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哲學家解釋世界更在於改變世界

(2024-07-30 10:43:27) 下一個

哲學家解釋世界更在於改變世界

 

 

 

鐫刻在馬克思墓碑上的那句最著名的格言:“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誕生於德國特裏爾。203年風雲變幻,203年滄海桑田,今天,他的思想已經成為一種世界語言,指引著人類追尋理想社會的腳步。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回望這位思想巨人,對中國和世界都顯得格外重要。讓我們一起“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思考馬克思留給我們的真理與信仰的火種,了解這位精神屆的巨人。

馬克思並沒有那麽遙不可及,青年時代的馬克思,和我們一樣,上學、戀愛、叛逆、迷惘,統統有過。受傳統觀念牽絆,戀愛七年才與心愛的姑娘結婚,馬克思也曾經是個少年。

馬克思是不是“富二代”?

卡爾·馬克思出生於德國特裏爾城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家中排行老三(有一兄一姐,共九個孩子)。在馬克思出生那一年,這家的長子不幸夭折,於是,卡爾就成為這一家實際上的長子,備受父母疼愛。

卡爾·馬克思的父親叫亨利希·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眾的猶太律師,精通多種語言,學識淵博。

母親罕麗達·普勒斯堡,出身荷蘭猶太裔貴族。罕麗達的妹妹索菲亞在荷蘭嫁給了商人裏昂·飛利浦。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飛利浦公司的創始人,我們經常用的飛利浦剃須刀,就是馬克思姨父的家業生產的。馬克思家庭的物質基礎也是來自他母親帶來的豐厚嫁妝。

因此,馬克思在踏入社會之前,雖不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富二代”,但起碼算得上是生活富足、衣食無憂。

馬克思沒上過小學

馬克思家庭條件這麽好,是不是一定得上重點小學?

不是,馬克思其實沒上過小學,他的啟蒙老師就是他的父親——亨利希·馬克思。亨利希除了教馬克思德語、算術和圖畫課程外,還經常帶他去參觀各種展覽,遊覽名勝古跡,給他講曆史故事,分享世界各地的風俗和最新的要聞。

隔壁鄰居威斯特華倫公爵也是個博聞廣識的人,當馬克思來家裏做客時,就給他講希臘故事,背誦莎士比亞劇本。

馬克思雖然沒上過小學,但知識水平不比同齡的孩子低,進入中學後成績也十分優秀。馬克思愛思考,他總是喜歡刨根問底,從小就顯露出了對哲學的懵懂興趣。

喝酒打架,馬克思也曾不羈放縱愛自由

1835年,17歲的馬克思遵照父親的安排,進入德國波恩大學法律係讀書,打算畢業之後子承父業成為一名律師。

擺脫了父母的管束,馬克思的“大一生活”充滿了年輕人的躁動與輕狂——與貴族學生發生爭執,攜帶被禁止武器,參與喝酒、決鬥,甚至被學校關過禁閉。

在一次與貴族學生的衝突中,普魯士貴族學生強迫特裏爾的學生下跪,發誓效忠普魯士王朝,或者接受決鬥。馬克思挺身而出,結果在決鬥中,他的左眼角被對方的軍刀劃出了一道傷疤,圍觀的眾人驚出了一身冷汗,而馬克思認為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枚榮譽勳章。

馬克思還迷戀於創作浪漫主義文學,還經常給父親寄去自己創作的詩歌作品。但在父親眼裏,這些不過是一個典型的“叛逆少年”的表現。

1835年,波恩大學的同學為17歲的馬克思畫的寫實肖像,這是迄今為止關於馬克思最早的影像資料。

此外,馬克思花錢大手大腳,從他和父親的通信來看,馬克思在波恩大學一年花掉了700塔勒。700塔勒什麽概念?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算,相當於現在的14萬人民幣,這些錢都是父母掏腰包,可以說相當“敗家”了。

無奈之下,亨利希安排馬克思轉學到柏林大學,而正是這一變化,讓馬克思的精氣神發生了轉變,不再叛逆。

馬克思成超級“學霸”

來到柏林大學,馬克思一下從“熱血男孩”變成了“學術青年”。這個階段,馬克思博覽群書,自學英語和意大利語,翻譯了提出著名“塔西佗陷阱”的古羅馬曆史學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誌》和奧維狄烏斯的《哀歌》等名著。此刻的馬克思,從“問題少年”變身成了學霸,並潛心研究黑格爾哲學。

馬克思為何有這麽大的轉變?

外因來說,柏林大學是德國最高學府,嚴謹的學風影響到了馬克思,環境改變人。內因來講,馬克思從小就誌存高遠,17歲曾語出驚人,說出“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豪言壯誌,何等的抱負和胸懷!對他來說,追求知識和真理,才是人生頭等大事。

馬克思18歲私定終身

馬克思讀書很在行,追女生也有一套,18歲就私定了終身,還是姐弟戀。

馬克思的意中人叫燕妮,比馬克思大四歲,是特裏爾城的頂級美少女,全城男青年愛慕的對象。馬克思也是其中一個,當時他的心裏燕妮是最美,每一個微笑都讓他陶醉。

燕妮的父親就是前文說到的隔壁鄰居威斯特華倫公爵。所以,馬克思與燕妮相識於年少,算是青梅竹馬。

盡管雙方家長知根知底,但這段感情,並不容易。

首先,男孩18歲,女孩22歲,這個年齡差距就像一個高中畢業生愛上了一個大四快畢業的學姐,那時的歐洲還是比較保守的,即使在當下,大部分家長也難點頭。

其次,社會地位懸殊。燕妮天生麗質、家世顯赫,馬克思雖家境殷實,但仍屬於平民階層,與燕妮家族有門第差距。

第三,馬克思沒有任何經濟基礎。馬克思那時尚在求學階段,雙方家長都認為在找到職業支撐家庭之前,不應該“談朋友”。

第四,馬克思並不是一個暖男,青年時的馬克思,滿腦子思考的都是黑格爾、黑格爾對康德的批判,純粹的形而上學,並沒有對未來、對婚姻有實際的打算。

最後,異地戀。一個非常大的考驗。馬克思讀大學期間,很少回家,與燕妮一年都見不上幾麵。那個年代,沒手機,發不了微信,上不了微博,這對年輕情人維係感情的主要工具,就是寫信,基本就是那個時代的“網戀”。

後來,馬克思為燕妮寫下的詩歌,被後人編成兩本《愛之書》和一本《歌之書》保留了下來。可見馬克思真沒少寫信。

即使如此,即使有這麽多障礙,在相戀7年後,馬克思和燕妮排除萬難,還是結婚了,那時燕妮已經快30歲。

哪有什麽勝利,堅持就是一切。盡管有很多書籍梳理了馬克思這段戀愛經曆之所以成功的理由,但顯然,世俗偏見更多是壓在燕妮的身上,她才是關鍵。

燕妮是一位頗有追求和想法的女子。在她的眼中,馬克思充滿智慧,是一個可以終身作為依靠的人。這種以才華、價值和理念為首選的擇偶觀放在現代社會來看,也極為少見。有了馬克思的真心、才華和燕妮的堅持、通達,兩個人最終成就了一段曠世佳緣。

青年時期的馬克思和燕妮

親自投身於人類的解放事業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1867年後,馬克思很重要的一項活動是參與和思考西歐工人運動,這包括受托起草國際工人協會的文件、發表對“巴黎公社”事件的評論以及與德國社會民主黨之間的關係和對俄國革命的關注。

國際工人協會(後稱“第一國際”)是於1864年建立的世界性工人組織,旨在通過建立更為強大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聯合來反抗資產階級。馬克思一方麵看到,“史無前例的”“工業的發展和貿易的擴大”形成的“不容爭辯的事實”是,“工人群眾的貧困”並“沒有減輕”,但另一方麵他不得不考慮到不同國家工人隊伍的發展條件極不相同,必然會造成世界範圍內合作的複雜性,於是馬克思采用了“實質上堅決,形式上溫和”的方式,要求盡可能“能使一切黨派都滿意”,而“不致把英國工聯派,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魯東派以及德國的拉薩爾派拒之於門外”。此外,馬克思特別看重工人階級的“精神發展”,指望將來通過各國各派工人的思想交流和討論,形成一個可以共同接受的理論綱領。

1871年發生了巴黎公社事件。馬克思對這一事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積極參與並作了客觀的估量和精深的分析。馬克思看到,公社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確實“表明通過人民自己實現的人民管理製的發展方向”。在巴黎公社之後出現的新的曆史境遇表明,工人運動麵臨的直接任務是在民族國家的基礎上建立各自的工人政黨,這樣,國際的組織形式的繼續存在會成為工人運動發展的一種桎梏。馬克思看到了這一趨勢,在他的建議下,國際工人協會於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在此期間,馬克思還積極參與和關注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創建及其綱領的製定,成為事實上的“導師”。

馬克思在1883年之前的一段歲月裏把視野擴展到西歐之外的東方,特別是俄國。馬克思認為,俄國的農村公社“處在這樣的曆史環境中:它和資本主義生產的同時存在為它提供了集體勞動的一切條件。它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製度的卡夫丁峽穀,而占有資本主義製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要挽救俄國公社,就必須有俄國革命。”作為一個革命家,馬克思不可能從書本中尋找解決現實問題的答案,也不會隻靠頭腦的臆想得出解決現實問題的辦法,辦法隻能來自參加變革現實的革命實踐。

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這樣一種語言:數百萬人用它來表達他們對一個更公正的社會的希望。作為反抗的工具,馬克思對宗教的描述給很多從中看到自己使命的人以很大的力量:“是被壓迫生靈的歎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有精神的製度的精神一樣。”依靠一套理論,一個人可以創建一個學派,但是依靠一套價值,一個人可以創建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一種共同生活的新方式,馬克思在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價值兩方麵都是思想的巨人。

今天人文社會研究的各種部門科學和領域情況都說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思想不可超越的高峰。這就要求我們, 一方麵,像馬克思本人那樣,必須把曆史發展放到一種與整個人類發展階段有聯係的長期框架中進行研究,把馬克思的著作與他集中關注的較短時期、特定題目和特定問題以及具體的曆史事件聯係起來,從而理解他的成就;另一方麵,不是重複他對自己時代問題的診斷和給出的答案,而是直麵其提出的問題,並探尋我們自己曆史發展和開創新文明的道路。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永遠記住鐫刻在馬克思墓碑上的那句最著名的格言:“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七十個知識分子選十二名當代表







毛澤東:我長期也是資產階級世界觀。開頭相信孔夫子,後頭相信康德的唯心論。什麽馬克思,根本不知道。我相信華盛頓,相信拿破侖。後頭還是蔣介石幫了忙,一九二七年他殺人了。當然,還在一九二一年就搞了七十個知識分子,組織了共產黨。共產黨組成的時候隻有十二個代表,七十個人選舉了十二個人當代表。這十二個人中間,犧牲了幾個,死掉的幾個,不幹的幾個,反革命的幾個,現在隻剩下兩個,董必武一個,毛澤東一個。

在一九二一年就搞了七十個知識分子,組織了共產黨。共產黨組成的時候隻有十二個代表,七十個人選舉了十二個人當代表。

這十二個人中間,犧牲了幾個,死掉的幾個,不幹的幾個,反革命的幾個,現在隻剩下兩個,董必武一個,毛澤東一個。

《一九二一年》的中國有多少個知識分子?搞了七十個知識分子組織了共產黨,這七十個知識分子是自願的有信仰的,是不顧生死的。

《七十個人選舉了十二個人當代表》。這十二個人中間,犧牲了幾個,死掉的幾個,不幹的幾個,反革命的幾個,現在隻剩下兩個,董必武一個,毛澤東一個。

中國共產黨從《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有黨員人數有《七十個人選舉了十二個人當代表》,至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二十八年後成立新中國時。中國共產黨成了人數眾多的大黨,實踐了三十年的社會主義社會製度。這是中國的知識分子。這樣的中國的知識分子是種子、是酵母、是走在時代潮流前列的先鋒。

這樣的中國的知識分子深入工農,廣泛開展群眾運動,擴大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規模。

1922年,中國共產黨的二大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不是‘知識者所組織的馬克思學會’也不是‘少數共產主義者離開群眾之空想的革命團體’,‘應當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眾組織起來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鬥的政黨,為無產階級做革命運動的急先鋒’。”,“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鬥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由此,中國共產黨在為實現初心使命的過程中,也開始了自身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從1921年至1949年,黨員數量在波浪起伏中迅速增長:

1921年7月一大時,58名(《中國共產黨簡史》中的說法是“50多名”)。

1922年7月二大時,195名。

1923年6月三大時,420名。

1925年1月四大時,994名。

1927年4月五大時,近5.8萬名。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1萬多名。

1928年6月六大時,4萬多名。

1934年,30多萬名。

1937年初,4萬多名。

1945年4月七大時,121萬名。

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的增長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多次曲折。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的七大上說:“我們黨有兩次變小過,大起來又小了,大起來又小了。頭一次,五萬多黨員剩下沒有多少。後來一次,三十萬黨員也剩下沒有多少。按比例說,頭一次的損失還小些,五萬多人剩下萬把人,剩下了五分之一。後來三十萬剩下不到三萬,隻有二萬五千左右有組織的黨員,還不到十分之一。現在又大起來了,小指頭變成了拳頭,今後不要再讓它變小了。”

這樣的大小變化,與中國共產黨的經曆有關。抗戰之前,中國共產黨有過蓬勃發展,也有過失誤曲折。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數量變化,直觀地反映了這個過程。

抗戰期間,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贏得了人心,也擴大了自身隊伍,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直線增長,而且從1945年的七大開始,黨員數量就沒有再減少過。

1949年,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黨員和黨組織從秘密轉為公開。基於黨的事業、影響和掌握政權的地位,更多的民眾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所以黨的隊伍一路發展壯大。雖然黨也不斷對自身進行過清理,但黨員人數仍然呈現出有增無減之勢。

1949年至1978年,黨員數量是:

1949年底,449萬名。

1956年八大時,1073萬名。

1969年九大時,2200萬名。

1973年十大時,2800萬名。

1977年十一大時,3500多萬名。

中國共產黨的最重要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製。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黨員領導幹部還必須參加黨委、黨組的民主生活會。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

依靠這種力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以解放戰爭為例。1946年7月時,人民軍隊約127萬人,而國民黨軍隊約430萬人,在軍隊數量、裝備和戰爭資源等方麵明顯地占有優勢。

到1947年7月,人民軍隊發展到195萬人,而國民黨軍隊減少到373萬人。1947年7月,毛澤東提出計劃用五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鬥爭的問題。實際上,最後隻用了3年多一點的時間就完成了。

依靠這種力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實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以“一五”計劃為例。新中國構畫的第一張藍圖,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對新政權的期待和對國家發展的美好願望。

五年內,國家用於經濟和文化建設的投資總額達766.4億元,折合黃金7億多兩。這樣巨大的建設投資,是舊中國曆屆政府都無法企及的。

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大都超額完成,595個大中型工程建成投產,填補了重工業建設的很多空白,初步改變了舊中國工業過於集中於沿海的不合理布局,開始形成了工業布局的新框架。

縱觀1949年以來的經濟總量:1952年是679億元;1956年突破1千億元人民幣。1978年的3645億元。

中國共產黨的規模和力量不斷擴大,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中不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就利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等形式,組織工人和其他勞動群眾,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其中,1922年1月,香港海員為要求增加工資舉行罷工。在蘇兆征、林偉民等領導下,克服港英當局的種種阻撓和破壞,堅持罷工56天,最終取得勝利。這是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直接同帝國主義勢力進行的有組織的較量。

在土地革命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和其他一係列革命根據地,建立了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麵軍和其他許多紅軍部隊。在各革命根據地,黨建立蘇維埃政權,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等方麵的建設,開始學到治國安邦的本領,培養了執政能力,積累了寶貴的執政經驗,造就了一批治黨、治國、治軍的領導幹部和骨幹力量,成為以後黨在全國執政和領導各族人民群眾建設新中國的預演。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大力倡導、促成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的軍隊和老百姓,推動形成全民族抗戰的局麵;開辟廣大的敵後戰場,領導抗日軍民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建立鞏固的抗日民主根據地,造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麵旗幟。

從新中國成立開始,特別是在“一五”計劃期間,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實施了一係列重大建設工程。廣大人民群眾和軍隊官兵,以高昂的鬥誌和精神狀態,創造了難以想象的奇跡,為奠定國家的工業和民生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是1953—1956年建成的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汽車製造廠,是發展中國汽車製造的最早的標誌性工程。為了建設一汽,中組部從全國各地抽調了150多名廳局級幹部到籌備組從事領導工作,東北局調配了529名機關幹部並從農村中挑選了一大批黨員、團員及複員軍人,使來到一汽參加建設的幹部猛增到4000多人。

第一機械部抽調了全國一大批技術幹部、技術工人和汽車行業的專家,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建工部從上海、大連、沈陽、北京、天津等地調來大批技術工人和能工巧匠。

幾萬名建設大軍冒著東北的風霜雨雪,披星戴月,終於在1956年7月生產出了第一批解放牌汽車,發揮了新中國汽車工業搖籃、先驅的作用。

這些知識分子旗幟鮮明,為了自己的信仰將生死置之度外,將一生獻給了中國革命,中國建設和中國人民。

而更多的中國知識分子在公開言論中昧著良心欺騙別人,或者對所談論的東西一無所知卻厚顏無恥地說得頭頭是道。

有外國學者說:“一個人之所以是知識分子,是因為他在言論中表現出了正直和責任。”

哲學家羅素和科學家愛因斯坦共同發表呼籲廢止戰爭的宣言,並將其副本分送給美、蘇、中、英、法、加6國首腦,“據非常可靠的權威人士說,現在能製造出的核彈,威力要比炸毀廣島的大2500倍。……我們要向人類呼籲:記住你們的人性而忘掉其餘。……要是你們不能這樣做,那麽擺在你們麵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險。”88歲時,羅素參加了核裁軍群眾大會並發表演說,與“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通過電視進行越洋對話;去世前兩天,他還在公開譴責以色列對埃及的轟炸;

最近的和最好的例子是被稱為“美國良心”的蘇珊·桑塔格。“9·11”之後,她批評美國政府及各大媒體的片麵報道和煽動反伊斯蘭情緒;2001年5月9日,她在為她頒發“耶路撒冷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上,發表了題為《文字的良心》的演說,毫不客氣地指斥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的野蠻行徑,“除非以色列人停止移居巴勒斯坦土地,並盡快拆掉這些移居點和撤走集結在那裏保護移居點的軍隊,否則這裏不會有和平。”2004年5月23日,她在《紐約時報》發表長文《關於對他人的酷刑》,針對美軍在伊拉克的虐囚醜聞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評,將美國士兵與薩達姆的行刑隊,甚至納粹軍隊相提並論。

走資派改革開放後號稱中國有史以來,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最多的時代,同時又是一個知識分子最少的時代,一個亟需知識分子的時代。中國特色走資派政府內擁有教授、博導和各類專家(網上民間稱磚家叫獸)頭銜的人多如牛毛。

但是能夠像毛澤東和董必武那樣有著為了真理和良心信仰和堅持去做,可以和整個世界對撼的勇氣的知識分子縱然有絕跡之問,卻也已經到了鳳毛麟角的地步。

中國特色走資派政府內的知識分子中的很多人頗像英國作家戴維·洛奇小說《小世界》中的大學教授一樣四處參加學術會議、連篇累牘地出版泡沫專著以牟取名利,而對逼到眼前的關涉到最大多數群體利益的大問題視而不見,保持沉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即便他們發出了一些嘀咕,也幾乎沒有被人聽見。

曾經中國知識分子普遍有一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使命感,那時,他們是比如今的明星更加明星的人物。今天,令人暈眩的市場經濟又使他們中的大多數迅速回到邊緣。而此刻,正是中國前所未有的複辟資本主義時期麵臨著資本主義社會常見的最多問題,最需要中國知識分子在場和發出聲音的時期。然而,你們是知識分子,你們也是最普通的公民,你們對國家的興衰,對社會製度的弊端或完善,對國民的幸福或疾苦,都有一份不容推卸的責任。但是,就是推卸責任。忙著去為自己多賺錢,忙著為自己多爭名,忙著找女人,忙著為自家自身的自私自利,那有時間管閑事。

《知識是為改變命運的》。《讀書是為升官發財的》。四十多年來的教育宣傳,每天都在說教下,潛移默化下幾代人都已植入基因。知識分子們也隻是聽話而己。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資本主義能夠《不斷完善》嗎?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種種危機弊端能夠《不斷完善》嗎?資本主義是在《不斷完善》嗎?資本主義能夠《不斷完善》嗎?《善》在哪裏?

資本主義社會製度己經存在幾百年了,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過渡在人類社會中經曆了錯中複雜且慢長時間,先由少數國家或地區再到全人類實現的。至今為止資本主義社會製度從歐洲資本主義製度誕生算起,己經過了大約300年。之所以經曆如此之長的轉換時間,正是因為,在開始交替的國家封建主義還有一定的生命力,還沒有達到完全腐朽的地步,如果封建主義已經高度發達,走到了盡頭,那時將不可能再發生王朝複辟。由於新製度是在舊製度的薄弱環節突破的,在那裏舊製度還有一定發展餘地,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人為複辟造成某種暫時複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過渡也是一樣,所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製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曆史階段,需要共產黨的幾代人,或是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

新製度作為新生事物,在其初生階段由於本身的弱少,必然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才能走向成熟和強大。這也使新製度在誕生初期不可能迅速成為與舊製度相抗衡的力量,盡而很快代替舊製度,在新製度出現後的相當長的曆史時期中,舊製度中的統治階級仍占據著時代的中心位置。但是,由於新的社會製度代表著社會曆史前進的方向,具有無限生命力,因而盡管它誕生後會曆盡艱辛,但終究會戰勝舊製度。

20世紀,社會主義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特別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實行了向資本主義製度的轉軌,這典型地反映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勝利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世界曆史上,每一次社會製度的變革,無不經過曲折、反複的鬥爭,每一個新生的社會製度,無不有一個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過程。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於1640年,但在戰勝國王以後,接著就出現了1660年的舊王朝複辟。一直到1688年,英國的資產階級專政才穩定下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786年爆發到1875年第三共和國成立,經過了86年,中間交織著進步和反動、共和和帝製、革命的恐怖和反革命的恐怖、內戰和外戰、征服外國和投降外國,尤其動蕩不寧。

就整個資本主義製度來講,從建立到成熟大體經曆了二三百年的時間。資產階級革命是用一種剝削製度代替另一種剝削製度,尚且需要經過反複、曲折的鬥爭,無產階級革命要消滅一切剝削製度,可想而知,更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資本主義製度在誕生的過程中,盡管經曆了長期的反複的鬥爭,但在當時是比封建製度先進的社會製度,代表了社會進步和曆史發展方向,所以它最終戰勝了封建製度。

社會主義是一種嶄新的製度,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必然也會遇到鬥爭和反複,但它是代表當代社會進步和曆史發展方向的,所以它最終也必將戰勝現在還貌似強大的資本主義製度,使整個人類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那麽,資本主義能夠《不斷完善》嗎?事實是:資本主義在許多發達國家導致了貧富兩極之間的財富差距,這個貧富差距的衡量指標是基尼係數。有些國家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美國的情況尤其明顯。美國最貧窮的人實際收入沒有增長,而處於頂層的超級富豪收入每年增長約 6%。世界上最富有的億萬富翁幾乎都生活在美國,他們積累了驚人的財富,而與此同時,自世紀之交以來,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僅僅略有上升。

貧富差距的影響可能超過一些政客和企業精英願意相信的程度。在《絕望之死和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中指出,當前形態的資本主義正在摧毀工人階級許多人的生活。書中寫道,“在過去二十年裏,因自殺、吸毒過量和酗酒導致的絕望死亡人數急劇上升,現在每年奪去數十萬美國人的生命”。

周期性的金融危機更加深了這些問題。這場金融危機是由過度放鬆管製引發的,對發達國家勞工階層的打擊尤其嚴重。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第一任主任理查德·科德雷 表示,金融危機爆發後政府對大銀行的救助引發了不滿,“助長了我們在過去十年中目睹的……政治兩極化的興起”。

自由民主製度目前可能正處於一個轉折點;放眼全球,公民正在以更強的政治力度挑戰現有資本主義規範。

例如,紐約長島大學政治學教授J·帕特利斯·麥克謝利在智利觀察到這種變化。她說: “社會動員始於 2019 年 10 月地鐵票價的上漲,引發了廣泛的抗議活動,吸引了 100多 萬人參加示威活動。”

“智利的社會運動暴露了憤懣不滿的深層根源:根深蒂固且日益嚴重的不平等、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以及這個世界上最新的自由主義國家之一的極端私有化。”

法國興起的“黃背心”運動最初的導火線是通勤者燃料成本上漲,但迅速擴大到類似於智利的社會怨懟、生活成本上漲、日益加劇的不平等,以及敦促政府不再無視普通市民需求等訴求。

在美國,催生特朗普主義的政治運動可以說是由經濟不平等和意識形態推動的。在那些因全球化而淪為輸家的選民中,特朗普政府更封閉的貿易政策贏得了廣泛的政治支持,包括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對進口到中國、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的商品和服務征收報複性關稅。甚至連歐洲、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美國的傳統盟友也未能幸免,成為這一議程所針對的目標。

在全球貿易的長期利益和全球化導致的低工資或失業對社區造成的短期損害,經濟無法完全脫離求職、經濟適用房、教育、醫療保健和清潔環境等大多數人的需求。正如智利、黃背心和特朗普主義運動所顯示的那樣,許多人要求改變現有製度,以滿足這些需求,而不僅僅是謀求更多私人利益。

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全部理論來自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列寧把政治經濟學視為馬克思主義“最深刻、最全麵、最詳盡的證明和運用”。

資本主義原始階段,也被稱為古典資本主義階段。主要特點是資本原始積累。資產階級對內以“跑馬圈地”等手段,把大量農民從對土地的依附關係中驅趕出來變為產業工人,也把大量土地資源釋放出來用於工業發展。對外主要是擴張殖民地,進行資源掠奪。

《資本論》把生產要素分為資本和勞動兩大類。當時,土地以外的機器等資本的發育尚處於初級階段,主要生產要素就是土地和勞動。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揭開了資本主義的“秘密”和規律。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較低,資本家主要利潤來源就是通過延長工作時間、降低工資等手段榨取剩餘價值,出現了大量血汗工廠。

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了寡頭和壟斷,對外進行野蠻侵略和掠奪,獲取超額利潤。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大航海以來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資本主義走向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國家就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展開爭奪,帝國主義內部的矛盾鬥爭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種子。對內剝削,對外侵略,這就是原始資本主義階段,也是野蠻資本主義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資本主義進入改良的社會民主資本主義階段。時間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一直延續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社會民主主義思潮湧現,資本主義國家先後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社會福利製度。資本主義改良主要有三大動因:

一是資本主義國家內部革命。資本主義的野蠻生長導致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矛盾積累深化,出現了巴黎公社運動以及層出不窮的工人階級抗爭。

二是兩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國家要讓人民去參加戰爭,當戰爭炮灰,就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戰爭結束後還不得不幫助他們重返社會,以維護社會穩定。

三是外部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社會主義國家出現,從外部給資本主義形成了強大改革壓力。

第三個階段是新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其主要標誌是撒切爾夫人在英國、裏根在美國分別執政,開啟了美歐宏觀政策調整的新時期。供給學派、貨幣主義等理論流派興起,減稅、放鬆管製、減少政府開支成為政策主流,並形成了所謂“華盛頓共識”。大家都批評那時的政策是“劫貧濟富”,即試圖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同時減稅、放開管製。

裏根政府實行了大幅削減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稅的政策,但由於福利製度多有剛性,這為後來的高赤字、高債務問題埋下了伏筆。撒切爾夫人上台後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打壓工會,打破工會在當時英國社會對政治權力的牢固控製。從那之後,英國的工會雖然還存在,但作為一股政治勢力,開始走向衰落。德國在這一時期也開始對社會福利製度、勞動力市場製度實行改革,政治生態開始右轉。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蘇東劇變後特別是蘇聯解體為十多個小國家之後,失去了前蘇聯社會主義陣營和美歐資本主義陣營的抗衡,美歐資本主義一家獨大。雖然,俄羅斯與中國夢想加入西方美歐資本主義陣營中,但美歐資本主義陣營不接受,反而作為假想敵人來對待,造成各地戰爭不斷,社會右傾化,貪富差距拉大,各種危機頻發,物價上漲,低層人怨氣四起,而資本更自私自利化。

唯物辯證法告訴人們,物極必反。首先,全球發生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但真正的、深層次的、全麵係統性的危機出現在約10年之後,經濟全球化本身從根本上遭遇質疑和挑戰,出現了所謂的“反全球化”“逆全球化”“脫鉤”“平行體係”等論調,並迅速向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層麵滲透、擴散,逐漸成為新的主流和政治正確。

技術進步推動收入、財富分配變化。世界經濟經曆過產業升級過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按照傳統的古典經濟學,生產要素就是土地、勞動、資本,不包括技術因素。但是技術的進步使得西方發達國家產業結構、業態和增長的動力都發生了變化,技術作為一個獨立變量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受其影響,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勞動在一次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在發達國家普遍呈現下降趨勢。

財富創造方式發生重要改變。當代資本主義正在從金融資本主義為其最主要的特征,向金融資本和技術精英共同主導轉變,掌握技術且能夠搭建平台者成為造富最為迅速的一個人群。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普遍應用,勞動與價值創造日益脫節,增長與就業日益脫節,財富分配中的不均等也會日益嚴重,這將導致社會分化繼續並加速發展。

經濟全球化。全球化早期的貨物貿易帶動了生產開始在全球布局,這意味著生產要素在全球配置,定價不再由一國決定。近年西方發達國家紛紛試圖通過各種宏觀經濟政策手段,將通貨膨脹率提高到接近但不超過2%,但始終無法實現。這是全球化使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在全球延伸,全球產業轉移推動全球就業和財富轉移的一個反映。

產業工人隊伍萎縮。產業工人和工會在西方政黨政治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但隨著全球化產業轉移,西方發達國家製造業產業工人隊伍萎縮,服務業成為支柱產業。

傳統製造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工人在流水線工作,組織紀律性較強,工會的覆蓋麵廣,為其政治組織和動員能力提供了強大的基礎。隨著傳統製造業的萎縮,產業工人數量減少,服務業從業人員大都分散工作,組織紀律性較弱。這意味著低收入群體的政治組織能力和政治動員能力大大削弱,難以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形成和發揮統一的力量,也難以維護和實現自身的權益。而那些資產階級政黨、政客們,也因此能夠公然無視這一群體的利益和訴求,而不需為此付出代價。

曾經,美國民主黨的群眾基礎是工人和基層民眾,共和黨的擁護者則為大商人、大資本家。如今這一格局已被顛覆。以失業中年白人為代表的底層民眾是特朗普和共和黨在選舉中最大、最穩固的基本盤,“高大上”的華爾街精英群體反而成為民主黨的擁護者。美國新一屆總統拜登無論在其競選還是執政綱領中均將為美中產階級服務、重塑美中產階級、擴大中產階級群體作為核心政策目標。民主黨認識到,中產階級是其群眾基礎和權力來源,如果這個群體不斷削弱,得不到他們的支持,民主黨就無法有效執政,也無法在今後的選舉中保住執政地位。

資本主義能夠《不斷完善》嗎?資本主義能夠《不斷完善》嗎?資本主義能夠《不斷完善》嗎?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人類殘殺是從馬克思主義開始嗎






《人類殘殺》自從人類分化為階級以來就己存在。

隻不過《掌權的殺人者》不說而己。又或是以“合法“的由頭裝婊子。

《被殺者》反抗,在古代就被說成是“大逆不道“。在現代社會就被說成是”恐怖分子“。而”恐怖分子“就是在現代社會中被指“罪孽深重,嚴重破壞固有秩序的行為“,帶有貶義色彩。那麽,《掌權的殺人者》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人類殘殺》。

《固有秩序》就是《掌權的殺人者》是合法的。《我》要剝削壓迫殘殺《你》是合法的。《反抗》《造反》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恐怖分子“。

《馬克思主義》隻是將這人類曆史的本質說出來而己。

即:“至今一切社會的曆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曆史。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而每一次鬥爭的結局都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鬥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

《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主義的特征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製,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製。

但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製是建立在階級對立上麵、建立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麵的產品生產和占有的最後而又完備的表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製。

有人責備我們共產黨人,說我們消滅個人掙得的、自己勞動得來的財產,要消滅構成個人的一切自由、活動和獨立的基礎的財產。

好一個勞動得來的、自己掙得的、自己賺來的財產!你們說的是資產階級財產出現以前的那種小資產階級、小農的財產嗎?那種財產用不著我們去消滅,工業的發展已經把它消滅了,而且每天都在消滅它。“

又說:“你們說的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吧?

但是,難道雇傭勞動,無產者的勞動,會給無產者創造出財產來嗎?沒有的事。這種勞動所創造的資本,即剝削雇傭勞動的財產,隻有在不斷產生出新的雇傭勞動來重新加以剝削的條件下才能增殖的財產。現今的這種財產是在資本和雇傭勞動的對立中運動的。讓我們來看看這種對立的兩個方麵吧。

做一個資本家,這就是說,他在生產中不僅占有一種純粹個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種社會地位。資本是集體的產物,它隻有通過社會許多成員的共同活動,而且歸根到底隻有通過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活動,才能運動起來。

因此,資本不是一種個人力量,而是一種社會力量。

因此,把資本變為公共的、屬於社會全體成員的財產,這並不是把個人財產變為社會財產。這裏所改變的隻是財產的社會性質。它將失掉它的階級性質。

在資產階級社會裏,活的勞動隻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裏,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隻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

因此,在資產階級社會裏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裏是現在支配過去。在資產階級社會裏,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

而資產階級卻把消滅這種關係說成是消滅個性和自由!說對了。的確,正是要消滅資產者的個性、獨立性和自由。

在現今的資產階級生產關係的範圍內,所謂自由就是自由貿易,自由買賣。

但是,買賣一消失,自由買賣也就會消失。關於自由買賣的言論,也像我們的資產階級的其他一切關於自由的大話一樣,僅僅對於不自由的買賣來說,對於中世紀被奴役的市民來說,才是有意義的,而對於共產主義要消滅買賣、消滅資產階級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本身這一點來說,卻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要消滅私有製,你們就驚慌起來。但是,在你們的現存社會裏,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被消滅了;這種私有製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不存在。可見,你們責備我們,是說我們要消滅那種以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沒有財產為必要條件的所有製。

總而言之,你們責備我們,是說我們要消滅你們的那種所有製。的確,我們是要這樣做的。“

共產主義是《共產》資本家的《產》嗎?還有更惡毒的說:《共產主義》不但要《共》資本家的《產》,還要《殺》資本家。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煽動仇恨和製造恐怖。

《資本家》是指:占有生產資料,剝削工人剩餘價值的《人》。

《占有生產資料》的是《人》。《人》赤條條來去,何為一出身就是《資本家》的?其實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誰是《資本家》的人一直在變換,沒有《共產》時,企業公司倒閉了,就不是《資本家》了。何來要《共》這個資本家的《產》?!

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祖上有錢的可以成為資本家,低層的少數工人農民及其後代過到好機會時,也可以成為資本家,也可以成為資本家後又變為《打工仔》。

《占有生產資料》的《人》是在不同時期變換著的,而不是永生永世一陳不變的。就是曆史上的皇帝所《占有生產資料》在換代時全部《共產》了。怎麽說?誰《共》了誰的《產》?那時還沒有馬列主義學說,還沒有共產主義理想一說。財產都帶到棺材裏去嗎?

《共產主義》《馬列主義》。《共產黨宣言》開篇就說:“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有哪一個反對黨不被它的當政的敵人罵為共產黨呢?又有哪一個反對黨不拿共產主義這個罪名去回敬更進步的反對黨人和自己的反動敵人呢?“===反對的是這些權貴。

《共產黨宣言》又說:“至今一切社會的曆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曆史。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而每一次鬥爭的結局都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鬥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一切社會的曆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曆史。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

《共產黨宣傳》最後說:“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隻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製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麵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隻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隻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製度即資本主義製度。《消滅私有製》讓生產資料人人都有份即《公有》。當然包括原有的資本家和權貴。對於原有的資本家來說這是一個陣痛時期,過了這一關後原有的資本家們子女們就不是資本家了,和普通百姓一樣了。這叫人人平等,人人有人權,公平。

《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

《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係就會隨之消失。》

《共產主義》的早期是《社會主義》時期,在《社會主義》社會裏就沒有什麽《資本家》,誰《共》了誰的《產》?更何況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之後就沒有《資本家》的稱號了。

《共產黨宣傳》中說的《消滅私有製》是指《生產資料》為所有人擁有,而不是少數人擁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