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偉大的教育方針!
毛澤東時代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偉大舉措。
從政治意義上講,讓知識青年參加生產勞動、與勞動人民相結合,是鍛煉其思想、鍛煉其 意誌,反修防修,保證革命事業後繼有人,保證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千秋大計;
從社會意義上講,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對於加強城鄉聯係,鞏固工農聯盟,縮小三大差 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腦差別),建設社會主義的農業和新農村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從科學和經濟上來講,讓知識青年聯係生產實際,學以致用,在學中幹、 在幹中學,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將其掌握的知識更快、更直接、更大限度地用於生產實踐,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進學習、生產和科學知識普及應用的好措 施。
文革時明確指出:“改革舊的教育製度,改革舊的教學方針和方法,是這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
社會主義國家為人民服務,人民又以工農為主體,教育自然就應為他們服務。而新中國成立至1966年不過17年時間,教育在舊社會裏掌握在剝削階級手裏,到文革前依然無法徹底擺脫這種影響。所以,從工農中選拔學生,就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方法。
另外,不是隻有坐在教室裏,拿著課本,聽老師在講台上講課才叫受教育;上山下鄉,是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實踐來學習。學生高中畢業後,先到社會上勞動兩年再回學校讀書,效果遠比死讀書要好,是偉大的教育創舉。
1973年《人民日報》登載了北京大學的教改情況,1976年《參考消息》登載了一些外國學者、友人談中國教育革命的觀感,都可以從其中看到教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