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2025 (30)
轉載《誰是人民?》
誰是人民?從習總書記春節團拜會講話想到的
2019-02-07
作者: 布周山
來源: 文學城博客精選
【布周山夜話】關心中國大陸政局的朋友可能注意到,2019年春節前夕,習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談到了“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的觀點。看來中共高層似乎對“改革開放的成就歸功於畫圈”的觀點有所修正。其實無論是在中國大陸還是在西方國家,無論是政治人物還是普通網友,“人民”二字是經常被提及的。毛澤東說過“人民萬歲”,鄧小平也說自己是“人民的兒子”。網上也有少數人喜歡把自己的看法說成是人民的看法。似乎大家都喜歡使用“人民”這個詞。那麽究竟誰是“人民”?
應當指出,“人民”的含義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可能是不同的。比如毛澤東在著名的“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對“人民”的含義做了說明。毛在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毛在這段話裏指出了兩種人,一種人稱為“人民”;另一種人同“人民”對立,指那些“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換句話講,毛將人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被剝削、被壓迫的人,這部分人被毛稱為人民;另一部分人則是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人,這部分人顯然不屬於人民。因此,毛所說的“人民”有鮮明的階級性,這同西方國家主流知識界所說的人民,其含義是不同的。
西方國家通常說的人民這個詞,一般指的是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中所有的人。不論是腰纏萬貫的資本家,還是路邊揀易拉罐的窮人,不分階級、不分種族、不分性別,等等都是人民一份子。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兩種對人民的解釋,或者這兩種人民的含義,哪一種更合理?哪一種更適用於討論社會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看具體情況,需要看資本家和窮人是不是尖銳對立,資本家和窮人有多少共同利益。其中道理是淺顯的,如果在資本家和窮人尖銳對立、沒有多少共同利益的情況下,把兩者都說成是人民,就很難找到一致的“人民觀點”和“人民利益”等共同的東西。這時把兩者都說成是“人民”,往往是把強勢一方,既資本家一方的利益、觀點等強加給所有人身上,這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相反,如果在社會比較富裕,社會內部矛盾比較緩和,資本家和窮人對立程度不嚴重、兩者有較多共同利益的情況下,把兩者都說成是“人民”是比較合理的。
在西方國家工業化比較早,自然資源豐富,人口基數比較少,有比較成熟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製度和資產階級民主製度,整個社會相對比較富裕,加上宗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以及工會的相對強勢和社會福利製度,這些都使資本家和窮人尖銳對立現象相對比較少,兩者有較多的共同利益。因此在西方國家,把資本家和窮人都稱為“人民”有一定的合理性。這也是西方“人民”觀可以長期存在和流行的原因。當然如果西方國家發生社會動蕩或其它變故,引起內部矛盾激化,這種合理性就會遭到挑戰。
另一方麵,在中國這樣的東方古老的大國,情況就很不相同。中國工業化比較晚,人均自然資源匱乏,人口基數巨大,加上曆史上被西方列強多次征服,人均財富量比較低,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對立比較嚴重。雖然在毛時期有過一段貧富比較均勻的時期,但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雖然國家財富總量極大提高了,但人均財富量還是比較低,特別是貧富差距同毛時代相比極劇加大了,這使得資本家和窮人尖銳對立現象非常普遍,兩者沒有多少共同利益。這時把資本家和窮人都稱為“人民”就沒有多少合理性,就很難被多數人接受。顯然毛對人民的解釋,比較符合目前階段中國的國情。這就是為什麽中國很多人,認同毛的有鮮明階級性的“人民”觀,而對西方的“人民”觀持批評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