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靠$發工資$修水利能走多遠?

(2021-07-30 14:16:31) 下一個

靠$發工資$修水利能走多遠?
 

新中國剛剛成立時,許多西方國家的水利專家在印度集會時曾斷言“中國黃河無法治理,黃河流域下遊及周邊地區若幹年後將會變成荒漠”。據統計,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幾千年中,黃河下遊決口泛濫達1500多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據史料記載,“泛濫所至,一片汪洋。遠近村落,半露樹梢屋脊,即漸有涸出者,亦俱稀泥嫩灘,人馬不能駐足”。洪水退去後,麵積廣大的黃泛區黃沙漫漫、寸草不生,麵臨嚴重荒漠化威脅,在背河窪地,因堤防滲漏、地下水位抬升等,土壤鹽堿化十分嚴重,人民生活極為困苦。“抬頭是邙山,低頭是河灘。大風黃沙刮過來,光想埋住俺。”這是人民勝利渠通水前黃河下遊岸邊百姓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黃河下遊本已災害頻仍,治理之難難於上青天。在資金、技術、機械等都極為匱乏的年代,防決尚顧之不暇,而今卻要在下遊堤防上開口引水,能行嗎?

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和國際輿論下,在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1951年上馬、1952年通水、1953年一期完工的引黃灌溉濟衛工程——“人民勝利渠”,經後來的進一步續建、擴建,人民勝利渠到1987年,總灌溉麵積達88.5萬畝。受益範圍涉及武陟、獲嘉、新鄉、原陽、延津、衛輝和新鄉市郊區。毛澤東時代是靠"記工分"走人民群眾人人參與的群眾路線進行的水利建設,  而且實踐和事實證明是成功的。

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視察人民勝利渠工程渠首閘,親手搖開了引黃灌溉大閘。看著黃河水流進水渠,毛主席非常高興,他說,“變害為利,這是最好的辦法。”毛主席還提出了自己的設想,“沿黃河一線,如果每個縣都能建一座引黃河水的大閘就好了”。
 
毛主席的這一設想很快得到了落實,大批的引黃灌溉工程在河南、山東建成,極大地增加了兩岸的農田灌溉麵積,為新中國的糧食增產發揮了巨大作用。第一個引黃灌溉工程“人民勝利渠”建成之後,在那個時期不斷上馬的引黃灌溉濟津工程如共產主義渠等等水利建設工程。為了感謝"人民勝利渠"對子孫後代帶來的福祉,當地人民群眾後來在毛主席視察人民勝利渠的地方自發地建起了紀念毛主席址,還敬立了毛主席雕像,而共產主義渠的渠首就在毛主席雕像背後不遠的地方。

共產主義渠於1958年開挖,以冀、魯、豫三省人民發揚共產主義精神共同開挖而得名,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完成了修建。為了修共產主義渠,安陽專區下轄的幾個縣都動員成立了工作隊,每個縣負責修一段,僅浚縣就有萬餘名群眾踴躍參與。
 
當時的設想甚至是要把黃河水通過共產主義渠引入衛河,緩解天津人民缺水的困難,因而共產主義渠二期工程剛開工的時候,天津方麵還曾派過一個慰問團來問候修渠的工人。
 
大躍進時期毛主席力糾“五風”,而河南就是走資派刮“五風”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官僚主義、瞎指揮、高指標”坑害了這項冀、魯、豫三省人民共同參與的引水工程。共產主義渠地處河南省北部。1958年開挖。以冀、魯、豫三省人民發揚共產主義精神共同開挖而得名。原為大型引黃灌溉工程。自武陟縣秦廠起經獲嘉縣、 新鄉縣 、郊區、北站區、汲縣、 淇縣 、 浚縣 至湯陰瓦碴村南老觀嘴入 衛河 ,全長192公裏,其中市境段長93公裏,渠底寬60~80米,渠口寬80~100米。1962年停止引黃後,變為防洪除澇河道。它上承 武陟 、 獲嘉 的澇水,至新鄉縣西永康大沙河匯入,此外還有原衛河支流石門河、黃水河、百泉河、十裏河、香泉河、滄河、思德河、淇河等相繼注入。境內流域麵積2900.8平方公裏,經過不斷加固,防洪標準已達十年一遇,保證洪水流量1500秒立米。1970年曾拒山洪1700秒立米於市區和 汲縣 縣城之外。為市境內防洪除澇骨幹河流。沿渠建有提灌站100多處,天旱時利用引黃退水提水灌溉農田。

然而,自走資派鄧小平的分田單幹以後,這些人工河的引水灌溉係統因為疏於管理逐漸走向報廢。首先是毛細渠在分田過程不斷被侵占、截斷;繼而在農村建房、修路過程中,支渠也不斷被侵占、截斷,昔日的提灌站早已人去屋空。這讓幾十米寬的人工河成了孤零零的“光杆司令”,兩岸農民如今主要靠自然降水以及抽取地下水種植水稻。

據近日中國媒體報導,  在2021年7月21日晚23時,河南省新鄉市消防救援支隊40名指戰員根據豫西北片區總指揮部指令,派出2車40人至共產主義渠防汛險段,進行填裝沙袋、加固堤壩、巡邏防護、夜間照明等相關工作,與各方參戰力量一道爭分奪秒、晝夜奮戰。經過近105個小時的連續作戰,最終於7月26日8時58分,實現了共產主義渠西曲裏段右岸漫堤的成功加固合龍。
 
90年代,特色政府靠“發工資”給當地農民來重新修建引水支渠,想恢複周邊幾個村子的引水灌溉,重新發揮人工渠的作用。然而這卻是一項腐敗政績工程,最後因為種種的問題,支渠渠首的水根本送不到渠尾私人分地到戶家的田裏。最終,這些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新修的支渠也就完全浪費了,前些年有些地方在“發工資”請商人開發過程中把支渠徹底被推平。
 
然而在毛澤東時代,“浪費”可是意味著對人民犯罪。共產主義渠雖然停止了引黃,卻並沒有荒廢,而是充分地“變廢為寶”,成為了一條防洪排澇河道,水量豐沛時亦可引沿線河流灌溉。
 
共產主義渠上承武陟、獲嘉的澇水,至新鄉縣西永康大沙河匯入,此外還有原衛河支流石門河、黃水河、百泉河、十裏河、香泉河、滄河、思德河、淇河等相繼注入。境內流域麵積2900.8平方公裏,經過不斷加固,防洪標準不斷提高,至70年代已經可以保證洪水流量1500秒立米。1970年,共產主義渠曾拒洪1700秒立米,保證了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與毛澤東時代修建的很多水渠命運相似的是,共產主義渠在80年代分田單幹以後也變成了沒人管的“孤兒”,逐漸被遺棄和荒廢,成了一條汙染嚴重的臭水溝。沿途河堤多處破損,河道垃圾成堆、淤積嚴重、還被村民栽上了樹,穿堤及跨河建築物老化失修,甚至出現違規建築侵占河道的現象。
 
2015年,據當地媒體報道:“如今的共產主義渠是浚縣境內重要的防洪排澇渠道,其排澇能力170立方米/秒,泄洪能力400立方米/秒。經過不斷加固、清障,到上世紀90年代末,共產主義渠的防洪標準已達十年一遇。”相比70年代1500立方米/秒的行洪量,這90年代末“加固、清障”之後的“400立方米/秒”,反映了怎樣的事實?而從90年代的“十年一遇”到2015年的不到“三年一遇”,又反映了怎樣的事實?2018年12月28日,衛河共產主義渠治理工程又靠發工資請人開工建設,又一次在渠道內清理淤土,加固堤岸。治理工程總投資15.91億元,設計工期2年,據報道,“項目完成後,衛河、共渠鶴壁段防洪除澇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聯合滯洪區運用共同達到50年一遇”。
 
令人揪心的是,此次2021年河南北部的強降雨,已經導致共產主義渠洪水漫溢進入衛河,而衛河已出現多處決堤:彭村為決口處,圖中西北側筆直的河流就是共產主義渠。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人民子弟兵已經連夜奮戰在河堤決口阻擊洪水的第一線:此刻,老百姓唯有默默地“祈福”,並向這些可愛的人民子弟兵表達深深的敬意。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全球環境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破壞,地球變暖,這次河南的這場千年一遇的強降水隻是一次預演,極端惡劣的天氣在未來相當長時間裏恐怕仍將重返,出人意料地出現在另一個內陸地區。靠$發工資$修水利能走多遠?
 
毛澤東時代的抗美援朝和“兩彈一星”為人民共和國奠定了數十年的和平建設環境,然而,有遠見的人們常說“忘戰必危”。
 
而毛澤東時代的大規模水利建設亦為人民共和國抵禦了數十年的旱澇災害。那些詆毀毛澤東時代水利建設功績的人,良心不會疼嗎?那些多年來荒廢毛澤東時代水利工程的做法,難道不就是典型的“忘戰必危”?重要的是,中國人民能從這次天災中汲取教訓,重拾毛澤東時代大興水利、造福人民的偉大事業,重拾群眾路線與群防群控,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去抵禦一切洪澇災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