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兵》第一次成了舞台主角
《講話》和《革命樣板戲》徹底改變了文藝作品中的工農兵形象。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在當時延安的文藝理論上達到了曆史巔峰,那麽文革中的《革命樣板戲》則是在文藝作品上達到了曆史巔峰。這兩個巔峰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麵遙相輝映,將會永遠閃耀在人類精神領域的天空之中。
在《講話》和《革命樣板戲》出現之前,《工農兵》在曆史上所有進步作品和舞台上都隻是受苦受難的形象,即便是在最進步的曆史名著等經典文藝作品中,《工農兵》也僅僅是受苦受難的憐憫對象,自從有了《革命樣板戲》,《工農兵》便由受苦受難的形象變成了真善美的形象,由令人憐憫的形象變成了令人崇拜的形象。這就是《講話》和《革命樣板戲》對人類文藝領域最偉大的影響和最根本的改變。
“樣板戲”的全稱是“革命樣板戲”。"八個樣板戲"或"八大樣板戲",是文革時期以及文革後普遍流行於人們口頭的一種說法。但大家對"八個樣板戲"的名單卻有兩三種說法,以至於到現在也爭論不休。其中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中國的八大樣板戲包括《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有的再加上《杜鵑山》和《平原作戰》,冠稱十大樣板戲 。
“樣板戲”的正式名稱為“革命樣板戲”,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 並稱為“江青同誌”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樣板戲”一詞。
1968年5月,紀念郵票《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勝利萬歲》發行,新華社配發了一篇報道,副標題是“郵電部為八個革命樣板戲的誕生發行一套紀念郵票”,“八個樣板戲”的說法已經很明確了。
而比較活躍的革命現代京劇《龍江頌》未進入“八個樣板戲”行列,後來的革命現代京劇《杜鵑山》和《平原作戰》等也都不屬於“八個樣板戲”之列。
1967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的文章《八個革命樣板戲在京會演》中,明確說:“為紀念毛主席光輝著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二十五周年而在首都演出的八個革命樣板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受到了工農兵群眾的極為熱烈的歡迎。這次演出活動,已在十五日勝利結束。
這次盛大的演出,曆時三十七天,演出二百一十八場,接待了將近三十三萬名觀眾。這是一次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展示戲劇革命成果的大會演,是一次歡慶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取得巨大勝利的大會演,是首都文藝舞台上前所未有的盛事。廣大工農兵觀眾齊聲讚譽這八個革命樣板戲是閃耀著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燦爛光輝的藝術明珠。”
“樣板戲”的故事涉及到中共黨史的不同階段:二十年代的農民革命、三十年代的紅軍、抗日、四十年代內戰、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以及六七十年代的建設時期。它們確如毛澤東所要求的,反映了工農兵的“革命生活”,塑造了一批工農兵英雄形象–-鐵路工人、人民公社大隊支書、農民武裝領袖、新四軍指導員、解放軍剿匪先鋒等等。這些基層黨員不但自己絕對忠誠於“黨的事業”,而且都扮演著教育別人的革命帶路者的角色。《紅色娘子軍》裏的吳清華、和《杜鵑山》裏的雷剛本來都因為“受壓迫”而滿懷複仇之心,他們在黨代表洪常青、柯湘的諄諄教導下,將自己的仇恨融入整個“無產階級”的仇恨,從而放棄“狹隘的”個人目的,轉而投入到“為人類謀解放”的崇高事業中。在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海港》和《龍江頌》裏,英雄則提醒群眾要時刻不忘階級鬥爭,並領導大家抓出了階級敵人。
八大“樣板戲”站穩腳跟後,江青開始培育新的劇目,到“文革”結束前,又有十個作品被命名為“樣板”,其中包括京劇《杜鵑山》、《龍江頌》、《平原作戰》,鋼琴伴唱《紅燈記》,以及鋼琴協奏曲《黃河》。這些作品的主題內容跟前八個大同小異,所得到的待遇也跟前八個類似。
這十八個作品中,隻有其中的一些京劇和芭蕾舞作品在今天仍然會在舞台上出現,大家今天對“樣板戲”的討論最多的也是針對這兩種樣式。
需要指出的是,“樣板戲”中雖然有幾部在“文革”前已經形成雛形,但是它們在成為候選後,無不經過江青和其團隊按“樣板”的要求進行的精心修改;而且“樣板戲”作為政治工具的功能在“文革”中得到最大發揮,並實際成為“文革”重要的一部分。
“樣板戲”——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也在紀念首演五十周年。中央芭蕾舞團一直以創編這出“中國第一原創芭蕾”而驕傲。《紅色娘子軍》最近每年都會有演出,還在2009年和2013年兩次在巴黎登上舞台,獲得不少掌聲。2014年,該團紀念首演五十周年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讓它出現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中。
文革中,江青約見中宣部、文化部的正副部長,表達對文藝界政治方向的不滿。但她的這第一次出擊並沒什麽反響。於是她將目光轉向上海,並在那裏找到知音。當時在上海主政的柯慶施擅於揣摩上意,1963年初,他積極配合江青,組織在報紙上批判文藝中的“糟粕”。同時,江青看中了上海當地創演的滬劇《紅燈記》和《蘆蕩火種》(《沙家浜》的前身),將它們分別推薦給中國京劇院(即後來的國家京劇院)和北京京劇院,並強勢參與了將此劇改為京劇的過程。
毛澤東在不同場合批評當時的文藝作品不接近工農兵,不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毛澤東說,中國的舞台已被“死人”(指古人)和“洋人”控製。
1963年12月,毛澤東在給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彭真的批示中寫到:“許多共產黨人熱心提倡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藝術,卻不熱心提倡社會主義的藝術,豈非咄咄怪事。”
文革中,毛澤東說,如果文藝部門不能改變舞台上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的局麵,就要“把它們統統趕下去,不下去,不給它們發工資。”江青領導加工了京劇《海港》,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組曲《沙家浜》等。反映了工農兵的“革命生活”,塑造了一批工農兵英雄形象–-鐵路工人、人民公社大隊支書、農民武裝領袖、新四軍指導員、解放軍剿匪先鋒等等。“樣板戲”講的都是1949年以前的故事。而故事發生在1949年後的“樣板戲”,比如“講南方農民邊抗旱、邊鬥爭階級敵人的《龍江頌》,和講海港工人邊認真對待支援非洲的糧食、邊鬥爭階級敵人的《海港》,和講“抗美援朝”的《奇襲白虎團》。
《紅色娘子軍》有世界影響力。連旅遊指南《孤獨星球》關於北京的部分,都曾有對“揮舞大刀的芭蕾”《紅色娘子軍》的推薦。他們對中國“革命芭蕾”的興趣有一個先天的特殊原因:芭蕾源於西方,中國化、“革命化”的芭蕾讓他們好奇。西方觀眾看京劇需要麵對語言障礙、以及他們從沒領教過的唱法、音樂和表演手段帶來的不適應。而芭蕾沒有這些問題:舞蹈不需借助語言,而且“樣板戲”芭蕾的配樂也是交響樂。
最早為西方世界所關注的“樣板戲”就是《紅色娘子軍》。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這是整個二十世紀一個重要的外交事件。當時,這件事的所有細節都為世界所關注。而訪問期間,江青和周恩來就陪同尼克鬆夫婦觀看了《紅色娘子軍》。尼克鬆結束了他的訪問,十二天後,美國NBC電視台就播放了《紅色娘子軍》全劇。《紐約時報》以“尼克鬆在北京看到的芭蕾”及類似的標題刊出兩篇評述。劇評人表揚了芭蕾女演員們的技術。像其它“樣板戲”一樣,這出戲的作曲的署名也是“集體創作”。
1978年,中國派出150人的藝術代表團訪問美國,展示中國的舞台藝術。《紅色娘子軍》則因此得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演。因曾訪問江青而在中國為人所知的記者維特克在《紐約時報》上撰文,介紹這次巡回演出。談到《紅色娘子軍》,她的介紹跟幾年前此報上的觀點類似。尼克鬆訪華15年後,美國上演了基於此曆史事件的歌劇《尼克鬆在北京》,《紅色娘子軍》以戲中戲的方式出現,使得這出戲獲得了新的傳播機會。
在法國,對《紅色娘子軍》的興趣不是來自於外交事件。像今天很多中國人看“樣板戲”是出於懷舊一樣,很多法國觀眾去看《紅色娘子軍》,也是出於對自己青春時代的懷戀。1968年,法國發生了席卷全國的、以反對社會不公為主要口號的學潮和工人罷工,而這次左翼風潮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受到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那時,鼓勵學生起來造反的毛澤東,是很多法國青年人的偶像。
“由毛夫人締造的、體現‘文革’精神、而且今天在中國可以登台——以上這些因素構成了它對法國觀眾的吸引力。”資深法國媒體人韓石在接受郵件采訪時說。韓石2000-2005年間任法國《解放報》駐北京記者,此後,他回到法國,於2007年創辦了新聞網站Rue89。他自己報道了《紅色娘子軍》2009年和2013年在巴黎的演出。
據韓石說,2013年這次演出的法國組織方,在為這次演出舉行的宴會上擺了很多毛主席語錄,在大廳裏擺了一個巨大的毛主席雕像。《紅色娘子軍》在巴黎上演,這對於中國官方當然是一件不小的事。韓石說,中國官員在演出中坐了整整一排。法國觀眾們對於每一個英雄主義的場麵都使勁地鼓著掌。相信法國觀眾鼓掌是因為被劇中的劇情打動了。
《周家莊農民為保人民公社摁下紅手印》。成立於1958年的周家莊人民公社,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光輝曆程,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的頑強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其健康發展、共同富裕、社會和諧的成功實踐,充分顯示了 毛澤東思想的巨大威力,昭示著中國三農問題的光明前景。
今年,也是周家莊人民用勇敢和智慧在解散人民公社風潮中,摁下紅手印明誌保留人民公社30周年。 1982年,在全國政策性、強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壓力之下,周家莊人民公社黨委實事求是,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意願,排除種種師義無返顧地選擇繼續走社會主義集體化的共同富裕道路。
當時,擔任周家莊人民公社黨委書記的雷金河怎能也想不通,新中國開創的農業集體化道路有什麽錯? 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有什麽錯? 況且,經過20多年的發展與建設,人民公社已經具備了十分雄厚的物質基礎,十分適合社會化的大生產,如果分田單幹必然是對先進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嚴重破壞。 許多的公社頂不住壓力紛紛解散,周家莊人民公社麵臨生死考驗。
當時,河北省調整縣級領導班子給縣委書記的一大任務就是把周家莊公社解散,把土地分掉。 雷金河這位老共產黨員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們黨一貫講實事求是,為什麽在解散人民公社問題上就不能實事求是呢? 就不能尊重群眾的願望非要搞「一刀切呢」? 「大家都知道集體經濟基礎比較好,開會討論是否要分地的時候,除了一兩戶之外,其他的社員都不願分地到戶。」 如今年逾古稀的劉建中親自參加了當年征求群眾 意見的討論會,至今記憶尤新。
人民公社帶頭人、「老堅決」雷金河,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開始了他的頑強的力爭。 先是拖,拖不過。 雷金河心急如焚四處奔波向上反映情況。 解放後雷金河是晉州農民走合作化、集體化道路的帶頭人,領導了第一個人民公社的成立並任黨委書記。 他也是河北省和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由於周家莊人民公社早就是河北的先進典型,也認識了不少上級領導。 據傳雷金河在抗戰時期就是威震敵膽的遊擊隊長,作戰英勇,與當時駐紮冀中的彭真、呂正操等八路軍高級將領亦有生死之交,這也成了他能頂住巨大壓力 的資本。 他多次京,向當年的老首長陳述鄉親們的願望,但中央領導並沒有給予明確答複,隻是讓他“再觀察一下。”
鮮為人知的是,為了表示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的決心,周家莊農民采取了十分特別的辦法明誌,以示保衛人民公社的堅定決心。 討論會後,每位派代表在保留人民公社的「生死狀」上簽上名字,摁上了鮮紅的手印。 此外,雷金河也向當時的河北省領導寫下保證書:「不分包到戶,社員的收入可以高於分包到戶的農民。如果幹一年,我們沒有其他公社好,我們就將 地分了。 但省裏提出的條件是必須把公社的名稱改成鄉。
30年來,周家莊農工貿齊頭並進,已有9家大型集體工業企業,並有許多形成規模的農貿加工、養殖基地和文化服務業等。 從1981年開始,周家莊的家家戶戶已免費使用上了自來水。 隔年開始對年滿65歲的老人實行養老津貼、對孤寡老人實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所有鄉民享有免費醫療、教育、住宅等10多項福利或補貼,而且福利範圍和水準在不斷擴展和提高。 當初,從公社出走搞單幹的幾戶人家又紛紛回到了公社的大家庭。
「公社是顆常青藤,社員就是藤上的瓜,瓜兒連著藤,藤兒牽著瓜,藤兒越肥瓜越甜,藤兒越壯瓜越大」。 周家莊實踐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冀中大地,成為中國農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 盡管由於種種政治上的原因,多年來周家莊很少被主流媒體宣傳報道,但是這裏依然吸引了廣大農民的目光,並得到許多國際友人的讚譽。 實踐證明,周家莊道路是社會主義的陽關大道,是中國億萬農民的夢想與期望。
曆史將毛澤東越拉越近。
今年是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一百二十年在曆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發生在1893年到2013年這一百二十年間的事情卻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曆史的一切發展,都有其本身的內在原因,但每一個尊重曆史的人又都無法否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一翻天覆地的曆史變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 .
毛澤東並沒有一直生活在這一百二十年裏,他早在37年前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的影響卻沒有隨著他的離去而稍加減弱;在他一百二十 周年誕辰日的時候,人們可以十分強烈地感覺到他的現實存在。 毛澤東這個名字連同它代表的某種含義,無時無刻不在地觸動著中國社會敏感的神經,而每到某些特殊的日子,比如他的忌日或誕辰日,這種觸動都會呈現出爆發或集中的形式 。 盡管執政者總是有意無意地試圖淡化毛澤東的影響,但在民間,他的影響似乎正在表現出一種逆時間增強的趨勢:一百一十周年時強過一百周年,一百二十周年時 強過一百一十周年。 曆史好像在開個玩笑:時間的流逝不是在將毛澤東送遠,而是在將他拉近。
這是為什麽?
首先,是因為毛澤東他本人具有穿越曆史的洞察力。 據說,毛澤東昔日的一位戰友在他逝世多年後說了這樣一句話:毛主席比我們這些人早看了五十年。 後來的曆史見證了這句話,毛澤東當年的許多擔憂和警告今天都已經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那麽,毛澤東為什麽有這樣的遠見卓識? 因為毛澤東是天才,比別人聰明? 因為毛澤東熟讀史書,深諳曆史大勢? 都可能。 但是,這些也許都不是根本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是愛,是毛澤東對創造人類社會、推動曆史前進的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的深深的愛。是毛澤東見不得勞動者受苦受難的悲憫之心。因為愛,毛澤東為他們操著很長遠、很長遠的心。
今天,等到我們這些後來人也終於看清毛澤東從前看到的東西時,我們會有一種時空的錯覺,以為毛澤東本人就在眼前;我們中的一些能感受到毛澤東的愛心的人,會覺得毛澤東離自己很近。
其次,是因為三十多年中國社會不是在前進而是在倒退。
現在有一種說法: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後三十年,也不能用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其實,人類曆史沒有任何一個階段是完美的,但在任何一個階段,人們的追求都是社會的進步。
剛剛過去的三十幾年,中國社會進步了嗎? 沒有。
如果硬說有了一點進步的話,那就是它產生了一小批過去沒有的《富人》資本家。 而這點“進步“的代價是什麽呢? 是財富的大量外流,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是環境的極大破壞,是道德的迅速墮落。
當所謂的總「設計」這場改革的「頂層」走資派們在煞有介事的「自信」著的時候,那個越來越大的「弱勢群體」卻越來越有一種「辛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的被拋棄的感覺。 .
曆史倒退了,以往曆史中的鏡頭自然是近了而不是遠了,毛澤東這個曾經的曆史人物也就越來越自然地走進了現實。
再次,是因為仇恨毛澤東的人對他無止盡的「紀念」。 兩年前,在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一十八周年的時候,一位叫做暫時無派網友在他的《他被逼成了神》文章中說了這樣一段話「他死了以後,好像也 真的具備了神才具備的某些特點:他背著沉重的十字架,為那些當年與他同行的人的過錯贖罪,為今天享受著他奮鬥成果的人的罪惡贖罪。 似乎都和他無關; 現代中國的一切罪惡似乎都要由他一個人負責。 被推卸的理由。 越來越多的人心中複活,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心目中的真正的守護勞動人民窮人們的神靈。
毛澤東生前曾對一位友人說:四個「偉大」很討嫌,以後統統不要,隻保留一個teacher(教師)。
是的,毛澤東一生都是一位教師,一生都在試圖教導他所熱愛的人民學會擺脫剝削和壓迫、掌握自己的命運。
但很可惜,盡管毛澤東窮其一生的努力,甚至不惜將自己打得粉粹,毛澤東也沒有在生前成功地擔當好教師這個角色。毛澤東最終沒能使人民理解他。
我們普通的老百姓太鼠目寸光了,當有人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小恩小惠來誘惑我們的時候,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向毛澤東輕率地揮了揮手,然後跟著這個人走了。
直到許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們中的許多人才開始理解毛澤東。
看來,再偉大的教師也不如讓人經曆苦難和有反麵教育更能讓人民理解生活中的真理。
今天,勞動人民的苦難正在教育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
他們中的許多人開始走近毛澤東。
他們開始不屑執政者的“引導”,他們開始質疑“公知”的“教誨”,他們開始用自己年輕的心去讀毛澤東的這本大書。
在他們的身上,寄托中國未來的希望,寄托社會主義的明天。
最近,網上出了紀念毛澤東的動畫片《爺爺去哪兒》。
那裏麵有一句台詞,聽了熱淚盈眶:“也許現在他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流淚,是因為我相信,毛澤東真的正在回家的路上。這個家,就是千千萬萬顆正在醒悟的勞動人民的人心中。
毛澤東能做到的,為何別人做不到?
毛澤東所解決的問題,所做到的事,有些是別人做不到的。 戰爭時期就不說了,因為情況特殊,不是人人能碰到的。 那就說解放後吧。
一是解決匪患了。 土匪為患在中國曆史上長期存在,從來沒有消除過,在有的地方,有世代為匪的家族,到解放初已有幾十代了。
然而解放後在短短的三年內就徹底清除了匪患,而且是根除,從此中國再也沒有了令人毛骨聳然的土匪作亂了。
這不僅在中國是功德無量的奇跡,在全世界也是不可思議的奇跡。
直到今天,在全世界仍然未能解決恐怖主義和黑社會問題。
在美國,恐怖攻擊和槍擊案仍然讓人們日夜恐慌。
二是消滅了娼妓現象,隨之消滅了性病,這也是在曆史從來沒有解決過的問題,全世界至今也再也沒有人解決過。
三是解決了耕者有其田和失業問題。
這是解決匪患和娼妓問題的基礎。 如果不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和就業吃飯問題,就必然有人去當土匪和娼妓。
解放之初,有大量的災民和流民需要救濟和安置,有大批前政權的軍政人員包下來需要安排,但是國家又是國民黨留下積貧積弱的爛攤子,不法資本家又在百般搗亂,帝國主義 又在封鎖幹涉。
帝國主義的預言家曾經斷言,毛澤東帶領的泥腿子們撐不了三個月。
在這種情況,隻花了三年時間,就恢複了國民經濟,社會從此走安定。 這也是令舉世為之震驚的奇跡。
直到今天,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仍然沒有一個國家能解決失業問題。
西方國家失業率普遍在5%以上,他們的政客在竟選時從來隻敢說控製失業率而不敢說消消滅失業。
而隻要有失業現象的存在,社會就不可能安寧和諧。
當然,這些問題不是毛澤東一個人解決的,而是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共同解決的。 正因為毛澤東順應了人民的意願和史發展的規律,所以才創造了曆史性的豐功偉績。
毛澤東時代不是沒有問題,有舊社會遣留下來的大量難題,有敵對勢力不斷的破壞和搗亂,也有內部的不同意見和工作中的失誤。
但是這些問題都能夠及時發現並迅速解決。
例如文革中的打砸搶,武鬥等等,都很快被製止了。
毛澤東針對李慶霖在來信中所反映的知青問題,回信答複說,此類問題甚多,當統籌解決。
當時對種問題,都是在統籌中逐步解決的。
有問題不怕,隻要去解決而且能解決,那麽人民就有了希望。
有些所謂菁英專家,挖空心思反毛澤東,說什麽毛澤東不懂經濟,治國無方。 這真是螳螂臂當車,狂犬吠日。
不要說毛澤東解決的這些世界級難題,就是一般的經濟問題他們又能解決哪怕是一個麽?
這麽多年了,失業問題解決了嗎?
房價問題解決了嗎?
三農問題解決了嗎?
環保問題解決了嗎?
腐敗問題解決了嗎?
黃賭毒問題解決了嗎?
食品安全問題解決了嗎?
醫療問題,欠薪問題,交通擁堵問題,眼麵前的種種問題,他們一個也解決不了,而且也看不到解決的希望,難得他們自我感覺良好,還有臉自吹自擂,還有臉說毛澤東的 不是。
如果他們能解決哪怕一個問題,人們也不至於如懷念毛澤東。
有人說毛澤東是人不是神。 同樣是人,毛澤東能做到的你為何做不到? 毛澤東也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我們一般人做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也會碰到種種問題,如何去解決的呢? 例如考學校,考資質,找工作,找對象,辦手續,做生意,包括求醫問藥,鍛煉身體,是求神拜佛,托關係走門子,投機取巧,相信“大師”廣告,還是靠自己的 真本事和艱苦努力奮鬥?
這麽多年了,有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受過騙上過當走過彎路?
這麽多的慘痛教訓,讓人們怎能不懷念毛澤東?
試問這些專門反毛澤東的所謂菁英專家,你們可做過一件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對得起社會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麽?
1959年4月29日毛澤東給全國各級幹部的一封信。
省級、地級、縣級、社級、隊級、小隊級的同誌們:
我想和同誌商量幾個問題,都是關於農業的。
第一個問題,包產問題。
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 包產一定要落實。 根本不要管上級規定的那一套指標。 不管這些,隻管現實可能。 例如,去年畝產隻有三百斤,今年能增產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 吹上八百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己,實際辦不到,有何益處呢? 又例如,去年畝產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績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說,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問題,密植問題。
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許多年青幹部和某些上級機關缺乏經驗,一個勁兒要密植,有些人竟說愈密愈好。 不對,老年人懷疑,中年人也有懷疑的。 這三種人開一個會,得出一個適當的密度,那就好了。 既然要包產,密植問題就得由生產隊、生產小隊商量決定。 上麵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無用,而且害人不淺。 因此,根本不要下這種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規定一個密植幅度,不作為命令下達,隻供下麵參考。 此外,上麵要精心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為好,積累經驗,根據因氣候不同,因地點不同,因土、肥、水、種等條件不同,因各種作物的情況不同,因田間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做出一個比較科學的密植程度的規定,幾年之內達到一個實際可行的標準那就好了。
第三個問題,節約糧食問題。
要十分抓緊,按人定量。 忙時多吃,閑時少吃,閑時半幹半稀,雜以蕃薯、青菜、瓜豆、芋頭之類。 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緊。 每年一定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緊很緊,而且要抓得及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一定要有儲備糧,年年儲一點,逐年增多,經過十年八年奮鬥,糧食問題可能解決。 在十年內,一切大話、高調切不可講,講就是十分危險的。 須知我國是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一件大事。
第四個問題,播種麵積要多少的問題。
少種高產多收的計劃,是一個遠景計劃,是可能的。 但十年內不能全部實行,也不能大部實行。 十年內,隻能看情況逐步實行。 三年以內,大部不可行。 三年以內,要力爭多種,目前幾年的方針是:廣種薄收與少種多收的高額豐產田同時進行。
第五個問題,機械化問題。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 要有十年時間,四年以內小解決,七年內中解決,十年以內大解決。 今年;明年、後年,這三年內,主要依靠改良農具,半機械化農具,每省每地每縣都要設一個農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學技術人員和農村有經驗的鐵匠、木匠, 收集全省、全地、全縣各種比較進步的農具,加以比較,加以實驗,加以改進,試製新式農具。 試製成功,在田裏實驗,確實有效,然後才能成批製造,加以推廣。 提高機械化,用機械製造化肥這件事,必須包括在內,逐年增加化學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個問題,講真話問題。
包產能包多少,就講能包多少。 不講經過努力實在做不到又勉強講做得的假話。 各項增產措施,實行“八字憲法',每項都不可講假話。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 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的。 應當說,有許多假話是上麵壓出來的。 上麵,一吹,二壓,三許願,使下麵很難辦。 因此,幹勁一定要有,假話一定不可講。
以上六件事,請同誌們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見,以求得真理為目的。
我們辦農業、工業的經驗還很不足。 一年一年積累經驗,再過十年,客觀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們認識,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就有自由了。
什麽叫自由? 自由就是對必然的認識。
同目前流行的一些高調比較起來,我在這裏唱的是低調,目的在真正調動積極性,達到增產目的。
如果事實不是我講的那樣低,而達到了較高的目的,我變為保守主義者,那就謝天謝地,不勝光榮之至。
——1959年4月29日《黨內通訊》
有人抱怨改革開放後,過度開發汙染了空氣環境。漫畫家作畫為證。
漫畫 :一群魚掉進糞坑,抱怨環境差。
一條蛆爬過來罵:你丫的閉嘴!
你不能用魚缸標準評價糞坑,根據我們糞坑的標準這已經很好了,完全符合糞坑《特色》的發展水平。
再說,我們是先汙染後治理,調配這一坑大糞我們容易嗎?
魚默默忍耐了。
蛆們卻一隻接著一隻,偷偷爬出糞坑,變成蒼蠅,飛走了。
部分菁英手遮天,
億萬屁民苦難言。
拐騙坑蒙欺壓貶,
誰與人民梳苦難。
鬼怪妖魔舞蹁躚,
疑惑故國三十年。
一朝掀起工農戟,
誓叫日月換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