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五保戶殘疾人生活在毛澤東時代

(2022-07-28 05:08:08) 下一個

五保戶殘疾人生活在毛澤東時代

 

所謂《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幾項: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孤兒為保教)。

《五保戶製度》是指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農村人民公社裏的社員中的一個特殊人群,這種《五保戶製度》的設立體現了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用法律來保護老人、兒童、殘疾人、軍烈屬家庭和無勞動力家庭的一貫原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製度農村人民公社集體化和人道主義的具體體現。

《農村五保戶供養工作條例》中的五保供養對象,主要包括農村人民公社裏的社員中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戶對象指在農村人民公社裏的社員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雖有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但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符合者發給個人《五保供養證》。

具體是指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人民公社的社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人民公社裏的五保供養待遇。

五保戶對象的確定:應當由本人申請或者由農村人民公社裏的委員會提名,因年幼或者智力殘疾無法表達意願的,由農村人民公社裏的生產小隊幹部或者其他社員代為提出申請,經農村人民公社裏的委員會審核公告,報縣人民政府審核、核實、批準,發給《五保供養證書》,憑《五保供養證書》享受五保待遇。

具體享受五保的待遇有:(1)按計劃供給的糧油和燃料。(2)按季節供給服裝、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錢。(3)提供符合基本條件的住房。(4)及時治療疾病,對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5)妥善辦理喪葬事宜。(6)五保對象是農村人民公社裏的五保供養對象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7)農村人民公社裏的五保供養對象的疾病治療,應當與當地農村人民公社的合作醫療和農村人民公社或縣裏的醫療救助製度相銜接。

農村人民公社的五保供養經費不得低於本地區農村居民上一年度人均純收入的60%。農村人民公社的五保供養標準不得低於當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並根據當地農村人民公社社員的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適時調整。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可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製定,在本行政區域內公布執行,也可以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製定,報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後公布執行。
國務院民政部門、國務院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人民公社五保供養標準製定工作的指導。

實行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相結合。根據五保對象的意願,可吸收五保戶入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戶入院自願,出院自由。實行分散供養的,應當由農村人民公社政府或農村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的集體經濟組織、受委托的撫養人和五保對象三方簽訂五保供養協議。

不僅是醫療,在教育、住房、殘疾人工作方麵,新中國的毛澤東時代執行的政策都是追求一個核心《普及率》。一切服務都是免費的提供服務, 不存在中間商資本家賺錢的說法。

在毛澤東領導下的新中國農村人民公社時代,人民公社裏的所有社員們看病都是農村人民公社的合作醫療,  赤腳醫生製度。是受國家及人民公社集體經濟保障的,對於國家幹部和城市居民實行“公費醫療”製度。這是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基本政策。說是“公費醫療”,其實也是有一部分費用需要個人承擔的,公費隻承擔看病費用的大部分,對於那些有突出貢獻的人,立過一等功的人,有英雄稱號的人,解放前參加革命工作的人以及軍人國家幹部則是全免費的。

在毛澤東時代,農村人民公社裏的社員群眾看病的費用是很低廉的。例如當時有社員曾經患黃疸型肝炎,這是比較一般的疾病,但是全部治療的費用是幾角錢,十幾付中藥就徹底根除。這是什麽概念呢,一個普通工人月收入的幾分之一。為什麽毛澤東時代醫療費用這樣低廉,這應該主要歸功於在那個時代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那時候醫療工作者都是人民群眾中一分子,信奉“救死扶傷是天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不追求脫離人民群眾,不以個人利益為追求。醫療不是以賺錢為主的私有化產業。而是公營的福利性服務行業。

《白衣天使》的醫德是非常高的,《白衣天使》們是以“救死扶傷是天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白衣天使》們是十分痛恨“以醫牟利,趁人之危”的私有化行為。《白衣天使》們在毛澤東時代就是這樣為中國人民服務的。不管你是幹部群眾都是一樣的服務的。走資派篡權上台後的現在就不同了。現在如何? 中國人都有切身體會就不多說了。隻是年輕人很少有人想知道有三十年時間不同體驗。

令很多經曆過毛澤東時代的老人痛惜,這些老人慢慢地一位又一位走了。過了近一個世紀的老人,千千萬萬個和毛澤東、周恩來一樣忠誠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老人們。他們曾被世人尊稱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老的《白衣天使》們,這些老的《白衣天使》們不單單是說他們有著高超的醫術,更是尊敬他們這樣一群有著崇高醫德的老人們。這群老的《白衣天使》們是從毛澤東時代一路走過來的,無愧於“人民醫生”的光榮稱號。

在毛澤東時代更為廣泛的農村人民公社裏,執行的也是“公積金”製度,但做了一個劃分。小病在各村、大隊、公社的《紅醫站》裏就診,每個大隊有一個老醫生和二個分別為男女各一的赤腳醫生為社員們看病。通常費用是交五分錢,大病送診到鎮、縣、區、市醫院,費用又是小隊、大隊、人民公社負擔大部分,個人承擔少部分。這其中還有個例外,就是隻在農村人民公社裏實行“五保”製的一分也不收錢。

所謂的“五保”製,就是由人民公社集體和人民政府完全承擔一群特殊人的“吃、穿、住、醫、葬”五個方麵,個人絲毫沒有負擔。這是比城市居民更為優厚的特別待遇,享受這種待遇的家庭被稱做是“五保戶”。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五保戶製度開始執行起,就有一套比較嚴格的審核程序,即符合以下條件:“失去勞動能力的,身體有殘疾的,沒有生活來源的,沒有子女的,失去生活依靠的,革命軍人烈屬、遺孤”。五保戶沒有年齡限製,如果五保戶中有適齡兒童,國家還負擔全部教育費用直至參加工作。全國總計約有“五保戶”幾百萬人。

其實,不僅是醫療,在教育、住房、殘疾人工作方麵,毛澤東時代執行的政策都是追求一個核心——普及率。即:使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盡最大數量、最大可能的都享受到一定水平的待遇。

關於人民、社會和國家的關係,毛澤東有三個基本的人的價值觀(世界觀):自由/權利、平等和公正社會。在毛澤東的觀念裏,自由/權利的概念有兩層涵義:“身體自由”和“道德自由”,後者更為重要。身體自由的內涵可以分為兩類:積極方麵和消極方麵。消極自由/權利指不受強製,尤其針對外部幹擾或外國統治而言:消極自由/權利的本質是“擺脫”。積極自由/權利指人的自然和心理能力,或作出決定、選擇做或不做、行為或不行為的能力。因此,毛澤東積極與消極自由/權利的概念與中國人民“擺脫”西方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自主、抵抗帝國主義的意誌,以致中國人民能“自由的”實踐民族自決有著密切的聯係。

平等,毛澤東設想的公正社會的第二個組成部分,不應理解為僅包含平等主義的狹義上的平等。相反,毛澤東提倡的平等包含了一個前提,即人就基本的尊嚴和價值而言是平等的,應當被平等對待。這個人的價值觀應該從社會的三個主要方麵理解:政治的、經濟的和社會的。換句話說,毛澤東的平等觀念包含了三個基本原則:政治平等、經濟平等和社會平等。政治平等意味著全體中國人民都應當享有相同的政治權利,包括參與政治決策過程。這也是毛澤東大眾政治思想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社會主義的敵人和反革命分子自然不享有這些權利。經濟平等的觀念意味著消滅剝削製度和人壓迫人的製度。因此,通過土地、資本和工業國有化,生產資料可以全民所有。公有製和財富平等分配是經濟平等的主要特點。社會平等代表了人民之間的平等關係。無論是誰,不管他的地位或身份如何,都應該被平等的對待。這是對中國按財富、權力和教育程度享有社會地位、威望和尊重的傳統習俗的重大改革。稱呼用語由“同誌”取代了“先生”是社會關係平等的一個典型表現。提倡婦女權利和在文化大革命中派知識分子下鄉、幹部下幹校政策旨在培養平等的大眾觀念和一個新的價值體係。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體到他的經濟思想,即所有的基本需求都被滿足以及財富的分配必須是相對公平的。為了保障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必須在大眾民主之前保留中央集權製要素。在國家指導和領導下有計劃的發展全國經濟。此外,必須保護人民對公共決策的積極參與,並須為這種參與不斷創造條件。

毛澤東經過其革命生涯逐漸形成了經濟生存能力和生產力理論,提出了“辯證道德論”作為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的一個新觀點,強調意識形態和道德規範對影響人民思想和行為的作用。毛澤東確信,中國人民能夠為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奉獻、自我犧牲、努力工作而釋放出巨大的力量。當對人民進行適當的意識形態灌輸和組織訓練,經過一段時間他們將會具有這些新的價值觀和品質特點。他“不斷革命”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對人的觀察和概念化的基礎之上的,他把人作為一個單獨事物分析,並把人看作是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驅動力。

在毛澤東看來,人是最重要的:“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隻要有了人,什麽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毛澤東把人的資源看成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他相信:作為生產者,人的動力來源於意識,意識來源於社會實踐。動力是道德力量例如奉獻、熱愛、決心、信心、節儉、勤奮和簡單的來源。意識和動力相輔相成,通過人的勞動可以轉化成物質力量。根據這個觀點,改造社會和推動經濟發展,首先需要改造人,必須引導他們提高自己的覺悟和意誌。

這是完全不同於西方市場經濟理論觀念的世界觀,西方市場經濟理論強調市場機製和追求個體利潤作為一隻“看不見的手”刺激經濟發展。毛澤東表麵上將經濟發展問題政治化的事實,並不是因為他打算挑戰經濟發展的概念,而是因為他試圖利用政治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力資源並使推動經濟發展的所有社會力量的效率最大化。在毛澤東看來,“現代科學和技術不應被訓練有素的專業‘專家’所獨享,而應大大鼓勵普通工人和農民進行試驗和積極參與。”

為了充分利用人的決定性因素和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首要生產力因素,毛澤東認為重要的是建立一個世界觀,把人作為整體中的一部分思考。目的是把已經被狹隘化為忠於家庭、村落、宗族的“整體”概念,擴大為階級、民族甚至更大的覺悟。目標是在社會上形成一個以公(集體、公眾、廣義)為導向而非以私(自私、個人、狹義)為導向的世界觀。毛澤東堅定地認為,隻有集體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建設一個強大的民族,為了接受這樣的世界觀,需要一場毫不妥協的倫理和道德革命。他經常提到文革作為一種運動是為了建立社會主義的道德基礎——提倡集體主義,它不僅作為一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指公有製,而且在行為意義中指熱愛和無私。公指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是基於集體努力的一個過程,而非基於私,如個人主義以自我為導向的動機。因此,他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一個目的是消除舊的半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和動機,建立一個與新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相適應的公正的社會主義思想和動機。這是試圖以道德衝動(公)代替自我本位動機(私)以刺激生產和發展增長。當時試圖縮小收入差距的工資政策就是這種刺激的反映。在城市工業,工資差距在掌控之中且在減小,而在人民公社,按工分分配收入,不僅參照個人對生產的物質貢獻,還參照一個人的政治覺悟程度和對社會主義的熱愛程度。

在1949年毛澤東帶領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之後,中國同其他新獨立的第三世界農業國一樣,啟動了以國家為主導的社會福利計劃。這個計劃也是對革命前社會遺留的貧困、性病、營養不良、賣淫、犯罪、失業、吸毒等各種社會問題的應對。在現代工業就業的隻有一百萬人——不到整個城市就業的5%。失業人數極其巨大-470萬,大約占當時就業人口的60%。人們相信,通過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消滅階級衝突、廢除剝削製度)的建立,以及一個全國範圍的國家資助的福利計劃的建立,可以逐步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