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革中校長教員是為學生服務的

(2022-05-28 05:56:22) 下一個

文革中校長教員是為學生服務的


文革中的教育要求學校的校長和所有教職員都是為學生服務的。不是招來學生為賺錢的。更不是校長和所有教職員隻管校內的事。文革中的校長和所有教職員不但要負責教會學生學好文化知識, 還要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都能得到全麵的發展。也要關心每個學生的言行精神生活乃至家庭等都要掌握了解, 及時幫助解決個體學生遇到的各種具體困難, 有特殊情況者如逃課不請假缺課等老師會家訪或與學生家長聯係。幾乎不會發生學生無請假不來上課老師不管的現象。

辦教育也要看幹部。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要看學校的校長和黨委究竟是怎麽樣,他們的政治水平如何來決定。學校的校長、教員是為學生服務的,不是學生為校長、教員服務的。

現在這種教育製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粱、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樣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十幾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其實,入學前的小孩,一歲到七歲,接觸事物很多。二歲學說話,三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裏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外國人的區別,……隻剩下了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點。誰見過“人”?隻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隻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樓,北京的四合院。

大學教育應當改造,上學的時間不要那麽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曆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家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曆史學家搞不了曆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

要改造文科大學,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高中畢業後,就要先做點實際工作。單下農村還不行,還要下工廠,下商店,下連隊。這樣搞他幾年,然後讀兩年書就行了。大學如果足五年的話,在下麵搞三年。教員也要下去,一麵工作,一麵教。哲學、文學、曆史,不可以在下麵教嗎?一定要在大洋樓裏教嗎?

科學的發展,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但講課,不能都按照發展順序來講。學曆史,主要學近代史。現在有文字記載的曆史才三千多年,要是到一萬年該怎麽講呢?

講原子物理,不必要從最早的那個學派的理論講起。你們這樣學,十年也畢不了業。你們學自然科學的,要學會用辯證法。與毛遠新的談話,一九六六年二月。

毛澤東 給林彪同誌的信,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

 林彪同誌:你在五月六日 寄來總後勤部的報告,收到了,我看這個計劃是很好的。是否可以將這個報告發到各軍區,請他們召集軍、師兩級幹部在一起討論一下,以其意見上告軍委,然後報告中央取得同意,再向全軍作出適當的指示。請你酌定。隻要在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條件下,軍隊應該是一個大學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很可能也成為一個這樣的大學校,除打仗以外,還可做各種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八年中,各個抗日根據地,我們不是這樣做了嗎?這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幹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教四清運動;四清完了,隨時都有群眾工作可做,使軍民永遠打成一片;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鬥爭。這樣,軍學、軍農、軍工、軍民這幾項都可以兼起來。但要調配適當,要有主有從,農、工、民三項,一個部隊隻能兼一項或兩項,不能同時都兼起來。這樣,幾百萬軍隊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同樣,工人也是這樣,以工為主,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參加批判資產階級。在有條件的地方,也要從事農副業生產,例如大慶油田那樣。

農民以農為主(包括林、牧、副、漁),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商業、服務行業、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凡有條件的,也要這樣做。

以上所說,已經不是什麽新鮮意見、創造發明,多年以來,很多人已經是這樣做了,不過還沒有普及。至於軍隊,已經這樣做了幾十年,不過現在更要有所發展罷了。毛澤東

高舉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大旗,徹底揭露那批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所謂“學術權威”的資產階級反動立場,徹底批判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奪取在這些文化領域中的領導權。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

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就要講道理,講道理就是立,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

 要讓群眾在這個大革命運動中,自己教育自己,去識別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那些做法是正確的,那些做法是不正確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

改革舊的教育製度,改革舊的教學方針和方法,是這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在這場文化大革命中,必須徹底改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

學製要縮短。課程設置要精簡。教材要徹底改革,有的首先刪繁就簡。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也就是不但要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的鬥爭。《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

派軍隊幹部訓練革命師生的方法很好。訓練一下和不訓練大不一樣。這樣做,可以向解放軍學政治,學軍事,學四個第一①,學三八作風  ②,學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加強組織紀律性。摘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對大中學校革命師生進行短期軍政訓練的通知》,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①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
②毛主席把解放軍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句話: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八個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軍隊應分期分批對大學、中學和小學高年級實行軍訓,並且參預關於開學、整頓組織、建立三結合領導機關和實行鬥、批、改的工作。先作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廣。還要說服學生,實行馬克思所說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無產階級自己的教導,在軍訓時不要排斥犯錯誤的教師和幹部。除老年和生病的以外,要讓這些人參加,以利改造。所有這些,隻要認真去做,問題並不難解決。摘自《對“天津延安中學以教學班為基礎實現全校大聯合和整頓鞏固發展紅衛兵的體會”的批示》》,一九六七年三月七日。

要鬥私,批修。摘自視察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時的重要指示,一九六七年九月。

進行無產階級教育革命,要依靠學校中廣大革命的學生,革命的教員,革命的工人,要依靠他們中間的積極分子,即決心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無產階級革命派。見一九六七年十 一月三日 《人民日報》。

毛主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是教育為革命和經濟建設服務。毛澤東認為教育受政治和經濟所製約,同時教育又對政治和經濟起重要的反作用。因而,他很重視教育工作。在進行革命戰爭時期,他要求教育要緊密配合革命工作,提出:“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鬥爭服務。”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實行抗戰的教育政策,使教育為長期抗戰服務,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課程、新製度。在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之後,則要求教育同各種經濟事業相配合,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德、智、體都得到發展。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時期提出了,“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385頁)。並對德育、智育、體育分別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德育方麵,他指出,學校應該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要求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除了學習專業以外,還應該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逐步地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培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他提倡深入實際,接近工農。在智育方麵,毛澤東指出:學習書本知識(理性知識)是完全必要的;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統一,將知識應用到生活和實際中去。要善於思索,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改革教育方法和考試方法。反對注入式教學法。提倡啟發式教學法。重視學生自學。在體育方麵,毛澤東很注意增強學生的體質,除了倡導發展體育運動之外,還提倡愛國衛生運動。移風易俗,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毛澤東指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幾方麵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毛澤東堅持和發展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他從政治意義、經濟意義和思想教育三個方麵強調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性。他指出,這即是革命及生產發展的需要;教育改革及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需要。他要求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毛澤東始終堅持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列入教育方針,作為辦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他指出,要從實際出發,確定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製度、內容及組織形式。

兩條腿走路,多種形式辦學 毛澤東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結合中國實際,提出兩條腿走路,多種形式辦學的方針。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根據江西蘇區的實際情況,就提出:一方麵要辦列寧小學、中學、師範以及紅軍大學、蘇維埃大學等幹部學校,另一方麵要辦群眾夜校、補習學校、識字組等,發動群眾自己教育自己,以民教民,來發展國民教育事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強調根據群眾的需要和自願的原則辦教育,指出要開展掃除文盲運動,發展群眾教育,發展小學教育;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規的小學、中學,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規的村學、讀報組和識字組。由於充分發揮群眾辦學的積極性、創造性,各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教育得到蓬勃發展。進入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又多次重申兩條腿走路,多種形式辦學的方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