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了人多力量大就能多生三個億

(2022-02-22 04:10:54) 下一個

說了人多力量大就能多生三個億

 

右派分子們一直拿毛澤東說了《人多力量大》就多生了三個億。右派分子們在抹黑毛澤東的同時又讚美了一個右派分子,  也就是所謂毛澤東"錯批一人,誤增三億", 錯批一人指的是馬寅初。馬寅初何許人也?馬寅初的一生是一個矛盾綜合體,馬寅初同胡適一樣,都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留學生。當胡適開始主張“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時候,作為留美的馬寅初,觀念上認同胡適,然而在行為上卻依然享受著妻妾成群的幸福生活。 1950年代,作為北大校長的他,提出了控製生育的“新人口論”。而他一共生育了七或八個子女,這難免給人留下口舌。建國初期,社會安定,人口四年增加了一億。這個數字引起了馬寅初的注意,他在1957年寫成了《新人口論》。

那麽,這個觀點又是如何出籠的呢?走資派鄧小平上台後右派分子們被平反,右派分子就從1957年到1979年間,中國的人口總數從6.46億增加到9.69億,22年間,總共增加3.2億。右派就說"如果在50年代中期就像80年代那樣注意控製人口增長,那麽中國人口就不會增加3億",這是「誤增三億」的基本根據。這是其一。對馬寅初的批判始於1957年年底,批判高潮是在1959年年底。對馬寅初以及他的《新人口論》的公開平反是在1979年6月。這也是「錯批一人」的基本依據。這是其二。右派不講社會安定自然生育的好的。

新中國成立後22年間,1949年新中國誕生之時共和國的人口基數將近6億,這22年間戰爭沒有結束, 各行各業都在建設, 僅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開發中的有:比如挑河,建水庫,修田,築壩,疏通溝渠,開墾糧食基地,建設邊疆,築路修橋等,以及工業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口,也就是勞動力,那時候工業農業的發展都需要巨大的人口支撐,因此有可能搞嚴厲的計劃生育嗎?

稍有人口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即使中國在馬寅初提出控製人口之時就采取最為嚴厲的措施,把全國的婦女總和生育率立即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能行嗎?  這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想法,也是違背人倫道德的。人口增長的巨大慣性,也不可能使這個時期的人口達到"零"增長。更重要的是人類生育是有一定的自然規律的,  不是說毛澤東高呼一聲: "人多力量大"後就會多生幾億人的。如果真有此神功,  加拿大也不需要從國外收移民了, 隻要大呼一聲: "人多力量大"後就會多生人口?  今天的中國特色政府也不要放開三胎獎厲生育, 隻要大呼一聲: "人多力量大"後就會多生人口? 

當時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是否鼓勵人們放開手腳地去生育呢?讓我們走進這段曆史的歲月,去探尋問題的真相。毛澤東是否主張計劃生育?毛澤東為什麽要搞計劃生育?毛澤東如何去搞計劃生育?如果這三個問題都能得到肯定回答的話,那麽再來審視「錯批一人,誤增三億」這種說法,就知道它站得住還是站不住腳了。

第一個問題,毛澤東是否主張計劃生育?什麽叫計劃生育? 1957年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11次擴大會議上指出:總而言之,人類要自己控製自己。有些時候使他能夠減少一點,有些時候使他能夠增長一點,有些時候使他能夠停頓一下子,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計劃的生育。毛澤東的這個設想,揭示了計劃生育的科學內涵。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是一直提倡節育和計劃生育的。他強調:人口非控製不行。可以說,愈到晚年,他的這個思想愈堅定。從文獻角度看,就連計劃生育這個科學概念還是毛澤東首先提出來的。

第二個問題,毛澤東為什麽要搞計劃生育?人口迅速增加的嚴峻形勢和人民的要求。 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結果表明,從1949年到1952年,各年淨增人口為1000萬左右。到1956年,全國總人口為6.2億。麵臨這種嚴峻形勢,毛澤東指出:"我們應當根據人民的要求,作出適當的節製生育的措施。這個工作的推行,應當得到人民的自願合作。"

人口多帶來吃飯、穿衣、住房等問題,影響人民生活的改善。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11次擴大會議上強調:我國人口如果繼續按現在的速度增長,那麽,全國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就要降低,許多困難問題的解決就要延遲,這是很明顯的。 1963年5月3日,毛澤東在會見幾內亞政府經濟代表團和婦女代表團時說:我們的國家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人太多,這麽多人要吃飯,要穿衣,所以現在還有不少困難。

四個重要的國際因素的影響。第一個國際因素:人均概念。 1956年2月25日,毛澤東在聽取重工業部匯報時說:我們永遠不要這個什麽「中國第一」。你人口這麽多,按人口比例一算(係指按人口計算生產水平,如一個人擁有多少噸鋼),荷蘭、挪威都比我們多,總不要吹中國第一。 1958年8月20日,毛澤東會見由西哈努克親王率領的柬埔寨國家代表團時說:我們工業有一些進步,但要在按人口平均產量上趕上英國,那就不那麽容易了,先在絕對產量上趕上英國。毛澤東在當年提出人均概念,這是很寶貴的,折射出他的世界眼光。

第二個國際因素:回擊人口多就要對外擴張的謬論。麵對「中國人多,將來出路成為問題」的質疑,1954年毛澤東在會見緬甸總理吳努時說:「我們人口多的問題,可以用發展生產的方法來解決。我們反對過去希特勒說過的話,他說,人口多就應該向國外擴張,在國外取得東西。」 1957年6月6日,周恩來會見日本醫學代表團時十分坦誠地說道:「大力宣傳節育,可以使鄰國安心。」 可見,中國實行計劃生育,也是對國際輿論的正麵回應。

第三個國際因素:關注外國人口、國土比例。毛澤東會見外賓時,經常讚賞他們的國家地廣人稀、人口和國土的比例很好,並與中國作比較。 1961年他在會見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市議會代表團時說:你們是700萬人口住在91.2萬平方公裏土地上,所以你們國家的前途是大有可為的。你們事業的環境是很好的,人口、國土比例是很好的,有發展餘地。可見,他是始終在思考著中國人口問題的。

第四個國際因素:外國的節育實踐。毛澤東密切關注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節育政策,發現英國、法國、日本已經控製了人口的增長。在1958年會見外賓時曾指出,應像日本人和英國人一樣能控製(人口)。可見,外國卓有成效的節育工作,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影響著他對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的思考和決策。

第三個問題,毛澤東是如何去搞計劃生育?要從人本的視角看節育。節育要考慮方便人民,從經濟上關心人民。毛澤東在會見美國作家斯諾時曾說,最好能製造一種簡便的口服避孕藥品。 1965年7月19日,毛澤東在同醫務人員談話時說,在天津,避孕藥不收費,似乎是賠錢,可是切實達到節製生育的目的,出生率受到控製,城市各方麵工作都容易安排了,這是賠錢還是賺錢?這些都是從政治家的視角看問題的。

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爭取群眾支持。毛澤東強調指出:「將來要做到完全有計劃的生育,沒有一個社會力量,不是大家同意,不是大家一起來做,那是不行的。」 他主張把計劃生育的內容編成小冊子,挨家送。就是要把計劃生育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到千家萬戶。

強調規劃,分步驟進行,先城市、後農村。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計劃生育,也來個十年規劃。少數民族地區不要去推廣,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推廣。就是在人口多的地方,也要進行試點,逐步推廣,逐步達到普遍計劃生育。他認為,抓人口問題恐怕也是3年試點,3年推廣,4年普遍實行。 1965年1月9日,毛澤東在會見斯諾時還說,他對中國的計劃生育的進程感到不滿意,因為在農村還沒有推廣。

提高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利於節育工作。 1958年1月23日,毛澤東在會見奉調離任的印度駐中國大使尼赫魯和夫人時說:我們現在還無法控製人口的增長,大概到這個問題的威脅更大時,情況會好些。這同文化、教育水平有關。 1958年3月23日,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的一次插話中說:到趕上英國時,人民有文化了,就會控製(生育)了。毛澤東希望人民有文化了就會自覺控製生育。他的這種人口素質提高後反過來有助於控製人口數量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

設立專門機構,為落實計劃生育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11次擴大會議上指出:關於(計劃生育)這個問題,政府可能要設一個部門,或者設一個節育委員會,作為政府的機關。人民團體也可以組織一個。 1964年1月,在毛澤東的要求下,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各直轄市和多數省先後成立了計劃生育委員會或領導小組。 1973年7月,毛澤東又建議成立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各地區亦相應建立計劃生育工作機構,以便進一步落實計劃生育政策。

把人口指標納入國民經濟計劃,真正做到計劃生育。 1971年,國務院第51號文件提出了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的人口控製指標,要求在「四五」期間,使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降低,力爭到1975年,一般城市降到10‰左右,農村降到15‰以下。上述指標,在1973年6月召開的全國計劃工作會議上,第一次被納入國民經濟計劃。此後,曆次國家計劃均包括有人口指標,使計劃生育真正做到名實相符。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65年的28.5‰,下降到1974年的19‰左右。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河北等五個省、市,提前完成了「四五」人口規劃指標。當時人口增長率控製在1.5%以下的有七、八個省市。應當說,成績還是很顯著的。

回顧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中國倡導實行計劃生育的光輝實踐之後,再來看看所謂「錯批一人,誤增三億」之說,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同時在1949年8月,美國政府白皮書和艾奇遜的信件用馬爾薩斯人口論的觀點闡釋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發展問題,這就為毛澤東提供了全麵闡述自己人口思想的機會。美國政府和艾奇遜的觀點是,中國人口太多了,飯少了,所以發生革命。中國已有四、五億的人口,是一種"不堪負擔的壓力",誰也無法解決的吃飯問題決定了中國要繼續發生戰爭,繼續亂下去。從這種觀點我們不難看到馬爾薩斯主義的影子,其在197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書中曾這樣寫到:過度的人口增長將帶來饑荒、瘟疫、戰爭和各種災難,把人口當成了災難的源泉。

對此,毛澤東的回應似乎也可以反射出其在當時的人口觀:中國人口眾多是一件大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辦法,這辦法就是生產。同時他還批判了馬爾薩斯所謂食物增加趕不上人口增加的理論。毛澤東在批判中還從曆史經驗提煉出一個十分著名的命題--"革命加生產即能解決吃飯問題"並寫出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文章: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隻要有了人,什麽人間奇跡也可以創造出來......"

五十年代初出於“發展生產”的動機,以及受蘇聯相關政策的影響,這一時期在人口生育方麵的主要思路是鼓勵生育。無論城鄉,在生產、生活物資的分配上都傾向於子女較多的家庭。因此國家在醫療衛生方麵對“絕育”和“流產”采取了較為嚴格的限製辦法。最早的一部法規是《機關部隊幹部婦女打胎限製的辦法》,1950年頒布,規定了極嚴格的打胎流程,如要丈夫同意,醫生證明,首長批準,擅自打胎者,要給予處分。後來又有《限製節育及人工流產暫行辦法》及《婚前健康檢查試行辦法》,衛生部還通知海關,對避孕藥具的進口,嚴加禁止。頭幾年人口猛增,客觀上與這一係列措施有莫大關係。回顧毛澤東的人口思想,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民為貴和人定勝天。同時也可看出當時毛澤東始終認為人多是好事。

然而走資派上台一刀切絕種似的把“實行計劃生育是一項基本國策”。“一胎上環,二胎絕育”,僅1983年一年就實施上環1776萬例,女性結紮1640萬人,男性結紮426萬人,人工流產1437萬例。鄧小平說:“中國對人口的增長實行嚴格控製,是從我們的切身利益出發的。這是中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國外的人希望中國不實行計劃生育,這是想讓中國永遠處於貧困狀況。”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把計劃生育工作擺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黨政第一把手必須親自抓,並且要負總責。”此後,各地推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製,即各地官員如若出現未完成上級提出的計劃生育指標等問題時,其晉升、評優、評先進等資格將被“一票否決”。隨著計劃生育工作加強,中國大陸的總和生育率快速下降。不管黑白摸石頭過河不計後果的短視行為不去批判, 還一味地抹黑攻擊毛澤東, 這就是死不悔改的走資派和右派分子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