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2025 (21)
毛澤東為什麽不出國留學?
毛澤東給周世釗的信中說到了不出國留學的原因。
諄元吾兄:
接張君文亮的信,驚悉兄的母親病故,這是人生一個痛苦之關。象吾等長日在外未能略盡奉養之力的人,尤其發生“欲報之德吳罔極”之痛,這一點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個樣的!
早前承你寄我一個長信。很對不住,我沒有看完,便失掉了,但你信的大意,已大體明白。我想你現時在家,必正綱繆將來進行的計劃,我很希望我的計劃和你的計劃能夠完全一致,因此你我的行動已能夠一致。我現在覺得你是一個真能愛我,又真能於我有益的人,倘然你我的計劃和行動能夠一致,那便是很好的了。
我現在極願將我的感想和你討論,隨便將他寫在下麵,有些也許是從前和你談過來的。
我覺得求學實在沒有“必要在什麽地方”的理,“出洋”兩字,在好些人隻是一種“迷”。中國出過洋的總不下幾萬乃至幾十萬,好的實在很少,多數呢?仍舊是“糊塗’,仍舊是“莫名其妙”,這便是一個具體的證據。我曾以此問過胡適之和黎邵西兩位,他們都以我的意見為然,胡適之並且作過一篇“非留學篇”。
因此,我想暫不出國去,暫時在國內研究各種學問的綱要。我覺得暫時在國內研究,有下列幾種好處:
1、看譯本比較原本快迅得多,可於較短的時間求得較多的知識。
3、世界文明分東西兩流,東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內,要占個半壁的地位。然東方文明可以說就是中國文明。吾人擬從先研究過吾國古今學說製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學才有可資比較的東西。
3、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微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於這地盤內的情形,擬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這層工夫,如果留在在出洋回來的時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關係,恐怕有些困難。不如在現在做了,一來無方才所說的困難,二來又可攜帶些經驗到西洋去,考察時可以借資比致。
老實說,現在我於種種主義,種種學說,都還沒有得到一個比較明了的概念,想從譯本及時賢所作的報章雜誌,將中外古今的學說刺取精華,使他們各構成一個明了的概念。有工夫能將所刺取的編成一本書,更好。所以我對於上列三條的第一條,認為更屬緊要。
以上是就“個人”的方麵和“知”的方麵說。以下再就“團體”的方麵和“行”的方麵說:
我們是脫不了社會的生活的,都是預備將來要稍微有所作為的。那麽,我們現在便應該和同誌的人合力來做一點準備工夫。我看這一層好些人不大注意,我則以為很是一個問題,不但是隨便無意的放任的去準備,實在要有意的有組織的頭準備,必如此才算經濟,才能於較短的時間(人生百年)發生較大的效果。我想(一)結合同誌,(二)在經濟的可能的範圍內成立為他日所必要的基礎事業,我覺得這兩樣是我們現在十分要注意的。
上述二層(個人的方麵和團體的方麵),應以第一為主,第二為輔。第一應占時間的大部分;第二占一小部分。總時間定三年(至多),地點長沙。
因此我於你所說的巴黎南洋北京各節,都不讚成,而大大讚成你“在長沙”的那個主張。
我想我們在長沙要創造一種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誌,租一所房子,辦一個自修大學(這個名字是×××先生造的)。我們在這個大學裏實行共產的生活,關於生活費用取得的方法,約可定為下列幾種:
1、教課。(每人每周六小時及至十小時)
2、投稿。(論文稿或新聞稿)
3、編書。(編一種或數種可以賣稿的書)
4、勞動的工作,(此項以不消費為主,如自炊自濯等)
所得收入,完全公共,多得的人補助少得的人,以夠消費為止。我想我們兩個如果決行,何叔衡和邵泮清或者也會加入。這種組織,也可以叫做“工讀互相團”。這組織裏最要緊的是要成立一個“學術談話會”,每周至少要為學術的談話兩頭或三次。
以上是說暫不出洋在國內研究的話。但我不是絕對反對留學的人,而且是一個主張大留學政策的人,我覺得我們一些人都要過一回“出洋”的癮才對。我覺得俄國是世界第一個文明國,我想兩三年後,我們要組織一個遊俄隊。這是後話,暫時尚可不提及他。
出雜誌一項,我覺得很不容易。如果自修大學成了,自修有了成績,可以看情形出一本雜誌(此間的人,多以恢複湘江評論為言)其餘會務進行,留待麵談,暫不多說,有暇請簡幅一信。
弟澤東
一九二○年三月十四日
北京北長街九十九號
謝謝常來和多次留言。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