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傭兵是人道援助還是攪動戰爭
形形色色的西方《雇傭兵》蜂擁而至滿世界去參戰,伊拉克尤其是在烏克蘭軍隊中, 這些《雇傭兵》是“人道主義援助“還是攪動各地的戰爭甚至引發世界大戰?《雇傭兵現象》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黑曆史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俄烏戰爭繼續進行,受到全球關注。而在近期,各種形式的西方“雇傭兵”也不斷博人眼球。這些“雇傭兵”究竟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雇傭兵現象”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黑曆史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如今已有約6500名外國雇傭兵和外國“極端分子”湧入烏克蘭。事實上,自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殊軍事行動以來,西方國家向烏克蘭輸送武器的同時,也輸送了大批雇傭兵。
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稱,俄烏軍事衝突升級後,西方私人軍事公司就開始以2000美元一天的報酬來招募雇傭兵。如果照此標準,能力強的雇傭兵月薪高達近6萬美元(約合38萬元人民幣),如果衝突持續一年,年薪會超過450萬元人民幣。與之對比的是,烏克蘭2021年人均年收入4860美元(約合3萬元人民幣)。在《泰晤士報》看來,金錢的確是對雇傭兵的最大吸引力。泰晤士報表示,申請者必須有至少5年在東歐的軍事經驗,精通偵察,能夠在“幾乎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執行任務,而且還需熟悉蘇聯時代的武器。
然而,這到底是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真實案例,還是一場被精心包裝後的騙局?而雇傭兵麵臨的真正危險,也被西方媒體輕描淡寫地忽略了。
一名19歲的英國男子,化名為亞曆克斯,在《早安英國》節目中講述了自己前往烏克蘭參戰的經曆。
亞曆克斯:沒有培訓。我們接受的最好的培訓,就是用止血帶給人止血。
主持人:你們拿到武器了嗎?
亞曆克斯:沒有,沒有給我們武器。沒給我們彈藥,也沒給我們武器。
主持人:有防彈衣嗎?
亞曆克斯:沒有,沒有頭盔,沒有防彈背心。
亞曆克斯直言,這一趟烏克蘭之行,堪稱是“自殺之旅”。
亞曆克斯:我們到那裏的時候,被告知將會接受兩周的訓練。但我們到了6天後,依然什麽都沒有。沒有如何使用武器的訓練,也沒有生存訓練。人們開始生病,感染沙門氏菌,都是因為吃生食造成的。
節目最後,亞曆克斯勸告英國年輕人,戰爭是殘酷且無情的,不要輕易前往烏克蘭。
亞曆克斯:我會告訴他們看看身後的家人,想想這將給家人帶來什麽影響,看看身邊的人。因為一旦你到了那裏,可能就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刻,你就不會再見到親人朋友了。
而另一名曾參與過烏克蘭抵抗活動的英國退伍老兵也發出了類似的建議。
英國退伍老兵 馬丁·鄧伍迪:現實和你在電視上看到的有很大不同。當你被困在冰冷的地堡裏,而且沒有武器,如果這時俄軍襲擊此地,你該怎麽辦?這才是現實,這不是你在電影裏看到的場景。
28歲的蒂亞戈·羅西,是巴西的一名職業槍手。在前往烏克蘭時,他曾表示,自己不懼怕戰爭。然而,在他所在的訓練場遭遇襲擊後,羅西登上了逃亡波蘭的大巴車。
巴西籍雇傭兵 蒂亞戈·羅西:我不知道有多少天睡不好了。我想說,是的,那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特種部隊軍人,有來自歐洲各地的,有來自韓國、智利、美國、加拿大的。整個世界都在那裏,隻是每個人,我們得到的信息是所有人都死了。
視頻中的羅西反複說的一句話是,謝天謝地自己逃了出來。
3月15日,法國籍雇傭兵夏卡·米凱爾正在亞裏沃夫基地進行直播時,基地遭到了襲擊,他當場被嚇得哭了起來。
法籍雇傭兵 夏卡·米凱爾:基地剛剛被摧毀,死者中有我的朋友。基地被炸毀了,我用了兩分鍾跑了出來。
驚慌不已的米凱爾根本顧不上收拾行李,立刻逃到了波蘭,然後又跑到了瑞典,全程用時不到27小時。米凱爾表示,在到烏克蘭之前,他認為戰爭就是和網絡遊戲一樣。
烏克蘭的外國雇傭兵中,也不乏隻為蹭熱度的網紅。
擁有77萬粉絲的韓國網紅“李根大尉”不顧政府禁令前往烏克蘭,加入了“國際軍團”。入境後,他一度杳無音訊,不少網友都以為他已經“戰死”了。然而,3月24日,韓國《朝鮮日報》和《國民日報》卻報道了事實的另一麵。報道稱,一名自稱是韓國交換生在自己所在的波蘭酒店裏遇到過李根一行人,他們攜帶拍攝裝備,在拍類似戰爭片的視頻。《國民日報》指出,如果相關內容屬實,那李根就等於是上演了一出欺騙韓國國民的鬧劇。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刊文稱,曆史上外國武裝人員的實戰能力記錄毀譽參半。雖然他們通常不乏專業人士,但總體缺乏訓練,大多隻能充當“炮灰”。文章指出,有研究發現,當部署外國武裝人員時,針對平民的暴力會增加。更為關鍵的是,大量極端分子也趁機進入烏克蘭,往往容易製造人道主義危機事件。
事實上,早在3月初,俄羅斯國防部就對烏克蘭境內的西方雇傭兵發出警告。
俄國防部發言人 科納申科夫:所有西方派來幫助基輔政權的雇傭兵,都是非戰鬥人員。根據國際人道主義法,他們無權享有俘虜身份。外國雇傭兵被俘後能獲得的最好待遇就是被提審。我們敦促外國公民在決定替烏克蘭打仗前三思而後行。
3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再次警告稱,俄羅斯對外國雇傭兵不會手下留情。而鼓勵本國公民在烏克蘭應征入伍的西方政府要為這些人的死亡負責。
可以說,這場俄烏軍事衝突讓“雇傭兵”這個詞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所謂“雇傭兵”,簡單說就是用金錢招募人員組成的“部隊”。
《私人軍事公司和安保商:控製戰士公司》作者 加裏·肖布:參與戰爭或從事間諜工作的小團體或者個人,都是以個人名義做事,又被稱為“金錢戰士”。
而火遍全球的《命運戰士》《使命召喚》等視頻遊戲,又給“鍵盤俠”們灌輸了脫離現實的幻想。如今,世界各國的雇傭兵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正規雇傭軍,如法國外籍兵團;另一種則是私人雇傭兵。
不同於正規雇傭軍,雇傭兵參戰的目的隻是為了金錢賣命,隻要對方出價夠高,他可以受雇於任何人。
考恩是一名狙擊手教練,會為客戶進行軍事技巧和硬件使用指導。
狙擊手教練 考恩:我為很多公司做谘詢,我會出現在訓練場上,提供實際教學指導。
記者:有沒有合作讓你覺得,因道德上不認同而不接。
考恩:當然有,會有這樣的活兒找過來。我會說謝謝,但我不做。但道德取決於個人,取決於公司本身。
20世紀80年代以前,私人雇傭兵大多參與政變、綁架暗殺、劫掠財物,被稱為“戰爭動物”。
前雇傭兵 西蒙·曼恩:對我來說就是,一家公司按照合同全麵開展進攻性軍事行動。你給我們一筆錢,我們替你贏得戰爭。這些人是為錢打仗,而不是為國而戰,為責任感或愛國主義而戰。
冷戰時期,美國在一些特殊的軍事行動中都使用了雇傭兵。如1961年4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曾策劃1000多名雇傭兵入侵古巴,企圖推翻卡斯特羅的革命政權。
1995年8月4日晨,克羅地亞政府軍發動了代號為“暴風”的軍事行動,僅僅3天,自行獨立的“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便不複存在。這場戰爭表麵上和五角大樓毫無關係,但實際上這場軍事行動速勝的秘訣正是美國的“軍事職業資源公司”提供的2000名雇傭兵。通過利用雇傭兵,美國得以繞過聯合國禁令,為交戰一方提供軍事支持。十年之後,當塞爾維亞試圖起訴這家軍事公司時,卻發現該公司因所謂事件發生在美國司法管轄範圍之外,可以免受製裁。
記者:我在幾個月前問您的國防部長,用什麽法律來規範他們(雇傭兵)的行為。
時任美國總統 小布什(2001年):我會去問問他,繼續。
有數據表明,小布什政府僅在伊拉克就雇用了至少15.5萬名雇傭兵。其間,臭名昭著的美軍虐囚事件被曝光,而私人軍事公司CACI和Titan,其實也參與了虐囚。
阿布格萊布監獄囚犯 阿紮維:為何美軍會用私人公司來審訊犯人。
至今,這兩家公司都沒有被起訴。
而這些私人軍事公司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美國的黑水公司,該公司創始人埃裏克·普林斯更是被稱為“雇傭兵之王”。
埃裏克·普林斯曾是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1998年創辦黑水公司。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業務量開始暴增,業務涉及培訓、射靶、安全谘詢、犬類培訓、飛艇、裝甲車、海事、空降等多個任務模塊。
黑水公司創始人 埃裏克·普林斯:我創辦黑水公司是想換一種方式與海豹特種部隊建立連接。當客戶需要我們時,我們都非常努力地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我們卻被誤認為是“不受控的雇傭兵”。實際上卻是退伍老兵再次為美國效勞,並以競爭性投標的方式獲得報酬。僅此而已。
然而,事實卻是,作為美國政府的“白手套”,黑水公司幫助美國政府執行許多見不得光的任務,減少正規軍隊的傷亡、減輕國內政治輿論壓力,還能免除傷亡人員的撫恤善後工作。因此,該公司雖然常年遊走在法律邊緣,卻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罪行一直沒有得到清算。
2007年9月16日,伊拉克的黑水公司雇傭兵在護送美國外交官時,向手無寸鐵的伊拉克人開槍,聲稱車隊遭到汽車炸彈襲擊,然而對方車內並沒有發現爆炸物。這起事件的遇難者當中,年齡最小的是隻有9歲的阿裏·基納尼。
基納尼的父親:在我打開車門的那一刻,我驚呆了。他的腦漿流在地上,我看著地上的腦漿,把他推回車裏。我告訴我妹妹說,他們把基納尼的頭打破了。我開始大喊,他們打死了我兒子,他們打死了我兒子。
槍擊案發生後,黑水創始人埃裏克·普林斯出席國會聽證會時,麵對如山的鐵證,仍堅持表示雇傭兵所采取的行為是恰當的。
國會議員:你承認黑水雇傭兵射殺了無辜平民嗎?
黑水公司創始人 埃裏克·普林斯:不,我不同意這個說法。有時他們要使用防禦武力,保護他們自己,保護處在危險中的(客戶或貨物)。
而受害人基納尼的父親則透露,在基納尼的故事被報道後,黑水公司曾托人找到他,想支付2萬美元私了,被他拒絕了。
2015年,美國法院判定四名黑水公司雇傭兵一人犯有一級謀殺罪,另外三人被判故意殺人和謀殺未遂罪。但其中僅有一人被判處終身監禁。此後,這四人曾被多次重新定罪,但僅有一人服刑,其他三人的服刑時間僅限於審判期間的羈押。
2020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直接動用總統的“特赦權”,對四人予以赦免。此舉立刻引發了伊拉克人的憤怒。
伊拉克律師 賈巴爾:當聽到特朗普的赦免令後,我感到震驚且失望。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此次槍擊事件,黑水公司被以傷害平民罪禁止運作。但僅僅兩年後,2009年該公司便改名為阿卡德米公司,先在顛覆利比亞卡紮菲政權的戰爭中扮演“幕後推手”,後在敘利亞內戰中幫助反對派對抗巴沙爾政權。
在美國政府看來,雇傭兵既可以克服兵員不足的問題,又能避免因正規軍傷亡過多而招致廣泛批評。一旦雇傭兵在作戰時遭遇不測,五角大樓也不必為他們的家人支付保險金,可謂一舉多得。
《紐約時報》記者 大衛·桑格:私人軍事公司最令人擔心的是忠誠的問題。當他們變成政治工具來支持政府時,你就該問問,這些公司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嗎?而這些公司的外交政策與美國的外交政策一致還是相違背呢?他們真的是美國人嗎?他們真的國際化嗎?他們到底在為誰工作?
公元1095年,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勒芒發出呼籲,號召平民帶上武器,到“流淌著奶和蜜的耶路撒冷”去。“十字軍東征”,也被看作是西方雇傭軍的起源。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公然投資入股並支持“海盜王”德雷克的劫掠行為,使她王冠上的明珠個頭越來越大。可以說,雇傭軍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帶著血腥和貪婪。
如今,遊離於國際法體係之外的雇傭兵群體,究竟是“為價值觀和信仰而戰”還是成為資本牟利的工具不斷遭到國際社會的質疑和拷問。
對於那些熱點衝突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更需要的是冷靜的談判,而不是堂吉訶德式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