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員》是年輕人對毛澤東代稱

(2024-06-27 07:02:48) 下一個

《教員》是年輕人對毛澤東代稱

 

 

 

最近,在年輕人中,悄然興起了一種新風潮,讓中年父輩們直呼看不懂,那就是,在地鐵、公交車上看《毛選》。

書在手,讀著走。他們有的是在校學生,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工作多年的公司職員、也有自由職業者。

在地鐵裏、在公交車裏,在其他公共場合,他們手捧一本《毛選》,汲取一天的能量。

他們或者閱讀電子書,更多的是閱讀紙質書,並認真做了標注。

在電商平台,《毛選》舊書也已悄然成為熱銷商品。一向追新的年輕人,對這些封麵陳舊紙張泛黃,甚至別人讀過的《毛選》表現出濃厚興趣,“我喜歡這種歲月的氣息”,“讀著上個主人標注過的書,我能感覺到他曾經熱過的心”。甚至,1977年版的毛選第5卷,很多店家賣到脫銷。

據某出版社統計數據,自2015年起,5年間《毛選》銷量逐年遞增,2020年銷量更比去年翻了一倍。

擁有一套8成新的《毛選》,是一件能讓朋友圈稱羨的事。也有人曬出了自己辛苦搜集、由三個版本拚起來的《毛選》。

在這件事上,還有人“求人不如求老”。有網友曬出來自己的姥爺所學習的毛選,在姥爺當年學習過程中的勾劃總結裏,時隔40多年,他看到姥爺那時曾經的年輕人對《毛選》的熱愛。

甚至一向喜歡自嘲為“學渣”的他們,開始借用工具或者手畫《毛選》的思維導圖,來加深自己對書本內容的認識。

他們也經常在社交平台上引用《毛選》語句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觀點,來為自己打氣。

年輕人們甚至為《毛選》製作了表情包,“正告”身邊那些“沉迷遊戲”的朋友,“少衝塔,多讀書”。

在微博上,《毛選共讀小組》、《重讀毛選》已經有100多萬的參與者,還在不斷上升。有的年輕人每天堅持分享《毛選》心得,有的人在閱讀中,對《教員》在書中的文字開始感同身受。

在以二次元文化著稱的B站上,朗讀《毛選》的視頻上過推薦首頁。有的視頻播放量輕鬆突破百萬。而更讓網友驚喜的是,這樣的視頻,彈幕沒有關,評論沒有關。聽《毛選》,刷彈幕,成為年輕人們讀毛選的新姿勢。

在朗讀開始前的《國際歌》聲中,滿屏彈幕隨之刷起。追求“個性”與“獨立”的年輕人,在這樣的“集體”氛圍裏,聆聽《教員》的教誨。

《教員》,是年輕人們對毛澤東的親切代稱。一方麵源於青年毛澤東確實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員》工作,另一方麵源於年輕人自覺在毛爺爺麵前,自己是一個小學生。在網絡,一聲《教員》,就把那個身居高堂、正襟危坐的形象,變得像身邊諄諄教誨的《教員》。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讀起了《毛選》?

 年輕人們各有各的說法。但歸根結底,是他們開始認真了。有人直言,“因為《教員》是對的。《教員》當年說的很多話,在近二三十年裏,我們很多人都淡忘了,甚至懷疑了。如今回想《教員》的話,發現又是正確的。《教員》毛爺爺早就給中國人民指明了方向,隻是我們自己迷失了。”

更多的人是在這個年紀,麵對紛繁的社會變化,陷入迷茫,這種迷茫進而帶來無力感。而毛選,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逐漸被他們發現,被他們視為寶藏,成為他們重新審視世界的標尺,和思想武器。

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讓國家陷於危難,除了眾誌成城艱難抗疫,還要麵對國外潑來的汙水。一直關注疫情動態的小劉坦承,當時的心情是疑惑的、灰暗的、悲觀的。他說,偶然一次在B站刷到《教員》的一段講話,讓他的心一下定了下來。

《教員》毛爺爺說:“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也就是在那時,他產生了讀毛選的想法。他說,他要讓《毛選》裏的思想,成為自己的思想。

 “用先進的思想武裝人”。《毛選》的普適性一直被年輕人們津津樂道,諸如:

烏幹達總統穆塞韋尼曾帶著5本《毛澤東選集》進入叢林發動群眾,5年後建立新政權就任總統;剛當選的美國總統拜登曾引用教員的“婦女能頂半邊天”;英國財政大臣引用《毛主席語錄》反駁對方觀點;法國總統馬克龍自稱“我是毛主義者”......

有趣的是,被多元文化浸染的他們讀了《毛選》之後,有人讀出了“奮鬥”,有人讀出了“團結”,還有人讀出了“佛係解決方案”。

“我不買房, 不消費,不借貸,不結婚不生孩子,不給他培養下一代勞動力,他還怎麽剝削?我就是要從我這一代,葬送資本主義的未來。 ”

曾經,物欲橫流,風口飛豬。這些即將進入社會,或者已經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發現,馬列書裏一天勞作15小時的無產者,在現代已經變成了焦慮的程序員,變成了奔波的業務員,變成了坐出腰椎病的編輯,變成了被公知輪番洗腦的受眾,變成被灌輸“996”福報論卻不敢辭職的打工者。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清醒過來,並重新讀起毛選,武裝自己的頭腦,開始自己思考。

在《知乎》,有一個擁有18854730 瀏覽量。在這個回答下打開心扉,自省自己:

“年少時,自以為看了幾本書,聽了幾句其他人的評價,便自以為是事。那時的自己,總以為喜歡他的人,都是可笑的,被洗腦的。然而隨著自己慢慢踏入社會,慢慢被社會毒打,慢慢看了更多的曆史資料。才發現,那個可笑又愚蠢的人,是自己。”

在諸多自責幼稚、深情緬懷教員的回答裏,有一個2.6萬讚的回答,貼了《教員》各個時期的照片,最後一段話讓很多人情緒失控,瞬間淚奔。

幾十年前,毛爺爺曾經飽含期望地寫道,“六億神州盡舜堯”,“遍地英雄下夕煙”。

幾十年前,毛爺爺對年輕人充滿信心與期望:“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幾十年後,萬千青年重讀毛選,追懷《教員》音容,人潮之中有一個聲音響起,代毛爺爺回應,引發網絡上山呼海嘯般的轉發分享。

“不必時時懷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來,我離開以後,你們就是我。人民萬歲!”

年輕人們說,毛爺爺走了很久,可他終究要回家。

年輕人們說,毛爺爺一直記得我們,正如我們記得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