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博士流浪》缺少一課上山下鄉

(2024-01-11 10:42:06) 下一個

《博士流浪》缺少一課上山下鄉






毛澤東:現在這種教育製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梁、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樣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

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十幾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

其實,入學前的小孩,一歲到七歲,接觸事物很多。二歲學說話,三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裏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外國人的區別,……隻剩下了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點。

誰見過“人”?隻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隻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樓,北京的四合院。

大學教育應當改造,上學的時間不要那麽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曆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曆史學家搞不了曆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

要改造文科大學,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高中畢業後,就要先做點實際工作。單下農村還不行,還要下工廠,下商店,下連隊。這樣搞他幾年,然後讀兩年書就行了。

大學如果是五年的話,在下麵搞三年。教員也要下去,一麵工作,一麵教。哲學、文學、曆史,不可以在下麵教嗎?一定要在大洋樓裏教嗎?

毛澤東:教師要向人民群眾學習

文科要以社會為工廠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力量的來源是人民群眾。不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哪一個也不行。要在人民群眾那裏學得知識,製定政策,然後再去教育人民群眾。所以要想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沒有一個教師不是先當學生的。而且當教師之後,也還要向人民群眾學習,了解自己學生的情況。

清華大學有工廠。它是一所理工科學校,學生如果隻有書本知識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但是,大學文科不好設工廠,不好設什麽文學工廠、曆史學工廠、經濟學工廠,或者小說工廠。文科要把整個社會作為自己的工廠。師生應該接觸農民和城市工人,接觸工業和農業。不然學生畢業,用處不大。如學法律的,如果不到社會中去了解犯罪情況,法律是學不好的。不可能有什麽法律工廠,要以社會為工廠。

毛澤東:教育製度要改革

(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

階級鬥爭是你們的一門主課。你們學院應該去農村搞“四清”,去工廠搞“五反”。不搞“四清”就不了解農民,不搞“五反”就不了解工人。階級鬥爭都不知道,怎麽能算大學畢業?

整個教育製度就是那樣,公開號召去爭取那個五分。就有那麽一些人把分數看透了,大膽主動地去學。把那一套看透了,學習也主動了。據說某大學有個學生,平時不記筆記,考試時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畢業論文在班裏水平最高。在學校是全優,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優。中國曆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是有些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有點真才實學。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隻是跟在教員的後麵跑,自己沒有主動性。

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麽不反?隻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

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麽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麽?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上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麽多幹什麽?

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員就那麽點本事,離開講稿什麽也不行。為什麽不把講稿發給你們,與你們一起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回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的了。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

毛澤東:學製可以縮短。

學製縮短以後,中學畢業生隻有十五六歲,不夠當兵年齡,也可以過軍隊生活。不僅男生,女生也可以辦紅色娘子軍,讓十六七歲的女孩子去過半年到一年的軍隊生活。

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

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活動。

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讚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獲,為什麽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

舊教學製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讚成。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麽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駕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開頭做過小官,管理糧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後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官,群眾的事就聽不到了。他後來辦私塾,反對學生從事勞動。

明朝李時珍長期自己上山采藥,才寫了《本草綱目》。更早些的,有所發明的祖衝之,也沒有上過什麽中學、大學。

美國的富蘭克林是印刷所學徒,也賣過報。他是電的大發明家。?英國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機的大發明家。

高爾基的學問完全是自學的,據說他隻上過兩年小學。

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麽是語法,什麽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

課程講得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麽多注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麵,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麵,成為書呆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要自學,靠自己學。肖楚女沒有上過學校,不但沒有上過洋學堂,私塾也沒有上過。我是很喜歡他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教書主要靠他。他是武昌茶館裏跑堂的,能寫得很漂亮的文章。在農民運動講習所,我們就是拿這一省那一省農民運動的小冊子給人家看。現在大學不發講義,教員念,叫學生死抄。為什麽不發講義?據說是怕犯錯誤。其實還不是一樣?死抄就不怕犯錯誤?應該印出來叫學生看、研究。你應該少講幾句!主要是學生看材料,把材料給人家。材料不隻發一方麵的,兩方麵的(正反麵)都要發。我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就是紅軍大學的講義。寫了就不要講了,書發給你們,讓你們自己看。

蘇聯出了修正主義,我們也有可能出修正主義。如何防止出修正主義,怎樣培養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我看有五條:

第一條,要教育幹部懂得一些馬列主義,懂得多一些更好。就是說,要搞馬列主義,不搞修正主義。

第二條,要為大多數人民謀利益,為中國人民大多數謀利益,為世界人民大多數謀利益,不是為少數人,不是為剝削階級,不是為資產階級,不是為地、富、反、壞、右。沒有這一條,不能當支部書記,更不能當中央委員。赫魯曉夫是為少數人的利益,我們是為大多數人的利益。

第三條,要能夠團結大多數人。所謂團結大多數人,包括從前反對自己反對錯了的人,不管他是哪個山頭的,不要記仇,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們的經驗證明,如果不是“七大”的正確的團結方針,我們的革命就不能勝利。對於搞陰謀詭計的人要注意,如中央就出了高、饒、彭、黃等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的人就是要搞陰謀,他要搞,有什麽辦法,現在還有要搞的嘛!搞陰謀的人,是客觀存在,不是我們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的統一。五個指頭,四個指頭向一邊,大拇指向另一邊,這才捏得攏。

完全的純是沒有的,這個道理許多人沒有想通。不純才成其為自然界,成其為社會。完全的純就不成其為自然界,不成其為社會,不合乎辯證規律。不純是絕對的,純是相對的,這就是對立的統一。掃地,一天到晚掃二十四個鍾頭,還是有塵土。你們看,我們黨的曆史上哪年純過嗎?但是卻沒有把我們搞垮。帝國主義也好,我們黨裏冒出來的修正主義也好,都沒有把我們搞垮。解放以後出了高崗、饒漱石、彭德懷,搞垮了我們沒有?沒有。搞垮我們是不容易的,這是曆史經驗。

人是可以改變的。有少數人變不了,吃了飯就罵人,各省都有一點,是極少數,不變也可以,讓他們去罵。對那些犯錯誤的人,要勸他們改好。要幫助人家改正。隻要他認真改正了,就不要老是批評沒完。

要團結廣大群眾,團結廣大幹部,團結這兩個百分之九十五。

第四條,有事要跟同誌們商量,要充分醞釀,要聽各種意見,反對的意見也可以讓他講出來。要講民主,不要“一言堂”,一開會就自己講幾個鍾頭,不讓人家講話。不要開會時讚成,會後又翻案,又說不讚成。共產黨人要搞民主作風,不能搞家長作風。

第五條,自己有了錯誤,要作自我批評。一個指揮員指揮打仗,三個仗,勝二個,敗一個,就可以當下去。打主意,對的多,錯的少一點,就行了。不要總是以為自己對,好像真理都在自己手裏。不要總是認為隻有自己才行,別人什麽都不行,好像世界上沒有自己,地球就不轉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前進的。無產階級的大人物,像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不是都逝世了嗎?世界革命還是在前進。

但是,接班人的問題還是要部署一下。要準備好接班人。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總是要在大風大浪中成長的。

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

辦教育也要看幹部。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要看學校的校長和黨委究竟是怎麽樣,他們的政治水平如何來決定。學校的校長、教員是為學生服務的,不是學生為校長、教員服務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寧可《當柴燒》不願幫窮人上升




《高考》讓少數窮人上升了。而少數窮人上升了,寧可《當柴燒》,也不願再來幫其他的窮人上升了。這就是走資派特色政府的《高考》教育下的《檀香木》。而這些《檀香木》寧可《當柴燒》再也不願幫窮人上升的了,或是被稱為《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就是走資派鄧小平複辟《高考》的最“公平“的政績。

自從走資派鄧小平複辟《高考》或稱恢複舊式高考以來, 開頭的幾年由於處於社會轉製期, 孩子們及其他們的家庭貧富相差不大, 人人都享受著各種免費的社會福利, 參加高考前的複習階段有的在農村"上山下鄉", 人民公社的社員們一聽說有個孩子要複習功課參加高考, 總是給於積極地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有的己參加工作後更是方便, 請假專心複習工資照拿廠裏頭頭們一路綠燈。一旦考上了還要大張旗鼓地歡送一下。至於上了大學也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幾乎都是免費的包括吃住和一切學雜費用, 說不定還發一些零化錢。享受著國家幹部的待遇。因為國家急需人才啊! 這樣的上大學有誰不願意? 有誰不喜歡嗎? 古今中外人類曆史上有過幾次這樣的機遇?

上大學讀書經三年四年大學畢業了, 幾乎都不會也不願分配到農村工廠去的。各種學校科研機關等用人單位早己要去了。雖然沒有回到工廠或農村,但善良的當時送孩子們上大學的工人們農民們也很高興和喜歡, 總以為孩子們學成之後,為了建設新中國歡迎大學生們服從國家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當然在恢複高考開頭這幾年的大學生裏有工人農民家庭出生的孩子, 也有出生於四九年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當然,當時還有一些孩子的祖父輩是反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地富反壞右分子, 因為填寫高考表上取消了成分一擋。這是最最重要的一條也是恢複《高考》的主要原因。

後來的"知識改變命運", "高考改變命運"歡呼者們,主要是這些大學生們。而那些工農出生的大學生們,有的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有的其實是瞎起哄而己。

有的說,農村的孩子, 窮人家的孩子隻有靠讀書高考來改變命運? 那麽,沒有考上大學的就無法改變命。

有的說,窮人家的孩子隻有靠出國移民來改變命運? 有幾個能做到?

改變啥子命運嗎? 工人農民在任何時期都占極大多數人, 全部改變命運? 全部出國移民? 全部《高考》上大學行嗎?!顯然是忽悠。

至於學到了知識,學到了本事之後呢?再後來是不是為祖國建設服務了嗎?那些沒上大學的人就己經不重要了?《高考》上升了,成為了上等人, 成為了走資派官員, 成為了資本家富人, 成為了磚家叫獸精英階層。公費公派出國留學了, 公費公派出國訪問學者了, 完成了研究生博士了, 成了外籍磚家叫獸了, 留在國外移民了, 全家定居國外了, 作為磚家叫獸回中國投資了, 指導工作了......外國中國兩地拿好處。

在外國時不時地罵罵共產黨, 譏瘋一下農民出身的毛澤東, 評議一下中國這個不行, 那個落後, 數落一下中國人素質如此低俗。住在國外的大房子裏細細品味著有那麽多地高興和喜來。

在中國掙錢後帶著大把的錢西裝畢挺地飛回國外的豪宅裏享受著歡樂著。顯然是《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知識給個人帶來了財運。而就是:寧可《當柴燒》也不願幫助其他窮人們上升。

想起百年前陳獨秀周恩來等無數的出身富人家庭的孩子們,出國留學後為了讓窮人地位上升,選擇回中國浴血奮戰幾十年,逝世前沒有為自己留下任何財產。為了讓大多數窮人上升成為國家主人。他們做到了。而他們為之奮鬥的讓大多數窮人上升成為國家主人後,這些後代忘了前輩的恩情不算,還要寧可《當柴燒》也不願幫助其他窮人們上升。陳獨秀周恩來等無數的前輩們在地下安心嗎?

然而到了《文革》結束四十多年後的今天,走資派特色政府的一切私有化後,資本主義的教育產業化了, 對於大多數低端人口工人農民們的孩子們那怕買一支筆都要自己化錢了, 教育費用一天天地上漲, 所有物價不斷上漲。人群中的貪富差距越來越大, 對於低收入的孩子們來說如何能與富人家的子女相同地參加高考?能顯示出公平來嗎?

富人窮人的不同, 城市和農村的不同, 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不同, 各地教育資源的不同, 高考能是公平的嗎? 能讓窮人上升嗎?

《高考》 除了在教育鏈上搶錢的少數人靠教育來賺錢的資本家得到好處之外, 對於沒有錢的低端人口帶來什麽益處呢?! 其實有了錢的權貴們家的孩子《高考》可以請人代考, 論文可以去找人代寫, 大學畢業證書也可以買到。高考隻是一個忽悠, 忽悠那些低端人口們夢想改變命運的人。是的偶爾會有一些個例, 但有些個例可以用《悲》來形容。

先看看見於新聞謀體的, 當然沒有報導的還有多少呢?!

2001年7月31日,《新浪網》在《人生的未來有多遠--透視落榜生自殺現象》一文中指出,在福建福鼎市崳山島海域,17歲的劉某因高考成績不理想,怕挨父母打罵,便離家出走從福鼎城關坐車到了沙埕港,又乘船來到崳山島,從一塊6.7米高的礁石上跳進海裏。.......

2006年8月初,《華商報》刊發了一篇新聞題目是《陝西一女孩高考落榜 父親絕望自盡》,文章稱,戶縣女孩張小雨因為高考落榜父親絕望的上吊自殺了。7月10日到27日張小雨的第一誌願未被錄取,7月29日張小雨在父親的帶領下一直在忙碌著補錄的事,但都沒能如願,7月30日早上8點左右小雨的父親竟上吊自殺了,自殺前的晚上,小雨的父親曾絕望的說:“一切都完了,不想活了。”

《貴州都市報》在2006年8月底刊文《貴州一女生高考落榜無錢複讀深夜割腕自殺》,文章稱,今年20歲的小惠因為隻考了300多分,想再複讀一年,但家裏沒錢供他讀書,於是她便用菜刀在兩隻手腕上各劃了一刀,.......

2011年6月下旬,《齊魯晚報》在《少女複讀後高考落榜喝農藥欲自殺》一文中稱,今年21歲的張堯家在菏澤市巨野縣,當她得知她的高考成績離本科分數線差了150多分時,她將房門緊鎖喝下農藥“百草枯”,從鄉衛生院到縣醫院連續搶救10多個小時,之後又轉院到省城濟南在省立醫院救治.......

2013年3月初,《河南商報》在一篇《男子高考落榜後抑鬱七年 與母親爭吵後跳樓身亡》新聞中這樣寫道,26歲的謝某因2005年高考失利精神受到刺激得了抑鬱症,7年一直在吃藥,因為與母親爭吵最終選擇了用跳樓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3年6月25日,《遼沈晚報》刊發了一篇《高考複讀生查詢成績後裝著石塊投河自殺》報道,文章稱,6月9日,在高考標準答案揭曉的當晚,營口市大石橋複讀考生李新離家出走,14日李新的父母接到警方電話,稱李新在鞍山郊區的一處河裏投河自殺,身上裝著兩個大石頭,還有準考證。

2013年7月《中國青年報》在《高考落榜生自殺身亡 遺書稱自己死父母才能輕鬆》中這樣寫道,楊媛這個家在四川崇州一個小村莊的複讀生,在成績揭曉的當晚,她收到手機短信,內容顯示,她今年高考的總分數454分,四川省高考理科本科第三批錄取控製分數線460分。得到這個消息後,她先是拿著水果刀割腕,因沒有割到主動脈而找到家中的農藥磷化鋁,吞了3顆藥丸,隨後跟母親說了個借口就出去了,最終,楊媛在村口公路的輔道上昏了過去,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她在遺書裏這樣寫道:“隻有我死了,你們才能輕鬆點。”

2013年7月,《長江商報》刊發新聞《高考落榜複讀生吞鋼釘自殺》,文章稱,武漢19歲的小王因上一年的高考失利成了青山區某學校的複讀生,7月3日晚上,她因為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績很不理想的消息,在房間裏吞下7枚鋼釘和5枚硬幣企圖自殺後因父母發現及時到武漢某醫院手術取出了鋼釘與硬幣脫離危險保全了性命。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為了出人頭地、回報父母,20歲的崇州女孩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後,選擇了複讀。今年,複讀了一年的她,差理科三本線仍有6分差距。在得知這個成績後,她選擇了割腕、喝農藥結束自己的生命。她以為這樣能讓父母輕鬆點,不想這卻成為父母一生中的痛。

其實類似這樣的悲劇,已經發生了不止一起。正值花季年齡的他們,為什麽會不顧一切走上絕路?高考考生自殺的悲劇為何年年上演?有多少考生因為高考失意自殺?每年這個時節,都會讓人心痛。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高考讓窮人上升後檀香木當柴燒





《高考》讓少數窮人家的孩子上升到何處去?《高考讓窮人上升》這是符合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後,所謂的改革開放的國策的忽悠《少數人先富》相一致的,主要是為全麵複辟資本主義私有化做準備的。重新製造資本家和精英,拉大貧富差距讓整個社會又回到少數人是《富人》,多數人是《窮人》的半資本主義半封建主義,同時又夾雜著一些社會主義的“特色社會“。在這樣的“特色社會“裏,《高考》讓少數窮人家的孩子上升到何處去?

簡要回答:當然是上升到《富人》區去。這裏的《富人》區是指所有的權貴階級,包括走資派資本家及富人階級。

那麽這些少數的窮人家的孩子上升《富人》區後又是如何呢?大多數的窮孩子上升後成《檀香木當柴燒》,少數的就有各種各樣的。

《檀香木當柴燒》這詞組,不是本博主創造發明的。是《qxw66 》博主創造發明的。是在《孫博士回國之我見---支持孫申請恢複中國國籍(2)》中說的。摘錄完整段落如:

“還有愛國大V的政治解讀則更加毒辣,就是美國8,90年代大肆引入中國理工人才是為了毀滅中國一代精華。。。客觀的說,雖然很多人才在美國發光發熱對美國做出重大貢獻(其中也有少數回流中國,但比例較低),但多少人仍然是檀香木當柴燒的浪費了。。。當然,能當柴也不錯了,有些人像孫,想當柴而不得。“

這段文字是什麽意思各位看官自作解讀。本博主取自《檀香木當柴燒》這詞組作標題。是想說,《檀香木》是木材中的珍品。用《檀香木》來比喻《8,90年代中國理工人才》《中國一代精華》這件事。

在這《8,90年代中國理工人才》中,《中國一代精華》中,其共同的特點都是通過《高考》上升的。還有一個特大特點:這批上升的都是《窮人》。雖然家庭出身不同,但那時代都是《窮人》是能達成共識的。這《8,90年代》上升的“精華“中有不少著書立傳,以控訴的口吻訴說了當時如何窮,隻帶幾美元幾十美元來到了美國。而閉口不談免費受教育,為《高考》在工廠的,工人們為了讓參加《高考》的拿工資複習功課不上班勞動。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人民公社社員們讓他們不參加勞動專門複習功課。當然工人農民的這些支持是微不足道的。但當時工人農民隻能做到這些。希望他們考上大學。能否學成回來工人農民們一定不敢多想。

這《8,90年代中國理工人才》,《中國一代精華》《高考》上升了再也不到工廠農村去了。上升成了達官貴人《富人》。自由了,幸福了。民主了,有人權了。《檀香木當柴燒》了。這是《高考》讓少數窮人家的孩子上升後的一種。而且也是大多數的一種。

《高考》讓少數窮人家的孩子上升後,成了反共產黨反毛澤東反華反中的一種。這一種有上至美國政府當高參的,下至個體反共專業戶。這一種有多少人?無法知道。恐怕也不少。

《高考》讓少數窮人家的孩子上升後,成了流浪漢。有多少?天知道?不過天才少年流浪十六年,也是夠說明《高考》的上升作用了。

《高考》後,如今的大學生,博士生滿街都是。《檀香木當柴燒》?

”當然,能當柴也不錯了,有些人像孫,想當柴而不得。“

文革中批: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

改革後: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家和國。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高考》讓幾個窮人上升到何處





《高考》能讓幾個窮人上升?又要窮人上升到何處?提這二個問號主要想說,討論《高考》要有時代背景。民國及舊中國幾千年來窮人有條件參加《高考》嗎?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農村人民公社裏的貧下中農都是主角。地富反壞右牛鬼蛇神是被專製的對象。沒有窮人和富人之分。不用《高考》都能免費接受教育,上小學中學大學。學完畢業又回到工廠農村去的。

所以,《高考》讓幾個窮人上升到何處?

當然,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了,在改革開放初還延續了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公有製的習慣,還沒有窮富分化嚴重。完全私有化之後,階級固化後,還拿《高考》忽悠,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白癡智障。

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學生,可能都聽過這樣語重心長的教導:高考不是最完美的製度,但卻是中國當下最公平的製度。每年的高考季,許多人也都會挺身而出為高考辯護,理由也都大同小異:“高考有缺陷,但至少是底層子女往上走最公平的途徑”、“如果沒有高考,寒門子弟隻能待在社會最底層”。

在普通中國人的眼裏,高考是樸素的,是美好的。更為重要的是,高考是相對公平的,尚未被權力和資本過度染指。在人人平等的試卷麵前,寒門子弟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階層上升。擁有這樣的信念,諸如“考過高富帥,戰勝官二代”、“沒有高考,你拚得過富二代嗎?”這樣的標語才顯得格外有力量。

可是,在今天的中國,究竟有多少寒門子弟能靠高考“逆天改命”?“命運”之所以叫命運,是區區一場高考就能改寫的嗎?

高考是什麽?沒參加過如果說高考是寒門子弟的“鯉魚躍龍門”,那麽大部分寒門子弟連門的影子都見不著。

教育部的數據樂觀地告訴我們:2005-2010年,15-17歲學生的高中入學率已經從52.7%上升到82.5%。可惜,這個數據是摻過水的。亞洲開放銀行經濟學家研究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後,發現了真實的情況,事實上高中入學率僅從48.6%上升到52.9%。

這30%的水分從哪裏來的呢?多虧了虛高的職業高中入學率。2005年,教育部被要求在15年把職業高中入學率從20%提高到50%。於是,一大筆錢被砸向職業高中,經手這筆錢的地方政府自然不可能放過這個賺錢的好機會,就故意上報了虛高的職業高中入學率。

大部分貧困、農村地區的學生壓根兒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也往往沒讀完就中途輟學。人們以為的“最公平的競賽”,很多寒門子弟還沒參賽就已經被淘汰了。

猜猜看,100個進入初中的貧困農村學生,有多少能從高中畢業?“農村教育行動計劃”曆時7年的大規模調查顯示,2007-2013年,這100人中,僅有46人能進入高中,而高三畢業生隻剩下37人。同人不同命,生在大城市的孩子並不需要經曆“創造101”般的篩選率,90%的人都成功地從高中畢業了。

2013年8月15日,四川省德陽市,龍龍曾讀過兩年幼兒園和一學期一年級,後來因為沒生活費,便輟學了。很多時候,奶奶和龍龍總是坐在堂屋門檻上靜靜地發呆 / 視覺中國63%的輟學率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高中不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想上高中,總要交學費吧。2014年,《經濟學人》雜誌報道,包括書本費用在內,高中三年的學費動輒數千美元。“農村教育行動計劃”給出的三年學費數字是1659美元,這也是貧困、農村地區人均年純收入的10-15倍。

明麵上的錢寒門學子都給不出,更不用說暗地裏的錢。如果你生在貧困農村,你會發現附近的村鎮根本沒有高中,想讀附近城市唯一一所高中讀書,就不得不參與一場注定頭破血流的戰爭。雲南昆明的同學們,在你的家鄉,其實隻有25.3%的初中生能奪得一張高中的課桌。

大家都想上高中怎麽辦?成績不夠,那就擇校費來湊。一萬元,最多幾萬元就能為自己的孩子換個高中上,城市家庭當然會大呼“值得”,可是對於農村家庭來講,那很可能是全家人好幾年的收入。

2017年7月29日,陝西榆林,張倩倩被本科一批批次理工類重慶醫科大學臨床藥學(五年)專業錄取,她希望能成為醫生,然後為媽媽醫治疾病 / 視覺中國

拋開錢不談,學習能力低下也在給寒門子弟輟學加碼。“農村教育行動計劃”在為農村初中學生提供助學金後,仍有40%的初一學生選擇輟學。養尊處優的城市人常常責怪這些人“懶”、“不努力”、“不懂得感恩”,可是,師資、校舍、爸媽的受教育程度……農村惡劣的環境又豈是單靠“努力”二字就能對抗的?

高考這場“遊戲”,殘酷得很。一小撮農村學生費盡千幸萬苦終於站到了高考的門口,卻發現中國高校尤其是頂尖高校的大門正朝他們緊閉著。

高校擴招聽起來很像是農村學子的希望之光,畢竟20年來,普通本專科的招生人數和錄取率都在節節攀升。但很可惜,這份幸運並不屬於寒門學子。

上大學對他們而言不僅沒有更容易,反而更渺茫了。從前城市比農村入學率多三倍的時候,寒門子弟還能安慰自己說,“三倍不算多,過幾年農村學生就能追上來”。然而一年又一年,他們看著這個差距從三倍,到五倍,再到十倍,終於他們無法再自我欺騙,高等教育是普及了,可大多都沒普及到農村學子頭上。

越是好的大學,離農村學子的距離就越遠 。好不容易考上了,等待你的也往往不是頂尖大學。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發現,2012年複旦大學新招收的農村學生占比為10.36%,同濟大學18.98%,天津大學28.14%,吉林大學32.27%,南昌大學43.68%,西北師範大學59.85%,喀什大學(原喀什示範學院)56.98%。好大學的席位早在高考前就已預留給城市學生,農村學生隻能灰溜溜地去差大學讀書。

至於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北大,農村學生占比也在逐年滑落。回憶一下你看到的社會新聞,是不是有一個農村高考狀元對著鏡頭,眼含熱淚地說,“我就是要證明我們農村學生也能上清北!”。可這樣的故事再勵誌、再感人,農村學生難以觸碰到象牙塔尖的現實就擺在那裏。

寒門不僅是城鄉中的“鄉”,還是招生配額多少中的“少”。坊間流傳著一個笑話:

北京考生:“爸,我考了530,比一本分數線高了53分!”
北京爸爸:“兒子真有出息,咱出國旅遊去!”
山東考生:“爸,我考了530,跟二本分數線差了20分。”
山東爸爸:“真沒出息,別上了,和我打工去吧!”

笑話雖然不完全符合現實,但的確,中國的大學在各地有不同的招生名額。如果你的戶籍恰巧來自配額不利的省份,那麽你以為的“高分”就很可能被貶值。配額越少,競爭自然就越激烈,你進入好大學的機會也就越低。

更諷刺的是,越窮的地方招生配額偏偏越少。在“公平的世界”中,各個省份的入學機會指數應該等於整個國家的平均值,也就是1。然而在2006年,北京、上海、天津的入學機會指數分別為2.63、1.80、1.95;而甘肅、貴州和四川的指數分別為0.54、0.70和0.85。北京的高中畢業生上大學的可能是甘肅學生的4.87倍。

2018年6月2日,河北衡水二中高考考前衝刺誓師大會活動現場 。
當寒門子弟還在為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名額搶破腦袋的時候,北京、上海的城市學生也隻能無奈地聳聳肩膀,然後飄來一句,“抱歉啊,我剛好出生在這裏。”

躍過龍門的鯉魚,依然是鯉魚。
很多人都關心,寒門子弟當中考上985、211的佼佼者們如今過得怎麽樣?他們又是否如人們所願從此平步青雲,飛上枝頭變鳳凰?

如果改變命運僅僅是指獲得較高的收入,極少數寒門子弟確實做到了。如果你高考的成績能夠超過一本分數線,那麽你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的月工資要比一本分數線以下的畢業生平均高出122元。6%的起薪溢價可以被看作是你闖過重重關卡進入好大學的第一份獎勵。

盡管你起點比較低,但四年的高等教育會幫助你逐漸縮小和富裕學生的差距。除了學業以外,你還會獲得參與社區活動、領導學生組織以及實習和兼職等一係列鍛煉機會。北京大學生的數據更證明,你能夠憑借這些成為“後起之秀”,進而在畢業後與其他非貧困的競爭對手實現平等的收入。

2017年6月5日,安徽六安,學生在桌子上留下的字 。
這也是很多農村學生非要和千軍萬馬一起過高考這座獨木橋的原因,盡管機會渺茫,但高考確實是寒門子弟唯一的希望。“我奮鬥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固然心酸,但如果“我”是一個貴州農村從初中輟學到上海打工的農民工呢?

要麽“我”就乖乖回到農村,和我的父母共享同一份收入,同一份命運。2015年,貴州農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7397元。要麽“我”就隻能去上海打工,同年外出務工農民工的月均收入不過3359元,在生存線上下掙紮將成為我後半生的主旋律。

可是如果“我”能拿到複旦大學的文憑,至少“我”不必再為吃穿用度發愁。父母生病了,至少“我”能付得起大醫院的住院費。倘若“我”有了孩子,他也會知道,人生不止大山裏那一種活法。

紀錄片《高考》的開篇是《毛坦廠的日與夜》,其中複讀生吳世康的父親吳俊是毛坦廠中學的保安隊長。在這個連路邊的裁縫都能隨口說出“高考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的鎮子,兒子模擬考試排名暴跌的愁雲徹底籠罩了他。

長期以來,吳俊都覺得自己沒能在這所學校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手裏沒有那張叫做文憑的紙片。所以如今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兒子送進大學,讓他“將來能吃上一碗比較輕鬆的飯”。

2016年5月28日,北京一所國際學校高中生畢業典禮在孔廟舉行。北京等地優質的教育資源幾乎是寒門子弟永遠無法想象和享受的 / 視覺中國
然而,寒門子弟能做到的也隻有這些了。高考分數是否在一本以上,完全無法幫你拿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戶口”。而能不能在工作地點落戶和獲得工作單位的住房補貼,得看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成為“精英”大概是很多寒門子弟的終極理想了吧。隻有擁有管理崗位等“精英職位”,進入金融業等“精英行業”或者隸屬於國企等“精英所有製”才能讓自己被看作“精英群體”,真正地光耀門楣。但是無奈,高考分數在這方麵同樣幫不了你。相比之下,如果你的父母有一方符合上述三個條件,你成為精英群體的概率將分別提高33%、64%和24%。

說白了,那些能力無法帶給你的,恰恰由家庭提供。不同於家庭條件優越的人,身為寒門子弟,你隻要稍有不慎,就會被就業的激流吞沒。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家庭經濟條件越差,父母職業聲望越低,祖輩或父輩等直係親屬中職務級別越低的大學畢業生就越難就業。

2017年6月3日,安徽六安毛坦鎮,毛坦廠中學外,學生放飛孔明燈為即將到來的高考祈禱 。

真實的世界不相信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童話,更何況醜小鴨從來都不是鴨。倘若把人生比作一場遊戲,出身農村的你,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被迫開啟了困難模式。你需要一邊看著旁邊的城市玩家快速升級,一邊熬夜爆肝才能攢夠基本裝備,然後拿到高考這個核心關卡的入場券。

等進場後,你才領悟到這個遊戲的真諦,那就是你隻能打死小怪、刷刷經驗,“高氪金”玩家才能通關。終於有一天,你拚命考上了985、211大學,榮膺“頭號玩家”稱號,正想探索遊戲地圖上的其他副本,這時,一個溫柔的女聲響起:“對不起,該副本不向寒門子弟開放。”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走資派教育《精致利己主義者》





改革開放後的教育完全恢複了舊式教育的模式,共產黨的那種延安“抗大”式的試驗性的辦學思路完全被拋棄了,原本是旨在抗議舊式教育中隻為培養尖端人才的現象的“交白卷”行為成了笑柄。也就是說,改革開放後的教育政策是對文化大革命中的新式教育嚐試的“反動”。如果說,電影《決裂》是新式的“抗大”式教育對由“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所掌控的舊式教育話語權的決裂的話,那麽,改革開放以後的複辟了舊式教育政策就是後者對前者的徹底決裂。也就是說,電影中所全盤批判的,正是改革開放以後所全盤肯定的。這就是文革中兩種教育理念的較量!

四十多年過去了,忽然間,人們發現,改革開放之後的複辟舊式教育雖然給了文革中少數被專政的人通過上大學而獲得個人成功的機遇,但隨著這一政策的持續,唯升學率、唯分數主義的舊教育觀卻為現實社會製造了一大批對追逐名利的興趣遠遠高於求知的興趣的人。將自我實現看的遠遠高於社會責任的人, 即有人概括為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當然,這樣被製造出來的人一定是當不了“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的。他們倒是為自己謀得了許多加官進爵和出國、發財的機會,至於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有沒有哪怕一絲的承擔的意識就很難說了。不過畢竟,他們是改革開放後教育轉型的受益者。

既然有了二種社會製度轉型時期即既享受了社會主義一切免費的社會福利, 又搭上了私有化少數人先富的大蓬車以及那些依靠轉型期一批推行的舊式教育製度初期的受益者做榜樣,則人們難免不會激發起一種巨大的社會人士去追求的"中國夢",也就是說全社會所有的想改變命運的人都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進大學的身上。由於這種巨大的社會需求,所謂“教育產業化”以及伴隨之而來的“擴招”則成了大勢所趨,再也阻擋不了了。

然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推行舊式教育就合乎邏輯地演變成了低端人口頭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而給極力為孩子謀出路的低端人口中的家長們帶來無盡之負擔與痛苦焉。

如果,忍受痛苦換來的是甜美的報償的話,家長們還是想得通的。可隨著經濟危機的逼近,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與每年成倍增長的畢業生數量、社會所能提供的職業與應屆畢業生擇業的心理預期之間的剪刀差將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變成了一個“定時炸彈”,極大的威脅著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

就如電影《決裂》所隱喻的一樣,對於今天中國的社會而言,改革開放後不斷形成的舊式教育體製讓大量的應屆的畢業生成了隻能應付考試的“馬尾巴的功能”———他們的所學既與社會的需要脫節,他們的心態又與社會的環境脫節。除了憤怒,他們和他們將要麵臨的社會之間,還剩下了什麽呢?

為什麽中國的教育會搞成今天這個樣子?如果想要挖掘其深層次上的原因,還在於“決裂”這兩個字。曾經有一位中國的老板說,其實,就業的機會很多,有的行業就需要用人,可就是用不到專業對口的人,而許多職業是現在大學生不願意屈就的。為什麽許多的工作機會很多的大學生不願意幹呢?這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是分不開的。

四十多年前,被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所肯定的是“做對社會主義建設有貢獻的共產主義接班人”。而改革開放後的現在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是為追求個人成功而付出最少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益的資本家、官員、技術專家。顯然,社會對後者的吸納程度畢竟是有限的。

本來,一個健康的教育製度應該可以向社會提供各種類型的人才,而受教育者也會有著多元化的自我期許。但由於中國的社會各種的價值取向在不同曆史時期經曆了一個相互決裂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過程,於是乎,教育在新中國建國後的曆史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的角色———要麽為工農大眾的實際需要服務、走降低入學門檻、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學大綱與當地實際需要相結合的道路。要麽為培養尖端人才製造一大批對追逐名利的興趣遠遠高於求知的興趣的人;將自我實現看的遠遠高於社會責任的人, 即有人概括為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後的今天,該是需要更多地反思、更多地思考教育是培養學生們結合實際社會需要的新式教育, 還是盲目地培養些學非所用如學馬尾巴的功能式的舊式教育的時候了。

電影《決裂》於1975年上映,是反映文革後期文藝為政治服務的重要代表作。電影的主要內容是1958年抗大出身的墾殖場場長龍國正,到鬆山辦抗大式半工半讀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期間,又紅又專的無產階級辦學方針與嚴重脫離生產實踐的學究式資產階級辦學理念做堅決鬥爭的故事。

不但大學這樣,小學也如此,又紅又專的辦學理念貫徹中國教育的各個環節。小學一二年級,上半天文化課,另外半天是到農村去參加生產勞動。文革時期,綜合大學也有辦,主要培養以理論學習為研究課題的專業人才。

文革中大部分是專業院校,如農學院、林學院、醫學院、畜牧學院、工學院。按照教育要為生產實踐服務的方針,農學院下放到了農村,林學院被趕到了林區,工學院則辦到了工廠。大學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取消,改由工廠、農村、部隊基層單位推薦,大學的課程設置也要緊密結合地方的生產實踐。

如農業大學在南方山區道路崎嶇,主要牲畜是牛、豬,那麽主要專業課程應該是如何養牛、養豬,而不是講授馬尾巴的功能。在辦學理念上,反對高樓大廈,強調勤儉持家。

然而,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華麗的大轉身。小學、中學自不待言,大學的變化更大。專業院校被綜合大學替代,簡陋的土坯房被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所替代,專業課被大大壓縮,文化素質課大興其徑,生產實踐被模擬實驗所替代。 如林學院林學專業的學生,在黑板上“造林”,在紙上“育苗”,天曉得這樣的學生跑到生產單位是一種什麽樣的結局。至於“紅”的培養方向,更是被金錢、權力所異化,“寧在寶馬中哭泣、不在自行車上笑”,就是當代年輕人價值觀的真實寫照。

如今的大學生沒有信仰,也就沒有做人的道德價值底線,也談不上為什麽理想而堅守;長期在生存壓力下,極易為物質利益所誘惑而隨波逐流。為名為利不管黑道白道先富為道。例如在當官發財的當下,區區一個政府機關的處長職位,可以引來50多個教授激烈競爭。今天的高校, 論文壓倒一切,一個學美術的藝術類教師為職稱可以去炮製在化學期刊上發表論文。假文憑假論文等等什麽都有。隻要有名稱都可以造出假來, 還可以===以假亂真。

文革有很多令人不爽的人和事,也給少數人帶來痛苦。然而,文革中有許多好的人和事, 有許多的精華。尤其在教育理念上有很多方麵是很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比如舊式教育下的許多學生連韭菜與麥苗都分不清的城市孩子,在文革當時的新式教育體製下,學會了割麥、插秧、打穀、車水。因為中小學又紅又專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學生參加工作後,很多學生經常多次地深入山區、林區的林場、農戶、林業站調查。

有的學生因為對基層情況比較了解的緣故,多次被有關部門領導邀請作為專家參加一些林業方針政策製定前的研討。不止一次在參加國家部委召開的專家研討會時,仍有一位林業專家悲哀地說:不超過10年,等新中國培養的老一代林業專家都退休時,這樣的會議就無法舉行了。因為,目前高校新進的師資基本全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林業調查規劃實踐經驗、對林區基本情況不了解的學術研究型教師。

今天我們怎樣來看泛教育質量,怎樣來衡量泛學生的好壞?翻遍古今中外各種教育史,哪裏有什麽超階級的“統一的標準”。有人說什麽“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是多麽虛偽。因搶救遭到嚴重蟲害的稻田,考試交了“白卷”的李金鳳,和那個“門門五分”,卻以自己剛學到手的一點技術向貧下中農“敲竹杠”的餘發根,這兩個學生,誰個好? 誰個不好?兩個對立階級所持的標準,又怎麽能一致起來呢?有人所要求的統一標準,無非是資產階級的標準。你不同意他這個標準嗎? 那就是不講質量,那就是把他認定的壞學生當成了好學生。

當前教育界的那些奇談怪論,就要說你“拖四個現代化的後腿”。這種是非顛倒的邏輯,無非是要把教育革命納入資產階級的軌道,使之變成他們可以接受的東西,以便讓資產階級在教育領域重新稱王稱霸。

但是,不管資產階級在教育質量問題上怎樣危言聳聽,終究是唬不倒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的。多少象李金鳳那樣優秀的工農兵學員,他們為革命勤奮學習,以在三大革命運動中善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向黨和人民交了紅卷。他們的質量,無產階級滿意,貧下中農讚揚,就是不要資產階級宣揚的那種“質量”!

遵循毛主席的教育方針,龍國正說得很明確:“咱們共大培養的人材,既要有共產主義覺悟,又要有學問,還會生產勞動,要成為又紅又專的大學生。”這體現了無產階級在教育質量問題上的觀點。

李金鳳在農村尖銳複雜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中,不但能夠識破而且敢於頂住劉少奇“三自一包”的修正主義路線,指出“趙副專員的報告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毒草”,這說明她有很高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覺悟,在階級鬥爭這門主課方麵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她能夠培育出優良的稻種,能夠發現生產隊稻田的蟲害,並組織同學和社員一起把它及時撲滅,這難道不算學問,不算文化?

有人誣蔑我們批判了“智育第一”,就是提倡“不讀書”、“不講學文化”,這真是奇談怪論。無產階級的教育方針,曆來主張德、智、體全麵發展,要求把這三者辯證地統一起來,做到又紅又專。其實,任何階級看待教育質量的好壞,都是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的。我們說李金鳳是好學生,首先是因為她在校內校外,都敢於堵資本主義的路,邁社會主義的步。而曹仲和他們把李金鳳當壞學生,甚至開大會批她,首先也是因為她觸犯了“師道尊嚴”之“禮”,越出了“智育第一”之軌,為了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敢於和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鬥。

由此可見,無產階級認為是好學生必須具備的條件,正好就是資產階級定之為“壞學生”的那些“罪狀”。一切文化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和一定的政治路線的。在無產階級政治的統帥下,我們曆來重視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性。而那些極力維護“智育第一”的人,又何嚐是熱心智育,他們的真心本意,不過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政治第一而已。

當然,還有這樣的一些同誌,由於受舊傳統觀念禁錮,對於教育革命這一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專愛挑剔,這正象魯迅說過的那樣:盡管現代的玻璃鏡要比古代的銅鏡好,但他們總是頑固地認為:“照起麵貌來,玻璃鏡不如銅鏡之準確。”這樣的人,隻有從資產階級的偏見中解放出來,才能在教育革命的問題上和工農群眾有一種共同的語言。

四十多年前的電影《決裂》,總是使人思考著當前中國教育產業化資本化後的種種醜陋。電影文藝創作和現實鬥爭的結合是緊密的。上層建築各個領域的鬥爭是息息相關的。反映教育戰線兩條路線鬥爭的文藝作品,有一個究竟為哪條教育路線唱讚歌的問題。

改革開放後電影"決裂"中《馬尾巴的功能》不是堂堂正正地進入了校內的課堂上! 教授們又開始大聲地講著《馬尾巴的功能》, 學生們也認真地又或是裝著認真地聽著非洲斑馬的馬尾到底有什麽功能呢! 而類似於《馬尾巴的功能》一樣的東東在各式各樣的學校裏還多著呢。怪不得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很多都是學非所用專業不對口的。同時為了搶錢大量地盲目地招生後造成學生畢業後即失業之外, 還出現了許多買賣文憑造假學曆等等一係列的問題。

在新中國建立後的一所由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即專門為農民子弟建起來的農業大學裏,學生的管理是采取“社來社去”的培養方式即從當地的農民中招生,畢業後再返回到農村去。電影"決裂"中馬尾巴的功能的一個老師是由葛存壯飾演的教授。 某一天的某一教室裏教授正一本正經地在對農村招來的大學生們講“馬尾巴的功能”。這時,一個老農民來請這位教授給牛治急性病,卻被轟走了。因為,教授認為他的“教學大綱”要比農民的實際困難重要得多。

建國後,圍繞著教育方針問題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爭論,爭論的一方以劉鄧為主的認為教育規範化、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尖端人才是當務之急,而另一方以毛澤東為主的則堅持教育的目的是為工農大眾的實際需要服務、是培養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因而主張在教育的問題上應當繼承延安“抗大”的辦學精神,走降低入學門檻、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學大綱與當地實際需要相結合。的道路。爭論背後自然各有其在中央高層的支持者,因而教育方針之爭不免演變成了政治路線之爭。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走資派鄧小平盲目《留學運動》





清華大學新聞網2008年的一篇題為《留學的曆史定位:劃時代的留學潮》的文章中談到,1981年,美國首次在中國舉辦托福考試,以北京為例,當年參加者為285人,1985年上升為8000人,1986年達18,000人。1989年全國的考生有4萬多人。文章稱,到了90年代,為了報名,“常常要通宵排隊,但仍有未如願者。而托福和GRE的成績則越考越高,北京新東方學校的補習班則越辦越火。”

有留學生回憶說:“1985年上了大學以後,在班主任的熏陶下,我逐漸開始改變想法,隱隱約約覺得出國可能是一條好的出路。”

1989年僑屬關係政策實施,規定隻有親屬在國外生活的學生才可以出國留學,出國的道路平添重重阻攔。當年大學畢業後的學生如無國外關係還不能馬上出國留學。當時,隻要國外有關係不管是否去留學都能出國。在美國紐約流浪漢上海劉大爺就是一例。睡大街三十多年。雖說他的父親是舊上海黑幫小頭目,但上海給他當工人成家。

但僑屬關係政策這事情不久之後就有了轉機。1990年,美國出台的《1990年移民法》,提高了入境移民的最高限額,每年增至約70萬人,且美國公民的近親親屬不受配額限製,被稱為是曆年來最寬鬆的移民政策,美方擺出加入全球人才爭奪戰的姿態。而中國走資派鄧小平特色政府大力配合開放。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上首次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確立並肯定了走資派鄧小平大呼一聲的國策“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出國留學工作方針。常態化的留學政策逐漸形成。出國政策逐漸鬆動,提出公派“按需派遣”,自費“隨時申請”。當時自考托福和GRE的大軍考試。費用也很高,報名費加上差旅費,差不多要花一大筆錢。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大城市的學生已經可以在新東方等出國中介的幫助來實現留學夢,身處邊遠地區的大學生則根本不知道有新東方和中介機構,唯一的信念就是學好外語,想要抓住公派留學的機會,實現人生的蛻變。選擇的是公派出國的方式,也就是政府間的合作項目。那時候公派項目派遣的都是有工作經曆的人,所在的偏遠地區也有一些照顧性的政策,因此所有的科研大學等單位有去外國留學的項目名額。當時的一張飛機票要1萬多,當時工作的人一個月才掙一百多塊錢工資,這錢,如果公家不給出,哪裏來?

1994年4月20日,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日子——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接入全球互聯網,從此開啟了互聯網時代。在留學生的描述中,1994年,外國早已“有了internet(互聯網),也有了email(電子郵件)。在學校,電腦都是蘋果Macintosh”,因為“人家都已經有word、excel了”,想去留學就從國內帶的DOS操作係統的書一頁都沒有翻。經常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打開電腦學習。那個時候大學生們有個心態,知識改變命運,可以拿到學位做個博士後,進而能進北京,能解決老婆和孩子的戶口。

在八九十年代,人們談論“現代化”,就好像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實。不過,“現代化”的這套曆史敘述從何而來?《“新啟蒙”知識檔案》作者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賀桂梅看到,這原本是美國社會科學界發明出來的。在冷戰的背景之下,為了與前蘇聯“世界革命”發展模式對抗,美國創造了一套關於後發展國家的發展範式,也就是“現代化理論”。在這套理論中,所有的國家都被擬定了一條導向西方資本主義現代性的世界時間軸。

隨著美國主導的全球資本市場從對中國進行封鎖和遏製到有限度地接納中國,“中國落後於西方”的主體意識也生成了。中國人形成了一種自我憎恨式的視角,“即70-80年代轉型期的全部社會問題都來自中國內部,而全部希望則來自於中國外部”。

由此可見,在上世紀8、90年代前後國家推動及個體進行出國留學的選擇,是為了學習西方一些國家的先進和發達之處,但除了來自海外的吸引,人們能夠選擇留學也和國內的大環境密不可分。

國家統一招生、統包學生所有費用以及統一分配的“統包統配”製度曾經緩解了新中國建設急需人才的矛盾,但是隨著高等教育和經濟的發展,情況發生了變化。統包統配製度下,高校辦學積極性難以發揮,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也少有選擇權。人才的使用根據的是編製的需要,但不一定是本人的才能。用非所學、人才閑置的現象是很常見的。

1987年,北京第一次舉辦了用人單位和畢業生見麵的供需洽談、雙向選擇會。不過所謂的雙向選擇,依然是一種過渡性方案,受到很多政策的影響。例如,用人單位每接收一個畢業生,就要考慮到幹部編製、工資指標、外地生進省(區、市)指標等因素,缺一不可。在北京,高教局每年給高校的“留京指標”約占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0%。其他大城市也有類似的舉措。頻頻有人向相關部門反映:“北京是全國人民的首都,為什麽北京的孩子就天經地義地留這兒工作?為什麽就不讓我留下?”生源的流向依然受限,類似的疑問依然存在。

雖然在體製內擁有鐵飯碗的就業願景依然是當時社會的主流觀點,但向往著流動的就業者逐漸多了起來。據劉明華在《世紀旋風:人才“大逃亡”》一書的記載,在90年代初,中國科技人才交流中心負責人介紹,全國專業技術人才中30%有流動意向,但人才流動率僅有2.6%。“中國人的長期不能動,已使很多人產生不願動的惰性。領導喜歡安於現狀的下屬,而安於現狀不可能激發一個人的活力。”當時間邁入90年代,流動從某種程度變成了時代的呈現方式,跳槽、辭職、下海等等擇業和流動的方式,讓人們擁有了豐富經曆、展現價值的機會。

1992年,劉震雲創作的中篇小說《一地雞毛》,講述了躊躇滿誌的大學生被分配到機關單位,過上了平庸瑣碎甚至惶惶如喪家之犬的生活。小說裏,在體製中“送禮”和“走後門”成為托人辦事必不可少的程序,而主人公也逐漸安於現狀,成為了體製的一部分。同一年,胡咕嚕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讀書,“那時戶口製度還很嚴苛,大學生畢業都包分配,即便自己尋找到了更喜歡的崗位,依然要被各種戶口和指標鎖死。與此同時,我們目睹的是下崗的上一輩人迅速被社會遺忘,日益感到人們各自為戰。當大學生開始要麵對未來選擇的時候,感受到的就是這些方向混雜的洪流。”

胡咕嚕提到了崔健1994年的專輯裏一首叫做《彼岸》的歌,這首歌一共有四句:“這裏是某年某月某日/我們共同麵對著同一個現實/這裏是世界,中國的某地/我們共同高唱著一首歌曲。”胡咕嚕每次聽這首歌,想到的都是,中國人有著一種特殊的共同命運,也因此有著一種特殊的集體感。“我出國的原因可能是在下意識擺脫它們。”他說,中國人有“被一種被看不見的力量操縱”的感覺,這種感覺超越年齡、地域和階層,是一種“老百姓”的身份,是一種他想要擺脫的中國人的集體情緒。“在九十年代,讓我想起這種感覺的除了春運,還有97年香港回歸和98年大洪水這類事件。“

《彼岸》這首歌中,崔健在街頭訪問路人,問了若幹問題,其中一個便是“你想出國嗎?” 胡咕嚕最早聽說“中介”這個詞時,是指出國中介而不是房地產中介。1998年他在新東方上課,聽校長俞敏洪發表勵誌性的演講,因為接受國外考試中心的成績單和學校新建需要穩妥的通信地址,他還在新東方的辦公室租了一個實體郵箱,隻為了等和出國有關的那幾封信。他還記得那個辦公室就在北大南門對麵的寫字樓裏。

不同於90年代出國潮早期更多人是公派身份,此時自費留學(不走政府間的合作項目)漸漸成為主流。但是所謂的自費,並不是字麵意思上說的自己掏錢去上學,而是選擇自己聯係學校,考GRE、托福,拿到offer和獎學金資助,再去留學。“每年幾萬美元的學費在那時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完全是天價,美國高校研究生的獎學金和助學金讓來自普通家庭的學生留學變得可能。對個人而言,美國無論是在科技還是文化上都是我願意探索的一片土地。”

胡咕嚕最早認識的打定主意要出國的人,是他的一位熱愛理論物理的大學同學,這位同學每天晚自習結束後都要到小賣部買一瓶冰鎮的玻璃瓶裝的可口可樂,過生日時會要求胡咕嚕到海澱圖書城南口的麥當勞請自己搓一頓,他們還一起解讀了《加州旅店》的歌詞。“我們都是不算追求物質生活的人。那時美國雖然是我們心目中的發達國家,但科技和文化對於我們來說更有趣些。在這兩點上比較出色的國家,在年輕人心中應該是有好感的。”

“我的同學裏,選擇出國留學的人確實都更個人主義一些。他們看起來不是在學校裏就已經想著攀爬社會金字塔的人,而是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我一樣不願意被分配之類的流程早早固定自己的人生。”“個人主義”這樣的表述在社會主義中國曾長期帶有貶義色彩,但在90年代的語境裏,卻已經有所不同。正如賀桂梅指出的,這是因為在80年代,圍繞著“人”、“人性”、“主體”的人道主義表述已經批評了過去國家對人性的壓抑,轉而把“個人”視為絕對的價值主體。

《北京人在紐約》這樣的電視劇也讓胡咕嚕有所觸動。電視劇中的主人公王起明獲得了在中餐館刷盤子的工作,一個月900美元。“美國畢竟是一個海納百川的移民國家,什麽人都可能定居下來,並不需要是有錢人。傳說中洗洗盤子就能買車的去處,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應該是有吸引力的。這樣一部作品似乎是給九十年代的出國風潮定了個調:如今可以相對自由地出國了,但都得靠自己打拚。不過,我覺得就是得靠自己打拚這個現實讓它變得激動人心——個人自主選擇生活道路,並願意為此付出代價。”

在胡咕嚕眼裏,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和九十年代的大學生之間的區別基本上是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區別。“八十年代的關鍵詞是反思,反思這個國家在之前幾十年發生了什麽,重新找回它的身份。知青文學和1983年首播的紀錄片《話說長江》就算是在這些方向上的嚐試。而九十年代開始之後,很多人都在思考,自己能擁有多少自由?假如那時出國移民和這個問題有關係,我一點都不奇怪。王小波在九十年代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很可能是他比知青作家想得更多,體現了更純粹的自由。”胡咕嚕認為這和王小波在八十年代的出國經曆多少有關。

“自由”成為了胡咕嚕眼中九十年代留學生的關鍵詞。因為它的背後有著一種具有整合力的意識形態。在世界範圍內,上個世紀70-80年代正是新自由主義登台的時代。而在中國,人道主義知識話語也成為了80年代變革社會的庇護傘。人道主義把人從國家機器的直接控製之下解放出來,但是這隻是其“解放”一麵,它還有構建秩序的一麵——建構更適宜於“現代化”的“經濟個人”。

這也符合在胡咕嚕對八九十年代不同氣氛的印象——在他眼中,八十年代算是中國政治氣氛最活躍的十年,而九十年代大家都開始埋頭做個人發展了。“和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相比,我們把對國家和社會的期望變成了對自我生活的一種期望。”

當時確實也有不少出國門後“黑下來”的人。有的人得給蛇頭交十幾二十萬才能偷渡到這裏。“黑下來”的人日子也不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他在意大利期間,佛羅倫薩的憲兵打死了一位當地華人。兩兄弟在意大利有一間製衣廠小作坊,晚上正在裝車的時候,憲兵認為,這麽晚了還有人在裝東西,可能有貓膩,於是就來一探究竟。兄弟中的哥哥有合法身份,弟弟則是偷渡來的。哥哥就讓弟弟趕緊跑,自己則阻撓憲兵追趕。在這個過程中,憲兵把哥哥打死了。“當時當地華人的反應好像也不是太激烈。有的華人跟我說,要是打死的是黑人,意大利警察局一個月都不得安寧,門口肯定都是人在靜坐,可是中國人就這麽忍氣吞聲,不了了之了。”

和美國不同,歐洲總體來說對外來者比較封閉和保守。“在歐洲著名高等學府裏的有幾個中國人?掐著指頭算也掐不出來。”在歐洲,想留下來唯一的選擇似乎就是進入企業打工。但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選擇“黑下來”,等待大赦——也就是讓黑戶合法化,前提是有人雇傭。

他們花了很多錢在律師身上,一步步走著緩慢的移民過程。但同時也覺得,就中國人來說,是否有身份,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沒有什麽影響。中國人就是勞碌命。努力想要留在美國,也就是努力過自己想過的日子。這一批留學生和80年代的留學生差別不是太大,“大家都是省吃儉用,想要獲得知識,改變命運,把日子過得更好。”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盲目留學運動是共產黨的初心嗎





盲目留學運動是共產黨的初心嗎?在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後,改革開放的八九十年代留美運動是如何形成的?除了走資派鄧小平大呼一聲外,還有美國政府的招手。美國政府知道中國學生很窮,於是乎就啟動各種基金會,各大學獎學金等資助中國學生。這其中還出錢免費為中國培訓省市部級高官。這招在前蘇聯解體前很管用。蘇聯解體後緊接著就用到中國了。

從走資派鄧小平為訪美而突擊派出的第一批留美人員,幾乎都是工作多年,且用這批留美人員的話說,都是《出身不好的》中年人。當然美國政府需要的是中國年輕的天才博士生。於是之後八九十年代留美運動中的主角就有了不同出生的,且年輕的,有才的。

當然,也有中國當時的留學生總結出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最好在國內讀完大學,碩博連讀後被分配到重要科研單位工作3到5年之後,再用一切不擇手段去留美,這樣即可立即被美國單位錄用,拿高薪辦移民接家屬孩子來美,買房子汽車之後安享幸福生活。

如有機會被中國返聘為外籍磚家叫獸兩麵掙錢更佳。來中國高喊熱愛祖國。回美國罵一下毛澤東共產黨。多麽有人權。有自由。有民主。

有一博文中說:“論家庭出身俺家土改時定的是“下中農”(紅5類),祖上是種白菜的,家裏靠父母給共產黨打工掙幾個工資,往上翻幾代族譜也找不出半個親戚在港台海外,更沒有結交富豪朋友,但我的確是自費留學生。“===一個“下中農”的兒子或女兒,在民國時能出國留學美國嗎?“家裏靠父母給共產黨打工掙幾個工資“???《家裏靠父母》《給》《共產黨打工》?《掙幾個工資》。似乎對共產黨又有多少血海深仇?假如說資本家地主家庭出身,罵共產黨還在情理之中,可就是“一個“下中農”的兒子或女兒”也如此,走資派和美國政府聯合起來對付那些優秀的有天才的博士們多麽管用。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讓孩子們留學美國嗎?清朝末年就有留美學生。民國時代也有留美學生。不過沒有“下中農”家的兒子或女兒。

走資派和美國的錢!錢!錢!名利!大房子!轎車!比什麽多重要。

當然,這是人性。這是個人的權利。自由。自己作主自己不是官當然也叫民主了。人是會變化的。

就是一個人的信仰也是會變化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開會的幾十人隻有毛澤東和董老堅持到最後。

跟毛澤東打天下的人中不信共產黨的大有人在。有人無端指責毛澤東如何對“戰友”都是別有用心的。這些“戰友”都不信共產黨了。

到底誰為人民服務,誰為人民幣服務,很清楚。

文革批走資派,四十年來鄧小平用行動證實了為人民幣服務的。

更何況八九十年代出國的留學生們。遇到一個古今中外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好機會。但請別吹捧自己有多麽有天才能幹聰明了。也請別反毛澤東反共產黨了。說實在的這種機遇不會再有。

前幾天,新聞中看到中國博士返回時被拒,還要用高價機票返回中國。同樣中國博士,政策變了?記者訪問一中國學生,說,不怕,不是軍工七子就行,要忠心美國,不幫中國,就沒事的。很有自信。這個流浪十六年的博士就沒那麽幸運。百年前的華工那個不忠心美國?但用完了就被棄了。

在一篇博文中看到這樣一段話:“還有愛國大V的政治解讀則更加毒辣,就是美國8,90年代大肆引入中國理工人才是為了毀滅中國一代精華。。。客觀的說,雖然很多人才在美國發光發熱對美國做出重大貢獻(其中也有少數回流中國,但比例較低),但多少人仍然是檀香木當柴燒的浪費了。。。當然,能當柴也不錯了,有些人像孫,想當柴而不得。“===《雖然很多人才在美國發光發熱對美國做出重大貢獻》《但多少人仍然是檀香木當柴燒的浪費了。。。》《當然,能當柴也不錯了,有些人像孫,想當柴而不得。》

《檀香木當柴燒的》。目前在外國的中國留學生博士有多少?他們在外國的各個部門是被當《當柴燒》?還是當主人在使用?

網上也常看到自媒體小視頻:中國許多農村山區隻剩幾個老人。老人走後就是一片荒地。中國的農村山區邊彊多麽需要人才建設發展?

毛澤東的上山下鄉多麽有戰略眼光。毛澤東讓自己的兒女上山下鄉,學會生活自理,做個平民百姓。

再說加沙地區不知有沒有博士留學?家人親人如此這般還能安心嗎?

巴人沒有一個願為人民服務的領頭人,除了逃亡還有什麽?

看到一個小視頻:菲律賓貧民區的兒童在廚餘垃圾裏找殘食品,給小食點加工後再賣給貧民們吃。全世界有多少貧民如此生活?這些孩子有沒有機會在國內上大學後去美國留學當博士?民國時的中國如何?

這些孩子們隻會接受“命中注定“和“聽天由命“。資本社會裏的哪個當官的願為人民服務?能讓勞動人民當家作主?

八九十年代中國培養的高材生又送出去留學。如物理類:當年李政道弄了一個項目叫CUSPEA讓中國物理專業的本科生在國內通過考試拿到美國大學PhD項目的offer給很多家境普通的學生提供了機會現在美國50-60歲左右的很多物理學屆大牛就是這樣出來的。

這個流浪十六年的博士也是一個。屬最年輕的一類。下麵這個“下中農”出身的留學生詳細介召了是女何去美國留學的。看看今後還會有這種機會嗎?貧民家的天才兒童還會被發現嗎?也能被免費送去讀中學上大學後再去留學美國嗎?

轉載《八十年代大陸留學生的群體組成》

現在不少年輕人對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留學生的組成不了解,可以常常聽到一些荒謬可笑的憑空想象:例如89民運前的大陸留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公費的,都是黨員;還有說自費留學生都是家裏有海外親屬的,或者是官二代,甚至更有誇張都是貝勒格格的。

今天正好沒事,我——這個八十年代初期就來美國的老留就來專門講講這些往事,澄清一下這些誤區。首先,我就是個自費留學生,論家庭出身俺家土改時定的是“下中農”(紅5類),祖上是種白菜的,家裏靠父母給共產黨打工掙幾個工資,往上翻幾代族譜也找不出半個親戚在港台海外,更沒有結交富豪朋友,但我的確是自費留學生。

也許有人會問:你家沒錢,那你怎麽出國呢?這麽多年了說說也無所謂:八十年代初期本人在上海某大學讀研,偶然機會結識學校的一個美國外教。美國外教給我指了一招:美國大學讀研不收學費,美國有不少基金會可以向學生提供生活費,你學習成績不錯,可以直接向美國大學申請。

在美國外教的指點幫助下,我申請了美國的一所大學,幾個月後竟收到錄取通知,同時一個美國基金會也願意為我提供獎學金,當時的數字嚇了我一跳:換算成人民幣,是我全家人的工資加起來的好幾倍!我就是這樣“自費”來美國的。。LV版主的情況大概與我差不多,八十年代來美國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也都基本是這種“自費”形式。

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國,中國人不多,真正注冊入學“攻讀學位”的更少,多數的是“訪問學者”,即中國各大學或研究機構的骨幹教師。這些人幾乎都是公費,所謂的公費就是每月教育部向他們發放400美元左右的生活費,但客觀地說:並非每個人都是黨員!八十年代初期是中國政治最寬鬆的年代,講究擇優錄取,不太講政治出身。

記得80年代一次教育部出題主持的訪問學者考試,在北京舉行,全國各地共15000人參加,最終僅錄取2800人,可以說競爭是很強的!你分數不夠,再黨員也沒用!今天中國的各類院士專家當中就有眾多當年的“訪問學者”。

在美國學校攻讀學位的中國學生在八十年代初期也不多,大多數也是公費,但這些人是當時中國的佼佼者,也是經過嚴格的考試脫穎而出的。當時比較出名的是李政道的CUSPEA。吳瑞的CUSBEA,教育部和科學院派出的,世界銀行和幾個美國基金會招考的,這些人可以說各個都是學霸,小粉紅整天謾罵的那個餘茂春就是其中一個,論學識一萬個小粉紅加起來也不如人家,能被美國政府高度重視,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這些人是經過嚴格考試衝殺出來的,不能排除裏麵存在官二代(文革中打死老師的宋要武就是一個),但絕不是主流,更不是所謂的“基本都是官二代”。很簡單:87年回國陳章良就是一個農二代,放中國政府鴿子的王柄章也是平民子弟,隨便數一數,我的八十年代初的留下同學裏家庭一般的,大把大把的。

那時的中國政府還算比較清廉,記得我出國時就有個明文規定:地方省級和軍隊軍級以上的幹部子女不準自費留學。上海人敬業,開始時執行的還蠻認真,後期再也聽不到這個文件的存在了,來美國後認識的幾個人(我就不點名了),標準的省軍級以上的官二代,一個個誰也沒耽誤自費出國。

八十年代初期,全民貧困,真正靠家庭靠親屬的自費留學生是非常少的,靠獎學金的自費生更是鳳毛麟角, 原因是大家都不知道美國讀研不需要交學費的這個竅門。記得我回國探親時,把這個“門路”傳授給親朋好友,大家都當笑話聽,沒人相信這是真的!就憑你大學的成績單,就憑一紙托福,寄到大洋彼岸,美國大學就出錢讓你去讀書?還倒貼生活費?你就吹吧!

但是,事實終歸總是事實,隨著一些勇敢人的嚐試並且嚐到甜頭,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個方式來到美國自費留學。很快,中國政府也發現了這個問題。1986年,中國大規模開放自費留學,但把美國提供獎學金的這種自費留學“洋為中用”,將其納入“自費公派”的體係,也就是說雖然美國提供獎學金,但你屬於國家“公派”,也就是說自費公派的留學生必須持有J—1簽證(學成後必須回國服務),國家提供製裝費人民幣800元和機票,這就算是公費了!

那年頭的大學生和今天完全不一樣,都是百裏挑一出來的,哪像現在阿狗阿貓的都上了大學。所以政府一開自費公派的口子,成千上萬的中國學生擠破了托福考場,競爭勝利後湧入美國的大學,以至於嚴重地影響了國內的研究生教學,優秀的學生都他媽跑美國去了,國內研究生還招個屁?所以你們不用看國內一些人五人六的,隻要他(她)也考過托福,再怎麽自我吹噓也是被大浪淘沙過的學渣。

1990年,美國大學高度同情中國學生在六四中的悲慘遭遇, 在錄取方麵開了大口子,美國政府也在簽證問題上不再刁難,半獎和1/4獎的,凡是給點錢的, 一概綠燈。。記得我那時已經畢業,回母校參加一個會議, 看到的是一個個的新麵孔,有人告訴我這些都是天安門廣場流血的學弟學妹。

所以,你們以後不懂的事可以問,要虛心問,不要憑想象瞎說。怎麽形容你們呢?我老家有句不太雅的歇後語: 隔著褲子猜X,約莫著說。

讀完後覺得:“再怎麽自我吹噓也是被大浪淘沙過的學渣。“一個為洋人服務的華裔奴才。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八九十年代留美高潮是如何形成





八九十年代留美高潮是如何形成?除走資派鄧小平大呼一聲外,還有美國政府的招手。美國政府知道中國學生很窮,於是乎就啟動各種基金會,各大學獎學金等資助中國學生。這其中還出錢免費為中國培訓省市部級高官。這招在前蘇聯解體前很管用。蘇聯解體後緊接著就用到中國了。

一博文中說:“論家庭出身俺家土改時定的是“下中農”(紅5類),祖上是種白菜的,家裏靠父母給共產黨打工掙幾個工資,往上翻幾代族譜也找不出半個親戚在港台海外,更沒有結交富豪朋友,但我的確是自費留學生。“===一個“下中農”的兒子或女兒,在民國時能出國留學美國嗎?“家裏靠父母給共產黨打工掙幾個工資“???《家裏靠父母》《給》《共產黨打工》?《掙幾個工資》。似乎對共產黨又有多少血海深仇?假如說資本家地主家庭出身,罵共產黨還在情理之中,可就是“一個“下中農”的兒子或女兒”也如此,走資派和美國政府聯合起來對付那些優秀的有天才的博士們多麽管用。

錢!錢!錢!名利!大房子!轎車!比什麽多重要。

當然,這是人性。這是個人的權利。自由。自己作主自己不是官當然也叫民主了。

前幾天,看到中國博士返回時被拒,還要用高價機票返回中國。同樣中國博士,政策變了?記者訪問一中國學生,說,不怕,不是軍工七子就行,要忠心美國,不幫中國,就沒事的。很有自信。這個流浪十六年的博士就沒那麽幸運。

加沙地區不知有沒有博士留學?家人親人如此這般還能安心嗎?

如物理類:當年李政道弄了一個項目叫CUSPEA讓中國物理專業的本科生在國內通過考試拿到美國大學PhD項目的offer給很多家境普通的學生提供了機會現在美國50-60歲左右的很多物理學屆大牛就是這樣出來的。

轉載《八十年代大陸留學生的群體組成》

現在不少年輕人對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留學生的組成不了解,可以常常聽到一些荒謬可笑的憑空想象:例如89民運前的大陸留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公費的,都是黨員;還有說自費留學生都是家裏有海外親屬的,或者是官二代,甚至更有誇張都是貝勒格格的。

今天正好沒事,我——這個八十年代初期就來美國的老留就來專門講講這些往事,澄清一下這些誤區。首先,我就是個自費留學生,論家庭出身俺家土改時定的是“下中農”(紅5類),祖上是種白菜的,家裏靠父母給共產黨打工掙幾個工資,往上翻幾代族譜也找不出半個親戚在港台海外,更沒有結交富豪朋友,但我的確是自費留學生。

也許有人會問:你家沒錢,那你怎麽出國呢?這麽多年了說說也無所謂:八十年代初期本人在上海某大學讀研,偶然機會結識學校的一個美國外教。美國外教給我指了一招:美國大學讀研不收學費,美國有不少基金會可以向學生提供生活費,你學習成績不錯,可以直接向美國大學申請。

在美國外教的指點幫助下,我申請了美國的一所大學,幾個月後竟收到錄取通知,同時一個美國基金會也願意為我提供獎學金,當時的數字嚇了我一跳:換算成人民幣,是我全家人的工資加起來的好幾倍!我就是這樣“自費”來美國的。。LV版主的情況大概與我差不多,八十年代來美國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也都基本是這種“自費”形式。

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國,中國人不多,真正注冊入學“攻讀學位”的更少,多數的是“訪問學者”,即中國各大學或研究機構的骨幹教師。這些人幾乎都是公費,所謂的公費就是每月教育部向他們發放400美元左右的生活費,但客觀地說:並非每個人都是黨員!八十年代初期是中國政治最寬鬆的年代,講究擇優錄取,不太講政治出身。

記得80年代一次教育部出題主持的訪問學者考試,在北京舉行,全國各地共15000人參加,最終僅錄取2800人,可以說競爭是很強的!你分數不夠,再黨員也沒用!今天中國的各類院士專家當中就有眾多當年的“訪問學者”。

在美國學校攻讀學位的中國學生在八十年代初期也不多,大多數也是公費,但這些人是當時中國的佼佼者,也是經過嚴格的考試脫穎而出的。當時比較出名的是李政道的CUSPEA。吳瑞的CUSBEA,教育部和科學院派出的,世界銀行和幾個美國基金會招考的,這些人可以說各個都是學霸,小粉紅整天謾罵的那個餘茂春就是其中一個,論學識一萬個小粉紅加起來也不如人家,能被美國政府高度重視,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這些人是經過嚴格考試衝殺出來的,不能排除裏麵存在官二代(文革中打死老師的宋要武就是一個),但絕不是主流,更不是所謂的“基本都是官二代”。很簡單:87年回國陳章良就是一個農二代,放中國政府鴿子的王柄章也是平民子弟,隨便數一數,我的八十年代初的留下同學裏家庭一般的,大把大把的。

那時的中國政府還算比較清廉,記得我出國時就有個明文規定:地方省級和軍隊軍級以上的幹部子女不準自費留學。上海人敬業,開始時執行的還蠻認真,後期再也聽不到這個文件的存在了,來美國後認識的幾個人(我就不點名了),標準的省軍級以上的官二代,一個個誰也沒耽誤自費出國。

八十年代初期,全民貧困,真正靠家庭靠親屬的自費留學生是非常少的,靠獎學金的自費生更是鳳毛麟角, 原因是大家都不知道美國讀研不需要交學費的這個竅門。記得我回國探親時,把這個“門路”傳授給親朋好友,大家都當笑話聽,沒人相信這是真的!就憑你大學的成績單,就憑一紙托福,寄到大洋彼岸,美國大學就出錢讓你去讀書?還倒貼生活費?你就吹吧!

但是,事實終歸總是事實,隨著一些勇敢人的嚐試並且嚐到甜頭,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個方式來到美國自費留學。很快,中國政府也發現了這個問題。1986年,中國大規模開放自費留學,但把美國提供獎學金的這種自費留學“洋為中用”,將其納入“自費公派”的體係,也就是說雖然美國提供獎學金,但你屬於國家“公派”,也就是說自費公派的留學生必須持有J—1簽證(學成後必須回國服務),國家提供製裝費人民幣800元和機票,這就算是公費了!

那年頭的大學生和今天完全不一樣,都是百裏挑一出來的,哪像現在阿狗阿貓的都上了大學。所以政府一開自費公派的口子,成千上萬的中國學生擠破了托福考場,競爭勝利後湧入美國的大學,以至於嚴重地影響了國內的研究生教學,優秀的學生都他媽跑美國去了,國內研究生還招個屁?所以你們不用看國內一些人五人六的,隻要他(她)也考過托福,再怎麽自我吹噓也是被大浪淘沙過的學渣。

1990年,美國大學高度同情中國學生在六四中的悲慘遭遇, 在錄取方麵開了大口子,美國政府也在簽證問題上不再刁難,半獎和1/4獎的,凡是給點錢的, 一概綠燈。。記得我那時已經畢業,回母校參加一個會議, 看到的是一個個的新麵孔,有人告訴我這些都是天安門廣場流血的學弟學妹。

所以,你們以後不懂的事可以問,要虛心問,不要憑想象瞎說。怎麽形容你們呢?我老家有句不太雅的歇後語: 隔著褲子猜X,約莫著說。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感謝鄧小平,重新認識毛澤東。






感謝走資派鄧小平,讓人們能重新認識毛澤東之偉大。

感謝別有用心之人使我重新認識毛澤東!

獻給長眠於世的恩人毛主席逝世周年

作者,一個熱愛毛主席的人

偉大領袖毛主席離開我們已經幾十年了。幾十年來,鬥轉星移,地覆天翻,永恒不變的還是對毛主席老人家的懷念與熱愛。而且最近在論壇雖然發言少了,但這種感覺卻越來越強烈。甚至是到了頑固不化的地步,開始從對主席膚淺的認識,到銘心刻骨的崇拜。是反毛澤東反共產黨的'幼幼'們,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是反毛澤東反共產黨們幫我擦亮了迷沌的雙眼.

一些別有用心之人談起毛澤東時代就是貧窮、落後、'經濟停滯和徘徊'、'非常緩慢'、'阻礙'、悲慘之類的,好象這就是哪個時代的代名詞。而且還是言之鑿鑿,大有恨之如骨之意。

是-這--樣---嗎?天大的一個問號,掛在我腦海裏,等待我去尋求答案。我拚命的在網絡裏找資料找證據,終於發現別具隻眼,這話不但是信口雌黃,還是顛倒是非,而且還有別有用心之意。這組數據是網友提供出來的,她來源於1982年8月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1981》,是正式的官方出版物。

當時政治風向大變,右派紛紛跳出來否定毛主席的路線方針,大喊文革時期是經濟崩潰的邊緣,我國的統計工作者還保持著嚴謹的、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我國的經濟數據進行了細致的統計,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在此非常感謝這些為還原曆史真像忙碌而奔波的勇士們!

摘自官方資料――中國統計年鑒1981年

1953-1981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每年增長速度(單位:%)

項目----(1953-1957)(1958-1965)(1966-1978)(1979-1981)
工農業總產值---10.9-----6.0-----8.5-----6.7
國民收入-----8.9------3.2-----6.6-----5.1
農業總產值----4.5------1.2-----4.0-----5.6
機耕麵積-----80.9-----24.9-----7.7----負3.6
農村用電量----22.9-----50.6-----15.9-----13.5
工業總產值----18.0-----8.9-----10.2-----7.1
輕工業產值----12.9-----8.2-----8.3-----14.0
重工業產值----25.4-----9.7-----11.8-----1.3
原煤-------14.7-----7.4-----7.8-----0.2
原油-------27.1-----29.2-----18.6----負0.9
發電量------21.5-----17.0-----10.8-----6.4
生鐵-------25.2-----7.7-----9.4----負0.6
鋼--------31.7-----10.9-----7.6-----3.9
金屬切削床---15.4-----4.4-----12.5----負17.5
內燃機------76.7-----19.1-----19.5----負10.7
民用鋼質船----38.8-----0.1-----17.2-----2.1
貨物周轉量----18.9-----8.5-----8.4-----5.7
鐵路周轉量----17.5-----9.1-----5.4-----2.2
公路周轉量----27.9-----8.9-----8.5----負2.6

基本建設新增固定資產32.9----2.7-----6.4-----1.4
基本建設投資總額--26.0----2.7-----8.3----負3.7
國家財政收入----11.0----5.4-----6.9----負1.7
國家財政支出----11.6----5.5-----6.9----負0.6


1951-1980年工農業業生產速度平均每年增長(%)

國別-----工業-----農業
中國-----12.5-----4.0
美國-----4.0------1.6
蘇聯-----8.6------3.1
日本-----11.5-----1.7
德意誌聯邦--5.8------1.9
英國-----2.3------2.3
法國-----5.0------2.5
印度-----5.9------2.6[1]
作者: 60.1.126.* 2006-5-14 23:32

感謝別有用心之人使我重新認識毛澤東! 從表格看我國這三十年的發展成就,比任何國家都毫不遜色,甚至於高於美國和日本,而且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帝國主義叫囂:'連一個釘子也不許流入到紅色中國'的嚴密封鎖和鬥爭中取得的.經曆著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東南沿海的反美蔣入侵,還有蘇修百萬大軍壓境等不斷的戰事.這對於剛誕生的新中國,無疑是在大病初愈的病人身上抽血.而正是這個被人'恨'的毛澤東,帶領數千萬個王進喜.焦裕祿獻血.獻汗.獻青春.向他的人民交出了一份輝煌的答案!

感謝別有用心之人使我重新認識毛澤東!

工業:世界以6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用二十七年的時間硬是走完了英國100年所要走的裏程.

農業:進行了土改,使每個農民都擁有土地,建成了龐大完備的灌溉工程、平整土地、開發北大荒、新疆等。

科技: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兩彈一星”等。

國防:由隻會造“漢陽造”到54手槍、59式、69式坦克、係列加榴炮等陸軍裝備、殲6、7、8飛機、強5、轟6等飛機、旅大級驅逐艦、江湖級護衛艦、明級潛艇、漢級核潛艇、夏級戰略核潛等、紅旗2等地空導彈、戰術、戰略導彈等,國防工業基本立足自己,門類齊全。

當他撒手人寰時,給他的後任留下的是一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中國,有原子彈、氫彈守衛國門,有衛星傲視著世界,中華民族在近代以來第一次以從未有過的尊嚴和凝聚力,屹立在世界舞台!

而令人深感滑稽和費解的是把文革時期定為“停滯不前”,甚至於“崩潰“的經濟{1966--1976}。而在文革期間反而是以8.5%的速度在迅速的發展,僅次於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而改革開放之後,叫嚷韜光養晦,不出頭,一心一意謀發展搞建設?然而經濟增長反而變慢,國防、科技建設也正在不斷地荒廢。上海可以說是工業最發達的,除了造船以外,還有什麽可以拿出來炫耀的?這些又在向世人昭示的是什麽?此時'幼幼'的臉不知熱不熱?

心懷叵測,心知肚明之人此時會向你發問?'你說的天花亂墜為什麽卻趕不上日本和美國'?還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不如資本主義?我想奉告媚美派,'你們是所謂的'精蠅'比我這個門外漢高明?我不必跟你們講資本主義社會的瘋狂、野蠻、血性的掠奪發家史。

也不必講美帝國主義為遏製紅色中國的掘起。在我家門口扶植起來的打手是怎樣膘肥體壯起來的?因為你們比我心裏更清楚。我隻想告訴你們的資本主義製度並非萬能。

每個國家的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因素決定,而並非資本主義就是全世界人民的'救世主'。否則怎會都姓'資',而全球存在最多的則是貧窮的印度.埃塞俄比亞.布隆迪.馬爾代夫.緬甸.尼泊爾.也門.安哥拉.貝寧.幾內亞等等。

而不都是美國,日本呢?而真正上得了台麵,數得過來的也就是英國美國.日本.德國.丹麥.瑞典.奧地利.挪威.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十幾個國家,還占不到全球國家的十分之一。

這能說明資本主義就是比社會主義好麽?就如同人們買彩票,有人重獎500萬,其他人一眼紅,也跟著去買,可是你就是買上十萬八萬塊的也未必重頭彩,到血本無歸時,頓時就會傻眼。這就叫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你隻看到了一個重頭彩的,卻沒看見哪幾千人幾萬人用錢打水漂的,奉勸一句'別以為看見蘋果落地就以為成了牛頓。切勿把無法詮釋的荒謬視為真理.”。

最後萬分的感謝'幼幼'們,你們在推動網上毛澤東熱方麵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你們惡意的攻擊,激起了善良正直人民的反對,也不會有今天的真像大白。是你們讓我茅塞頓開,重新認識了一個真實的毛澤東!

一人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毛澤東!

一個把人民利益看的高於一切的毛澤東!

一個與民同甘共苦的毛澤東!

一個視人民為生命的毛澤東!

一個為民舍棄一切高官厚祿的毛澤東!在三十年曆史的長河裏歲月不算長,但深感自已生長在那個時代而幸福,能與巨人相逢而幸運!

老人家雖已駕鶴西去。但是人民始終沒有忘記您,時時刻刻呼喚著------毛--澤--東這個最為親切的名子,用各種方式懷念他,頌揚他。中國人民永遠珍視毛澤東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不管世界風雲如何變幻,毛澤東思想永遠是黨和中國人民的指導思想,他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繼續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馬列主義大普及,
上層建築紅旗飄。
革命大字報,
烈火遍地燒。
勝利凱歌衝雲霄。
七億人民團結戰鬥,
紅色江山牢又牢。
(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一代新人在成長,
頂風逆浪戰英豪。(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一代新人在成長,
頂風逆浪戰英豪。
工業學大慶(嘿),
農業學大寨。
萬裏神州傳捷報。
七億人民跟著毛主席,
繼續革命向前跑。
工業學大慶(嘿),
農業學大寨。
萬裏神州傳捷報。
七億人民跟著毛主席,
繼續革命向前跑。
(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習特色政府是共產黨內的走資派





中國共產黨內的修正主義分子就是中國共產黨內《走資派》。什麽是中國共產黨內的修正主義分子呢?如今的習特色政府是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是假共產黨人,信仰的是修正主義的馬列毛主義,不是毛澤東的科學社會主義。是鄧小平走資派的特色社會主義。

"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這就是修正主義。修正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者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抹殺無產階級專政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區別。他們所主張的,在實際上並不是社會主義路線,而是資本主義路線。在現在的情況下,修正主義是比教條主義更有害的東西。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於修正主義的批判。"

“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裏攻擊"教條主義"。“

“一些同誌,主要是老同誌思想還停止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對社會主義革命不理解、有抵觸,甚至反對。對文化大革命兩種態度,一是不滿意,二是要算帳,算文化大革命的帳。”

一九六六年,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其主要論點就是:"一大批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已經混進黨裏、政裏、軍隊裏和文化領域的各界裏,相當大的一個多數的單位的領導權已經不在馬克思主義者和人民群眾手裏。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在中央形成了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它有一條修正主義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各省、市、自治區和中央各部門都有代理人。過去的各種鬥爭都不能解決問題,隻有實行文化大革命,公開地、全麵地、自下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來揭發上述的黑暗麵,才能把被走資派篡奪的權力重新奪回來。這實質上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政治大革命,以後還要進行多次"。

這些論點主要出現在"文化大革命"綱領性文件《五一六通知》和黨的九大的政治報告中,並被概括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然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後的一九七六年,古稀之年的毛主席卻不得不麵對文化大革命失敗,反修防修失敗的巨大風險。這個我們可以從這年六月十五日,毛主席在他的住地與華國鋒、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王海容等人最後一次集體會見時的談話中可以見到。他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八十多了,人老總想後事。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吧!我一生幹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麽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麽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隻有那麽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讓我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麽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麽辦?隻有天知道。(葉劍英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1977年3月22日。)

為什麽毛主席會覺得文化大革命會失敗,反修防修會失敗呢?毛主席的解釋是"一些同誌,主要是老同誌思想還停止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對社會主義革命不理解、有抵觸,甚至反對。對文化大革命兩種態度,一是不滿意,二是要算帳,算文化大革命的帳。"這些反對文化大革命,要算文化大革命帳的代表人物就是鄧小平,這個我們可以從《鄧選二卷》某頁的一段話就可以看出來"毛澤東同誌發動這樣一次大革命,主要是從反修防修的要求出發的。搞文化大革命,就是主席本
身的願望來說,是處於避免資本主義複辟的考慮,但對中國本身實際情況作了錯誤的估計。首先把革命對象搞錯了,導致了抓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樣打擊了原來在革命中有建樹的,有實際經驗的各級領導幹部,其中包括劉少奇同誌在內。"對文化革命不理解、有抵觸、不滿意的代表人物則是葉劍英,這個我們可以從葉劍英國慶三十周年講話稿中可以看出來"問題在於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對黨內和國內的形勢作了違反實際的估計,對什麽是修正主義沒有作出準確的解釋。"好像原話是"啥子修正主義,誰也搞不懂?"。文革十年了,一大批老同誌還不知道什麽是修正主義?毛主席又如何能夠取得反修防修的勝利呢?

那到底什麽是修正主義呢?

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中的講話中提到了修正主義,把修正主義等同於右傾機會主義。

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裏攻擊"教條主義"。

但是他們所攻擊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他們反對或者歪曲唯物論和辯證法,反對或者企圖削弱人民民主專政和共產黨的領導,反對或者企圖削弱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

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以後,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夢想恢複資本主義製度,他們要從各個方麵向工人階級進行鬥爭,包括思想方麵的鬥爭。而在這個鬥爭中,修正主義者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

十幾天後的三月十二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毛主席更是明確了修正主義,並提出了要對修正主義展開批判。"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這就是修正主義。修正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者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抹殺無產階級專政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區別。他們所主張的,在實際上並不是社會主義路線,而是資本主義路線。在現在的情況下,修正主義是比教條主義更有害的東西。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於修正主義的批判。" --毛澤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見之於《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403頁 。

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這就是修正主義。我們知道馬列主義的某些結論是錯誤的,如果全部照搬馬列主義的結論,必定會犯嚴重的教條錯誤,就會斷送中國革命,斷送中國的無產階級政權。中國共產黨曆史上多次發生教條主義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那到底什麽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什麽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絕對不能否定呢?否定了它就是搞修正主義,堅持了它就是搞馬列主義呢?

我們知道馬列主義是為勞動人民無產階級服務的理論,他宣揚的是勞動創造價值,人民創造曆史。所以,個人認為這個不容否定的馬列主義基本原則、普遍真理就是:"依靠勞動人民無產階級,為勞動人民無產階級服務"。同樣的推理,資本主義理論的基本原則、普遍真理就是:"依靠資產階級,為資本家服務"。

如果中國共產黨依靠的對象不是最廣大的勞動人民,不是無產階級,那肯定搞的不是馬列主義而是修正主義。隻有依靠的對象是最廣大的勞動人民、無產階級,才能夠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才不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

如果依靠的對象不是最廣大的勞動人民,不是無產階級,而是剝削階級那肯定會被資產階級利益代表人逐步奪取權力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修正主義路線實際上就是妄想依靠資產階級來為勞動人民無產階級服務的路線。

建國以後,黨的工作重心已經由軍事鬥爭轉為經濟工作。軍事鬥爭有路線問題,曆史已經給了我們清晰的回答。經濟工作同樣有路線問題,同樣有依靠誰的問題。依靠誰來發展經濟,毛澤東和鄧小平分別給了不同的回答。

毛澤東時代依靠誰大家都很清楚,至於鄧小平時代依靠誰可能會有不同意見。用改革開放以來的兩個名詞來說明走資派鄧小平到底是依靠誰?一個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廠長負責製",一個是現在的"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廠長負責製"很清晰的告訴我們發展經濟已經不是依靠無產階級勞動人民了,而是依靠一小撮精英廠長、經理們了。

改革了四十多年,發展經濟所依靠的對象也變成了"海外戰略投資者",現在振興中國喊的最響的就是"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依靠的對象也變成了外國資本家,振興東北經濟看來是要依靠美國、日本的剝削階級了,這就是中央政府製定的振興東北的國策。

現在中央政府的路線是馬列主義路線還是修正主義路線,就不用再說了。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如果依靠的對象是剝削階級,還能夠走社會主義道路嗎?隻有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的人才會說能夠。

依靠剝削階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實際上是走資派的忽悠。現在不是有主流學者宣揚股份製也是公有製嗎?按這些人的推理,那些資本主義國家由於股份製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資本主義國家也全部變成了公有製國家,也全部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什麽叫指鹿為馬,顛倒黑白?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文革時期許多華僑華人熱情讚揚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與世界各國的建交如下:亞 洲11個國家。非 洲21個國家。歐 洲11個國家。美 洲15個國家。1973年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雙方商定,各在對方首都設立聯絡處。

隨著與許多國家建交,在建交的國家裏的許多華僑華人深感外國政府官員的友好和尊重,並且熱情讚揚中國。例如加拿大總理老多就是其中一位,還率因訪問中國。毛澤東接見,周總理陪同。中加關係很好,民間交流很多很友善很暢通。

文革中文件中說:在這裏,我們還要著重地說一說我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

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革命鬥爭,從來都是相互支持的。對我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一切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兄弟黨和兄弟組織,全世界的廣大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許多友好國家、友好團體和人士,都給了我們熱情的讚揚和支持。我在此代表偉大領袖毛主席和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向他們表示深切的感謝。我們堅決保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定要履行自己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同他們一道,把反對帝國主義、反對現代修正主義、反對各國反動派的偉大鬥爭,進行到底。

當前世界的總趨勢,還是毛主席說的那兩句話:“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一方麵,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各國人民的革命運動蓬勃高漲。越南南方、老撾、泰國、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勒斯坦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的武裝鬥爭日益壯大。“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真理日益為廣大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所掌握。日本、西歐、北美資本主義“心髒”地區,暴發了空前巨大的革命群眾運動。越來越多的人民正在覺醒。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兄弟黨和兄弟組織,正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本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另一方麵,美帝國主義和蘇修社會帝國主義,陷於政治經濟的危機,內外交困,走投無路。他們妄想重新瓜分世界,既互相勾結,又互相爭奪。在反華、反共、反人民、鎮壓民族解放運動和進行侵略戰爭方麵,他們互相配合,狼狽為奸。在爭奪原料、市場、附庸國、戰略要地和勢力範圍方麵,他們勾心鬥角,互相傾軋。他們為了實現各自的野心,都在擴軍備戰。

列寧曾經指出:帝國主義就是戰爭。“在生產資料私有製還存在的這種經濟基礎上,帝國主義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列寧全集》中文版,第二十二卷,第一百八十二頁)列寧進一步指出:“帝國主義戰爭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列寧全集》中文版,第二十五卷,第三百四十九頁)列寧的這些科學論斷並沒有過時。

毛主席最近指出:“關於世界大戰問題,無非是兩種可能:一種是戰爭引起革命,一種是革命製止戰爭。”這是因為,當代的世界存在著四大矛盾:被壓迫民族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矛盾;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同社會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帝國主義各國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國家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必然要引起革命。根據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曆史經驗,可以斷定,如果帝、修、反把第三次世界大戰強加在世界人民頭上,那隻會大大加速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全世界人民起來革命,把一切帝、修、反統統送進墳墓。

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毛主席指出的這個偉大的真理,鼓舞了全世界人民的革命鬥誌,指引著我們在同帝、修、反的鬥爭中不斷取得勝利。

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本質早已被全世界人民戳穿了。美帝國主義這個全世界人民最凶惡的敵人,越來越走下坡路。尼克鬆上台以後,麵臨著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和無法擺脫的經濟危機,麵臨著全世界人民和國內人民群眾的巨大反抗,麵臨著帝國主義國家四分五裂、美帝的指揮棒越來越不靈的困難局麵。尼克鬆拿不出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隻好同他的前任一樣,繼續玩弄反革命的兩手,表麵上裝出一副“愛好和平”的樣子,實際上更大規模地擴軍備戰。美國的軍費開支,逐年增加。美帝國主義至今還霸占著我國領土台灣。它把侵略軍隊派到很多國家,還在世界各地搞了成百成千的軍事基地和軍事設施。它搞了那麽多飛機、大炮,那麽多核彈、導彈。這一切,是為了什麽?是用來嚇唬人民、鎮壓人民、屠殺人民、霸占世界的。而這樣做的結果,就使它到處陷入與人民為敵的地位,陷入全世界廣大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包圍和痛擊之中,並且必將在全世界引起更大規模的革命。

蘇修叛徒集團也是紙老虎。它的社會帝國主義的麵目,暴露得越來越清楚了。還在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剛剛冒頭的時候,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就看到了現代修正主義對世界革命事業的嚴重危害。毛主席領導全黨,同以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恩維爾?霍查同誌為首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全世界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一道,從思想上、理論上、政治上,同以蘇修為中心的現代修正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使全世界人民在鬥爭中逐步學會區別真假馬克思列寧主義、真假社會主義,使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宣告破產。同時,毛主席領導我們黨,堅決批判了劉少奇投降帝、修、反,撲滅各國革命運動的修正主義路線,摧毀了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履行了我們黨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後,蘇修叛徒集團的指揮棒越來越不靈,內外困難越來越嚴重,就更加瘋狂地實行社會帝國主義、社會法西斯主義。對內,加緊鎮壓蘇聯人民,加緊全麵複辟資本主義。對外,加緊勾結美帝,加緊鎮壓各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加緊控製和剝削東歐各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加緊同美帝爭奪中東和其他地區,加緊對我國的侵略威脅。派幾十萬軍隊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對我國領土珍寶島進行武裝挑釁,就是蘇修最近的兩次醜惡表演。為了替它的侵略和掠奪作辯護,它鼓吹什麽“有限主權論”、“國際專政論”、“社會主義大家庭論”。這一套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你的主權是“有限”的,他的主權是無限的。你不服從嗎?他就對你實行“國際專政”即對各國人民專政,以便組成新沙皇統治的“社會主義大家庭”即社會帝國主義殖民地,如同希特勒的“歐洲新秩序”、日本軍國主義的“大東亞共榮圈”、美國的“自由世界大家庭”一樣。列寧痛斥第二國際的叛徒們,是“口頭上的社會主義實際上的帝國主義,即機會主義變成了帝國主義。”(《列寧全集》中文版,第二十九卷,第四百五十八頁)這完全適用於今天由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組成的蘇修叛徒集團。我們堅信: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蘇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一定會起來推翻這一小撮叛徒集團。正如毛主席指出的:“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共產黨是列寧創造的黨。雖然,蘇聯的黨和國家的領導現在被修正主義者篡奪了,但是,我勸同誌們堅決相信,蘇聯廣大的人民、廣大的黨員和幹部,是好的,是要革命的,修正主義的統治是不會長久的。”

由於蘇聯政府一手製造了武裝侵犯我國領土珍寶島的事件,中蘇邊界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中蘇邊界問題,同我國和其他一些鄰國之間的邊界問題一樣,是曆史遺留下來的。對這些問題,我們黨和我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外交途徑進行談判,求得公平合理的解決。在解決以前,維持邊界現狀,避免衝突。根據這個主張,我國先後同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等鄰國圓滿地解決了同他們的邊界問題。隻有蘇聯、印度同我國的邊界問題,至今沒有解決。

中印邊界問題,我國政府同印度政府進行過多次談判。由於印度反動政府繼承英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不僅要我們承認舊中國曆屆反動政府都沒有承認的非法的“麥克馬洪線”,而且還妄圖進一步侵占一直在我國管轄之下的阿克賽欽地區,從而破壞了中印邊界談判,這是大家都清楚的。

中蘇邊界問題,是沙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造成的。十九世紀下半葉,那時中俄兩國人民都處於無權的地位,沙皇政府采取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侵略行動,強加給中國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割去了大片中國領土,還在許多地方越過不平等條約規定的邊界線,進一步侵占中國領土。這種強盜行徑,曾經遭到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憤怒譴責。一九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偉大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府鄭重宣布:“以前俄國曆屆政府同中國訂立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以前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內的一切俄國租界,並將沙皇政府和俄國資產階級殘暴地從中國奪取的一切,都無償地永久地歸還中國。”(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宣言》)由於當時的曆史條件,列寧的這個無產階級政策,沒有能夠得到實現。

我國政府本著對邊界問題的一貫立場,早在一九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和九月二十一日就先後兩次主動向蘇聯政府建議舉行談判,解決中蘇邊界問題。一九六四年,中蘇雙方在北京開始談判。盡管有關目前中蘇邊界的條約是沙皇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不平等條約,我們從維護中蘇兩國人民革命友誼的願望出發,仍然主張以這些條約為基礎解決邊界問題。但是,蘇修叛徒集團背叛列寧的無產階級政策,堅持新沙皇的社會帝國主義立場,拒不承認這些條約是不平等的,還堅持要我國承認他們違約侵占和企圖侵占的中國領土都是屬於蘇聯的。蘇聯政府這種大國沙文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的立場,使談判遭到了破壞。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後,蘇修叛徒集團變本加厲地破壞邊界現狀,一再挑起邊界事端,槍殺我手無寸鐵的漁民、農民,侵犯我國主權。最近,他們更連續武裝侵犯我國領土珍寶島。我邊防部隊忍無可忍,實行自衛還擊,給了侵略者應有的打擊,勝利地保衛了我國神聖的領土。為了擺脫他們的狼狽處境,三月二十一日,柯西金提出要同我國領導人通電話。三月二十二日,我國政府立即用備忘錄答複他們,說明“從當前中蘇兩國關係來說,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聯係,已不適用。如果蘇聯政府有什麽話要說,請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三月二十九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一方麵仍然堅持其頑固的侵略者的立場,一方麵表示願意恢複“協商”。對此,我國政府正在考慮給予答複。

我們黨和政府的對外政策是一貫的,這就是: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則下,發展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友好互助合作關係;支援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革命鬥爭;在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爭取和社會製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我們的無產階級對外政策,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長期堅持實行的政策。我們過去是這樣做的,今後也仍然堅持這樣做。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文革搞亂了走資派複辟資本主義





文革搞亂了走資派鄧小平複辟資本主義的秩序。如今特色社會的事實是道德淪喪,信用崩潰,價值觀念嚴重背離,就是掩蓋10年文革曆史的結果。真實的文革被掩蓋,人民創造的曆史,被纂改。為了鄧小平翻案的政治目的,犧牲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奮鬥和抗爭的精神。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與世界各國的建交如下:亞 洲11個國家。非 洲21個國家。歐 洲11個國家。美 洲15個國家。1973年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雙方商定,各在對方首都設立聯絡處。

在政治上製定了75憲法。人類曆史上第一次通過憲法確定了人民群眾的四大言論自由,罷工自由。來自基層的工人農民解放軍首次直接進入權力機構,營業員可以做人大副委員長,農民紡紗女工可以當副總理,在珍寶島戰鬥中立功的普通解放軍指戰員可以火箭直升到大軍區副職。這是人類曆史上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一個官民平等的時代,大量幹部不脫產或者半脫產,這也使得文革期間的行政費用得到壓縮,可以將資金用在教育醫療和軍工科研開發上。

經濟金融增長迅猛。1966到1976年,即使按照GDP計算,中國經濟增長率69年70年是建國至今GDP增長最高速的兩年。中國還以黃金最低價35美元/盎司買入400噸黃金,收益率達到40倍!至毛澤東逝世的76年中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

軍事科技突飛猛進。氫彈人造地球衛星核潛艇等大殺器都是在文革期間開發成功。66年發射成功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第一枚中程地地導彈。氫彈原理爆炸試驗成功。67年首次全當量氫彈空爆成功,比法國還領先。70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75年連續發射3顆人造衛星。74年第一艘魚雷核潛艇航行試驗成功完成。75年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

外交成就空前絕後。文革10年和中國建交國家總數是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10年都達不到的水平,占到中國至今建交國家總數的三分之一強。除此之外,中國出兵32萬抗美援越,打下美軍戰機1000餘架。結果美國尼克鬆反倒乖乖跑到毛澤東臥室求和,中美中日關係破冰均在文革期間完成。

人民教育事業發展迅猛。文革10年中學數量增長10.3倍,中小學學生數量空前絕後,大量知識青年以及城鎮重點中學的老師紛紛來到公社大隊教書育人。工農兵學員製度令基層工農兵都能上大學。與此同時,文革期間還編製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教材,如赤腳醫生手冊,成為聯合國推薦書籍,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至今仍為不可替代的經典之作。

人民衛生事業大躍進。文革期間中國實現農村合作醫療普及,幾乎從零擴充到全國農村93%,數以百萬的赤腳醫生下鄉,一百萬多的白衣天使從城市以及軍隊組成專家醫療隊巡回下鄉,文革10年的人均預期壽命全球排名從160位猛增到85位。而文革後這一排名反而下滑10位。

農業也取得輝煌成就。毛澤東時代大興水利;引進化纖生產線,使得大量棉田得以用來種糧;引進化肥生產線為中國農業穩產高產奠定技術基礎;開發成功高產水稻,為農業豐收奠定基礎。也正因為有了水利化肥和高產稻種,才使得中國能夠在1978年時糧食產量躍居世界第二,棉花產量世界第三。

科學技術大發展。文革期間開發成功青蒿素。三結合使得工人迸發出極大創造力,技術創新更是層出不窮。73年研製成功第一台每秒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

工業也是取得巨大成就。三線建設共建成124個機械工業大項目,湖北二汽,陝西汽車,四川汽車,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東方鍋爐,還有一大批重型機械廠在三線建成。50年代中國還是農業國,到了1978年鋼產量已經超越英法意,名列全球第四;從貧油國變成基本自給自足的世界第八大產油國。原煤產量世界第三,發電量世界第七。

所謂毛澤東時代閉關鎖國純屬造謠。72年後毛澤東周恩來批準“四三計劃”,投資50多億美元,引進26個大項目,其中包括前麵提到的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還包括武鋼一米七軋機,3個大電站、43套綜合采煤機、1套彩色顯象管成套生產技術以及透明壓 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

曆史書上在批判四人幫的時候,說他們把中國經濟搞到“崩潰”邊沿。很讓人困惑:四人幫當初根本就不分管經濟,憑幾篇文章就將中國的經濟衝擊到了崩潰的邊緣? 文革期間中國的經濟形勢事實是:

1966年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貴昆鐵路比原計劃提前9個月接軌。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製成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中國石油產品品種和數量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中國第一台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造成。春季廣交會開幕。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成昆鐵路建成通車。全國夏糧豐收,比去年增長一成。中國第一台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製成功。中國援助讚比亞政府10一無息貸款修建坦讚鐵路。中國第一台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廣交會開幕。中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中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人民日報》發表《“自由市場”是殺人不見血的屠刀》中國特大型軸承製成。根治淮北平原澇災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開工。中國夏糧豐收。中國早稻豐收。中國研製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萬噸遠洋巨輪“高陽”號下水。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中國成功進行一次新的氫彈試驗。

1970年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廠。農村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相當於過去的20年的兩倍。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971年中國輕工業形成比較完整的體係。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開展工業學大慶。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追加基本建設投資51億。聯合國恢複中國合法席位。新華社報道,全國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廠。西部地區進行了一次新的核試驗。新華社報道,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1972年從國外引進化肥、化纖成套設備8套,以後又提出引進43億美元成套設備和單機的方案(即四、三方案)。解放軍落實五七指示,發展農副業生產,許多部隊做到肉菜自給。毛澤東會見尼克鬆,雙方同意互相發展貿易。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進一步發展,1971年收音機產量相當於1965年的4倍。從聯邦德國、日本進口 一米 七軋機,建在武漢鋼鐵公司,領有設備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40萬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安家落戶。湘黔鐵路通車。中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人民日報發表新年獻詞,農業奪取好收成,工業生產上升。國家計委提出進口43億美元國外設備的方案。新華社報道,1972年是解放以來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新華社報道,我國發展組合機床取得顯著成就。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地。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春季廣交會開幕,與我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中國日本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國際大米價格上升,中國增加出口100萬噸大米換回小麥。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新華社報道,夏糧豐收,這是建國以來第二個大豐收年。全國環保會議召開,製定《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幹規定》新華社報道,我國水田農業機械化取得新進展。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迅速發展。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新華社報道,全國鑽井進尺和建設投產的油井生產能力創曆史同期最高紀錄。國務院重申對外貿易的重要原則。新華社消息,我國化肥產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秋季廣交會開幕,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往來。西藏發現幾十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新華社報道,幾十座大中型水電站建成投產,小型水電站5萬多個,遍及全國。西藏軍區在海拔 3800米 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曆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國務院轉批環境保護若幹規定。新華社報道,中國航空線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於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新華社報道,5年來,8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新華社報道,同我國有貿易關係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50多個,其中50多個國家同我國簽訂了貿易協議。

1974年為在本世紀內實現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用幾個五年計劃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的戰略思想,國家計委提出《關於擬定長遠計劃的報告》。國務院要求跟抓計劃用糧、節約用糧、嚴格控製糧食銷量等四點要求。國務院提出在今後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大型化學肥料、化學纖維和連續式鋼板軋機等設備。國務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汙染。新華社報道,勝利油田去年創年鑽井進尺 150105米 的全國石油鑽井最高紀錄。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村掀起農田基本建設新高潮。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中國西南交通幹線成昆鐵路建成。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中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第三十五屆廣交會開幕,規模為曆屆之最。中國第一台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製成功。華北濱海地區又建立起一個新油田――大港油田。中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占全國小麥播種麵積的80%以上。傘式太陽爐研製成功。國家計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鋼材、化肥進口。中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建成。新華社報道,大型油田――勝利油田建成。我國最大豎井鑽井研製成功。新華社報道,我國地方小煤礦去年產量比1965年增長兩倍多,占全年28%。三門峽水電站建成。新華社報道,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975年周恩來提出,本世紀末,全麵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新華社報道,四川省開發天然氣取得新成就。新華社報道,我國紅麻、黃麻實現自給自足。降低半導體收音機零售價格。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製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中國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建成。高能加速器研製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第一次發現古生界地層油田。國務院界定出口黃金,引進銅、鋁、橡膠、滌綸等原料。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秦皇島至北京輸油管道建成。新華社報道,我國化肥產量顯著提高,上半年增產的化肥可增產糧食100多億斤或3000多萬擔棉花。新華社報道,全國鐵路上半年貨運量創曆史同期最高水平。河南地區特大暴雨,國家撥7億元救災費。國務院決定2億美元進口。新華社報道,最近三、四年來,每年有一大批電站建成投入生產。新華社報道,我國今年早稻豐收,單產、總產創曆史最高水平。新華社報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國小水電發電量占總量的三分之一。新華社報道,一億隻廣播喇叭連接千村萬戶。水稻培育出新品種,畝產達千斤左右。中國成功進行一次核試驗。中國原鹽豐收,創曆史最好水平。中國成功發射回收式地球衛星。焦枝鐵路通車。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業連續13年全麵豐收。

1976年又一艘萬噸級浮船塢“華山號”研製成功。大型火力發電廠――萊蕪電廠投入生產。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廣交會開幕。京滬杭載波電纜投產。6011米 超深井打成。從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人數比1965年增加7.5倍,調查工作發展到黃海、東海和南海。有點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幹線。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上海黃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雙層鐵軌建成通車。人工培植的小黑麥在我國西南、西北、華北推廣。滇藏公路建成通車。新華社報道,全國夏糧總產量創曆史新水平。沿海鐵路幹線津滬複線工程提前接軌。唐山地震。北京至山海關鐵路修複。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現代化化纖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建成。新華社報道,全國80%以上的縣建立水泥廠,產量比1965年增長4.1倍。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談儲量比文革前增長了2倍。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誌逝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