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工農紅軍與雇傭軍的區別在哪裏

(2022-10-06 06:08:13) 下一個

工農紅軍與雇傭軍的區別在哪裏

 

俄烏戰爭中俄方戰時動員征兵有多難, 在普京宣布全俄羅斯“部分動員”的這個星期以來,整個俄羅斯都處於焦慮之中。在莫斯科,多場反動員抗議在上周開始密集爆發並正在逐漸激進化。在普京宣布動員的第二天,俄羅斯警方在38個城市拘留了約1400名抗議者。自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各地區已發生54起針對征兵辦公室和行政部門的襲擊事件,而其中17起發生在過去5天之內,也就是普京宣布動員之後。本周一,伊爾庫茨克地區征兵中心的一名指揮官被剛征召的士兵開槍打死。

烏方的雇傭兵。自從俄烏戰爭開始以來,共有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6956名外國雇傭兵和專家前往烏克蘭,其中1956人死亡,1779人離開烏克蘭。統計對象包括直接為烏軍作戰的外國雇傭兵,以及協助烏克蘭培訓士兵、操作和修理西方援烏武器的外國專家。在歐洲國家中,波蘭的人數最多,有1831人前往烏克蘭;其次是羅馬尼亞,有504人前往烏克蘭;英國排名第三,有422人前往烏克蘭。而在美洲國家中,加拿大的人數最多,有601人前往烏克蘭;美國排名第二,有530人前往烏克蘭。由於烏克蘭政府戰事進展不利,外國雇傭兵開始減少並離開烏克蘭。而烏總統不斷地乞求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援助來養活這幫雇傭兵來為他打仗,  能維持多久? 有些為美金而參戰的雇傭兵見到戰死的太多時, 命都沒了美金又有何用時,  還沒被戰死的雇傭兵就會選擇退出。

美國入侵中東幾國有多少雇傭兵?《雇傭兵活躍全球戰亂地區:每年獲取2000多億美元》如今在中東、北非,以及烏克蘭,雇傭兵總數量甚至達到數萬之巨。雇傭兵或者私人軍事公司在提供武力方麵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精幹、強悍、政治限製少、反應迅速。以脫胎於黑水的美國阿卡德米私人軍事公司為例,雇員基本是美國和歐洲退伍軍人,甚至不乏退役的特種兵,因此人員素質非常高,即使是職業化的精銳部隊也未必勝過他們,況且這類公司均屬私人商業性質,沒有諸多政治限製,深受雇主歡迎。有西方撐腰的敘利亞反對派在招募雇傭兵方麵更為“闊氣”,敘反對派得到大筆資金援助,能夠與阿薩德政府在國際市場上“搶購”雇傭兵,像北非國家突尼斯就有多達2000餘名公民出沒於敘利亞,2012年突尼斯媒體曾爆料,有132名突尼斯雇傭兵在阿勒頗被打死,事件震動突尼斯全國。更可怕的是,一些國際恐怖組織也在北非某些城市設立了雇傭兵招募點,專招雇傭兵赴敘利亞作戰。招募點以大約每月1000美元的酬金為誘惑,吸引貧窮者前來加入,部分北非學生、工人和失業者將充當雇傭兵視為賺錢謀生的機會,紛紛趨之若鶩,然而不少人成為雇傭兵後才發現,招募他們的恐怖組織將他們視作“作戰奴隸”。國際恐怖組織已經在全球建立了一張專為中東熱點地區服務的“雇傭兵招募網”,其“主要集散地”包括利比亞班加西等城市,一些找不到出路,急需賺錢或者狂熱希望參與“聖戰”的年輕極端分子,都被這張“雇傭兵招募網”吸納進來,然後被運往戰場充當炮灰。

所謂雇傭兵,就是一群用金錢招募人員組成的隊伍。他們沒有任何信仰,不會受到任何道德原則的約束,唯有金錢才可以指揮他們,可以說隻要錢到位了,他們就可以為你做任何事情。雇傭兵一直被看做是一群要錢不要命的人,他們活躍在全球大大小小的爭端中,從阿富汗戰爭到伊拉克戰爭再到中東戰爭,可以說,世界上哪裏有戰火,哪裏就會出現它們的身影可就是這麽一群亡命之徒。

《全球最強五大雇傭兵團,皆是殺人不眨眼之輩。》排名第五的黑水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總部位於美國的北卡羅萊特州。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雇傭兵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加緊了全球擴張的步伐,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以及遍布全球的軍事部署,讓美國兵力捉襟見肘,國內更是一片怨聲載道。於是雇傭私人安保公司參與作戰,就成為了美國軍方的不二選擇,黑水公司更是因此崛起。排名第四的是來自南非的EO雇傭公司。第三名是俄羅斯的瓦格納雇傭兵團。占據雇傭兵團第二名是美國的MPRI武裝集團,這個公司在黑水公司衰敗後迅速搶占了雇傭兵市場,成為了全美最大的雇傭兵團。它的創始人是美國軍方退休將軍,這個先天條件成就了MPRI與其他公司的最大不同之處,可以說,該公司的內部職員幾乎全都是美國退役不久的中高層將軍。排在第一名的是英國的廓爾喀部隊,這也是唯一一支來自亞洲的雇傭兵。

當年蔣介石國民黨有八百萬軍隊和北洋軍隊以及各地軍閥的武裝力量都是學不來毛澤東創建的中國工農紅軍隊伍的。從1927年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誕生了。之後22年的武裝鬥爭中,無論同國民黨反動派還是與日本侵略者的戰爭,它都創造了中國曆史上的奇跡——這支不發軍餉的隊伍,卻所向披靡,打敗兵力遠超自己,武器完全占優的敵人,建立新中國。

何以做到這一點?除了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貫徹官兵一致原則是極其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參加抗爭的勞動人民是為自己打仗。從當年井崗山上幾百個工農紅軍開始到十幾萬的紅軍隊,  從長征後到達延安的幾千紅軍到百萬紅軍,  從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開始到解放海南島後己有幾百萬中國人民解放軍。淮海戰役60萬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夠擊敗有著優勢裝備的80萬國民黨軍,與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幫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統計,參與淮海戰役後勤保障的民工總數達543萬人,相當於每個戰鬥員身後有9個民工在保障。正如陳毅所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60萬對陣80萬、“土生土長的解放軍將領”對陣“喝過洋墨水受過正規教育的國軍將官”、以輕武器為主的步兵縱隊對陣裝備豪華的軍隊......如果從紙麵數據上看,這場戰役的結果似乎應該國民黨軍穩操勝券,至少也不至於全敗。然而,戰役的結果卻是令世人都沒有想到的: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國民黨軍強大和精銳的2、7、12、13、16五大主力兵團被悉數殲滅,黃百韜、邱清泉等一眾悍將兵敗身死,國民黨軍“基本盤”完全崩潰,再也無力挽回全國的敗局。而解放軍則在此戰後在全國戰場上徹底建立了優勢,從此開始了氣吞山河地解放全中國大進軍。淮海戰役,共產黨全勝、國民黨完敗。

那麽,究竟是什麽決定了戰場勝利的天平?是"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也就是人民的軍隊打仗為自己為人民為父老鄉親為自己的子孫後代。不是為錢。打破“當兵吃糧”天理。在中國,“當兵吃糧,拿餉賣命”似乎天經地義。清末編練北洋新軍,入伍者以三年為期,期滿退伍,當兵管吃管穿,每月有銀四兩二錢,能養活五口之家。上世紀20年代,士兵軍餉一般為每月大洋八元,也夠五六口人家用,軍官就更高了,連長月餉上百元,當年肥田不過每畝幾十元,當上一兩年軍官,就能買房置地。但事情另一麵,卻是一旦軍餉短缺,軍隊就會嘩變潰散,或被能發餉的派係收編。

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鬥爭,不得不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部隊能吃上飯都不容易,籌集大筆軍費,更是天方夜譚。從1927年三灣改編到1929年古田會議,人民軍隊逐步建立和完善官兵一致原則,內容包括:在部隊中取消軍官的特權,規定官長不得打罵士兵,官兵在政治上平等。連以上各級建立士兵代表組成的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行政與經濟管理,並有監督軍官之權。

基於這一原則所確立的製度保障了同為階級兄弟的新型官兵關係,特別是取消軍餉並改為供給製後,部隊不發錢隻發基本吃穿,每人每天隻有三至五分錢的夥食費,每至月底,官兵同樣發一點夥食尾子,在這種待遇下,部隊依然團結如初,開創了中國治軍曆史的奇跡。三灣改編及後續的建章立製,首先強化了政治領導,把黨支部建在連上,並實現軍內政治經濟民主,軍官不允許打罵士兵;待遇雖差,但賬目公開,士兵參與管理,舊軍隊司空見慣的“吃空餉、喝兵血”現象蕩然無存。士兵一下子有了和軍官平起平坐、當家作主的感覺,官兵同穿粗布衣,同吃紅米飯,同住茅草房,士兵的熱情被大大激發,對部隊有很強的向心力。

公道正派得民心士兵的心。經過毛澤東三灣改編的新型人民軍隊,看似裝束寒酸、裝備簡陋,卻與國內其他軍隊徹底劃清界限,擁有遠超外表的生存力和戰鬥力。當年,江西中央蘇區民歌唱到:“如今好,紅軍興,官兵夫,一家親,吃穿用,一樣同,官長們,不打兵。”這形象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新型官兵關係。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堅決廢除打罵士兵、肉刑等雇傭軍隊做法,用民主方法帶兵,軍官要尊重士兵人格、堅持為兵服務,同時激勵廣大士兵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患難與共,生死相依,始終保持高度的統一。1928年的井岡山上,寒冬臘月,毛澤東把自己領到的棉衣送給暫時還沒有領到棉衣的戰士。長征勝利的“奠基禮”——直羅鎮戰役中,毛澤東親臨前線,逐個查看傷病員的傷口,一個一個地喂水。紅三軍與敵人激戰中,軍長賀龍提槍策馬兩救警衛員。長征途中很多人受凍挨餓,幹部把幹糧勻給戰士吃,首長把馬匹讓給病號騎,關心戰士勝過自己。這種“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伴隨著紅軍的發展壯大,團長、師長乃至軍長都是衝鋒在前、後退在後的楷模。

正是基於官兵平等,發揚民主,人人都是革命隊伍的主人,紅軍內部活力得到充分釋放。紅軍初創時期,就推行三大民主:政治上,士兵開會時有說話的自由,可以監督批評幹部;經濟上,實行賬目公開,夥食由士兵自行管理;軍事上,實行官兵互教,戰前聽士兵建言獻策。這些民主作風極大匯聚了官兵的才智,形成了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

戰爭中,部隊無論選人用人還是評功評獎,隻看戰績,隻看貢獻,有功提升,有過則降,“今天是排長、明天是連長;今天是團長、明天是營長”,這種公道正派的作風非常利於戰鬥力提高。另外,不斷完善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僅是對戰士的規範,也是對各級幹部的要求。

古今中外別的軍隊是學不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就指出: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鬥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散,除了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官長不打士兵,廢除繁瑣的禮節,經濟公開。中國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製度,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武器。

1935年10月,張學良奉蔣介石之命,率領東北軍圍剿長征剛剛到達陝北的紅軍。短短三個月,東北軍就損失兩個師又一個團。對此,張學良感慨說:“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裏長途疲憊,還能擊敗東北軍,是值得深思的。”他還對其部下說:“我們都是帶兵的,這萬裏長征,你們誰能帶?誰能把軍隊帶成這個樣子,帶得都跟你走?還不是早就帶沒了!”

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國民黨也想打遊擊戰。1938年,國民黨軍委會在武漢開會,有“小諸葛”之稱的桂係將領白崇禧稱,既然共產黨八路軍能在敵後打遊擊戰,國民黨軍同樣也能。他提議,黃河以北的國民黨部隊一律不過河,就地開展遊擊戰。蔣介石點頭稱是,宣布二期抗戰以遊擊戰為重點,調動50萬之多的兵馬進入淪陷區,準備開展遊擊戰。為了訓練部隊打遊擊戰,蔣介石後來在湖南開辦“遊擊幹部訓練班”,班是有了,老師從哪來呢?當時誰會打遊擊戰呢?當然就是共產黨。時值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邀請葉劍英率領一批共產黨教員授課。課上講了什麽呢?遊擊戰的經驗不是怎麽打,而是怎麽組織,共產黨這邊的老師就說了,要做到官兵平等,同甘共苦,比如八路軍總司令和士兵吃一樣的夥食,穿一樣的衣服。還要做到軍民緊密結合,充分發動和依靠敵後民眾的力量等等。來聽課的國民黨軍官當場就泄氣了,表示自己根本做不到,別說軍長師長,就是連長也不可能和士兵生活一樣。至於發動民眾,更是不會做,也不願意做,用山西軍閥閻錫山的話說:“民眾不發動是個空子,發動起來是個亂子”。果然,後來國民黨軍的遊擊戰確實搞不下去,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國民黨軍官貪圖享受,做不到官兵平等!

回望人民軍隊成長史,一條最基本的經驗,就是堅持官兵一致,部隊拖不垮、打不散,一路走過千山萬水,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這才是真正的人民軍隊。走資派改革開放後將軍隊又分為將軍校官士兵等級了。雖然保留了名稱和某些紀律條律, 也還能為人民群眾做點好事。然而人民軍隊己經變味了,  今後如何發展隻能是靜觀其變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