺爛”成為高頻詞,有稱“全職子女成為趨勢”,甚至稱中國有1600萬城市青年選擇“家裏蹲”。社會製度的過源轉型己四十多年了,現如今《階級己經固化》。

有學者認為,在中國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社會流動的速度已經變得越來越緩慢。社會資源分配不公,讓年輕人看不到向上流動的機會,失去信心與希望而變得越來越悲觀。走資派右派們再怎麽忽悠《向上流動的機會》來《改變窮人的命運》己經無效了。現在幾乎突現了中國夢:全民大學生家家有博士。有錢的幾代人用不完了。

中國古籍《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曾經說過一句話:“祖旺留原籍,家貧走他鄉”,這句話放在中國現代社會也很有現實意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家族在當地很有勢力,那麽留在原籍是很舒服的;如果家族貧窮,就去遠方發展碰碰運氣能不能撞上發財的機會。

中國很多二三線城市的青年人喜歡往一線城市去流動,因為大城市的機會多,相較於用人情社會紐帶為主的小城市而言,競爭也相對公平,但問題是大城市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競爭太過激烈,而且生活成本高昂,如果想要在大城市立足,還會牽涉到很多的問題,例如:住房,這對年輕人是非常巨大的負擔。但要他們回原籍也不可能,這些人就是因為在原籍沒有立錐之地,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與地位,才沒有辦法在家鄉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才會想到大城市去闖一闖。

這個《名校生找不到工作餓死租屋》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房租是:靠母親借來的一萬塊錢租屋。過著無論吃飯還是買任何東西不超過五塊錢的極其節儉的生活。作為一個女孩,三十三歲。《北京211大學畢業》《北京“211”名校畢業的女子》《曾多次取得寧夏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出生在偏僻的寧夏西海固地區山村,經過自己的多年努力考入北京一所“211”名校,是村裏的驕傲,也是全家人和村裏未來的希望。》《名校出身》《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等等。為何要《自殺》?《她》的父母親人及村裏的人不該反思嗎?所有走資派特色政府裏的低層生活的家庭父母及年輕人們不該反思嗎?

那個《大西北的高校老師,荒謬吊死在上海出租屋》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西北的高校老師,荒謬吊死在上海出租屋》中的《房客》是:“從一千多公裏之外的古都跑到上海,應該也是為了兒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以便擁有更好的未來。“

《從一千多公裏之外的古都跑到上海,應該也是為了兒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以便擁有更好的未來。》這個一個大學老師,大學生亦又是博士生,《為了兒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從西部地區來到上海。而更有錢的資本家們或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送到美而方發達國家去《能享受更好的教育》的地方了。他們有錢。媽媽陪讀。或小三情人陪讀。又或是出錢找人陪讀。怎麽也不會《吊死在出租屋》。他們在國外陪讀可以買一幢豪宅或是幾居室的公寓。

《大西北的高校老師,荒謬吊死在上海出租屋》中的《房東》說:“一年合同到期了,要考慮房屋是否續訂。我心裏糾結著,要不要漲點房租?我的理想租金是2000元,好算賬。我發消息問龐老師,是不是需要續租。可過了一天,他都沒有回複。我告訴正在遠方支教的妻子,情況有點異常,“按理說,上次龐老師做過保證,租不租應該及時給回複啊。阿群,他為為什麽沒有回音?”每月人民幣2000元,這在有錢人來說,吃一頓的錢還不夠。沒有錢可以不去做嗎?不甘!如今的社會以及《人》成了如此的奇型怪狀。

有人認為:幾代農民工累計四十年下來的幾十億的四處闖蕩的農民工以及他們的子子孫孫們,北漂,上漂,南漂,廣漂,深漂.......到處漂蕩著過日子,沒有發財,沒有先富,沒有改變命運。“所以他們就成為非常可憐的一群夾心階層,現在他們是遠方也待不住,回去也回不了,他們就處在這樣的一種狀態,而這種狀態最後會形成社會非常不穩定的一個狀況。”

看看!他們《成社會非常不穩定》的了。中國自稱是“基建狂魔“,這四十多年來還不是這幾十億的農民工的血和汗澆成的。現如今幾個億的老農民工老了累了傷了回到了還有幾分田的老家自生自滅了。他們沒有為子孫後代創造財富留下遺產,農民工的子孫還是農民工,中間還有不少是大學生,又或是博士生。沒有這麽多基建了,走資派特色政府就不管了,還《成社會非常不穩定》的了?

《她》考公多次筆試第一,他的家人至今仍舊認為是考試不公,第一名都不被錄取,一定是因為他們農村家庭沒有背景,名額被有背景的人頂了去,字裏行間對當今社會有很大怨氣。在村裏鄉裏縣裏給她一個公務員有這麽《難》嗎?在農村的村裏鄉裏縣裏的這麽多機關裏就多《她》一個嗎?不缺公務員了嗎?如今什麽樣的人才能當公務員?

《她》有很多中國夢。《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但未被錄取》《孤身來到西安求職》《大學畢業後,一直難以找到與自己和家人期望相匹配的工作,雖然多次取得寧夏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沒有背景的她卻連連在麵試後落榜。》《她遠走他鄉來到西安,靠母親借來的一萬塊錢租下了西安繁華大道旁一棟高樓上的單人公寓,過著無論吃飯還是買任何東西不超過五塊錢的極其節儉的生活。這名女子透過微信最後一次和家人聯係是在4月20日,目的是借錢。》

《她》的結局。《最終餓死在出租屋內,結束了33歲的生命,死後約20天才被發現。》《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她的房東說,5月20幾日後,這名女子就沒有外出過,家裏也沒有做飯的痕跡……到6月下旬,她租住的公寓傳出臭味。物業破門而入後發現女租客的屍體。》《這是習近平的新時代,也是中國宣布全麵脫貧進步小康的第三年,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竟然餓死在租住的公寓裏,這才是現實版的中國夢!》

人民公社裏《她》不會被餓死的。禽獸不信。走資派不信,地富反壞右不信,右派不信,當代先富人群不信,新資本家不信,牛鬼蛇神妖魔鬼怪不信,磚家叫獸不信,馬戶又鳥不信。但工人們信,農民們信,人民解放軍信,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人信,工農知識分子們信,以及一切經曆過毛澤東時代農村人民公社的是《人》的都信。何以證實:騙造農村人民公社“餓死幾千萬“的作者就是一個例子。這個作者讀書在當地也很好,寄宿在高中學校中每月有三十多斤的大米供應怎麽能餓死呢?而本文中的《她》讀書成績也很好。上高中讀大學一切費用都免費的。大學畢業國家包分配工作怎麽會餓死呢?

題目中的《她》是:一個西部貧困山村女孩,經過怎樣的努力,考入北京某211名校,畢業後的幾年,一心考公,多次取得家鄉省份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卻連連因麵試環節落榜,最終又懷著怎樣的失望遠走他鄉,依然沒有找到與內心孤傲、與名校出身、與家人期望相匹配的工作,最後又是在怎樣的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短暫的33歲的生命?

原來《她》的家人,在一周前也將女兒按失蹤人口報了案,他們最後一次聯係到女兒,是4月20日,女兒微信問母親要生活費,母親表示家裏確實沒有錢了,要等她去借。此前的4月9日,母親才問親人借款1萬多元轉給女兒支付房租,4月21日,母親再次找人借到1000元,轉給女兒,從後續警方調查來看,這1000元還是死者母親分兩次各借500元湊的,女兒沒有收,隨即拉黑了所有親人。至此一直到她死去,都再也沒有聯係過任何親人。

《她》的家鄉這個縣直到2019年才脫貧摘帽,而寧夏的西海固地區農村曾經也是重男輕女較為突出的地方,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的女孩能堅持讀書的不會太多,往往是很早就嫁作人婦。但在我後麵與《她》父親麵對麵的交流中,老人透露出了對女兒厚重的期望,“《她》把書讀下了,是我們全家的希望,甚至是村裏的希望,家裏就指望《她》了”,這裏我理解了女孩對考公的執著,也能感受到她巨大的壓力。

《她》的父親認為既然人已經走了,死者為大,希望我作為房東能夠給予一定補償,他的老伴已經在旅店裏病倒了,也急於回寧夏,事情了結後,會盡快將《她》屍體火化,然後找個地方把骨灰扔了,“就當《她》沒來過吧。”輕輕幾個字,我感覺我的頭皮都炸開了,我問他為什麽扔掉骨灰?怎麽舍得?以後不祭奠了嗎?他輕輕哼了一聲,沒啥祭奠了,他們那裏的風俗,女孩沒嫁人就死了的,不允許進自家祖墳,即使嫁人了,沒生娃就死了的,也入不了夫家祖墳,最後都是屍骨難尋。我一時間感覺很氣憤,說這些都是落後的風俗,況且風俗算什麽,這是你女兒,你管他風俗不風俗,你就非埋進自己祖墳又怎樣?以後也有個燒紙錢的地方。女孩的表哥說,這不是一家的事,人這樣死了,村裏人也不允許帶回去的……。

我就目睹了《她》的父親,將《她》的那個行李箱毫不猶豫的扔進了路旁的垃圾桶,沒有絲毫不舍,沒有絲毫留戀,頭也不回的走了。她就這樣消失了,沒有留下一點痕跡,是父母消失的女兒,是村裏消失的驕傲,是我素未謀麵的消失的房客《她》……

我還是迎上去,將手中買的東西遞給《她》的父親,交接塑料袋提手的一霎那,我短暫的碰觸到了女孩父親的手,又像觸電般收了回來。因為想到他剛剛在《她》房間裏收拾了遺物,那個房間,此前才搬運走了一具《她》腐爛的屍體,我突然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反胃。

抬頭才發現,《她》的父親滿臉漲的通紅,像剛喝過酒似的,雙眼明顯哭過,整個人的狀態就是馬上要哭出來的樣子,連謝謝兩個字都說的結結巴巴,仿佛再多說一個字,情緒就要噴湧出來。他養了30多年的女兒,他能不難過嗎?可是所謂風俗甚至是迷信思想割裂了最後的親情,他真的能放下嗎,我是不信的。

如此迷信的走資派特色社會裏,有這麽多大學生博士生又有何用?現如今中國成了特色資本主義,特色封建主義,特色“社會主義“的三不象的怪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