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多聽聽你和農民的事》
毛主席握住陳永貴的手,小聲說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永貴,你要來啊,你一定要來啊,我好想多聽聽你和農民的事。”
毛主席說道:“今天少了誰,也不能少了永貴,你是我們的農業專家啊。”
陳永貴笑著搖頭:“不是專家,主席,我不是專家,我就是一個農民。”
“哎!”毛主席爽朗說道:“不要謙虛嘛,你是農民不假,可你這個農民,可不簡單勒。”
新中國成立之後,陳永貴因為在抗戰期間的優秀表現有目共睹,被大寨村推選為生產委員、黨支部書記等職。
肩上的擔子沒有讓陳永貴感到壓力,反而讓他雄心壯誌,因為他有夢想。
夢想農民能吃飽穿暖,雖知不易,但陳永貴有信心,他夜間努力學習,白日裏帶領著村民勞作,逐漸將大寨村的農業生產恢複。
陳永貴有著豐富的農業知識,他知道要讓農民吃飽,就得讓糧食高產,糧食的高產靠得是風調雨順,可老天爺有一副孩子臉,說變天就變天,誰的麵子也不給。
所以,陳永貴知道人與糧食想和諧,得與天鬥。
在經過一係列的籌劃,最終在大寨村村支部敲定了修水渠的決議。陳永貴是智慧的,目光是高遠的,修水渠的事情是他一手策劃的。
這條水渠就是與天鬥的武器,旱年可以引水灌溉,澇年可以引水入渠,在老天爺不給麵子的年頭,大寨村至少能做到達到旱澇保收。
不過,於民福利的水渠工程最開始並沒有得到村民的支持。
首先,修水渠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村裏能不能湊夠這個錢都難說,再一個,與水打交道的事情都非常危險,這是農民能夠清晰認知的。
當時在村支部門口聚集了幾十名反對修水渠的村民。
他們講道:“這幾年老天照顧,我們都能吃得飽,家裏的糧食不說存得發黴,但也米麵換著法的吃,這樣的好日子,我們又何必去搞什麽水渠呢?”
麵對你言我語都是反對的話語,陳永貴沒有發脾氣,因為他理解村民的擔憂,水渠工程一旦開動,村民立即會麵對著兩個問題:一、錢財的損失,二、村中可能要損人命。
不過陳永貴清晰地看到未來,修水渠不是勞民傷財的無用功,反而,水渠是通往光明大道的橋梁,大寨村,必須有一條水渠。
陳永貴說道:各位,陳永貴沒有什麽文化,但今天我要講一個道理,你們聽完,再看我這個老農民說得有沒有理。
你說你去年吃飽了,今年也吃飽了,那明年呢?後年呢?天降流火的時候你還能不能吃飽?天漏水的時候你還能不能吃飽?
各位父老鄉親,我陳永貴說一句再大一點的話,中國是一個有幾萬萬人的中國,你們吃飽了,難道就代表中國人都吃飽了嗎!
陳永貴的慷慨激詞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村民,是啊,中國有幾萬萬人,我們能吃飽的同時,還要想同胞們能不能吃飽,大寨村多產一粒糧食,中國其它地區的兄弟姐妹就能多吃一粒米。
在陳永貴的領導下,大寨村修起來水渠,雖然曆經磨難,但有誌者事竟成,困難隻是成功前的守衛,你打到守衛,成功就向你露出微笑。
當水渠徹底竣工之後,有了水利之便,大寨村附近的梯田越來越多,農業社也逐漸壯大,農民擺脫了看老天爺吃飯的困境,做到了自給自足。
村民們碗裏的飯多了,積極性也高漲了,大寨村的農業生產在方圓百公裏永遠拔尖,糧食的產量年年居榜首。
而後陳永貴帶領村民改造大寨,之前貧困的村子,在陳永貴的英明領導下煥然一新。
1953年到1955年,陳永貴製定了治山治水的十年規劃,先戰白駝溝,後三戰狼窩掌,盡顯大寨精神,令聽聞之人無不驚歎,對陳永貴豎起大拇指。
1963年夏,大寨大隊遭遇特大洪水。嚴重的自然災害給大寨大隊帶來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大批社員房屋被衝毀,70%的農民無家可歸。
尤其嚴重的是:陳永貴帶領大寨農民辛辛苦苦幹了十幾年才修好的梯田,全部被洪水衝垮,莊稼和土壤全部被大水衝走。
這時,許多社員都失去了信心,他們找到陳永貴說,地衝垮了,房子也衝毀了,咋辦呀。
陳永貴信心十足地說:咱們人沒有少一個,人還在,這就是勝利。隻要人還在,地衝垮了可以重修,房子衝垮了可以重建。
山西省委和晉中地委得知大寨受災的嚴重情況後,十分重視。山西省委決定從國庫中調出一批救濟糧和救濟物資,從地方財政上再撥一部分救濟款,扶持大寨大隊。
但出乎山西省委和晉中地委負責人意料之外的是,當救濟物資正要發下去之時,陳永貴和大寨黨支部全體黨員得知消息後,做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決定,即:不要國家救濟糧、不要國家救濟款、不要國家救濟物資;當年社員口糧不少、社員收入不少、上交國家的統購糧不少。
當時,山西省委和晉中地委很多幹部不相信大寨大隊能做到“三不要,三不少”。有的幹部認為陳永貴和大寨大隊黨支部是吹牛皮。
但是,陳永貴和大寨大隊黨支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
1963年下半年,大寨大隊的社員在陳永貴的帶領下,以極高的幹勁,搶修梯田,重建房屋,搶種莊稼。
經過幾個月的苦幹,大寨在大災之年奪得了大豐收。
1963年糧食產量不但沒少,反而比上年增產,平均畝產達到700多斤,總產量達到了20多萬斤,不僅社員的口糧充足,還上交給國家12萬斤糧食。
被大水衝毀的房屋重建後,反而比原來的更好。
社員們對大寨黨支部十分信任和擁護,他們集體主義觀念更強了。這確實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1964年初,《人民日報》發表了《大寨之路》的通訊報道,配發了社論。這樣,北京也知道了陳永貴和大寨的事跡。
中共北京市委還請陳永貴去介紹經驗。
1964年1月19日,陳永貴應邀去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向數千名幹部介紹大寨的經驗。他沒有任何稿子,卻毫不怯場,往那裏一坐就開講。而且,聽眾發現,這個農民幹部講話時,口齒清晰、條理清楚,講話充滿了辯證法,有很高的政治水平。
陳永貴的講話折服了北京市的幾千名幹部,他們聽了陳永貴的報告後,專門組織了學習和討論,有的人還寫了很長的心得和筆記。
一連一串從外邊傳進寨子的誇獎之詞,陳永貴沒有因此而自大,因為他覺得還不夠,他的夢想更大了,之前讓大寨村吃飽穿暖的夢想,在和村民幾年的努力下已經達成,
陳永貴如今盼望著中國每一個百姓每一個農民能夠吃飽穿暖,所以麵對誇獎,陳永貴總是笑著搖頭,說:
“我就是一個農民,隻是把該做的事做好了,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不夠的地方。”
這就是覺悟,這就是思想,一句還不夠,說明陳永貴是貪婪的,不過他的貪婪不是為自己,是為中國百姓而貪婪,他貪求更多的糧食。
在自然災害期間,大寨村在陳永貴的帶領下,不僅沒有絕收,還產出56萬斤糧食。
大寨村沒收一粒國家救助糧,還上交給國家24萬斤商品糧,可以說創下了當時一個奇跡。
這件事也讓大寨村名聲大噪,陳永貴的名字更是引起了山西省各界領導的注意。
他的事跡被傳到上層,毛主席親自閱讀了帶有陳永貴名字的那篇報告,毛主席非常開心,說道:“農業,學大寨啊”。
至此,陳永貴三個字被毛主席牢記於心,而同時全國也掀起了學習‘大寨村奇跡’弘揚‘陳永貴精神’的浪潮。
我不是專家,我就是一個農民
1964年,陳永貴在山西省委書記的帶領下進入北京,並當麵向毛主席匯報工作。
這是陳永貴第一次麵見偉人,他十分緊張,之前隻是在話匣子裏聽過,在相框裏看過,如今活生生的偉人毛主席就在眼前,倒讓陳永貴像做夢一樣。
毛主席看著顫抖的陳永貴,哈哈一笑,首先開口問道:“你就是永貴吧?”
陳永貴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普普通通的名字能讓主席記住,之前的緊張也隨之消失,因為他感受到毛主席的平易近人。
回複道:“是的主席,沒想到你會知道我。”
毛主席滿意地點頭,向周圍人說道:“永貴可是咱們的農業專家,我怎麽能不知道呢。”
陳永貴在偉人麵前直埋頭,害羞地紅了臉,說道:“不是專家,不是專家,我就是一個農民。”
毛主席握住陳永貴的手,小聲說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永貴,你要來啊,你一定要來啊,我好想多聽聽你和農民的事。”
對於生日宴的邀請,陳永貴大感意外,在他看來,自己一個農民,哪有和國家各個領導一起上桌吃飯的本事。
但主席就是邀請他了,還千叮嚀萬囑咐的告訴他一定要來。陳永貴欣然答應:“主席,我一定去。”
毛主席喜歡農民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毛主席常常說道,農民是國家之本,他還讚頌農民淳樸仁厚,他也欣賞農民不懼艱苦敢與天鬥的精神。
所以毛主席看到永遠一副農民衣裝的陳永貴,打心底裏有好感。
生日宴上,毛主席尋找陳永貴的身影,可遺憾的是沒有找到,他有些不開心,說道:“永貴怎麽沒有來?”
有人指給毛主席看,那是一個角落,正是戰戰兢兢的陳永貴,這裏的一切對於他來講都是陌生的,麵對國家高層領導的問好,陳永貴隻笑著點頭回應,因為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毛主席看見陳永貴笑了,招呼道:“永貴,坐到我身邊來。”
毛主席的平易近人,陳永貴的淳樸仁厚,二人相見甚歡,宴會中大談農業。
毛主席對陳永貴提出的農業建設建議深表讚同,欣慰的說道“永貴真的是農業專家”。
1967年,陳永貴受到邀請前往北京參加五一勞動節,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到千千萬萬的百姓、農民、工人在長街上歡呼雀躍。
他沉靜在熱鬧中,也從這片歡鬧中感受到了國家在日漸昌盛,他知道,夢想不遠了,很近。
這時,陳永貴忽然聽見熟悉的湖南話“永貴呢?永貴在哪?”
陳永貴找到了主席,毛主席看到了陳永貴,二人親切握手,哈哈大笑,毛主席說道:“今天少了誰,也不能少了永貴,你是我們的農業專家啊。”
陳永貴笑著搖頭:“不是專家,主席,我不是專家,我就是一個農民。”
“哎!”毛主席爽朗說道:“不要謙虛嘛,你是農民不假,可你這個農民,可不簡單勒。”
一直奮鬥在農業事業的第一線,陳永貴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以及卓越的貢獻,深受中央肯定。
陳永貴接連高升,肩上的擔子逐漸加重。不過陳永貴還是和之前一樣,沒有因為擔子重而感到壓力,反而發憤圖強,為了全國百姓能吃飽穿暖的夢想,陳永貴敢於犧牲自己的一切。
1975年,陳永貴作為人大代表再次來到北京匯報工作,工作順利完成要離京時,周恩來總理找到了他,說道:
“陳永貴同時,你的勞動事跡我早有耳聞,對此我周恩來深感佩服,經過中央商議,我們已經決定任命你為國務副總理,你要有這個準備。”
陳永貴忽然慌張起來,急忙說道:“總理,我隻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文化水平實在不行,根本勝任不了副總理這個職位。”
周總理笑了笑,安撫說道:“陳永貴同誌,你行,你一定行,你是不是黨員?是黨員就聽組織的安排。”
1975年一次大會上,陳永貴正是被提名為副總理,提議當場全票通過,由此可見,陳永貴的事跡與能力,被國家人民一致認可。
成為國家副總理的五年後,陳永貴已經上了年紀,由於一直在艱苦環境中奮鬥,日積月累的病情隱患終於爆發,他向國家提出辭職申請。
1985年,陳永貴放棄了治療,因為他覺得身體已經這樣了,沒有必要再浪費錢,陳永貴覺得治病太貴了。
停止治療沒多久,病情惡化,臨終前陳永貴說道:“我沒有辜負國家的信任,沒有給毛主席丟臉,我身為一個農民,卻成為了副總理,這是誰能想到的呢?我這個農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陳永貴是農民的兒子,也是百姓的好幹部,他的一生為國家農業奮鬥,在中國政壇上留下了濃重一筆,他的事跡可稱傳奇,陳永貴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