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台灣反攻大陸都為中國睾丸
一個男人不可沒有睾丸。一個中國不可沒有台灣。近代中國的台灣被日本殖民幾十年內, 中國成了軟弱無能和奴才相的太監式的中國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從戰略上看台灣是中國的門戶和前哨, 是一艘不沉的巨大航空母艦守衛在中國的東南方向, 守護祖國的大門不受外國強盜入門搶竊侵略強權占地霸為租界。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以及中國大陸全境的逐漸解放,如何收複台灣島,以及直麵世界上更加繁複的風雲變幻,成了黨中央第一代領導人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1949年底,新中國成立兩個多月後,毛主席出訪蘇聯,並成功達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雖然在簽訂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波折,但以結果來說,此條約使得中國擁有了一個可靠的同盟夥伴,並且有助於百廢待興的中國的建設與長遠發展。
而此時,偏安一隅的蔣介石過得並不如意。在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眼裏,這個腐朽貪汙的國民黨政權令人厭惡,丟掉了中國統治權的他不再有多大的利用價值。相反,如何拉攏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避免中國完全倒向蘇聯從而給美國造成巨大的麻煩,是此時杜魯門最先要考慮的。
1950年1月5日,在毛澤東滯留蘇聯,兩國談判處於僵局,甚至傳出蘇聯將毛澤東軟禁起來的謠言之時,杜魯門認為這是一個極佳的拉攏中國的時機。他在白宮發表了《福爾摩沙宣言》,又稱《不介入台灣海峽爭端聲明》。其中表示:“目前美國不想在台灣取得特權,也無設置軍事基地的意圖。此外,也不打算使用軍隊幹涉現狀。美國政府不會采取介入中國內戰的措施。......尊重中國人民的權利,現在及未來自由選擇政治製度和維護政府麵與外國控製”似乎美國打算放棄蔣介石,試圖與新中國建立起和平談判的通道。
與此同時,解放軍從未放棄解放台灣的計劃。早在1949年7月20日,粟裕將軍便受任為解放台灣的總指揮,但在那之後的金門島和登步島戰役失敗,讓解放軍深刻認識到空軍和海軍力量的重要性,尤其是解放台灣這樣相距甚遠的大型島嶼。可新中國剛剛成立,工業薄弱,別說培養海軍艦艇駕駛員和各種戰機的飛行員了,想造一艘屬於自己的艦艇和飛機都難於登天。所幸的是,中蘇同盟條約順利簽訂,蘇方同意為中國提供各類戰機及艦艇,並協助培養相關人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毛澤東訪蘇前,周恩來曾向蘇聯通報,預計將安排在1950年秋季發起對台灣的進攻,希望蘇方可以盡快提供武器裝備。但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整個國家都處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資金嚴重不足。此外,因為冷戰的開始,蘇聯不得不著眼應對來自歐洲的威脅,供貨能力也同樣有限。基於這樣的情況,想要購買蘇聯的海空軍裝備,就隻能等到1951年才能完全交貨了,解放台灣的時間也隻得相應推遲。
1950年3月底,中央軍委確定了“先打定海,再收金門的方針”,定海即今舟山。隨著海南島戰役的順利推進,拔掉國民黨在近陸所有島嶼的軍事駐紮,已是解放台灣前切實可行的陽謀。5月初,海南島全境順利解放。此時,華東軍區已配備有戰鬥機、轟炸機50餘架,登陸艦艇19艘,大小木船2000餘隻,準備於5月中旬準備完畢,隨時發起攻擊解放舟山。
當時駐紮在舟山的國民黨軍隊共計約15個師十二萬人,雖說幾個月前的登步島海戰成功擊退解放軍,但解放軍這半年多以來的進步可謂神速,海南島的解放更是狠狠打擊了國民黨守軍的士氣。駐舟山國民黨總指揮石覺認為大勢已去,於是稟告蔣介石其撤退之意。
蔣介石也同樣,舟山遠離台灣,補給線過長,離大陸又太近,如解放軍封鎖附近海空,島上軍民之補給難以持久。5月9日,蔣介石在台北召開會議,同意舟山撤軍,緊急實施。17日晨,最後一批國軍撤離舟山,與此同時,解放軍由定海登陸,兵不血刃拿下舟山。
至此,解放台灣隻剩拿下金門作跳板,便可集結兵力,待機而動。
在4月初周恩來寫給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布爾加寧的信中寫道:解放軍擬8月奪取金門島。為此,要求蘇聯將此前在蘇聯訂購的84架作戰飛機在5月交付,同一訂單中的其餘300架飛機可在年底前交付。另190架飛機於1951年2月交付。同時為了解放台灣,海軍組建需魚雷快艇36艘,護航艦16艘,岸炮112門,船艦用炮319門等等相關器材。
5月17日,第三野戰軍前敵委員會下達了《保證攻台作戰勝利的幾個意見》,確保各部隊為之後的攻台作戰做好準備。訓練大綱中明確:1950年7月至1951年3月,各兵種分別訓練;4月至5月進行海陸空協同登陸作戰演習,然後三軍共同解放台灣。一切似乎都在向既定目標順利發展。
麵對美國的“棄台”聲明和中蘇越來越強的夥伴關係,退守台灣的蔣介石雖然此時有近60萬兵力,但著此兵臨城下之勢力,他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前途捏一把汗。他一邊叫囂著固守台灣,殊死一搏,一邊偷偷派人試探國共和談的可能性。這一切都表明:台灣必將回歸祖國懷抱!
1950年6月初,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份報告中對台灣形勢作出評估:“台灣隨時可能遭到中共全民進攻。國民黨軍心渙散,民心浮動,一旦中共發起進攻,數周內便可占領台灣。”但同樣的,自年初白宮發表《對台灣問題的聲明》以來,美國國內不斷有人提出意見,支持推翻杜魯門的聲明,以圖“永遠不要讓共產黨得到台灣”。5月20日,美國遠東戰區總司令、日本“太上天皇”麥克阿瑟告訴參謀長聯席會議,如果台灣被中共控製,就等於落入蘇聯之手,那麽整個西太平洋的防線將麵臨崩潰。這份意見,也被要求“呈送總統親覽”。
更重要的是,攻台計劃穩步推進的同時,朝鮮局勢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1950年4月,金日成訪問蘇聯歸來,合理地推測此時斯大林已同意北朝鮮發動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但中國對此事卻並不知情。6月初,正在養傷的粟裕還在給毛澤東及中央軍委的報告中寫道此時第三野戰軍及華東部隊兵力不足50萬,對台灣之敵並無優勢,考慮從其他軍區調幾個軍的兵力來進行協助。可僅僅十多天後,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6月27日,美國火速決定出兵朝鮮,並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以維護太平洋地區安全為由,派出其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中國雖表示強烈抗議,但卻無力改變現狀,中共中央認為解放軍此時根本沒有能力與美國現代化的海空軍在海上進行較量。與此同時,來自北方的東北方向的威脅日益嚴重,考慮到東北在新中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國家安全,因此無奈做出決定:暫停解放台灣的計劃。幾個月後,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這便是我們熟知的抗美援朝了。
雖然解放台灣的計劃沒有順利實施,但新中國從未放棄祖國統一的目標,台灣最終也必將回到祖國的懷抱。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和平統一台灣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於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即便美國橫加阻撓,我相信台灣之統一也必將達成。
反攻大陸,又稱光複大陸,是自1949年蔣介石國民黨的殘兵敗將舉著逃亡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至1990年代前的軍事行動和政治主張,意指反攻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被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
因應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情勢稍緩及國際情勢改變,反攻大陸的熱度已逐漸消退。1980年6月,時任逃亡的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以取代前總統也是其父蔣介石與嚴家淦的“反共複國”國策,且順利成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之後,並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等組織的具體落實。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以中國蔣介石國民黨為首的流亡的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了對中國大陸的統治權,在蔣介石國民黨的殘兵敗將於1949年底撤退到台灣。1951年,李彌反攻雲南戰役失敗。1950年代,蔣介石國民黨的殘兵敗將陸續失去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島嶼。蔣介石國民黨的殘兵敗將從大陳島撤退後,逃亡的中華民國政府的領土僅限於台澎金馬,中國共產黨控製了全中國大陸,並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任總統兼國民黨總裁蔣介石除了對內喊出了“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口號外,也同時積極計畫利用殘餘在中國大陸來不及撤退台灣的和有計劃按排在大陸的潛伏特務和間諜等中華民國國軍的陸軍部隊為內應,以香港與當時仍控製的部分地區為消息中介,指揮其發動對中國共產黨的新中國進行破壞搗亂暗殺下毒等配合反攻。
但此時美國對於蔣介石流亡政權能否存續存有很大疑問,為了避免台灣落入中國共產黨陣營,美國曾片麵提出與二戰時期支持台灣與澎湖回歸中國的立場(見開羅宣言)或是相反的台灣地位未定的論點(見台灣地位未定論),並秘密規劃政變推翻蔣介石,以保持美國在遠東的自身國家利益。其後,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冷戰局麵逐漸形成,美國轉而支持同樣抱持反共主義的蔣介石,期間亦曾透過西方公司等單位支援其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對新中國大陸的襲擊行動;但在新中國政權逐年穩固其統治、成功試爆核彈、與蘇聯分裂後,美國亦陷入越戰困境,開始以拉攏新中國的想法來取代之前反共的方針,最終於烏坵海戰等小型衝突後,美方嚴格限製並監視蔣介石的軍事行動。
蔣介石為反攻大陸,於1961年至1972年積極籌措軍事作戰準備,此即“國光計劃”。1961年,逃亡的偽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局長葉翔之開始策畫“海威”行動,即將特種作戰、情報人員空投到中國大陸秘密行動。蔣介石認為:“如果空投3,000-5,000人的突擊隊,斷然可以在大陸點燃推翻中共新中國政權的革命運動。”
1962年,蔣介石研判:在5、6月間大陸逃港難民最高潮之際,閩粵洪水成災交通斷絕時,在“鎮海附近將軍澳登陸反攻”是反攻大陸的最佳選擇。於是,他要求美方提供5架C-123運輸機、16架B-57轟炸機、20-25艘坦克登陸艇,以支持中華民國國軍小股部隊在香港附近登陸。白宮決定推遲半年交付。10月,中華民國與美國聯合舉行“天兵二號”空降作戰軍演。12月29日,9支國軍武裝部隊空降廣東沿海,次月1日在廣東建立基地。1963年11月19日,反共遊擊隊分兩批在福建霞浦海尾與南日島登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麵資料顯示,從1962年10月至1965年1月,“共殲滅蔣介石國民黨武裝特務40股,594人”。到1965年,參與“海威”行動的1800名國軍,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生還。
1965年6月17日,蔣介石前往陸軍軍官學校召集軍方中層以上軍官開會預備發動反攻,所有軍官都已預留遺囑。期間為求保密,另以D日(D-Day)作為正式攻擊發起日期。8月6日淩晨,偽中華民國海軍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演習”任務,預計運送身上穿著解放軍製服的陸軍特種情報隊隊員在大陸沿海先南往海南島進行欺敵戰術,而後再北上東山島海域欲進行滲透以偵測登陸作戰所需情報,並且由偽中華民國空軍協力支援。然而兩艘軍艦從高雄左營出發後就已經受到解放軍的監視,解放軍魚雷艇已早在東山島海域附近兄弟嶼進行伏擊,雙方於淩晨01:30激戰一夜至清晨06:00,劍門艦和章江艦遭擊沉,殉難官兵近二百人,是為“八六海戰”。
11月14日,海軍“永字號”炮艦山海艦與臨淮艦由馬公駛烏坵執行傷患接運任務,在航抵距烏坵南約十浬海麵,遭遇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12艘快艇,雙方激戰三小時,雖擊傷一艘解放軍快艇,但臨淮艦亦被擊沉,山海艦安返(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資料則稱山海艦負傷),是為“烏坵海戰”,國光計畫自此停擺不前。
結果在1972年7月20日,偽逃亡的中華民國政府裁撤國光作業室,並入國防部。1991年時任偽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正式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不過他在偽總統任內仍然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主導國家的統一。”
現今隨著兩岸交流的日漸頻繁和台灣民主化的日趨成熟以及冷戰結束後國際的現實麵,進入1990年代以後“反攻大陸”等台灣威權統治時期的相關政治口號已不再宣傳,中華民國政府亦轉向兩岸和平政策及轉變對中共當局的態度,此類標語成為曆史的印記。
不管如何, 《解放台灣》也好! 《反攻大陸》也罷! 都是為了保護好中國的睾丸台灣, 使中國統一。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這個中國名叫: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己於一九四九年消亡。
離開大陸前,蔣經國慨歎道:“大好河山,幾無立錐之地!且溪口為祖宗廬墓所在,今一旦拋別,其沉痛心情,更非筆墨所能形容。此一切,究竟誰為為之?孰令致之?”到台灣後,蔣介石慨歎道:“我們的整個大陸都淪陷了,究竟我們大陸的這種悲劇,這種浩劫,是誰為為之?孰令致之?”
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首先責任在於“國人”。他說:“抗戰以後,我確信可以在兩年之內,平定戰亂。不幸個人的主張,不能取信於國人。由此之故,在國內外種種阻力下,剿共軍事受到了挫折。”
不僅如此,蔣介石還認為:“戡亂”以來,“軍民風氣囂張,國家紀綱掃地,黨不成其為黨,軍不成其為軍,國民不成其為國民。”而“風氣囂張”的原因,又是因為學校教育不良,“教不成教,學不成學,師不成師,弟不成弟。所謂校風校規,掃地殆盡;師道人格,蕩然無遺。卒致今日國破家亡。”
其次,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在於國民黨本身的腐朽。他說:“抗戰勝利以來,我們一般同誌精神墮落,氣節喪失,把本黨五十年的革命道德精神摧毀無餘。甚至毀法亂紀,敗德亂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他說:“我們黨和團的組織複雜、散漫、鬆懈、遲鈍,黨部成了衙門,黨員成了官僚,在社會上不僅不能發生領導的作用,反而成了人家譏笑侮辱的對象。”他甚至氣憤地說:“自抗戰以來,本黨在社會上的信譽一落千丈,我們的革命工作苟且因循,毫無進展。老實說,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淘汰了。”
再次,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是由於國軍的作戰不力。他說:“目前我們部隊的情形,各長官嫖賭吃喝,無所不為。尤其是賭博一項,相沿成風。共軍的紀律那樣嚴肅,而我們的軍紀如此廢弛,試問這樣的軍隊,怎麽能不被敵人所消滅?”他說:“軍民感情的隔膜,可以說惡劣到了極點。我們國民革命軍原是以愛國救民為目的,而事實的表現,不僅不能愛民,而且處處擾民害民。”
據此可以看出蔣介石的沉痛之情與反省之意,即使說出“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也不足為奇。
於是,李宗仁通過多種渠道,勸蔣介石再不要幹預政事,最好能出洋。他還要行政院副院長兼外長吳鐵城到奉化去向蔣介石轉告他的意見。吳鐵城不好在蔣介石麵前開口,便派李惟果去談此事。蔣介石聽後,大罵李宗仁不講情義,逼人太甚。
此時,中共中央得知蔣介石將上海的大批金銀、外匯和文物運往台灣,判斷蔣介石殘餘分子有可能要逃往台灣,並將台灣作為反共基地。
3月15日,中共的廣播播發了新華社的時評《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時評中說,中國人民將絕對不能容忍美帝國主義對台灣或任何其他中國領土的非法侵犯,同樣地亦絕對不能容忍國民黨反動派把台灣作為最後掙紮的根據地。
蔣介石聽後感覺,自己在奉化老家也呆不了多久了,於是考慮自己將來的落腳問題。最終,蔣介石還是選擇了台灣。
蔣介石下野是由國際國內環境造成的。1948年底,東北、華北全境以及華中、華東的長江以北地區均為解放軍奪取。於是美國大使司徒雷登表示“欲實現國共和議,非蔣介石去職不可”。1948年12月24日,擁兵五十萬的“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在武漢通電提出“國共雙方立即會議上軍事行動”和蔣介石下野等要求。緊接著李宗仁等又提出五項和議主張,把蔣下野作為第一項主張。豫、湘、鄂、桂四省也相繼通電主和並要求蔣下野。
除夕日,蔣介石邀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征詢意見,除穀正綱等少數人外,其他委員一致認為蔣是和談的主要障礙,應當去職。1月14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八項條件作為和談基礎。
19日,蔣介石在最後一次會議上說:“局麵發展到此地步,個人引退已無遺憾,”並說:“我之願下野,不是因為共黨,而是因為本黨的某一派係。”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杜加裏克2日在回答記者有關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一事時表示,聯合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政策,遵循1971年聯合國大會關於一個中國的第2758號決議。決議全文如下:
回顧聯合國憲章的原則;
考慮到,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於維護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組織根據憲章所必須從事的事業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決定: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讚成票: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奧地利、比利時、不丹、博茨瓦納、保加利亞、緬甸、布隆迪、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喀麥隆、加拿大、錫蘭(斯裏蘭卡)、智利、古巴、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厄瓜多爾、埃及、赤道幾內亞、埃塞俄比亞、芬蘭、法國、加納、幾內亞、圭亞那、匈牙利、冰島、印度、伊朗、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肯尼亞、科威特、老撾、利比亞、馬來西亞、馬裏、毛裏塔尼亞、墨西哥、蒙古、摩洛哥、尼泊爾、荷蘭、尼日利亞、挪威、巴基斯坦、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也門)、剛果、秘魯、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馬裏、蘇丹、瑞典、敘利亞、多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烏幹達、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英國、坦桑尼亞、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南斯拉夫、讚比亞。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是於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第1976次全體會議上,就“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進行表決的決議。該決議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
主要內容為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提案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發起,故又稱為兩阿提案,全文如下:
大會,回顧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考慮到,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於維護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組織根據憲章所必須從事的事業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決定: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一九七六次全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