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如何教育和要求子女的
毛澤東說:“我很擔心我們的幹部子弟,他們沒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毛澤東由於戰爭等原因所限,除次女李訥外,其他子女都未能一直在他身邊生活,因而他對子女們格外關愛,常常為能夠見到他們甚至收到他們的來信而高興不已。盡管如此,他對子女關愛而不溺愛,總是以其革命家和政治家的高遠視角,把對子女的關愛與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緊密相聯,嚴格教育、嚴格要求他們。他要求子女既要誌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認真讀書學習,掌握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真才實學,而且從自己及其子女的特殊身份出發,要求子女加強自我修煉,確立平民意識,絕不能享特權、搞特權。
毛澤東在給子女的信中不僅屢屢提及“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裏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我的身體今年差些,自己不滿意自己;讀書也少,因為頗忙。你們情形如何?甚以為念”,“注意身體,不使生病,好好學習”,我“每天讀書、爬山。讀的是經濟學。我下決心要搞通這門學問”,勉勵他們趁年紀尚輕,專心學習,刻苦讀書,而且要求他們讀書的內容也十分寬泛,涉及自然科學、哲學、曆史、政治、經濟、地理、古典文學、曆史小說、武俠小說、筆記小說、詩歌等。
在教育子女們刻苦讀書的同時,毛澤東十分注意為他們指出基本的學習方法。其一,由淺入深,鍥而不舍,不斷積累。李訥1959年進入北京大學曆史係後,不僅要認真學習課內必讀書籍,而且還利用課餘讀一些大部頭的曆史著作,這就難免感到壓力巨大。毛澤東知悉後,於1959年12月專門致信李訥:“要讀淺近書,由淺入深,慢慢積累。大部頭書少讀一點,十年八年漸漸多讀,學問就一定可以搞通了。”1963年1月,他再次告誡李訥“讀淺,不急”。就是說,讀書學習要由淺入深,堅韌不拔,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不斷積累,才能收到厚積薄發的效果。這是做學問的最好途徑,也是做好學問的基本規律。
要善於思考,而不要讀死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毛澤東曆來提倡讀書學習必須獨立思考,消化理解,而不能讀死書,死讀書,隻是機械地背誦教科書。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掌握真才實學,增強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他要求孩子們“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隻是跟在教員的後麵跑,自己沒有主動性”。對於子女,教育他們“不要急,知識需要積累,最重要的是要把書讀活,切忌讀死書,死讀書,要勤動腦,要善於思考”。當二兒媳邵華告訴他自己的《中國通史》取得了高分時,他當即要邵華解釋劉邦、項羽興衰的原因。邵華雖然回答得有條有理,但均是教科書上提到的,而沒有融入自己的見解。毛澤東借機對其指點:“這是死記硬背,算是知道了點皮毛,但還沒有很好地理解。要多讀史料,多思考,能把‘為什麽’都說清楚,這一課才算學好了。”
重視孩子的社會實踐。1946年春,毛岸英從蘇聯回到延安,在父子久別重逢的情形下,毛澤東首先考慮的是讓毛岸英到社會實踐中去鍛煉。他對毛岸英說:“你在蘇聯長大,在蘇聯大學讀書,讀的是洋學堂。我們中國還有個學堂,就是勞動大學。過些時候,我給你找個校長,上勞動大學去。”不久,他便給毛岸英找來了“校長”——邊區勞模吳滿有。臨行前,他教導毛岸英:“你要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要從開荒幹起,一直到收獲。這樣你就會有切身感受到的艱辛,懂得勞動人民的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又先後安排沒有農村勞動經曆的大女婿孔令華和李訥分別到北京郊區黃土崗公社、井岡山中央辦公廳“五七幹校”參加勞動鍛煉。
毛澤東在對待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希望他們加強自我修煉,成為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全心全意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人。正如李敏和李訥所回憶:“爸爸要求我們政治上要積極進步。要為人民做工作,為人民服務,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就可以了。”“他不希望我們做什麽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他不是的。他是要求我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他說,你們隻要做到這一點我就很滿足了”。“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為人民服務”,既是人民領袖毛澤東對子女的起碼要求,又是對子女的嚴格要求,因為隻有信念堅定、奮發向上而又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並時刻注意從各個方麵修煉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這些。
毛澤東在教育子女認真讀書學習的同時,總是告誡他們“學成為國服務”“學成為國效力”“為人民服務”,要求他們將個人的學習同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實現個人理想結合起來,做一個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46年1月,他致信仍在蘇聯學習的毛岸青:“希望你在那裏繼續學習,將來學成回國,好為人民服務。”1947年10月,他致信毛岸英:“一個人無論學什麽或作什麽,隻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1955年8月,他複信準備去蘇聯學習的大兒媳劉思齊:“最要緊是爭一口氣,學成為國效力。”1956年2月,他複信在蘇聯學習的劉思齊:“國內社會主義高漲,你那裏有國內報紙否?應當找到報紙,看些國內消息,不要和國內情況太隔絕了。”希望劉思齊關心祖國時政特別是熱火朝天、日新月異的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熱愛祖國,刻苦學習,學成為國效力。1957年8月,他再次複信劉思齊:“全部精力,應當集中在轉學後幾年的功課上,學成為國服務。”1960年1月,他致信劉思齊:“要立雄心壯誌,注意政治、理論。”1962年6月,他致信邵華,希望她“立誌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
即使是子女們的戀愛和婚姻問題,毛澤東也總是從革命事業出發,要求他們尋找具有共同理想的伴侶,而不能以貌取人,更要摒棄“門當戶對”的偏見。毛岸英回到延安後,結識了一位來自北平的女大學生傅小姐。對於這位既有文化又非常漂亮的傅小姐,毛岸英很是鍾情。但毛澤東得知後鄭重提醒毛岸英:“除了漂亮,你還了解她什麽?理想、品德、性格你了解嗎?她剛從北平來,我們都不了解。婚姻對你來講,既是終身大事,也關係著我們的革命事業。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呢?一定要慎重,不能輕率從事。”在這裏,毛澤東既要求兒子把愛情和婚姻建立在理想、品德、性格的了解上,建立在對革命事業的誌同道合上,又要求兒子要注意自己的特殊身份,慎重從事,以免被別人利用。事實上,這位傅小姐不久就因為受不了延安的艱苦生活而跑回北平,並且還在報紙上撰文辱罵延安。毛澤東於是借此進一步教導毛岸英說:“看來漂亮靠不住,還得靠理想喲。”在解決毛岸青婚事的過程中,毛澤東依然堅持嚴格要求。他對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俄文翻譯的毛岸青說:“你談戀愛找對象,就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嘛。你就說你是中宣部的翻譯不是很好嘛。我勸你找一個工人或農民出身的人,這對你可能還有些幫助。”在毛澤東的教育影響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先後與革命烈士家庭出身的劉思齊、邵華結為連理。
為了培養子女們的堅強意誌,毛澤東不僅要他們參加勞動鍛煉,而且利用一切機會啟發引導他們。1960年12月25日,他在和李敏、李訥、毛遠新、汪東興、葉子龍、吳旭君、林克、李銀橋等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吃晚飯時,特意講了一個“漢口人不怕油鍋燙”的故事。他說,從前有個8歲的小孩子,到了閻王老爺那裏。閻王把他丟入燒得滾滾的油鍋中,他卻不僅毫發無損,反而在油鍋裏遊來遊去,看樣子舒服得很。閻王就問他,你是哪裏人呀?他說,我是漢口人。閻王聽後說,怪不得,你是漢口人噢,不怕油鍋燙。原來漢口的夏天是很熱的,漢口人是熱慣了的,經受了鍛煉。閻王拿他沒有辦法,隻好說,算了吧,放他回去。看來人就是要鍛煉,不要怕鍛煉。毛澤東接著又講了一個曆史故事。他說,戰國時的蘇秦、張儀都是鬼穀子的高徒,但後來蘇秦當了六國的宰相,張儀去投靠他,卻受到冷遇。張儀氣得直罵蘇秦無情無義,一點也不給老同學麵子,於是跑到秦國,後來也當上了宰相。這時張儀終於明白,蘇秦之所以怠慢他,是因為他知道張儀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如果把他留在自己身邊,頂多當個科長;不留張儀是逼他更加發憤圖強,做出更大的成就。說到這裏,毛澤東話鋒一轉,“人就是要壓的,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我就受過壓,得過三次大的處分,被開除過黨籍,撤掉過軍職,不讓我指揮軍隊,不讓我參加黨的領導工作。那時,給我戴的帽子就多了。……人就是要鍛煉,不要怕”。“到農村去鍛煉。我看哪裏最艱苦就到哪裏去”。在這裏,毛澤東利用“漢口人不怕油鍋燙”、張儀遭“冷遇”的故事和自己的親身經曆,步步深入,層層遞進,教育在座的人必須經受各種鍛煉,尤其是要到最艱苦的實踐中去,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鬥,克服困難,才能不斷增長才幹,增強自己的意誌力。
即使是子女們患病,毛澤東也將其看作鍛煉意誌的機會,鼓勵他們以堅強的意誌戰勝疾病。1958年2月,他致信當時住院連續做了兩個外科手術,並且手術後傷口感染引起發燒的李訥:“害病嚴重時,心旌搖搖,悲觀襲來,信心動蕩。這是意誌不堅決,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轉,心情也好轉,世界觀又改觀了,豁然開朗。意誌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鍛煉意誌。……詩一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這裏有意誌。知道嗎?”
尊老敬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毛澤東一直身體力行,而且也是他教育子女的一個重要方麵。自1927年離開故鄉韶山後,盡管他從未忘記家鄉父老親朋,總是千方百計打聽他們的情況並同他們取得聯係,但畢竟關山遠隔,戰事頻仍,音訊難繼,更不要說回鄉探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毛澤東黨務政務軍務繁忙,仍然無暇回鄉,隻好派毛岸英代他回鄉看望父老鄉親。1950年4月,他分別致信毛岸英的外婆和舅父舅母:“向老太太尊鑒: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壽,因令小兒岸英回湘致敬,並奉人參、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賀之忱,尚祈笑納為幸。”“小兒岸英回湘為老太太上壽,並為他母親掃墓,同時看望你們,請你們給他以指教為荷。”與此同時,他還以韶山的鄉風民俗教育毛岸英要尊敬長輩,不得怠慢鄉親。他叮囑毛岸英:“見了鄉親們,輩分大的男人北京叫爺爺,我們韶山稱阿公,長輩喊伯父叔叔嬸嬸阿姨,同輩的以兄弟相稱,或者喊同誌,不要沒大沒小的。再一點,要入鄉隨俗,不要有任何特殊,老百姓最不喜歡擺資格的人。”他還交給毛岸英一個早已準備好的皮包,“這裏的一些票子,是我多年的積蓄,是我資助你的,看到真正困難的鄉親,你就見機行事吧”。其後,他又先後委派毛岸青、邵華等回鄉看望向老太太,照顧其生活。除了教育子女們孝敬老人,尊重鄉鄰以外,毛澤東還教育子女們要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牢記“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1960年,他致信在大連治病的毛岸青:“聽說你的病體好了很多,極為高興。仍要聽大夫同誌和幫助你的其他同誌們的意見,好生靜養,以求全愈。……對於幫助你的大連市市委同誌,醫療組織各位同誌們,一定要表示謝意,他們對你是很關懷的,很盡力的。此信給他們看一看,我向他們表示衷誠的謝意。”
“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子女千萬別沾染上一些幹部尤其是高幹子女的通病——驕嬌二氣,總是及時地給他們敲響警鍾,要求他們必須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並且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確立平民意識,堅決不搞特權。毛澤東嚴格要求子女確立平民意識,絕不允許他們享有任何優越感,享受任何特權。毛澤東從不允許子女們打他的旗號,以他的名義、地位和權勢享受特權、謀取私利。“工作了,對同誌們說時,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上去唬人。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鬥。”毛澤東要求子女們:“一定要守法,不要破壞革命的法製。法律是上層建築。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製定的。它是維護革命秩序,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生產力的。我們要求所有的人都遵守革命法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