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針灸在文革期間的普及

(2020-12-12 08:06:34) 下一個

針灸在文革期間的普及


針灸發展史是作為中醫藥中的一個分科己經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曆數千年而不衰,  顯示了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回顧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  自從夏商西周時期醫巫並存,形成了醫學的雛形。到春秋戰國之際,醫巫分離,臨床醫學的分科已現端倪,趨於專業化。秦漢時,以傷寒、雜病和外科為最突出的臨床醫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第一次高峰。遼、夏、金、元與兩宋王朝並立以至元滅宋統一全國,是中國醫學史上學派爭鳴、民族醫學奮起的一個輝煌的時期,為多源一體化的中國傳統醫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現了蓬勃的生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醫藥學在脈學、針灸學、藥物方劑、傷科、養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麵取得了成績,為醫學的全麵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隋唐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中國醫學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全麵的發展。這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第二次高峰。兩宋是中醫藥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政府的重視在醫藥發展上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組織人員編纂方書和本草、設立校正醫書局、鑄造針灸銅人、改革醫學教育、設立惠民局、和劑局、安劑坊、養濟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進了醫藥衛生之進步。明代,醫藥學發展出現革新趨勢。在探傳染病病因、創造人痘接種預防天花、中藥學研究等進入新的層次。中外醫藥的交流範圍已達亞、歐、非許多國家與地區,中外醫學文化在交流接觸中,互惠受益。清代前、中期,醫學趨於普及與升華發展的時期。

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針灸逐漸衰退,處於發展的低穀階段。當時醫者多重藥輕針,尤其是以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竟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所宜”的荒誕理由,廢除了太醫院的針灸科,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醫進入中國並得到較快發展,中醫中藥受到很大衝擊,加之當朝統治者極力排斥、歧視甚至妄圖取消中醫,針灸更是飽受摧殘。民國時期,政府不重視中醫中藥,竟然有人提出廢除中醫中藥的議案,更使針灸走向衰退。由於針灸確有療效、經濟方便而深受老百姓喜愛,在中國民間應用仍較為廣泛。一些針灸工作者在民間成立針灸學社,編印針灸書刊,開展不同形式的針灸教育,培養針灸人才等,為保護和傳承針灸起到了積極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針灸事業的發展,製定政策法規、采取得力措施,促進針灸學的普及和提高。1955年4月15日,毛澤東針對中醫講了這樣一段話:“針灸是中醫裏麵的精華之精華,要好好地推廣、研究,它將來的前途很廣。有些同誌堅持努力,是有成績的,也證實了中醫政策的提出是正確的。中國醫學的經驗是很豐富的,它有幾千年的曆史了,要有同誌去整理它。這項工作是難做的,首先是衛生部行政領導上不支持,去年七月以後可能好一些,但還沒有具體行動。我是支持的,我可以當衛生部長,也可以把這項工作做起來。不要以為我不懂醫就不能做,這不是懂不懂醫的問題,而是思想問題。”

幾十年過去了,那個年代許多事件並不因年歲的增長而有所消退。為了忘卻的紀念----文革期間的中醫針灸之事反而常記常新,特別是當時的新生事物不斷,其中的一些經曆也一直留到今日,按說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出來,但是查出來反而沒了趣味,於是今天便在這裏說上幾件,魯迅先生說的不錯,這也是“為了忘卻的紀念”:

《針灸》按說,古老的中華醫療精深博大,針灸也是其中精華。當時幾乎所有醫院,特別是軍隊醫院都特別提倡毛澤東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治療理念,幾乎所有西醫醫生也都嚐試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那個時節,每個醫院幾乎各個診室,都有一個人體穴位圖。幾乎每個醫生人手一套針灸醫療器械,這些針灸排在一起,從大到小包成一個醫療包,隨身攜帶。新華書店最多的醫療書籍也是利用針灸治療各種常見病的方案。

在文化大革命的那個時候,從全國各地大城市的三級大醫院到農村人民公社各生產大隊紅醫站的赤腳醫生們,幾乎所有醫護人員多少都會一些針灸治療的方法,他們在學習針刺療法時為了掌握針灸本領,常在自己身上試驗,尋找感覺正確掌握尋找到穴位,然後再為病患者服務。而在各科室的治療室裏,病患者身上常常插著大大小小的針灸,其中一些還接上不停抖動的“針刺電動治療儀”。文革那個年代,隻要走進醫院,就能看見如同現在的醫生給病人打葡萄糖鹽水點滴一樣。不過區別的是現在打點滴為了收錢多些而已,  而文革時代給所有患者都是針灸是免費的,即方便又經濟環保還能有效治好病的那一幕幕,讓人很難遺忘。

 在文化大革命的那個年代,針灸就是這樣普及的,以至於在普及針灸的基礎上還加入了許多新的內容,那就是發明了各種“針刺電動治療儀”、各種各樣介召學習的針灸書籍、各種類型的銀針各個大小藥店隨處都可以買到。更重要的是對《針刺麻醉》的嚐試。其實針刺麻醉,則是文革期間針灸技術的又一佳話。從京滬等各城市中的大醫院到人民解放軍的駐地軍醫院和野戰醫院,以及各軍種的軍醫院校教育部門、再到農村人民公社的赤腳醫生的培訓,無論中西醫的何種手術,針刺麻醉在那個年代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按今天的理解,針刺麻醉絕對是一個好的理念,他不僅綠色,環保,對人體傷害最小,成本也最低。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主任陳中偉的斷指再植手術就是用針刺麻醉成功進行的。在傳統中醫的世界中,人的軀體就像我們生活的土地,有山巒溝壑,有江河湖泊。經絡,像是一個無形的神秘的網絡,連接著五髒六腑。在特定的位置開啟閥門,神秘河網就開始發揮神奇的作用——驅除病痛。開啟閥門的鑰匙,就是針灸。

提起針刺麻醉,張女士很得意地說:“我當年剖腹產就是用針刺麻醉的。”張女士是北京一家報社的資深記者,她接受針刺麻醉結合藥物局部麻醉的方法,剖腹產生下現在已經40多歲的女兒。在40多年前的上世紀70年代,針刺麻醉在毛澤東的倡導之下,被應用在各種手術中,其中針刺麻醉實施剖腹產手術是讓當時的西方人和現在的中國人最不可思議的手術。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1972年到中國拍攝了紀錄片《中國》,影片中詳實記錄了一名產婦在針刺麻醉下接受剖腹產手術的全過程。產婦是北京一家電子工廠的工人,35歲,第一胎。醫生熟練地把數根銀針插進產婦雙腿和腹部特定的位置,連上電麻儀。醫生切開產婦腹部以後,鏡頭轉向產婦的臉,她正在和護士講話,麵帶微笑。安東尼奧尼在影片中說:“在中國做的75%的手術,在對病人進行初級麻醉時,用的就是這些細針,它們觸及神經,切除痛感。甚至醫療技術,他們也想證明他們能依賴古老的教導,用簡單的工具超越障礙。”針刺麻醉的效果曾經讓中國醫務界感到無比自豪,針刺麻醉被推許為“新生事物”、“文革成就”的傳統中醫治療技術。

一般認為針刺麻醉創始於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尹惠珠,用針刺麻醉對病人進行扁桃體摘除術取得滿意效果。1970年5月上海舉辦了第一期全國針刺麻醉學習班。根據資料,當時全國有26個省、市、自治區的203個單位開展針刺麻醉,累計病例達57156例。其中1966年6月後積累的有24538例。手術種類接近100種,幾乎遍及各科常見手術。

1971年7月18日新華社首次向全世界正式報道了“我國醫務工作者和科學工作者創造成功針刺麻醉”的消息:針麻技術突破了外科手術必須使用麻醉藥物的舊框框,這種技術具有安全、簡便、經濟、有效的特點。美國總統尼克鬆首度訪華要求參觀針刺麻醉,推動了針灸在西方世界的流行。針刺麻醉,也就是在手術前後,利用小小銀針刺入指定穴位,達到麻醉效果;在那個年代宣傳推廣,據說對於中小型手術,特別是小型手術的局部麻醉還是有效地。在安東尼奧尼的《中國》影片中,特意用很長篇幅介紹了文革期間,一個剖腹產的手術全過程,針刺麻醉采用一個一尺長的針灸刺入孕婦,整個手術期間,孕婦仍舊可以醫患談話交流,令人驚奇。

針麻如此,在文革那個年代還有一個更絕的,那就是:《聾啞人說話》,  “千年的鐵樹開了花”?不錯,那個年代,十年、二十年的啞巴說了話!十聾九啞,就是哪個年代才知道的這個道理。文革期間,聾啞學校相當有名,社會上沒有不知道的。反倒是現在很少有人知道有這樣一類的學校。那是因為,毛主席派遣了從地方到部隊的各級醫療隊,入住聾啞學校。醫生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聾啞孩童,甚至聾啞老人。很多部隊醫療小組,進入各類的聾啞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有一部分學生有了變化,多少可以用支支吾吾的發音說了話。盡管不是痊愈,但是卻開始有了交流。後來,聾啞學校和部隊組織了一個演出,還記得聾啞孩子站在舞台上唱“東方紅”,喊“毛主席萬歲”的情景。

文革期間,還有許多今天看起來充滿奇跡的事情,不僅以上這些,還有:張秋菊90多斤巨大腫瘤的摘除;斷肢再植技術;優選法的廣泛應用與推廣;雜交水稻的發明;彩印法電影膠片製作推廣等等。文革期間,麵臨蘇美爭霸,戰爭陰影不斷,當時國家經濟壓力很大,資源匱乏,以上許多奇跡之事,就是事實存在著。有醫者親身經曆的故事改變了對針灸的態度。例如,一位80多歲的老人到診室就診,老人患肩周炎,肩膀疼痛而無法抬起手臂脫下衣服,為了讓老人脫下衣服便於在他肩膀上用針,在病人腿部“條口”穴位用了針灸,過了一會,老人自己就能抬起手臂了。看到眼前的效果,醫者不得不承認經絡和針灸的奇妙。

人們注意到類似經絡現象大約在西周之前,春秋戰國時的《道德經》《莊子》中都留下了經絡學說的蛛絲馬跡。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也找到了經絡學說的最早證據。春秋、戰國是經絡學說的起源時期,在兩漢時期,針灸被人們廣泛用於調理、治病,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地位在藥物之上。中國曆史上最珍貴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談到很多經絡、針灸的理論。直到東漢末年,由於中國古代醫學家張仲景的大力提倡,中醫藥物才開始蓬勃發展。到唐朝,針灸經絡曾一度進入低迷的時期,明朝中期,重新迎來興旺的發展。近代,經絡學說頑強生存下來,1972年尼克鬆訪華對於經絡學說來說是裏程碑式的轉折,關於西方記者接受針灸治療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為尼克鬆訪華期間對針灸的推崇,針灸在中國的發展迎來新的時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和韓國對經絡學進行了很多基礎性的研究,出現了“經絡敏感人”以及特殊經絡方法等等理論。那個時期的中國醫生都知道毛主席的一句話:一根針、一雙手、一把草。“一根針”指的就是針灸。這些倡導把中醫針灸推向狂熱的高潮,針灸治愈耳聾之類的新聞被廣為傳頌。

早先人們發現一些穴位,以及穴位與穴位之間的聯係(經絡)存在著皮膚電阻等的多種生物學上的改變,到了70-80年代,由解放軍309醫院牽頭,進行了針對20萬人的臨床調查,調查結論是:用多種物理方法適度刺激在正常人中可以誘導出沿著中醫描繪的某些經絡線路的一些特殊的感覺異常或皮膚改變,並可引起相應遠端的一些變化,故把這種現象規範地稱之為“循經(絡)感(受)傳(導)現象”。稍後,人們用同位素等方法也發現了類似現象,可以說聲、光、電、同位素等化學方法等,在不同人種和某些高等動物身上都發現了類似的非神經、非淋巴、非血管的集聚效應。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關於經絡的爭論中,可能有一半人相信有經絡的存在,另一半人否定它的存在。但經過不同技術手段的研究後,人們不得不開始相信循經感傳現象的客觀存在。而“經絡”理論則是對這種現象的描述和總結。

WHO(世界衛生組織)在1970年代向世界推廣針灸療法,列出適用於針灸療法的40多種疾病,並建立了很多針灸研究基地,上海是其中之一。世界範圍內,有幾十萬名針灸師,英國有3000多家中醫診所,其中大部分診所以針灸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適當應用針灸學說和針灸術,可以增進健康。比如針刺麻醉,針刺適當穴位,可啟動調節係統,起到鎮痛的作用,和西醫用麻醉藥阻斷痛感神經不同的是,針刺是通過刺激穴位,讓人的身體自我調節,達到鎮痛的效果。針刺麻醉在安全的前提下應該適度推廣,這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相當於現在說的瑜伽、氣功等等。不僅在文化哲學上需要多元,生命、醫學領域的研究方法也應該多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