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美國的MeTo運動多少次幾十萬女性民眾走上街頭,甚至影響全球的女性運動, 女性們要求尊重女性權利、反對歧視女性。最搶鏡的是這句——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感覺好熟悉, 切換成中文:婦女能頂半邊天!是不是特別親切!
婦女能頂半邊天!1955年,貴州民主婦女聯合會刊物發表了《在合作社內實行男女同酬》的文章,毛澤東看到文章後親批:“建議各鄉各社普遍照辦”。之後,毛澤東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迅速響徹大江南北。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家喻戶曉的話從何而來?答案就在貴陽市息烽縣的養龍司鄉堡子村。
那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農業大生產熱潮時期,養龍司鄉堡子村在1954年年底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當時的許多男社員輕視女性的舊思想還未扭轉,不讚成婦女出門幹活,導致全村23名女社員隻有三四人出工。她們和男社員幹同樣的活,但以當時的工分製來算,男社員每天記7分,女社員隻記2.5分,這就嚴重影響了女社員的生產積極性,村裏勞動力不足導致群眾吃飯困難。這時,任村農業生產合作社婦女主任的易華仙提出:“毛主席都說男女平等了,女社員也應該出工,並且工分要和男社員一樣多。”就這樣,易華仙帶領婦女和男社員一起下田犁土、插秧,調動了全村婦女的積極性,使農作物產量增加了三成。
1955年,貴州民主婦女聯合會刊物發表了《在合作社內實行男女同酬》的文章,表彰實行男女同酬的第一村——— 堡子村。毛澤東看到文章後親批:“建議各鄉各社普遍照辦”。之後,毛澤東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迅速響徹大江南北。
不可否認在毛澤東時代。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在那個時代的意義體現在它強調鼓勵婦女走出傳統角色,進入政治與公共領域去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主義革命。
比如,與婦女能頂半邊天含義相近的這兩句話: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誌能辦到的事情,女同誌也能辦得到。(1965年5月27日《人民日報》通訊《毛主席劉主席暢談十三陵水庫》)真正的男女平等,隻有在整個社會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才能實現。(毛澤東:《〈婦女走上了勞動戰線〉一文按語》,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3頁。)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婦女被鼓勵加入勞動大軍,從傳統的家庭領域走出來,進入到公共領域。她們主要被當作勞動力的來源看待,因此,文化領域就出現了作為革命者的健壯女性形象,尤其是當時的政治宣傳畫。我們集納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部分政治宣傳畫,一起來看看什麽樣的婦女能頂半邊天。
婦女主任易華仙提出:“毛主席都說男女平等了,....."
奪豐收 廣積糧,1973年
婦女能頂半邊天 管教山河換新顏 ,1975年。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 1973年
婦女能頂半邊天,1974年。
山裏紅 , 1974年。
全心全意 ,1975年。
礦山新兵,1972年。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1972年。
鼓幹勁 比先進 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新貢獻,1973年。
無產階級文化革命就是好,1976年。
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1965年。
為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而奮鬥,1971年。
為革命實行計劃生育 ,1974年。
實行晚婚和計劃生育,解放婦女動力,1975年。
自力更生因地製宜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1975年。
在鬥爭中發展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隊伍 ,1975年。
要文鬥,不要武鬥! 1967年。
新農村, 196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