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們在一九七五年的預言
爺爺奶奶們在1975年《紅旗》雜誌的驚人預言:
來源:《紅旗》
1975年《紅旗》雜誌的驚人預言
下麵這篇文章原載40多年前的《紅旗》雜誌。《1975年11期》,是關於教育問題的:
近年來,在蘇修社會裏,出現了一種新的行業。這種新行業,雖然沒有被蘇修叛徒集團列入他們“巨大成就”的欄目內,但倒真的搞得不壞,正在以很快的速度“發達”起來。這裏,且舉這種行業的幾個小例子,使讀者開開眼界。
先看“私人授課”業。此業現在盛行蘇聯全國,據說是專門為中學生進入大學而設立的。私人授課每小時可得五至十個盧布,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資。在莫斯科街頭,“圓柱上”、“牆壁上”,“大門道裏”,到處是這種花花綠綠的廣告,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再看“代人考試”業。據《莫斯科晚報》載,有一種“代人考試組織”,專門代人投考大專學校。這種組織業務繁忙,應接不暇。有一個成員上午到食品工業專門學校代人考試,下午又到紡織工業大學代考,第二天又到莫斯科大學代人投考經濟係。考取後,每位收取代考費五百盧布。
其次看“論文出售”業。《共青團真理報》載,羅斯托夫鐵路運輸工程學院裏有一種“聯合組織”,專門“幫人做畢業設計、學習論文、測驗作業、實驗室作業”。一份設計,售價九十盧布,有的一百五十盧布。
再其次看“畢業證書製造”業。《消息報》介紹的一個“畢業證書製造所”,一張畢業證書售價一千盧布,兩年中他們就銷售了五十六張這樣的畢業證書。
若問這種行業為什麽如此興隆,那就要看看蘇修的教育製度了。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麵複辟,蘇修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早已成為進入特權階級的階梯。蘇修總頭目勃列日涅夫說:“國家主要是從經過高等學校培養的專家中吸收從事經濟工作、黨的工作、國家工作、外交工作、軍事工作和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幹部。”許多材料證明,大學文憑是選拔幹部的決定性標準。有此文憑,即使是個白癡,也能撈個一官半職;無此文憑,即使你是“共產主義勞動突擊手”,“從戰爭年代起”就做某項工作,並且“有這方麵的專業知識”,但最後是“被裁掉”!勃列日涅夫的話以及無數事實告訴人們:隻要一進了高等學校,或者幹脆隻要設法撈到一張大學文憑,那就能夠得到高官厚祿,就有飛黃騰達的時機。要是進不去呢,那就對不起,隻能“永遠”當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執行者”。許多人為了達到“高升”的目的,當然就隻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是各種稀奇古怪的行業都應運而生了。
可不能小看這種新行業。特權階級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傳給他們的子女,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通過教育一途。而這樣做,沒有上述行業的幫助,就有點兒難處。你說考試吧,“中學課程”並不完全包括大學“考試中應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學畢業生怎麽去考?有了上述行業,蘇聯的資產階級新貴們就不怕。他們有的是錢,可以雇請“家庭教師”,或使子女進各種學費昂貴的私人“補習班”之類。這樣把子女塞進高等學府以後,總算放心了吧?可是還不行,有些公子小姐們一向吃喝玩樂,誰願去死啃書本?不能畢業怎麽辦?還得依靠上述行業。
在“教育市場”上,隻要不惜重金,什麽畢業論文、畢業文憑,甚至“副博士”之類的頭銜都可以買到。有了這些玩藝兒,就可以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了。不難看出,蘇修教育領域的新行業,完全是適應特權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資產階級文化專製的需要而產生的。
“有錢,就可以進入高等學校”,這是蘇修一家不大不小的官方報紙吐出來的一句很難得的真話。當然,蘇修統治者“標準的提法”可不是這樣。因為這麽說,他們那個冒牌的“”不就露了底?你聽,蘇修《國民教育立法原則》說得多麽堂皇:蘇聯全體公民不分財產和社會地位,“在受教育方麵一律平等”。但事實呢?在蘇修叛徒集團的統治下,勞動人民既沒有那麽多的錢去雇請“私人教師”,又沒有那麽高的地位來得到同僚們的“照顧”。他們的子女,無論在分數麵前,還是在其他什麽麵前,怎麽能同那些公子小姐們“一律平等”呢?
且以他們自己對新西伯利亞所作的調查為例,那裏有近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學門外,而城市知識分子(不要忘記,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卻有近百分之九十都鑽進了高等學校。按照蘇修的“立法原則”,或者可以這樣說吧,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還不是“一律平等”麽?其實,什麽抽象的“自由”、“平等”,從來就是資產階級的謊言。列寧曾說過:“隻要階級還沒有消滅,任何關於一般自由和平等的談論都是欺騙自己,或者是欺騙工人,欺騙全體勞動者和受資本剝削的人,無論如何,也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列寧的話,這樣無情地揭露了一切關於一般自由、平等言論的虛偽性。可是,以“列寧主義者”自命的勃列日涅夫們,在明明不平等的事實麵前,還在那兒高談著“一律平等”之類的神話,這難道不正是為了欺騙蘇聯勞動人民嗎!
學校商業化,知識商品化,這完全是蘇修全麵複辟資本主義給教育帶來的必然結果。蘇修統治者通過校內教育和校外宣傳,公然要青年人樹立“合理的利己主義”世界觀,並且毫不隱諱地對他們說,“學習、掌握知識”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這是一個將能產生高額利錢的貯錢匣”。既然“知識”、“文憑”、“學銜”都可以用金錢買來,那麽,這些東西一旦到手,當然就要立即投入“周轉”,以謀取更大的利潤。虧本的生意誰會去做?這種腐朽透頂的“教育”,是一個黑色染缸,別說特權階級的子女,就是少數勞動人民的子女進校後,也必然要受到腐蝕和毒害。它隻能培養那種以賺錢贏利為人生哲學的新資產階級分子,即培養特權階級的接班人。
蘇修教育領域這種新行業,鬧得烏煙瘴氣,引起了勞動人民的憤怒,於是蘇修報紙也不得不說上幾句對此表示不滿的話。這當然隻是裝裝樣子、騙騙群眾而已。他們心裏明白,擦掉主人身上一點兒浮油,根本不可能觸傷老爺們那肥胖的軀體。那些真正敢於揭露這種醜惡現象的社會根源的,不僅文章登不出,恐怕連作者都早已被關進了“瘋人院”。而經過精心篩選後登出的那些不疼不癢、避而不談問題實質的文章,簡直無異於莫斯科街頭的廣告,對這種行業隻能起到提倡、鼓勵以至“介紹經驗”的作用。很顯然,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那就意味著推翻蘇修現存的社會製度,這是蘇修統治者連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統治者不敢想的,蘇聯人民卻要想,並且終究有一天還要行動起來,再一次掃除這些穢物。
原文:《一九七五年紅旗雜誌:請看蘇修的一種新行業》
作者:陽戈
近年來,在蘇修社會裏,出現了一種新的行業。這種新行業,雖然沒有被蘇修叛徒集團列入他們“巨大成就”的欄目內,但倒真的搞得不壞,正在以很快的速度“發達”起來。這裏,且舉這種行業的幾個小例子,使讀者開開眼界。
看“私人授課”業。此業現在盛行蘇聯全國,據說是專門為中學生進入大學而設立的。私人授課每小時可得五至十個盧布,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資。在莫斯科街頭,“圓柱上”、“牆壁上”,“大門道裏”,到處是這種花花綠綠的廣告,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再看“代人考試”業。據《莫斯科晚報》載,有一種“代人考試組織”,專門代人投考大專學校。這種組織業務繁忙,應接不暇。有一個成員上午到食品工業專門學校代人考試,下午又到紡織工業大學代考,第二天又到莫斯科大學代人投考經濟係。考取後,每位收取代考費五百盧布。
其次看“論文出售”業。《共青團真理報》載,羅斯托夫鐵路運輸工程學院裏有一種“聯合組織”,專門“幫人做畢業設計、學習論文、測驗作業、實驗室作業”。一份設計,售價九十盧布,有的一百五十盧布。
再其次看“畢業證書製造”業。《消息報》介紹的一個“畢業證書製造所”,一張畢業證書售價一千盧布,兩年中他們就銷售了五十六張這樣的畢業證書。
若問這種行業為什麽如此興隆,那就要看看蘇修的教育製度了。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麵複-辟,蘇修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早已成為進入特-權階級的階梯。蘇-修總頭-目勃-列日涅-夫說:“國家主要是從經過高等學校培養的專家中吸收從事經濟工作、黨的工作、國家工作、外交工作、軍事工作和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幹部。”許多材料證明,大學文憑是選拔幹部的決定性標準。有此文憑,即使是個白癡,也能撈個一官半職;無此文憑,即使你是“共產主義勞動突擊手”,“從戰爭年代起”就做某項工作,並且“有這方麵的專業知識”,但最後是“被裁掉”!勃-列日涅-夫的話以及無數事實告訴人們:隻要一進了高等學校,或者幹脆隻要設法撈到一張大學(注:似乎還沒有各級黨校,看來預言不能百分之百準確)文憑,那就能夠得到高官厚祿,就有飛黃騰達的時機。要是進不去呢,那就對不起,隻能“永遠”當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執行者”。許多人為了達到“高升”的目的,當然就隻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是各種稀奇古怪的行業都應運而生了。
可不能小看這種新行業。特-權階-級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傳給他們的子女,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通過教育一途。而這樣做,沒有上述行業的幫助,就有點兒難處。你說考試吧,“中學課程”並不完全包括大學“考試中應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學畢業生怎麽去考?有了上述行業,蘇聯的資-產階-級新-貴們就不怕。他們有的是錢,可以雇請“家庭教師”,或使子女進各種學費昂貴的私人“學校”之類。這樣把子女塞進高等學府以後,總算放心了吧?可是還不行,有些公子小姐們一向吃喝玩樂,誰願去死啃書本?不能畢業怎麽辦?還得依靠上述行業。
在“教育市場”上,隻要不惜重金,什麽畢業論文、畢業文憑,甚至“副博士”之類的頭銜都可以買到。有了這些玩藝兒,就可以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了。不難看出,蘇修教育領域的新行業,完全是適應特權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資產階級文化專-製的需要而產生的。
“有錢,就可以進入高等學校”,這是蘇修一家不大不小的官方報紙吐出來的一句很難得的真話。當然,蘇修統治者“標準的提法”可不是這樣。因為這麽說,他們那個冒-牌的“社-會主-義”不就露了底?你聽,蘇修《國民教育立法原則》說得多麽堂皇:蘇聯全體公民不分財產和社會地位,“在受教育方麵一律平等”。但事實呢?在蘇-修叛-徒集-團的統-治下,勞動人民既沒有那麽多的錢去雇請“私人教師”,又沒有那麽高的地位來得到同僚們的“照顧”。他們的子女,無論在分數麵前,還是在其他什麽麵前,怎麽能同那些公子小姐們“一律平等”呢?
且以他們自己對新西伯利亞所作的調查為例,那裏有近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學門外,而城市知識分子(不要忘記,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卻有近百分之九十都鑽進了高等學校。按照蘇修的“立法原則”,或者可以這樣說吧,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還不是“一律平等”麽?其實,什麽抽象的“自-由”、“平-等”,從來就是資-產階級的謊-言。列-寧曾說過:“隻要階-級還沒有消滅,任何關於一般自-由和平-等的談論都是欺騙自己,或者是欺-騙-工人,欺-騙全-體勞-動者和受資本剝-削的人,無論如何,也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列-寧的話,這樣無情地揭露了一切關於一般自由、平等言論的虛偽性。可是,以“列寧主義者”自命的勃列日涅-夫們,在明明不平等的事實麵前,還在那兒高談著“一律平-等”之類的神話,這難道不正是為了欺-騙蘇聯勞動人民嗎!
(原載《紅旗》雜誌一九七五年十一月號)????
說毛澤東是偉人,是基於毛澤東(當然包括他領導之下的群體,而毛澤東是這個群體當之無愧的代表和旗幟)對於民族、國家、社會、曆史和時代的建樹、功績,基於他的思想、政治、理論、軍事、文學的功力、才華,超越了同時代的和曆史上的任何人。
毛澤東在建功立業過程中經曆過無數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流血犧牲,無數的明刀暗箭、圍剿追殺,無數的歧義紛爭、殘酷打擊,以及無數的指責謾罵、塗汙抹黑。
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種種磨難不僅無損於其毛澤東的革命意誌,反而鑄就了毛澤東其事業的輝煌和功名的遠揚。
毛澤東胸懷遠大自不待言,尤其可貴的是在眾人還在黑暗中摸索前進、不知所終時,毛澤東卻能夠清醒地獨具慧眼,如洞觀火般地剖析中國社會現實,胸有成竹地確立了誌向高遠的奮鬥目標以及腳踏實地地解決了依靠什麽力量實現奮鬥目標的問題。
在二十世紀初葉中國那種黑暗、混亂、鬆散和落後的社會現狀中,唯獨毛澤東能夠靠著其堅定信仰、深邃思想和人格魅力將亂世英雄、草莽強人和普羅大眾團結於麾下,為著建立一個強國目標共同崛起奮鬥。
當中國共產黨人初起於青萍之末,人數不過區區幾十人的時候,誰能知道就是這個默默無聞的政黨在二十八年之後,會成為領導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民的強大執政黨?
其中的艱難困苦、跌宕曲折,現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夠品味出來?
毛澤東窮其一生,始終表現出強烈的理想主義傾向和色彩。
毛澤東鄙視困難,蔑視強權,從不屈服於壓力,打擊越烈鬥誌越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從不止步直至生命的終點。
毛澤東認為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像巨人安泰不可須臾離開大地一樣,毛澤東視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社會中下階層為自己須臾不可或離的立足之地,並從中汲取無窮無盡的力量。
在奪取了全國政權、初步健全國家經濟體係之後,毛澤東不屑於西方社會那種操縱於少數政治經濟寡頭的政治體製,深刻洞察了西方社會民主自由的局限性和虛偽性,他欲跳出曆史桎梏,在更高層次、更廣泛範圍內探索一種全新的民主社會新形態,並嚐試通過文化大革命的形式改革社會管理結構,使最聰明的卑賤者得以參與管理素來隻有最愚蠢的高貴者才能管理的社會事務並使之成為常態。
毛澤東勇敢實踐著理想,使一大批卑賤者進入了國家管理階層,湧現出像陳永貴、王進喜、吳桂賢、李瑞環、倪誌福、郭鳳蓮等一大批來自於草根階層的代表人物。
然而,“神龜雖壽,猶有竟時”,偉人遲暮枯竭,英雄垂垂老矣。當毛澤東晚年吟誦著《枯樹賦》時,極少人能夠理解毛澤東內心那種壯誌未酬、心比天高的無奈、蒼涼和孤獨。
毛澤東未及實現夙願,這一大規模的、史無前例的和富於深遠意義的偉大社會改革嚐試最終失敗了。
美國政治學者福山斷言資本主義政治製度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其固步自封和鼠目寸光的短視,實在是對人類社會發展潮流既狂妄又無知的挑戰。
資本主義政治製度固然有其合理性,但遠遠稱不上是一個好的製度。
可以肯定,人類社會形態必將終結資本主義製度繼續向前發展,人類終將繼續沿著探索改善社會製度的道路前進。
毛澤東發起和領導的文化大革命在方式上雖然失敗了,但明確的改革目標不僅並未由此動搖,反而留給了後人以可貴的啟示和方向。
後人終將沿著毛澤東嚐試的政治製度改革方向,繼續邁開探索步伐。
在你跟隨著當下社會浪潮隨波逐流,輕易對文化大革命做出否定判斷時,請你捫心自問:
你對毛澤東真正了解了嗎?
你對文化大革命真正了解了嗎?
如今偉人遠逝,一群無恥宵小卻得意忘形肆無忌憚地跳出來惡毒咒罵逝去而永無自辯機會的偉人。它們像一群蒼蠅圍繞著曾經令世間震撼、而今仰臥無語的虎屍狗苟蠅營、熙熙攘攘,爭相質詢指責逝者的種種不是,以彰顯它們表麵上無懼虎威的膽量和氣概,其實在他們內心深處隱藏著的是對社會前進的巨大恐慌、對曆史責任的可恥逃避、對思想巨匠的狹隘無知和對人生意義的虛無渺茫。
對於這一群蒼蠅般的無恥宵小,人們不屑於辯駁以降低自己的人格,隻會投以蔑視和厭惡的目光。
走資派鄧小平是“偉人”嗎?許多人會問:這難道還有疑問嗎?有。從1979年鄧小平實際掌握大權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不能不說與鄧小平所實行的政策導向有著極大關係。一個對於中國社會變化產生如此巨大影響的人,稱其為反麵教員式“偉人“也許並不為過。
可是,如果與巨人毛澤東相比,走資派鄧小平建樹了什麽呢?政黨,國家,軍隊,政治經濟體係,國際地位,外交格局,思想體係和社會信仰,等等等等,鄧小平基本上隻有修正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製度,複辟資本主義舊製度,而甚少有新的建樹。
論政黨政治,走資派鄧小平從來就沒有居於過中國共產黨的黨職和國家的最高領導職位上,卻實際行使了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不在其位卻謀其政,有權無責,開了一個破壞共產黨內民主集中製度的惡劣風氣之先(這裏補充一句,當初趙紫陽下台對鄧小平最為不滿的就是這一點。但趙紫陽是作繭自縛,一點也怪不得鄧小平,因為正是趙紫陽本人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宣布黨內所有重大問題都須請示鄧小平並得其首肯才能決策)。
論思想,走資派鄧小平更是毫無建樹,一句“摸著石頭過河”包括了他的全部理論內涵。據說在南巡時他曾經私下透露過他從來就不讀馬列的書。
與毛澤東的強烈理想主義特質相較,走資派鄧小平表現出的是強烈的現實主義,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實用主義傾向和嚴重的利己主義機會主義重色彩。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展開的對真理問題的大討論本來深具思想理論意義,主題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惜這場思想大討論在僅僅證明“實用”的有限和局部價值後就被冠以具有無限和普遍價值的“實踐”之美名,即完成了從“實踐檢驗真理”到“實用就是真理”的偷渡,從此實用即真理風行於天下。就如同僅僅從“2+2=2×2”這樣局部正確的結果就推導出普遍公式“y+y=y×y”一樣,對真理問題的討論在僅僅將實用冠以“實踐”的美名後即走入實用即真理的死胡同,得到的結果可能有條件正確但方法絕對錯誤,必然招致層出不窮的失誤。
今天的中國走資派特色社會四十多年來發展實踐結結實實地證明了這一點。一切向錢看,無視傳統道德觀,全國上下一片烏煙蟑氣。
走資派鄧小平那句《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至理名言,相當準確地刻劃出了他的價值觀核心。
按照走資派鄧小平的理論邏輯,狗抓耗子不是多管閑事,因為在他眼裏那條能夠抓住耗子的狗形同好貓。
由此許多事情的本質出現了渾淆。
於是撇開政治論經濟,重實用而輕理論的社會價值大改觀:誰掙錢誰英雄,誰落窮誰狗熊取代了傳統社會是非道德判斷標準,全民皆商的社會大潮洶湧而至。
社會上層一批又一批的官倒致富的新貴階層得以產生,社會下層坑蒙拐騙致富者層出不窮,當然一批所謂的民間私人企業將國營企業私吞改製後,也隨之如同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的貨本家未嚐不是好事。
因為狗也可以堪稱好貓,軍隊公然經商成為走資派鄧小平時代的一大亮點。
一切為經濟發展讓路的改革開放思路,主導了國家經濟資源重新分配,一場少數權貴瘋狂掠奪瓜分國有資產的大戲登場了。
在大河有水小河滿的連鎖效應下,部分財富資源流入尋常大大小小的當權者的家庭,同時也使少數社會百姓普遍連帶受益,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一時令走資派鄧小平在部分得到改革實惠的民眾心中儼然成為“最偉大的改革家”,又是“總設計師。
另一方麵,潛移默化地溫水煮青蛙讓整個社會迅猛進行著貪富兩級分化,工農階層相對生活水平迅速下降。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和流血犧牲才建立起來的新中國、被社會民眾普遍認同的共產主義理想、共產黨的信仰和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的價值體係,在走資派鄧小平時代開始成為社會生活的累贅和盲腸,幾與空談無異。
現在一朝喪失,令人扼首痛心!整個社會由於失卻了共產主義的大目標和明確的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指導,走資派鄧小平理所當然找不著方向,隻好“摸著石頭過河”;百姓自然跟著糊塗領頭人失去信仰支撐,吃肉罵娘,精神空虛,為了赤裸發財連遮羞布都撕得精光。
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與現實社會的巨大距離,通過對理論的徹底否定達到暫時解決,但失去理論指導的現實也失去了方向,“摸著石頭過河”成為新的走資派鄧小平理論,受到新貴的熱捧。
當部分人們對改革開放給社會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大唱讚歌、種種美譽加身給走資派鄧小平時,卻往往忽略了以下兩大基本要點:
一是走資派鄧小平賴以改革開放的巨大物質基礎並非憑空而降,而是繼承了前任毛澤東等一輩的創業者領導人民經過多年節衣縮食勤儉奮鬥,甚至是痛苦煎熬積累下的家底財富,人們受益的正是這些巨大財富的紅利釋放。
其次是改革開放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包括國家資源的大量流失,環境的嚴重汙染,理想的徹底放棄,社會道德的淪喪墮落,等等。
改革開放好不好?好!毛澤東時代國家立足於積累財富、準備打仗,國家經濟發展重重輕輕(重視重工業、輕忽輕工業),上下同心同德,老百姓跟著勒緊褲帶過窮日子沒有話說。
而且毛澤東時代的後期已經開始了開放的準備,與西方的交往交流的門扉已經啟動。
如果毛澤東時代後期對形勢的判斷是二、三十年內世界大戰打不起來,政府一樣會將社會積累的紅利發放到尋常百姓手上。
隻是改革開放必須在堅定明確的理論指導下有序地進行才能保障國家和人民的最終利益。
失卻了政治目標和理論指導,改革開放就會出現大問題。
再論軍事,鄧小平功勞、才能、資質實屬平平。
九十年代初軍事相關部門在為淮海戰役寫史時,客觀公允地評價了粟裕在該戰役中所起的關鍵指揮作用時,鄧小平憤憤不平,出來強調自己才是當時戰役的最高負責者,讓人看到在功名麵前走資派鄧小平隻是凡人一個。
誰都知道,最高負責者和具體的戰役指揮者通常是有區別的,我們不能因為你是最高負責者就取代實際指揮者的功績。
特別是走資派鄧小平以“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之尊,卻不惜自降品格抹殺他人實際指揮的史實去爭曆史上一場大戰役的功名,有點屈尊降格、略顯失態的小肚雞腸意味。
相較於巨人毛澤東的綜合建樹來,走資派鄧小平應該享有同等曆史地位而被世人尊稱為“偉人”嗎?不,鄧小平相形見絀得太明顯了,我們隻能視其為“強人“。篡權者!強行複辟者!而己。
許多材料證明,如今的走資派特色政府招當官的都要大學文憑。大學文憑尤其是博士文憑是選拔各級官員尤其是大官的決定性標準。當然有此文憑,再加上有個走資派特色政府裏當過高官老爸或老媽,又或是幹爸奶爸都行,即使是個白癡,也能撈個一官半職。
無數事實告訴人們:隻要一進了高等學校,或者幹脆隻要設法撈到一張大學博士文憑,那就能夠得到高官厚祿,就有飛黃騰達的時機。
許多人為了達到“高升”的目的,當然就隻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是各種稀奇古怪的行業都應運而生了。
特權階級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傳給他們的子女,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通過教育一途。而這樣做,沒有上述行業的幫助,就有點兒難處。
他們有的是錢,可以雇請“家庭教師”,或使子女進各種學費昂貴的私人“補習班”之類。這樣把子女塞進高等學府以後,總算放心了吧?可是還不行,有些公子小姐們一向吃喝玩樂,誰願去死啃書本?不能畢業怎麽辦?還得依靠“代人考試”業又稱替考。
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麵複辟,中國特式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早已成為進入特權階級的階梯。所有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都成了培養《絕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教育目的了。全國上下各級官員和各行各業的官員主要是從經過高等學校培養的專家中吸收從事經濟工作、黨的工作、國家工作、外交工作、軍事工作和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高級人才即上等人精英分子和《絕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在“教育市場”上,隻要不惜重金,什麽畢業論文、畢業文憑,甚至“副博士”之類的頭銜都可以買到。有了這些玩意兒,就可以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了。不難看出這些新行業,完全是適應特權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資產階級文化專製的需要而產生的。“有錢,就可以進入私立的高等學校”。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上山下鄉》的知青可以成為國家主席。可以成為大官高官。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上山下鄉》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插隊落戶》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初中畢業》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高考交白卷》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坐了十五牢》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農村人》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當隊長》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當獸醫》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工農兵學員》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走資派鼓吹"高考改變命運"、"上大學改變命運"等,但一個《新生的反革命分子》的知青可以成為資本家。
最精致的利己主義這類人好處一定是自己,絕對不讓自己吃虧,但是麵上一定把自己包裝的特別公正,特別仗義。
最精致的利己主義這類人絕對不會讓自己吃大虧的,表麵也許會吃一些小虧。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唯分數論”是造成“精致利己主義者”的教育原因。
自私是造成“精致利己主義者。
唯利是圖的社會環境是造成“精致利己主義者”的社會原因。
當醫患糾紛、食品安全、誠信危機、道德困惑充斥社會時,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也已經不再是寧靜的學問之所。而大學,正是學生世界觀形成和固化的關鍵階段。老師熱衷於報課題申經費,對本是主業的教學工作不甚用心甚至敷衍了事,還有的老師過分到將學生當成自己廉價的優質勞動力——對學生而言,這就是活生生的“利己主義”教材。待到走向社會,麵對拚能力不如拚關係、拚自己不如拚爹的現實存在,一定要在學生心中加深對“利己主義”的認同。
錢理群教授在他撰寫的《大學裏絕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中指出,“在中國的大學裏,包括最好的北大、清華,都正在培養一群20幾歲就已經’老奸巨猾’的學生,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製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旦這些人掌握了權力,擁有了地位,帶來的危害比貪官汙吏更大!”
錢理群教授退休之後,曾經義務到一些場合去講學,錢教授是研究魯迅的專家,講的也是介紹魯迅的課程。但講了不到一個月,原來座無虛席的教室隻剩下三三兩兩的學生,並不是錢教授的課不好,而是大家覺得,現在聽魯迅對於自己的升學、就業沒有半點幫助,大家都很忙,哪有時間來聽這些“沒用”的課呢?
為此,錢教授感慨萬千,他在《大學裏絕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文章中,把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揭露了出來。
《公安機關出動警力310萬餘人次“護航高考”》2022-06-1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熊豐)公安部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高考期間,全國公安機關共出動警力310萬餘人次、警車140萬餘輛次,深入開展考場及周邊秩序維護、打擊涉考違法犯罪、淨化高考網絡環境、考生服務工作,從嚴從實從細抓好各項高考安保措施的落實。
今年5月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圍繞學校、考點周邊持續開展治安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共檢查治安複雜場所17.3萬餘家(戶),整治治安亂點1.6萬餘處,整改安全隱患2.6萬餘個。
在“護航高考”行動中,各地公安機關發布考點周邊道路交通情況、臨時管控舉措等出行提示信息3.2萬餘條;5月以來,共為考生加急辦理居民身份證30.6萬餘張、臨時居民身份證4.6萬餘張;持續組織開展“愛心護考”“鐵騎護考”等公益活動,設置考生服務點2.5萬餘個、專用停車區域74萬餘個,引導接送考生車輛7.8萬餘輛次。
各地公安機關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依法查處涉嫌銷售考試作弊器材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收繳作弊設備;聯合教育等部門全麵清理網上網下銷售作弊器材、組織替考、售賣答案等廣告信息;對重大涉考案件掛牌督辦、快偵快破,努力為考生創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環境。
《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高考試卷將首次用防暴警護送》
中國《高考》製度以學生為敵人。
中國的學生在沉重的學業壓力下出現了不少心理問題,一些學生與父母、學校產生對立情緒,部分青少年出現自殺或以暴力傷害他人的行為,等等。
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縱觀教育對社會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新政府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教育價值觀、人才質量觀的確立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隻有主張"德、智、體"全麵發展,注重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將學生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提倡全民教育,反對精英教育,從減輕學生負擔的立場出發,對教學方法、課程沒置等問題提出了積極的思考。
毛澤東承繼了五四新文化以來社會思潮中先進的青年觀,十分關注青年一代的成長,對青年在社會曆史中的地位抱以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他認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期尤其是這樣。正因為如此,毛澤東針對青年一代的培養和教育提出了許多思想。
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建沒長期的理論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係列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針、教育途徑、教育目的等方麵都有精辟的論述。
縱觀毛澤東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過程,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教育思想及其重大和深遠的影響。
但對高考這一形式從目前走資派官方公開的資料從未見過毛澤東要取消高考的原批文或原話等。對學生或子女們多次強調別太看重分數, 對教育的改革其中包括高考要改變舊式考式的方法等很多場合有過。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高考開始的第三年,即1953年,北京一位考生8門成績考了178分,該生堅持認為試卷出了評分上出了問題,三番五次給人民監察委員會寫信提出控訴,到教育部大哭大鬧。這是根據曆史可查的炮轟高考的第一人。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問題是1950年實行高考後幾年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1955年7月,教育部發出新中國第一份“減負”文件《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該文件稱,1954年之後,學生負擔過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學校負擔比小城市和農村的學校重,中學比小學重,高年級比低年級重。一些高年級學校一周課時比規定實踐超出5-10小時,多的高達24小時。
1955年有學生文科作文沒考好,就遊覽萬壽山,喝酒解悶,把筆記本和書本都斯掉了,個別人想“跳樓自殺”。四川一個家長,給學生放著一套新衣服,一根棍子和一口破鍋,指著這些東西對學生說,考取學校就穿新衣服上學去,考不取學校就拿著棍子和破鍋去討飯。
1964年,北京鐵路二中校長給中央辦公廳寫信,提出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1965年7月3日,毛澤東親自批示:劉、鄧、彭閱後,請尚昆辦。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教授又甚不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毛澤東這段批示極其重要。尤其是“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成了後來取消高考的政治口號和最高指示。並直接導致1966年發出三份減負文件,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1966年4月6日至4月16日,教育部召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一共36個單位41人參加,這是空前絕後的高考控訴會,是取消高考的預熱動作。雖然這個會議別有用心,彌足珍貴的是對高考問題的揭露,全點到死穴上了。
高考把學生當作敵人,公開襲擊,定期襲擊。高考助長學生死記硬背,不是引導學生活潑主動的發展。高考按平均分數錄取,要學生門門功課都好。高考超出中學課程範圍,高考出難題,學生家長抱怨。學生緊張,高考每年總有人暈倒,把學生考焦了。家長緊張。老師緊張,全國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試,如臨大敵,氣氛緊張。高考三天決定命運,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麽多誌願,隻從高校出發,不考慮考生的實際情況。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高等教育部黨委(關於改進一九六六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請示報告)》後的5天,革命小將開始向高考製度開炮,《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學高三(四班)學生為廢除舊的升學製度給黨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說:
《現行的升學製度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的舊科舉製度的延續,是一種很落後的、很反動的教育製度。》
現行的升學製度是和毛主席給我們製定的教育方針相違抗……其具體罪狀如下:
(一)使許多青年不是為革命而學,是為考大學而鑽書堆,不問政治。不少同學有嚴重的“唯有讀書高”、“成名”、“成家”、“個人奮鬥”、“走白專道路”等剝削階級的反動思想。現行的高考製度助長了這種思想。
(二)使許多學校片麵追求升學率,而造成許多“特殊”、“重點學校”、專收高材生,這種學校為一些隻鑽書本,不問政治的人大開方便之門,把大批優秀的工農、革命幹部子女排斥在外。
(三)對學生德智體的全麵發展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我們具體建議如下:從今年起就廢除舊的升學製度。……僅僅隔了5天,6 月11日,《北京市第四中學高三(五)班革命學生給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北京市第四中學全體革命師生為廢除舊的升學製度給全市師生的倡議書》說:立即廢除高等學校入學考試製度!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後的《高考》,使學生們都成了一個個“戰士“:
如1.拚命型。隻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寧可血流成河,也不落榜一個。我拚命,我怕誰。春風吹,戰鼓擂,今年高考誰怕誰。提高一分,幹掉千人。
如2.勵誌型。現在多流汗,考後少流淚。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拚不搏,高三白活。不像角馬一樣落後,要像野狗一樣戰鬥。破釜沉舟搏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拚他個無怨無悔。
如3.文藝型。對於世界,我微不足道,但對於我自己,我就是全部。通往清華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鋪出來的。每一個不滿意的現在,都有一個不努力的曾經。我的眼裏隻有你,大學。
如4.調侃型。兩眼一睜,開始競爭;兩眼一睜,學到熄燈。沒有高考,你拚得過富二代嗎?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帥否?否,滾去學習!
如5.現實型。熬一個春夏秋冬,享一生榮華富貴。拚十載寒窗,贏一生榮光。此生隻為高考狂,衝進重點孝爹娘。
又如類似“穿皮鞋還是草鞋隻看今朝”、“奮鬥六十天,幸福一輩子”之類的高考學生,具有明顯的賭博意味,不但沒有警醒的作用,還會讓考生更加緊張,容易在考場上走神。
又比如“計劃生育時的‘寧可血流成河,也不多生一個”,缺乏人性,也不合適。
又比如“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帥否?否,滾去學習!”赤裸裸地將“高富帥”放在牆上作為人生目的,把高富帥作為奮鬥目標,明顯太過功利,折射的是畸形的價值觀。
還如“提高一分,幹掉千人!”這樣暴力的學生參加《高考》,真實地會讓人產生校園已成戰場的感覺。簡直是校園把當成臨戰前的軍營,把高考當成敵人來對待,處處彌漫著火藥味。莘莘學子所在之處,一片刀光劍影。
年青學生不應有的功利主義來了,應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背景走了。
不過短短四十餘年,《高考》展現出白熱化的戰爭意味。“發狠”與“拚命”型的高考學生雖然還是在勵誌,不過顯然,它表達出的更是一種圍觀者正在洞見的現實:“拚爹”橫行、社會板結程度加劇的當下,盡管教育成本在逐年攀升,大學生的就業處境也越來越艱難,但總被走資派忽悠《高考》仍然是“最不壞的選擇”。正因為如此,參戰的高考學生們不能不“發狠”,不能不“拚命”。因為大多數沒能“拚爹”。
即便高考為“最不壞的選擇”,它“改變命運“的功能也正在弱化。換言之,就算有《高考》,普通學生也可能越來越拚不過“高帥富”。
譬如,重點大學中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再譬如,在一些省份或城市,超級中學往往壟斷了清華北大等名校在當地錄取名額的絕大多數。
如果連上大學都在變得機會不均等,又如何能在社會競爭中“勝出”?
以上的種種事實,讓激昂的大多數高考學生略顯蒼白。
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裏?它指向的,無疑還是《高考》本身的話題。
時至今日,《高考》雖然整體上的公平性依然留存一點點作個樣扳忽悠大多數平民百姓,但其自身的弊端也開始遮不住。
形形色色的《高考》加分,防不勝防的《高考》移民,種種亂象頻出,讓來自權勢家庭的學生更容易上好大學。
尤為重要的是,城鄉教育資源分布差距巨大,且在不斷拉大。當然,這不是能用幾個段落就能說清楚的問題。
毛澤東:“高考把學生當作敵人,公開襲擊,定期襲擊。高考助長學生死記硬背,不是引導學生活潑主動的發展。高考按平均分數錄取,要學生門門功課都好。高考超出中學課程範圍,高考出難題,學生家長抱怨。學生緊張,高考每年總有人暈倒,把學生考焦了。家長緊張。老師緊張,全國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試,如臨大敵,氣氛緊張。高考三天決定命運,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麽多誌願,隻從高校出發,不考慮考生的實際情況!”
《高考》成了落考生的一個魔咒。
據載,1955年有學生文科作文沒考好,就遊覽萬壽山,喝酒解悶,把筆記本和書本都斯掉了,個別人想《跳樓自殺》。
四川一個家長,幹脆給孩子拿來一套新衣服,一根棍子和一口破鍋,指著這些東西對學生說,“考取大學,你就穿新衣服上學去,考不取,你就拿著棍子和破鍋討飯去!”
而如今,走資派中國特色政府治下的四十多年裏《高考》成了落考生的一個魔咒。有多少人《跳樓自殺》?
1953年,是建國以來高考開始的第三年。有一位北京考生8門成績考了178分,該生堅持認為肯定是卷子評分出了問題,為此,他三番五次給人民監察委員會寫信提出控訴,甚至到教育部大哭大鬧。這是根據史料可查的炮轟高考的第一人。
盡管事後查知,該考生的真實成績就是很糟糕。但他所反應的問題還是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有的人甚至認為高考的成績與個人能力沒多少關涉,特別是中小學生的考學負擔過重。
教育部經過反複斟酌,決定發出新中國第一份“減負”文件《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該文件稱,1954年之後,學生負擔過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學校負擔比小城市和農村的學校重,中學比小學重,高年級比低年級重。一些高年級學校一周課時比規定實踐超出5-10小時,多的高達24小時。奇怪的是,這個特點幾十年沒動搖,現在仍然是這樣,而且相似的減負文件發了很多份,這是不是高考的問題?是不是中國教育的問題?這個老掉牙的問題現在還是老掉牙!
此後,太陽依舊從西邊落下,高考成了落考生的一個魔咒。據載,1955年有學生文科作文沒考好,就遊覽萬壽山,喝酒解悶,把筆記本和書本都斯掉了,個別人想“跳樓自殺”。四川一個家長,幹脆給孩子拿來一套新衣服,一根棍子和一口破鍋,指著這些東西對學生說,“考取大學,你就穿新衣服上學去,考不取,你就拿著棍子和破鍋討飯去!”
1966年北京:立即廢除高等學校入學考試製度!
在走資派中國特色政府製度下,《文革》沒有來。《文革》也不會來。《文革》是在工農兵取得政權後,要求執政的《共產黨》人繼讀革命,繼讀要求執政的《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的“學生運動、群眾運動“根本與《文革》扯不上半點關係。在走資派中國特色政府製度下的高壓維穩監接之下,連“學生運動、群眾運動“也不會發生,何談《文革》發生。走資派中國特色政府的頭頭們維穩都來不及,還會讓《文革》發生。鼓吹《文革》來了,發生《文革》,發生學生運動、群眾運動的外國是《文革》。都是些不懂《文革》的馬戶又鳥們。
走資派中國特色政府製度下的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文革》被醜化,被抹黑,被否定,被妖魔化,被顛倒黑白地忽悠洗腦之下,滿世界的人都把謊言當”真理”了。《文革》被醜化,被抹黑,被否定,被妖魔化,被顛倒黑白的總設計師是走資派鄧小平。走資派鄧小平為什麽要這樣做?《文革》批鬥走資派,鄧小平是第二號走資派。第一號走資派劉少奇己死。第二號走資派鄧小平耍兩麵派,當麵說“永不翻案“,篡權上台後立即翻案,不翻案不否《文革》,走資派鄧小平上台執政不合法。《文革》中的法律文件中白紙黑字,己告知全世界人走資派鄧小平己被開除了。所以走資派鄧小平要否定《文革》。
走資派鄧小平要否定《文革》篡權上台,全麵複辟資本主義以後,官僚壟斷資產階級推行一係列的修正主義路線,讓糜爛透頂的資產階級思想到處泛濫,使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受到嚴重的腐蝕和毒害。各種社會弊病叢生,社會麵貌日益腐朽,令人惡心的毒瘡已經化膿,並散發出一股難聞的屍臭。貪汙盜竊,已成了社會的特征。掌握國家機器、壟斷整個社會財富的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利用他們竊取的權力,進行各種掠奪活動,官盜一體。
社會道德敗壞,暗娼、妓女增多,賣淫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
投機倒把活動猖獗,黑市、自由市場異常“繁榮”。
文化教育領域,更是烏煙瘴氣。隨著等級製度的擴大與階級分化的加劇,種種醜聞紛至遝來。濫用職權,營私舞弊、勒索受賄風行全國。
許多人為了追求學位和名利,剽竊抄襲、買賣學位和文憑的現象極為普遍,造假文憑、“生產假學者和冒牌科學博士的工廠”、辦假大學的“企業”,應有盡有。
離婚問題越來越嚴重,家庭關係極不穩定。
在走資派集團複辟資本主義罪惡路線和資產階級特權階層荒淫糜爛生活方式的毒害下,青少年犯罪現象也日益嚴重。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所謂“反盜竊”、“反酗酒”、“反嗜毒”、“禁暗娼”,隻能愈反愈烈,愈禁愈多。
轉載《1975年人民日報:蘇聯社會弊病叢生》
蘇聯全麵複辟資本主義以後,官僚壟斷資產階級推行一係列的修正主義路線,讓糜爛透頂的資產階級思想到處泛濫,使蘇聯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受到嚴重的腐蝕和毒害。
今日之蘇聯,各種社會弊病叢生,社會麵貌日益腐朽,在它身上,“令人惡心的毒瘡已經化膿,並散發出一股難聞的屍臭。”貪汙盜竊,已成了今天蘇聯社會的特征。掌握國家機器、壟斷整個社會財富的蘇聯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利用他們竊取的權力,進行各種掠奪活動,官盜一體。
蘇聯報刊承認,從中央到地方,從農村到城市,從機關到學校,“許多領導人和黨組織的負責人”,“靠損害人民的利益而輕易謀取暴利”。有些人還“親自領導貪汙盜竊集團”,不少人在很短時期內就成為“百萬富豪”。“這類事實並不罕見”,“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蘇修一黨中央委員盜用公款五十多萬盧布,約合一個中等收入工人四百多年的工資,為自己建造了一所異常宏偉的住宅;在格魯吉亞的工、商、文教衛生各界,貪汙盜竊也層出不窮,以共和國中央合作社的主席和副主席“為首的許多領導人”勾結在一起,進行特大規模的盜竊活動,中央合作社財政局長本人也是盜竊犯的“同謀者”,亞美尼亞郵電部管理局局長利用各種手段,貪汙十二萬多盧布。
在蘇修官僚壟斷資產階級的扶植和庇護下,許多把持企業、農莊、商店和文教部門領導權的人更是上行下效,無所不為。據蘇聯報刊報道,第比利斯合成製品廠的頭目利用職權,一次就盜竊一百一十萬盧布;蘇呼米煙草公司的領導人盜竊的財富達數百萬盧布。
在蘇聯各地,投機倒把活動猖獗,黑市、自由市場異常“繁榮”。據報道,在莫斯科的黑市上買賣的商品有美國香煙、口香糖、牛仔褲、外幣和麻醉品。此外,機床、起重機、發電機和火車頭等生產資料,也都進入自由市場。在這種土壤上一批批投機商、暴發戶不斷地孳生出來。他們通過貪汙盜竊或者向外國旅遊者買來商品,然後高價出售,大發橫財。例如,阿塞拜疆社會贍養部生產企業管理局局長,勾結該局所屬企業的領導人,到莫斯科、土拉、利沃夫等地大量倒賣金幣、首飾,大作美元、英鎊的黑市買賣。在他家存放的黃金和珠寶重達三十二公斤,幾年內獲利達二十八萬多盧布。
在文化教育領域,更是烏煙瘴氣。隨著蘇聯國內等級製度的擴大與階級分化的加劇,種種醜聞紛至遝來。濫用職權,營私舞弊、勒索受賄風行全國。許多人為了追求學位和名利,剽竊抄襲、買賣學位和文憑的現象極為普遍,造假文憑、“生產假學者和冒牌科學博士的工廠”、辦假大學的“企業”,應有盡有。據蘇聯報刊透露,一個叫戈爾巴琴科的人,利用偽造資曆、舞弊行賄等手法,騙取了蘇聯國立雅庫特大學經濟學博士的學位,當上了教授,並成立了一個學位答辯委員會。
在蘇聯,社會道德敗壞,暗娼、妓女增多,賣淫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據西方報刊報道,蘇聯內務部一個官員曾透露,在列寧格勒一次注冊登記的娼妓就有一萬六千人之多。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和敖德薩等大中城市以及療養地,都設有酒巴間、夜總會和半公開的妓院。由於娼妓越來越多,性病也隨之擴大和蔓延。據法國一家雜誌援引蘇聯一地下刊物的材料披露,賣淫這個“資本主義的膿瘡”已經在蘇聯正式存在。每到夜晚,蘇聯首都莫斯科的中心廣場、共青團廣場、白俄羅斯車站和農展館附近的飯店等地方,都有暗娼在活動。其中一些人“有警察為後台”,受到警察的保護和支持。
蘇修上台二十年來,蘇聯的離婚問題越來越嚴重,家庭關係極不穩定。這也是蘇聯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據蘇聯《經濟問題雜誌》一九七四年第四期透露,蘇聯的離婚率由一九五○年的百分之三增加到一九七二年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在離婚的夫婦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結婚不到五年,百分之二十一的人結婚不到一年。蘇聯已成為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國家。
酗酒成災,已成為蘇修無法解決的嚴重社會問題。據報道,全國酒精產量劇增,超過人口增長率的兩倍。私人釀酒現象也在逐年增多。據統計,蘇聯平均每人每年飲酒量相當於美國的兩倍。全國每年僅飲伏特加酒就要花掉一百三十億盧布,每年有六、七百萬人進入“醒酒所”。工人群眾由於對蘇修統治強烈不滿,常因滿腹怨氣無處發泄而“借酒澆愁”。象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文中指出的那樣,資本主義製度下工人的酗酒是“一種必然現象”。例如,烏拉爾一工廠每年有百分之三十的工人進入“醒酒所”;莫斯科一家有四百一十名工人的工廠,在一天早晨的突然檢查中,有二百八十名工人上班時酒意未醒,無法上班。青少年和婦女酗酒也在逐年增加。許多青少年和婦女經常沉醉街頭或醉醺醺地在公共場合鬧事,而被送往“醒酒所”。
吸毒、販毒的現象也日趨嚴重。據報道,在蘇聯南部和中亞地區吸毒現象比較普遍,而且青少年吸毒日益增多。第比利斯的一些中學生公開對來訪的西方記者說,他們吸食麻醉品。格魯吉亞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透露,“吸食麻醉品,尤其是青年吸毒的可恥現象引起人們的嚴重不安”。《社會主義工業報》一九七二年八月六日透露,哈薩克有一個出售嗎啡的集團。這個集團的主犯通過奇姆肯特市化學製藥廠搞到大批嗎啡,分成小包,運到各地出售。另據報道,莫斯科一家製造麥角酸的工廠,有一批科學家私自製造麻醉劑;在高加索有的單位製造海洛英;在中亞地區還種植鴉片。正如西方報刊指出的那樣:“毒品已愈來愈深地進入蘇聯社會”。
在蘇修叛徒集團複辟資本主義罪惡路線和蘇聯資產階級特權階層荒淫糜爛生活方式的毒害下,蘇聯青少年犯罪現象也日益嚴重。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蘇修官方也不得不承認,最近幾年青少年“犯罪相當多”。集體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百分之五十至八十。蘇聯《真理報》一九七一年六月二日透露,一到夜裏,“流氓(基本上是青少年)便成了街道的主人”。
《青年共產黨人》也透露,在薩拉托夫州巴拉紹夫市有一個青年集團,長期作案,“相互發誓,以血為盟”,進行搶劫、盜竊和凶殺。在哈爾科夫,有一個青少年犯罪集團,結夥殺人,搶劫商店,半夜闖入住宅,胡作非為。卡拉幹達市一群學生在看了凶殺電影後,便模仿影片中的主人公,一個晚上就連續七次作案。
在今日蘇聯這些社會弊病的惡性發展,是赫魯曉夫一勃列日涅夫集團背叛十月革命的事業、在蘇聯全麵複辟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也是蘇聯社會帝國主義的反動性、寄生性和腐朽性的表現。隨著社會帝國主義一天天的糜爛腐敗,這些弊病將更加廣為蔓延。蘇修當局對此十分不安。
勃列日涅夫也不得不承認蘇聯的種種“社會弊病”嚴重,並聲稱要“同它們作鬥爭”。近年來,蘇修當局還裝模作樣地作出了些諸如關於加強同酗酒作“鬥爭”的決議,製定什麽反酗酒措施,頒布什麽“勞動教養”條例,炮製什麽禁止暗娼、限製性病、反對嗜毒的法令等等,顯示一番同不良現象作“鬥爭”的姿態。然而,這隻不過是勃列日涅夫之流玩弄的賊喊捉賊的騙人把戲。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蘇修叛徒集團就是一夥“盜竊國家本身”的大盜賊,龐大的蘇修官僚機構就是一切罪犯的大本營。把一個好端端的社會主義國家搞得如此烏煙瘴氣,讓資產階級腐朽沒落的東西自由泛濫的罪魁禍首正是勃列日涅夫集團自己,他們是最大的教唆犯。
隻要蘇修的反動統治繼續存在,所謂“反盜竊”、“反酗酒”、“反嗜毒”、“禁暗娼”,隻能愈反愈烈,愈禁愈多。蘇修叛徒集團的倒行逆施,蘇聯人民是不會長期容忍下去的。可以相信,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蘇聯人民必將行動起來,把毒害他們的所有汙泥濁水連同蘇聯的反動統治一起掃進曆史的垃圾堆。勃列日涅夫集團這夥竊國大盜和教唆犯也終將“落網歸案”,受到蘇聯人民的無情審判。
教育領域這種新行業,鬧得烏煙瘴氣。走資派中國特色政府也不得不說上幾句對此表示不滿的話。這當然隻是裝裝樣子、騙騙群眾而已。他們心裏明白,擦掉主人身上一點兒浮油,根本不可能觸傷老爺們那肥胖的軀體。
那些真正敢於揭露這種醜惡現象的社會根源的,不僅文章登不出,恐怕連作者都早已被關進了“瘋人院”。
而經過精心篩選後登出的那些不疼不癢、避而不談問題實質的文章,簡直無異於街頭的廣告,對這種行業隻能起到提倡、鼓勵以至“介紹經驗”的作用。
《學校商業化,知識商品化,》這完全是走資派鄧小平們全麵複辟資本主義給教育帶來的必然結果。
走資派鄧小平們統治者通過校內教育和校外宣傳,公然要青年人樹立《上大學改變命》,大學裏培養“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世界觀,並且毫不隱諱地對他們說,“學習、掌握知識”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這是一個將能產生高額利錢的立即變現的貯錢匣”。
既然“知識”、“文憑”、“學銜”都可以用金錢買來,那麽,這些東西一旦到手,當然就要立即投入“周轉”,以謀取更大的利潤。虧本的生意誰會去做?這種腐朽透頂的“教育”,是一個黑色染缸,別說特權階級的子女,就是少數勞動人民的子女進校後,也必然要受到腐蝕和毒害。它隻能培養那種以賺錢贏利為人生哲學的新資產階級分子,即培養特權階級的接班人。
“有錢,就可以進入高等學校”。勞動人民既沒有那麽多的錢去雇請“私人教師”,又沒有那麽高的地位來得到同僚們的“照顧”。他們的子女,無論在分數麵前,還是在其他什麽麵前,怎麽能同那些公子小姐們“一律平等”呢?
隻要一進了高等學校,或者幹脆隻要設法撈到一張大學文憑,那就能夠得到高官厚祿,就有飛黃騰達的時機。要是進不去呢,那就對不起,隻能“永遠”當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執行者”。許多人為了達到“高升”的目的,當然就隻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是各種稀奇古怪的行業都應運而生了。
轉載《1975年人民日報:蘇聯社會弊病叢生》
近年來,在蘇修社會裏,出現了一種新的行業。這種新行業,雖然沒有被蘇修叛徒集團列入他們“巨大成就”的欄目內,但倒真的搞得不壞,正在以很快的速度“發達”起來。這裏,且舉這種行業的幾個小例子,使讀者開開眼界。
先看“私人授課”業。此業現在盛行蘇聯全國,據說是專門為中學生進入大學而設立的。私人授課每小時可得五至十個盧布,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資。在莫斯科街頭,“圓柱上”、“牆壁上”,“大門道裏”,到處是這種花花綠綠的廣告,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再看“代人考試”業。據《莫斯科晚報》載,有一種“代人考試組織”,專門代人投考大專學校。這種組織業務繁忙,應接不暇。有一個成員上午到食品工業專門學校代人考試,下午又到紡織工業大學代考,第二天又到莫斯科大學代人投考經濟係。考取後,每位收取代考費五百盧布。
其次看“論文出售”業。《共青團真理報》載,羅斯托夫鐵路運輸工程學院裏有一種“聯合組織”,專門“幫人做畢業設計、學習論文、測驗作業、實驗室作業”。一份設計,售價九十盧布,有的一百五十盧布。
再其次看“畢業證書製造”業。《消息報》介紹的一個“畢業證書製造所”,一張畢業證書售價一千盧布,兩年中他們就銷售了五十六張這樣的畢業證書。
若問這種行業為什麽如此興隆,那就要看看蘇修的教育製度了。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麵複辟,蘇修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早已成為進入特權階級的階梯。蘇修總頭目勃列日涅夫說:“國家主要是從經過高等學校培養的專家中吸收從事經濟工作、黨的工作、國家工作、外交工作、軍事工作和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幹部。”許多材料證明,大學文憑是選拔幹部的決定性標準。有此文憑,即使是個白癡,也能撈個一官半職;無此文憑,即使你是“共產主義勞動突擊手”,“從戰爭年代起”就做某項工作,並且“有這方麵的專業知識”,但最後是“被裁掉”!勃列日涅夫的話以及無數事實告訴人們:隻要一進了高等學校,或者幹脆隻要設法撈到一張大學文憑,那就能夠得到高官厚祿,就有飛黃騰達的時機。要是進不去呢,那就對不起,隻能“永遠”當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執行者”。許多人為了達到“高升”的目的,當然就隻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是各種稀奇古怪的行業都應運而生了。
可不能小看這種新行業。特權階級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傳給他們的子女,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通過教育一途。而這樣做,沒有上述行業的幫助,就有點兒難處。你說考試吧,“中學課程”並不完全包括大學“考試中應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學畢業生怎麽去考?有了上述行業,蘇聯的資產階級新貴們就不怕。他們有的是錢,可以雇請“家庭教師”,或使子女進各種學費昂貴的私人“補習班”之類。這樣把子女塞進高等學府以後,總算放心了吧?可是還不行,有些公子小姐們一向吃喝玩樂,誰願去死啃書本?不能畢業怎麽辦?還得依靠上述行業。
在“教育市場”上,隻要不惜重金,什麽畢業論文、畢業文憑,甚至“副博士”之類的頭銜都可以買到。有了這些玩藝兒,就可以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了。不難看出,蘇修教育領域的新行業,完全是適應特權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資產階級文化專製的需要而產生的。
“有錢,就可以進入高等學校”,這是蘇修一家不大不小的官方報紙吐出來的一句很難得的真話。當然,蘇修統治者“標準的提法”可不是這樣。因為這麽說,他們那個冒牌的“社會主義”不就露了底?你聽,蘇修《國民教育立法原則》說得多麽堂皇:蘇聯全體公民不分財產和社會地位,“在受教育方麵一律平等”。但事實呢?在蘇修叛徒集團的統治下,勞動人民既沒有那麽多的錢去雇請“私人教師”,又沒有那麽高的地位來得到同僚們的“照顧”。他們的子女,無論在分數麵前,還是在其他什麽麵前,怎麽能同那些公子小姐們“一律平等”呢?
且以他們自己對新西伯利亞所作的調查為例,那裏有近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學門外,而城市知識分子(不要忘記,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卻有近百分之九十都鑽進了高等學校。按照蘇修的“立法原則”,或者可以這樣說吧,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還不是“一律平等”麽?其實,什麽抽象的“自由”、“平等”,從來就是資產階級的謊言。
列寧曾說過:“隻要階級還沒有消滅,任何關於一般自由和平等的談論都是欺騙自己,或者是欺騙工人,欺騙全體勞動者和受資本剝削的人,無論如何,也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列寧的話,這樣無情地揭露了一切關於一般自由、平等言論的虛偽性。可是,以“列寧主義者”自命的勃列日涅夫們,在明明不平等的事實麵前,還在那兒高談著“一律平等”之類的神話,這難道不正是為了欺騙蘇聯勞動人民嗎!
學校商業化,知識商品化,這完全是蘇修全麵複辟資本主義給教育帶來的必然結果。蘇修統治者通過校內教育和校外宣傳,公然要青年人樹立“合理的利己主義”世界觀,並且毫不隱諱地對他們說,“學習、掌握知識”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這是一個將能產生高額利錢的貯錢匣”。既然“知識”、“文憑”、“學銜”都可以用金錢買來,那麽,這些東西一旦到手,當然就要立即投入“周轉”,以謀取更大的利潤。虧本的生意誰會去做?這種腐朽透頂的“教育”,是一個黑色染缸,別說特權階級的子女,就是少數勞動人民的子女進校後,也必然要受到腐蝕和毒害。它隻能培養那種以賺錢贏利為人生哲學的新資產階級分子,即培養特權階級的接班人。
蘇修教育領域這種新行業,鬧得烏煙瘴氣,引起了勞動人民的憤怒,於是蘇修報紙也不得不說上幾句對此表示不滿的話。這當然隻是裝裝樣子、騙騙群眾而已。他們心裏明白,擦掉主人身上一點兒浮油,根本不可能觸傷老爺們那肥胖的軀體。那些真正敢於揭露這種醜惡現象的社會根源的,不僅文章登不出,恐怕連作者都早已被關進了“瘋人院”。而經過精心篩選後登出的那些不疼不癢、避而不談問題實質的文章,簡直無異於莫斯科街頭的廣告,對這種行業隻能起到提倡、鼓勵以至“介紹經驗”的作用。很顯然,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那就意味著推翻蘇修現存的社會製度,這是蘇修統治者連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統治者不敢想的,蘇聯人民卻要想,並且終究有一天還要行動起來,再一次掃除這些穢物。
(載一九七五年十月九日《人民日報》)1975年《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