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在農業糧食上的貢獻

(2020-10-09 11:06:36) 下一個

毛澤東在農業糧食上的貢獻


1959年冬,全國參加搞水利建設的人有7700多萬。我們要繼續搞這樣大規模的運動,使我們的水利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從一年、二年或三年來看,花這麼多的勞動,糧食單位產品的價值當然很高,單用價值規律來衡量,好像不合算的。但是,從長遠來看,糧食可以增加得更多更快,農業生產可以穩定增長。

毛主席非常重視農業工作發展,重視興修水利工程是最好的說明。關於毛主席重視農業的相關講話,有很多經典闡述,這裡就不詳細例舉,隻著重講講主席對中國農業的貢獻。

貢獻一

毛主席時期,主持興建了84000多座水庫,整治了淮河、黃河、海河、長江、珠江等大型河流,修建了大量河堤,完善了全國各地的水利工程,保證了農業灌溉,降低了旱澇災情,從而確保農業豐收。

貢獻二

毛主席時期,成功研究出雜交水稻,並在全國各地推廣普及。雖然它有點晚,到1976年才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但它趕在主席生前實現了,讓毛主席感到慰藉。水稻單畝產量提高,保證了糧食自給自足,徹地解決人口增長對巨額糧食的需要。

貢獻三

毛主席時期,對農業現代化的探索與實踐。農業機械化在東北、華北、新疆等地平坦廣闊的農田得到推廣運用,效率的提高釋放了剩餘勞動力。農業現代化,科技化程度得到歷史性的突破,間接促進服務農業上下遊的重輕工企業的發展。如果堅持毛澤東現代化農業思想,中國農業機械產業,現在肯定是比肩美國、澳大利亞等已開發國家,處於世界領導地位。

貢獻四

毛主席時期,構建集工農商學兵為一體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既是農村基層單位,又是農村經濟組織。它最終目標是縮小城鄉差距,構建類似今天德國小鎮式的經濟模式,工農業同步發展,每個鄉鎮都是中心,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是中國歷史上,對農村治理的偉大嘗試,也是幾近成功的偉大改革,它的前瞻與遠見,科學與預見,在解散40年後得到充分驗證。解體了人民公社,農村的社隊企業就無從發展,無數農民為了生存背井離鄉,導致城鄉不均衡發展,繁衍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空心化等係列社會問題。

很多城市長大的孩子,感受不到水利工程對農業的重要,自然也理解不到毛主席的遠見與高度。常常把我們現在連續多年的糧食增長歸咎於單幹,甚至連很多農村人也深以為然,隻有歷經世事而有主見的老農民才知道,其實這一切都是毛主席打下的基礎。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倘若沒有遍及全國各村各莊的水利灌溉網絡,後來的單幹將會陷入不可想像的爭執與鬥毆中,釋放的不是生產力,將是人性的自私與罪惡。

事物的本質往往掩藏在事物的表象之下。中國農業增產增收的背後,就是掩藏在單幹的表象之下。導致很多人膚淺地認為,單幹給農業帶來的巨大進步,卻忽略水利渠道與雜交水稻在發揮重大與關鍵的作用。

改開40年,有足夠的案例與時間證明,單幹對農業的促進作用,事實真的微不足道,它最大好處是滿足農民個體戶式的工作自由,慰藉了人對體製外的自由幻想,滿足了部分私心。

興建水利工程,研究雜交水稻,推廣現代科技,組建人民公社才是農業進步的核心因素,屬於道的層麵,解決的是根本問題。而聯產承包,分田上戶,農民單幹,最多是一種管理上的變通,它是傳統乏力的外因,屬於術的層麵。

研究中國農業發展規律,土地私有製,農民單幹,小農經濟模式,幾千年來都是先取得點小勝利,最後陷入矛盾不可調和的大失敗。而歷史又告訴我們,一個大失敗,可以摧毀過往所有的小勝利。

毛主席說,規律開始總是少數人認識,後來才是多數人認識。

深謀遠慮且為民謀福的毛主席,在許多事情方麵總是屬於少數人,尤其是農業與工業發展戰略方麵,比同時期人的人看得深遠與精準。

農業八字憲法:新中國農業生產力的革命。1958年,毛澤東主席提出了農業八字憲法,即土、肥、水、種、密、保、管、工。這看似簡單的八個字,實際上是一部完整的國家農業策略。在它的指導下,廣大人民積極行動,中國的農業與農村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新氣象。這不僅解決了基本的吃飯問題,還留存了良好的農業自然生態環境,為中國農業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充足條件。

八字憲法:氣吞山河的農業生產力變革宣言。解放前作為一個私有製小農經濟的農業國,中國農村貧窮,農業落後,農民困苦,農業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新中國建立後, 如何用世界7%的土地養活世界24%人口?近有五億多人現實吃飯之憂,遠有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迅速發展之慮。

1955年底,毛主席組織起草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修正案》和1956年《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中,最早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和詳盡的綱領。隨著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日益豐富和完善。

他提出要「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民」,把新型農民看做是新農村和新農業的根本。對農民進行了深入持久的熱愛祖國、熱愛農村、熱愛勞動、愛社如家的思想教育。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村文化知識和農業科學技術的學習、普及運動。並號召城市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參加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過社會主義農業生產關係的變革,確立了人民公社製度。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體製,農、林、牧、副(包括社辦工業)漁全麵發展的經營方針,為我國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為了迅速向農業生產的深度、廣度進軍,毛主席審時度勢科學的總結了農業生產的自然規律,係統、深刻、簡明的歸納了農業生產的基本內在要素,在1955年親手起草(農業十七條);1956年親自主持起草了(農業四十條)的基礎上,於1958年末及時的提出了農業【八字憲法】。

【八字憲法】的內容概括為:土、肥、水、種、密、保、工、管。

其主要內容是:

土:整平土地,保持水土,土壤普查,(按地塊製訂土壤成分檔案),改良土壤,因地改良、因地種植、因地施肥,拓荒擴大耕地麵積,施行土地利用規劃。

肥:廣辟肥源,測土施肥、按需施肥、科學施肥,針對土地和農作物的類別增加肥力、提高肥效。

水:大辦水利,建立和維護灌溉水源,興修蓄水和灌溉工程,合理用水,逐年擴大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麵積。

種:培育、繁殖、推廣、普及農作物的優豐產良品種。

密:合理密植,適度增加單位麵積的農作物株數。

保: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

工:改良、創新農業生產工具。

管:精耕細作,加強田間管理。改進耕作方式,擴大復、套、間種、輪作麵積。搞好除草、追肥、鏟蹚、收穫等係列環節。

八字憲法是現代的農業科學理論和傳統的農業實踐經驗的完美結合,作為我國農業科技的母法,它是農業綜合技術的高度總結,準確的指明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著力點。八字憲法所規範是是典型的生態、有機農業。要的是藍天、碧水、凈土,綠色有機食品。走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道路。既符合人多、耕地少,山區和丘陵多、農民多、農民窮,資源少,科技不發達的我國國情,又符合人類農業的發展方向。八字憲法旨在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從整體上營造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從規律上引領我國農業生產力迅速而有效的發展,力爭我國農業的持續豐產、長治久安。

八字憲法是改天換地的農業生產力革命運動。為了人民世世代代的幸福,誓要把全國的山水林田重新規劃、重新改造、重新安排。在貫徹落實【八字憲法】的過程中,做到了思想動員和組織保障相結合;群眾運動和專業隊伍相結合;科學技術和傳統經驗相結合;單項(元)工作和綜合(整體)工作相結合,使之既轟轟烈烈又紮紮實實,既迅速又有效的開展。

在全國範圍內逐步設置和加強了服務於農業生產力的國家機構和單位建製。如:縣級設有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農機局、農電局、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機研究所、農機學校、種子公司、國營示範農場、化肥廠、農機廠等。公社設有農業站(或兼設種子站、土肥站)、林業站、水利站、拖拉機站、農業中學、供銷社(購、運、儲、售農業生產資料)。大隊和小隊設有農業技術員(組)、試驗田地塊,形成了管理和服務以【八字憲法】為中心的農業生產力的綜合網絡。

【八字憲法】是古今中外有史以來人類農業生產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科學歸納和哲學總結,是毛主席農業思想的組成部分。它標定了農業生產力發揮和發展的作用點。在社會主義製度的保障下,新中國在全麵貫徹【八字憲法】的二十多年裡極大的改善了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全麵的營造了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為農業持續的高產、穩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中國不僅成功的解決了時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吃飯的問題,而且創建和保持了良好的農業自然生態環境,並且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健康發展創造了可持續的充足條件。

然而,今天中國的農村與農業領域卻淪為各種尖銳矛盾與問題的聚集地——大量良田被征占為工業用地或是拋荒,農田水利設施損毀嚴重,一旦遭遇不僅不能防災減災反而成為「定時炸彈」。化肥農藥濫用造成土地汙染,加之大豆、棉花轉基因種子泛濫,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我們今天的農業早已背離了農業八字憲法,並且實現八字憲法的基礎——農村集體化——也逐漸式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