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戰俘得到了改造換上解放軍軍裝

(2023-05-02 05:49:58) 下一個

戰俘得到了改造換上解放軍軍裝

 


《國軍整編74師全軍覆沒,2萬戰俘改造三年,因在過年節日時卻被一道菜給弄得泣不成聲》

提到抓戰俘,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王耀武那句讓人啼笑皆非的“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咱們這次要說的整編74師,就是在這“五萬頭”之內。

其實74師這支隊伍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一直被老蔣稱為“王牌中的王牌”,而且這些人被俘之後的抵抗意識也非常強烈。

但是這些人卻被一道菜給弄得泣不成聲,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打造”出來的王牌

國民黨部隊整編74師原本是淞滬會戰之前組建的七十四軍,在淞滬戰場和南京保衛戰中表現極為突出,隨後又在徐州會戰、蘭封會戰、萬家嶺以及常德會戰等戰役中重創日軍,成為抗日戰場上國民黨隊伍為數不多的幾支常勝隊伍之一。

74軍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可,74軍也因此成為首批全部裝備蘇式先進裝備的軍隊之一。

1945年日軍投降之後,74軍負責守備南京,成為老蔣的“禦林軍”。

1946年,國民政府對軍隊進行了大規模整編,74軍被改編成74師。雖然叫“整編師”,但是編製卻依然還是軍的編製,全師三萬餘人,也全部更換成嶄新的美式裝備。

淞滬會戰

這時的74師已經同新1軍等四支軍級部隊一同成為“國軍五大主力”,74師新任的師長,則是被王耀武精心包裝出來的“國軍將才”張靈甫。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張靈甫滿身榮耀、遍布戰績,可事實卻不盡然。

如果說74軍能打仗,還是多虧了王耀武。

在王耀武擔任74軍軍長的時候,不僅打日本人打出了名聲,打紅軍也打了勝仗,就連大將粟裕都曾經在譚家橋吃了大虧。

張靈甫的確是畢業於黃埔軍校,也曾經在北伐戰爭中立下戰功而升任團長,但是讓張靈甫真正一夜成為名人的卻是他槍殺自己的妻子。

事後,雖然軍事法庭迫於輿論壓力給他判了刑,但是他卻不到一年的時間又成為了74軍的參謀,隨即又稱為了團長。

淞滬抗戰時,張靈甫隻是305團的團長,負責在前方挖戰壕。

戰鬥打響不久,張靈甫就隨著大部隊向後撤退了,在撤退的途中與日軍一個連隊遭遇,根據記載也不過隻是“阻滯敵前進”,並沒有注明勝利。

南京保衛戰時,張靈甫被流彈打傷,隨後送到後方治療,可他所在的305團基本傷亡殆盡。

記錄上可查的記載,隻有張靈甫在萬家嶺大捷的張古山戰鬥中曾經死守陣地。

王耀武命令張靈甫的500敢死隊首先衝上敵人占領的張古山,隨後不久支援部隊趕到,以張古山為製高點贏得整場戰鬥的勝利。

在74軍的幾場勝仗中,李天霞等幾位代理師長、團長都有國民政府頒發的“武功狀”,可張靈甫卻一張也沒有,這就能夠看出來張靈甫的戰績其實並不是那麽優秀。

可是,張靈甫因為當初是靠著投靠王耀武才能夠進到74軍,可以說是王耀武的“門生”。

而且他經常體罰、甚至槍斃下屬,讓王耀武誤以為張靈甫“治軍甚嚴”。

再加上張靈甫小動作不少,這才把資曆、戰功都要高於他的李天霞等人擠走,在王耀武成為集團軍司令時順理成章接手了74軍。

托老長官王耀武的福,抗戰勝利之後,張靈甫也成了南京警備司令。

短短幾年時間就從一名校官變成了將軍,張靈甫儼然成為了國民政府中不可多得的“王牌將軍”。

王牌軍折戟孟良崮

張靈甫雖然是王耀武一手“打造”出來的“明星”,可他手下的74師卻是實打實從戰場上打出名聲的。

蔣介石發動內戰初期,用50多萬大軍壓向東北,王牌部隊74師更是首當其衝。

在六合、天長、淮陰、淮安,74師都憑借著強大的火力和經驗豐富的老兵取得了勝利,盡管在淶水時被人稱“王老虎”的王必成挫敗,但是短短一個月之後就重新帶著飛機和大炮卷土重來,讓王必成也吃了一個大虧。

其實,張靈甫的作戰方法可以總結為就是一個字“猛”。

被排擠出74師的李天霞曾經說張靈甫“就是一個猛張飛”,不過這個話可未必是在稱讚張靈甫,而是說他有勇無謀,遇到問題隻知道低下頭猛衝,就連張靈甫手下的官兵們也都經常私底下議論張靈甫缺乏謀略。

張靈甫等人1947年,國民黨重新集合大軍,以“五大主力”為主要力量開始向山東臨沂地區進攻。

蔣介石吸取了和解放軍作戰的種種教訓,開始變得穩紮穩打,整體戰線逐步推進。

麵對國民黨部隊的重兵,陳毅和粟裕經過幾輪小範圍接觸後,對戰略進行了調整,開始了用牽鼻子遛大象的“耍龍燈”式打法,忽前忽後忽左忽右,時而穿插時而埋伏,總之就是在用極大的耐心尋找分割敵軍的機會。

首先沉不住氣的還是國民黨的部隊,率先撲向了粟裕的第一、第七縱隊,粟裕則是一邊主動向山地地形為主的萊蕪方麵撤退,一麵讓六縱繞個圈子到了魯南地區,悄悄地埋伏了起來。

粟裕等人粟裕的主動撤退讓顧祝同產生了錯覺,他開始命令手下部隊主動進攻,逐步拉開了與整體陣線之間的距離。

顧祝同的行動也帶動了在湯恩伯,急令74師為中路主力,兩旁25師和83師為左右輔助,開始主動進攻。

大魚上鉤了!得到敵人行動消息的粟裕馬上采取行動。如果按照正常的打法,一定是先攻擊兩翼,尋找合適戰機再對其他部隊進攻。可這次粟裕的行動卻違反了常規,選擇了如同虎口尖牙的中路74師。

粟裕的打法的確讓敵人沒有想到,兩翼的25師和83師還沒來得及展開,粟裕的五個縱隊就像撐開虎口的鉗子一樣插了進去,硬生生把這張“虎嘴”給撐開了,露出了還沒弄清楚情況的74師。

隨後趕到支援的其餘四個縱隊迅速插入,形成了對74師的包圍。

這時,張靈甫也看明白了粟裕是要包圍自己,但是張靈甫卻並沒有放在心上。

首先,張靈甫知道粟裕曾經敗給過74師,可以說是曾經的手下敗將,所以他從心裏就沒有感到害怕;

其次,他認為兩翼的兩個師離自己不過十裏地,如果可以增援的話很快就會趕到,並且會從外麵對解放軍進行反包圍。

所以他不僅沒有迎戰,反而是把隊伍拉到了孟良崮等著解放軍來包圍自己,準備用自己的74師做一個誘餌。

蔣介石這時候也已經注意到了戰場的變化,他也同樣認為這是可以夾擊粟裕的良機,於是急忙電令黃百韜的25師和李天霞的83師趕快予以配合。

可是他們卻忽略了,當初粟裕是以劣勢倉促迎戰,而這次卻是有備而來的主動出擊,而且他也不是王耀武,如今他的左右兩支隊伍早就被粟裕阻擋住了。

張靈甫的如意算盤到底還是打錯了。

張靈甫又犯了他隻知道猛衝猛打的毛病,當發現前麵的解放軍已經嚴陣以待等著他的時候,他才發現不對勁,等回頭想趕回防禦陣地的時候卻發現陣地已經被占領了。

5月19日中午,張靈甫的老冤家王必成趕到了。為了報上次的一箭之仇,王必成恨不得肋生雙翅,僅僅用了40個小時就趕了240華裏,提前接近八個小時趕到預定戰場,把74師牢牢地堵在了孟良崮。

這一次,華野可以說是下了血本,把能夠動用的重武器幾乎都用上了,山炮、重炮都拉到了前線,可74師卻因為山路崎嶇,而把一部分戰車和重炮留在了臨沂。

此消彼長之下,兩方麵的重火力已經相差不大。

3天的時間,3萬多發炮彈,200多萬發子彈砸在了74師的陣地上。苦守了三天的張靈甫並沒有等到援軍的出現,反倒是見到入潮水般湧過來的解放軍戰士們。

張靈甫死後,74師餘下的2萬多人也很快被衝進戰壕的解放軍戰士俘虜。

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隻用了三天的時間,讓蔣介石引以為傲的王牌師就灰飛煙滅了。也難怪氣得王耀武能說出“五萬頭豬”的那句話。

人心終需三春暖

解放軍對於俘虜的態度一直都是比較寬厚的,但是唯獨對待74師,命令要求必須“一個俘虜都不能放過”,嚇得一些膽小的俘虜以為解放軍是要殺降,連連求饒。

其實,解放軍對待74師俘虜的態度,還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原因。

首先不得不承認74師的戰鬥力的確很強,解放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卻同樣付出了極其慘重的傷亡。

74師的官兵們基本上都是有五年以上的作戰經驗,即便是後期補充上來的新兵,也基本上都是軍校或者經過長時間軍事訓練的精兵,他們大多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有著極高的單兵能力和軍事素養。

而解放軍的戰士則以剛入伍不久的新兵為主,兩者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

74師的凝聚力還很強,下級對上級的服從性很強,在剛剛被俘的時候,還差點發生大規模逃跑事件,而事件的組織者隻是一個普通的中級軍官。

另外,74師人員的思想也比較頑固,根據戰後統計的繳獲物資看,山炮、戰防炮、迫擊炮加在一起才不到280門,這僅僅占掌握數據的四成左右。

剩下的那一多半中有一部分被他們藏了起來,另外有一大部分是他們在被俘虜前硬生生毀掉了。可見他們這群人對解放軍是多麽地抗拒。

所以,針對74師的這群俘虜,中野領導才下達了“不許放掉一個俘虜”的命令,目的就是要通過解放軍的政策來徹底感化他們。

不過,在對這些俘虜進行登記的時候發現,這些俘虜竟然都是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那些高級軍官竟然都找不到了。

這些小伎倆可難不倒解放軍,針對這種政工幹部少、諜報人員少、高級軍官少、書記多、文書多、司務長多、軍需官多的“三少四多”,咱們可有的是招。

首先就是讓他們跑步,因為那些官老爺們在行軍的時候不是坐車就是騎馬,很少有人會跟著士兵們一起跑,所以跑個幾公裏下來,誰是兵誰是官就基本都能看得出來了。

另外就是看他們寫字、用筆、吃飯時候的習慣和表現,以及肩膀和手上的老繭。總之,那些隱藏在士兵人群中的軍官們沒有多久就被一個個揪了出來。

陳毅曾經親自和這些戰俘們談話,當問到他們知不知道為什麽會失敗的時候,竟然大多數人都是認為是敗在了“陳誠指揮不當”“張靈甫安排錯誤”。

尤其是認為張靈甫錯誤地把他們安排在了缺少水源的山上,才導致他們人和馬都缺水,就連重機槍也缺少水冷卻,這才讓解放軍“鑽了空子”。

麵對這些有些顯得冥頑不靈的戰俘,陳毅隻是下達了一道“提高戰俘待遇”的命令。

當時的華野雖然打了勝仗,但卻始終還是在“窮”的邊界線上晃悠呢,突然增加了兩萬多人白吃飯,這讓當時有許多解放軍戰士都不能理解。

但是,沒有多久,這些本就是窮人出身的國民黨戰俘就發現,這些解放軍中的官和兵都是一樣的吃苦,吃的穿的也都一樣,真正是人人平等。

尤其他們也發現自己吃得比看守吃得還要好,這就讓他們的心裏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

漸漸地,他們開始和解放軍戰士交流,開始聽革命的道理,甚至有一些人開始主動幫老百姓幹活。

當然,這些戰俘之中還有一些頑固派,比如有一些中高層的軍官依舊保持著抵觸的心理,不僅經常在戰俘中唱反調,而且還有人曾經準備越獄,隻不過被其他戰俘舉報了。

到1949年的時候,戰俘中已經有一部分思想積極的人已經被轉移到其他的部隊中,在部隊中繼續接受改造,隻剩下一少部分頑固分子還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度。

4月初,南京解放的消息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裏,曾經的首都已經被解放,他們的總裁也跑到了小島上,這些人的臉上已經開始顯得不那麽自然;10月,重新組建的74軍再次被殲滅,軍長邱維達被俘。

但是與他們不同的是,邱維達馬上就選擇了投降,並且已經被送往華東軍區的軍官團學習。這兩個消息猶如炸彈一樣在人群中炸開,這些人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再次讓這些戰俘的心裏產生了動搖,有些人開始變得焦躁不安起來。

那年中秋節,這些戰俘們吃飯的時候,突然發現每個人的碗裏都多了幾塊大肉。他們又發現隻有他們的飯裏麵被加了菜,那些解放軍戰士們的碗裏都沒有。

這突然加的菜弄得這些人心裏沒有了底,有幾個人偷偷念叨著,是不是建國了,要拿他們這些人的人頭祭奠一下。

可看守卻告訴他們,這是首長特地安排給他們加的小灶菜,雖然談不上豐盛,但是卻也算得上過了一次節日。

這一下,剛剛還梗著脖子的頑固派們紛紛低下了頭,有些人偷偷用袖子擦了擦鼻子旁的眼淚,還有些人毫不掩飾,開始痛哭起來。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國民黨那麵什麽樣,在共產黨這麵又是什麽樣,他們其實心裏早就有了比較。

國民黨官員

全國解放後,這些戰俘得到了很好的改造,有很多人放下了心裏的包袱、換上了解放軍的軍裝,投入到保衛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隊伍之中。

一碗飯,加一道菜,卻融化了這些頑固派心裏麵最後的那堵牆,看似簡單,卻展現著我黨寬廣的胸懷,同時說明我黨能夠取得最終勝利的法寶,那就是“民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