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紅軍衛生員為窮人治病被誰殺害了?

(2019-09-20 05:56:38) 下一個

紅軍衛生員為窮人治病被誰殺害了?

 

在電視劇《偉大的轉折》中,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黔北(遵義市),紅三軍團一部根據指示在遵義城南一線布防,紅軍衛生員龍思泉所在的十三團二營因此也進駐遵義。 自幼受學中醫的父親的影響,龍思泉懂得一些醫術。參加紅軍後不久,即在連隊擔任衛生員一職。年輕的龍思泉,不僅能勇敢地承擔起作為一名紅軍的責任,更能無私地兌現作為一名醫者應該遵循的救死扶傷的誓言。到達遵義後,他不僅整天忙碌著為全營進行防病治病工作,還積極為當地仍在貧困和疾病中掙紮的苦難群眾看病治病,並且分文不取。於是,紅軍戰士不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還積極幫助當地群眾看病治病的消息不脛而走。

一天,一位中年農民來到了紅軍部隊求見紅軍長官,紅軍長官說我們這裏沒有長官稱紅軍同誌問他有什麽事,  這位農民說他們的村子裏有很多病人,   其中包括他的身患重病的父親,  而且又在偏遠偏深的山溝裏。 紅軍同誌請來紅軍醫生了解病情後初判為急性傳染病,   立即想到紅軍衛生員龍思泉有他父親傳授治這種傳染病的草藥土方,  紅軍領導立即叫來衛生員龍思泉後,龍思泉立即背上藥箱,頂著刺骨的寒風,冒著蒙蒙的細雨,隨這名求醫的農民前往。走了20裏山路後,  來到農民家中,經仔細檢查後,他將這個農民父親身患的重病診斷為傷寒。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傷寒傳染性極強極快,救治不及時足以要人性命。但龍思泉對這種傳染性疾病沒有絲毫畏懼,懷揣一顆仁慈之心的他耐心地給病人打了針刺、服了草藥。由於病人病情較重,高燒久久不退,於是他隻好一直留在農民家中,直到病人病情穩定。

天亮時,見病人高燒漸退,紅軍衛生員龍思泉準備返回營地。但當他推開房門,卻看見不大的曬穀場上擠滿了前來找他看病的人群。原來,紅軍醫生免費來治病的消息,一個晚上就傳遍了全村和附近的村寨,大家都說紅軍醫生是神醫,不論多麽重的病,隻要他的藥一下肚,立即見效,百病皆除。

於是,準備離開的龍思泉為了百姓的健康,又在這個村莊停留了下來。他一邊向群眾宣傳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主張和紅軍的紀律宗旨,一邊給來求醫的群眾診治。由於求醫的群眾太多,處理完所有病患後,已經是第三天清晨。疲憊不堪的龍思泉沒有多做逗留,為病人們留下藥方後,告訴村民自己去采集草藥和如何服用後便離開了這個村寨,迅速返回營地。

然而就在龍思泉離開村寨的頭天夜裏,他所在的營突然接到上級命令,必須在黎明前出發。由於龍思泉沒有回去,紅軍領導隻好留下一張字條,告訴他部隊出發的方向,請借宿的房東轉交。龍思泉趕回部隊原駐紮地後,得知部隊已經出發的消息,便與鄉親們告別,背起紅十字包,朝著部隊前進的方向奮力追趕。抵達桑木婭時,不料孤身一人的他遭遇了國民黨地方武裝,被窮凶極惡的國民黨地方武裝槍殺。

附近群眾聽到槍聲後紛紛趕來,見到還背著紅十字包的衛生員倒在血泊裏,悲痛不已。在悲痛中當地群眾互相奔走相告,不一會兒,坡上坡下都擠滿了人群。看著被殺害的衛生員,許多群眾都留下了眼淚。當地群眾擁護紅軍,更感激這位“紅軍菩薩”,為使衛生員的遺骸不再遭受反動勢力的踐踏,便選擇了向日幹燥處,將龍思泉的遺骸埋在路旁的鬆樹林中。隨後又在墳前立了一塊石碑,由於當時沒有人知道龍思泉的姓名,當地群眾便在立的石碑上刻下了“紅軍墳”三個大字。

“紅軍墳”石碑立起以後,附近的人民群眾非常尊敬並思念這位衛生員,經常拿著香和紙在墳前焚燒,以表示對烈士的敬意和哀思。一些生病的群眾到這裏祭拜回家後感到病情好轉,就說這是紅軍衛生員“顯靈”,於是越來越多祈求健康的群眾從四麵八方來到這裏。

這件事漸漸傳到遵義國民黨官府那裏,他們責令當地武裝力量要把“紅軍墳”挖掉。但是他們一挖平墳頭,鄉親們又很快壘起一座新墳。不管在什麽情況下,人民群眾根本不理國民黨那一套,照樣到“紅軍墳”那裏燒香求醫和還願。“紅軍墳頭挖不掉,頭天挖了第二天又長起來”的傳說傳遍四麵八方,嚇壞了反動派。久而久之,既畏懼又無能的國民黨反動派,也就不再敢搭理“紅軍墳”的存在。

解放後,遵義市人民政府在當地群眾的支持下,將紅軍衛生員龍思泉的遺骸,由桑木婭遷葬於鳳凰山紅軍烈士陵園。源於對紅軍衛生員基本是女性的慣性認識,銅像塑造了一位女衛生員給骨瘦如柴的病童喂藥的光輝形象。後經多方考證,才證實了龍思泉烈士實為一名男性。
但作為“紅軍菩薩”的化身,他的性別在老百姓的心裏,似乎顯得也不那麽重要了,而他的光輝事跡和為國為民勇敢獻身的無畏精神,卻將永遠溫暖和伴隨當地群眾追求幸福夢想的風雨路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