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盲目派遣留學生己成民族大恥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不久的1978年說, “派遣留學生的數量,要成千上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鄧小平發表講話後不到20天,教育部落實鄧小平的這一重要指示,迅速製定計劃,采取措施,教育部便完成了《關於加大選派留學生數量的報告》,確定了選派計劃,同時作出了派遣3000人的計劃。如同《南巡講話》一樣, 鄧小平的行事風格亦或稱"治國手段"一直是以不管黑道白道黑貓白貓總是摸著石頭獨斷獨行, 以鄧小平的大膽講話為準的。剛上台的鄧小平是國務院的副總理, 在派遣留學生問題上如同對別的國策上一樣不作調查研究後再由集體作出決策, 而隻是有鄧小平一人口出狂言就是法律。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鄧小平訪問美國。訪美期間,鄧小平在中國駐美使館接見了留學生代表,這批留學生代表是在鄧小平訪美前急急忙忙湊合組成的52個訪問學者又或稱鄧小平的首批赴美留學生, 他們提前在1978年12月27日趕到美國, 目的是要為鄧小平訪美站台的。那麽這52個訪美學者是怎麽湊合成的? 如果聽52中的部分人在40年後的回憶稱, 是經選拔考核出來的"精英"。但在《新中國首批52名公派留美人員出國紀實》2011-12-07 來源: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在歌頌鄧小平派遣留學生的官方報導中有一段精彩描述摘錄如下:
"首批52名留美人員,除一人延期外,均在兩年後按時歸國。他們後來大多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領軍人物。
1979年1月,鄧小平訪美,白宮草坪上的歡迎人群中就有中國首批52名留美人員。
淩晨3點,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被從睡夢中驚醒。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總統先生,我實在不願意打擾你休息。”普雷斯說。
“肯定是發生了危機。”卡特判斷道。
“不是,我正和鄧小平副總理會見,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2008年12月,在中美建交30周年前夕,卡特接受中國媒體集體采訪時,回憶起北京時間1978年7月10日發生的這一幕。
“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派5000人,第一批隻有50人。”2011年11月15日,在北京中關村的辦公室內,美國加州大學北京中心主任唐占晞(John Thomson)說。33年前,他是美國駐華聯絡處一等秘書。
中美兩國領導人達成互派留學生的共識後,兩個承擔具體工作的人,成為中美雙方落實政策的直接接口。美方就是唐占晞,中方則是教育部外事局出國處工作人員郭懿清。"
"“紅色中國”要派學者到美國來?
鄧小平發表講話後不到20天,教育部便完成了《關於加大選派留學生數量的報告》,確定了選派計劃。"
"建交之前,第一批留美人員必須到美國
時機的確已經成熟了。代表團回國後,教育部的首要任務,是選拔出首批50名留美人員。
在與教育部外事局時任副局長胡守鑫熟悉之後,唐占晞問他:“胡先生,你們怎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找到50個人的?”
“我們抓人。”
“怎麽抓?”
“我們開著麵包車,到中關村的大學和研究所,走進辦公室就問,你們這裏誰又紅又專又有英語基礎?人被叫來後,我們問幾個問題,揮揮手說,好,上車。經過幾天思想教育,告訴他們這次到美國留學符合國家政策,然後就送到使館來。”胡守鑫笑著說。
唐占晞對胡的話至今信以為真。以唐占晞對中國曆史和現實的了解,他有自己的判斷:畢竟“文革”剛過,大家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之後,國家的路線改了,就倒黴了,要麽回不來,要麽回來了被戴帽子。教育部需要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會安心。
不過,在具體做選拔工作的郭懿清眼裏,生前說話一直很幽默的胡守鑫,是在跟唐占晞開玩笑。實際上,這50個人是通過英語考試、業務考試和政治考核後,嚴格選拔出來的。他們原定在1979年9月赴美。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兩國從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
唐占晞當天就接到教育部打來的電話。對方口氣很著急,“唐先生,請您馬上到教育部來一趟。”
“有什麽急事嗎?”
“鄧小平同誌昨天親自打電話給部長,要求建交之前,第一批留美人員必須到美國。”
唐占晞和郭懿清開始手忙腳亂起來。
英語考試,60分及格,但真正能考到60分以上的不多。有幾個考到八九十分的,要麽本人是1949年前從教會學校畢業,要麽他們的導師1949年前曾在英美留學。
李琦非常重視人員選拔,明確表示:“第一次往美國派留學人員,必須保證質量,政治上要過硬,業務能力要強。”
最終,外事局確定了50人的名單,其中女性不到10人。郭懿清等人開始正式下達集訓通知。
這50個人被送到設在北京語言學院的出國人員集訓部集訓。集訓期間不能請假,還要經常就集訓內容進行嚴肅討論。
集訓內容除了國際國內形勢、留學有關規定、出國外事紀律,還包括一些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的生活常識——外交部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國外報紙很多,但不能用來擦屁股,會堵塞馬桶。後來,這批人出發前在國內買了很多手紙,帶到美國去。因為聽說在美國上廁所要投幣收費,下飛機前他們甚至提前上好了廁所。
集訓期間,每人得到700元置裝費,帶著證明信,便可在專門給留學人員做服裝的出國人員服務部選衣服。他們被一輛大巴車統一拉到王府井百貨大樓背後的服務部後,盡管被告知可以自由選擇,但幾乎都做了同樣的選擇——當時國內最好的黑色“銀槍呢”大衣,還有一樣的西服,一樣的皮鞋和包。
後來,他們又被拉到美國駐華聯絡處辦理簽證。唐占晞看到,車上下來的50個人,大多穿著滌卡中山裝,所有的紐扣都扣得緊緊的。
麵試前,唐占晞扯了扯簽證官的衣袖:“嗨,這些人沒有問題,你放心。”
隨後,他聽到了這樣的問答。
“Which school are you going to(到哪個學校去)?”
“Chemistry(化學)。”
“Oh,what subject will you study in America(打算到美國研究什麽)?”
“Born in 1933(生於1933年)。”
“OK,very good(好了,很好)。”
“他們大都40歲左右,不少人英文很差,可能事先背好了答案。不過還是給了他們簽證。”唐占晞回憶說,為這50個人拿到簽證,是他的任務。
周培源在北大的學生薑伯駒和張恭慶,當時恰好獲得美國的獎學金,即將去進修。外事局覺得,雖然這兩人不由中方出錢,但也應納入公派留學隊伍。首批留美人員,於是變成52人。"
"國家派你們來不容易,你們學成後要回國
1978年12月26日晚上八九點,下著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一群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的人,順序登上飛機。
“他們看上去都一模一樣,名字一個也沒記住,隻記得當時雪花飄飄的。”唐占晞回憶。
12月31日,是個星期天,美國駐華聯絡處工作人員還在休息,但中國科學院一早便打來電話,請伍德科克當天上午到友誼賓館,接受他們的科技合作文件草稿,“因為鄧小平下的命令,留學的事一定要抓緊時間辦”。
第二天,中美正式建交,鄧小平來到伍德科克大使官邸。兩人會談時,唐占晞為大使翻譯。他近距離感受到,“鄧小平是沒有耐心的,就是要幹,所以教育部那些人隻能說‘yes sir’,抓緊時間幹”。
20多天後,鄧小平將訪美。為此,中方希望美方提供相關的經濟、地理、政治、曆史、教育等資料。這需要剛上任的新聞與文化參讚唐占晞去負責操辦。
1979年1月31日,鄧小平訪美期間與卡特總統簽署關於派遣留學生的正式協議。簽署協議前,鄧小平在中國駐美使館接見了留美人員代表。
52名留美人員還應邀參加總統夫人為鄧小平夫人卓琳舉辦的招待會。他們把大衣脫下來堆放在一張大桌子上,結果這些出國前購置的大衣,除了大小不同外,樣式顏色都一樣,無法分清,出門時穿錯了很多。
招待會後,卓琳把他們叫到一起,告訴他們:國家派你們來不容易,你們學成後要回國,你們要是不回去的話,小平同誌要著急的。
唐占晞的工作則是繼續鼓勵中國人走出去。他準備了15套介紹留學美國的資料,在同助理研究了中國地圖之後,他決定向北京圖書館、北大圖書館以及其他十幾個城市的圖書館各送一套,以提供公共借閱。
一年後,唐占晞先後到其中幾個城市出差,順便想看看資料的使用情況。結果他發現,在一些圖書館,資料封麵已被摸破,裏麵也被翻得十分破爛。而在另一些地方,這些資料從來沒人翻閱。圖書館工作人員告訴他,“這套資料非常珍貴,我們鎖起來了”。
當時,唐占晞不管到哪個地方,對方介紹情況時,第一句話總是:由於“四人幫”的幹擾和破壞,我們現在還處在一種落後的狀況。“到哪兒開頭都是這樣念,然後結尾是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改革開放四個字還很少提到。”唐占晞邊說邊挺直身子,模仿那些人拿著紙念稿子的樣子。
但他也發現,“中國報紙上登的文章一直在說,路線要轉變”。他當時對“改革開放”四個字的理解,就是讓中國人跟外國人接觸,跟外麵交流。"
文章告訴人們這是鄧小平的命令, 必須在他訪美前到達美國。抓來的50人"擔心政策有變"是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出身在解放前的有錢人家。文革己過去, 造反派紅衛兵己清除, 右派己平反, 地富反壞右己上崗, 隻有一點英文基礎就行, 很快就湊齊了, 成行了。
從此之後就開企了鄧小平盲目派遣留學生之路。
從1978年到2008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39.15萬人,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和自費出國留學截止到2008年底,有73.54萬人正在國外進行本科、碩士、博士階段的學習以及從事博士後研究或學術訪問等。他們分布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有65.61萬人在國外完成學業,其中選擇回國發展的人數達38.91萬人。也就是說139.15萬人一38.91萬人=100.24人留在國外。
留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中, 有成名的、有獲利的、有移民定居買房買車的、有做老板當管理層主官的、有打工的、有淪落為低收入弱勢群體的、有反共的、有反中國的、有反華勢力中的、有為外國政府高官當狗頭軍師的、有不認祖宗父母的、有自殺的、有失蹤的、有被殺的、有車誤受傷死亡的、有被強奸的、有被分屍的, 有吸毒的、有販毒的、有騙人說謊造假的........千奇百怪都有了。這超過三分之二的留學生祖國出錢讓其讀完基礎學校、上大學、讀研究生後滿世界去為個人奮鬥成名獲利, 以及出民族之醜外, 對中華民族有益嗎? 真的需要這麽多留學生嗎? 必須留學才能學到知識嗎? 縱觀這四十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間國家化許多錢公派公費的留學生大多數移居海外不值得反思嗎? 後來為了挽回麵子又搞出什麽"千人計劃"等, 再化巨資高薪優厚福利返請這些己定居在國外的中國早前的留學生, 為中國的外籍教授院士等占據國內沒有留學的位置, 實在是洋奴的醜陋中華民族之大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