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遍嚐人生五味 樂作逍遙遊子
正文

原創《中華文化 海外飄香》

(2017-09-15 12:03:01) 下一個

    今天是一個高興的日子,新的學年開始了,我開設的課程 -中國文化課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又邁上了一個台階,受到學生前所未有的歡迎, - 報名的人數超過了正常的一倍,讓誰退出都不幹,以至於教導主任不得不前來親自解決這個難題。因為這裏一個班的學生人數在二十名左右,超過了既沒有課桌,教室空間也不夠。最後隻好分A,B兩個班,同樣內容,我重複講課,我就隻好辛苦些了。說句心裏話,再累我也是心甘情願的,作為一個即將要退休的人,能夠又站在講台上,傳播,弘揚我中華民族五千年從未中斷的偉大文明,感到自己對社會還是個有用的人,而且在和學生們的互動中,我的心態也變的年輕了,這真是個一舉多得的好“差事”。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個星期三的下午兩點,一個中國老人從學校的停車場向教學樓走去,一路上不時有學生用中文和你打招呼,“你好”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都是我教過的學生,如果我帶的教學用具較多,就會有人主動過來幫我。有時校長和老師也會來到課堂旁聽,問一些有關中國的問題,帶走一些材料,讓我不由產生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下麵是三年前我剛開始教授中國文化課時寫的一篇文章,做了一些修改,今天把它放在我的博客裏,與大家分享,同時也請朋友們幫我出出主意,集思廣益,看還有哪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我好在以後的教學中充實新的內容。請在文後留言,在此先謝過了。                      
                               
                           《中華文化  海外飄香》               

     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希望了解中國,學習漢語,這股風已經吹到了德國的中小學。去年隨習 主席訪問德國的彭 麗 媛旁聽了一所中學的漢語課並和學生探討了學習中文的方法。那時我還以為這畢竟是特例. 直到我也被邀請到一所中學給學生上中國文化課後,才知自己孤陋寡聞,原來中學開設中文課已成燎原之勢,很多學校唯恐成為落伍者,紛紛四處尋找老師。我所居住的城市北郊有四所中學,已有三所開設了中國文化課。在備課期間我曾請教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她嫁給大眾汽車公司的工程師來到德國後作全職太太,一個偶然的機遇進入了這一行,後來一發不可收拾,在幾個中學教不同的班,每周課時在15-20小時,忙得不亦樂乎。 
      這裏要解釋一下,目前德國中學裏開設的有中文課和中國文化課兩種,前者以學習中文為主,而後者則以了解中國文化為主。我教的是後者,其實就是一個課外興趣小組。新學年開始後的某天,所有興趣小組把自己的推介廣告貼出來供學生選擇。我也製作了一個。( 下麵部分照片是校刊的業餘記者拍的)  



                      《這是每周一的課外興趣小組,左上角是我們的宣傳廣告》

      那天站在廣告旁邊還真有些忐忑不安,因為沒有幾個人來關注,心裏暗想,這麽一個陌生的名字,能有人報名嗎?再看其它廣告前(尤其各項運動,音樂),人頭攢動,好不熱鬧。落寂的我就到各處瞧瞧,還真是大開眼界,各種興趣小組有幾十個,什麽繪畫,雕塑,舞蹈等等自不多說,居然還有手工紡線織布,打鐵,織毛衣等等,我問一個站在名為《蜜蜂》的興趣小組前的女士,她說就是和學生一起觀察蜜蜂的組織結構,怎樣築巢和采蜜。看來學生們的興趣還真是廣泛。
       一個星期後各個小組的成員名單公布出來了,沒想到的是,參加中國文化課的學生人數竟然是除了體育運動,音樂和英語外最多的。他們大多是低年級的學生,相當於國內小學五年級到初二的學生(德國小學隻有四年),據說高年級的學習負擔也挺重,課外的活動就少些。既然孩子們這麽給咱中國捧場,那我就更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一定要把該學校曆史上第一次的中國文化課上好。
      教學中我始終把寓教於樂放在首位,堅持趣味性和實用性結合。比如結合學認中文數字,我把中國古老的算盤介紹給大家,在過去的成百上千年,我們的先人就是用它進行運算的。我當場接受質疑者的挑戰,無論多大數的計算,在比賽中我都以壓倒的優勢取得勝利,讓同學們大開眼界,對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佩服得五體投地。(當然課前我可是下了功夫的,把小學珠算的口訣又撿起來了,練習了很長時間。)另外我還通過教大家玩麻將(最簡單的垃圾胡),在玩的過程(出牌必須說中文)中認識了中國的麻將文化,又學會了從一到十的數。結果孩子們還玩上癮了,原定的三節課結束後,在大家 強烈要求下又增加了一節。              


                                
 《出衝了? - 這表情也太誇張了吧。。》                                                                         



   《胡了! 第一次胡牌的興奮 - (這表情更誇張。。)》                                                   



           《在中國生活過的Felina指導班裏最小的同學》   

      在介紹中國傳統醫學時,我把眼睛保健操推薦給大家,告訴他們,中國的學生們課間用它來緩解眼睛的疲勞,在手機電腦大行其道的今天,大家都覺得非常實用,也引起了校領導的關注,他們已經討論過,是否要像中國那樣,在課間推行眼睛保健操。     
       在講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時,我和學生一起包餃子吃,他們大都是第一次品嚐餃子的美味,讚不絕口。 


   
                             《終於包好了。。》         
    

                              
            《第一次品嚐餃子的美味》     

       醋溜土豆絲是我教他們的第一個中國菜,讓所有同學大跌眼鏡。因為土豆在西方是作為主食的,中國人竟然把它做成了一道菜,而且還非常的好吃。有的同學學會後,回到家裏做給爸爸媽媽品嚐,讓他們猜是什麽做的,竟然都猜不出是土豆,這讓我的學生得意的不得了,在班裏吹噓了好一陣子。
  

                             
                       《上菜 - 醋溜土豆絲》 

      品嚐中國菜,學會使用筷子是必須的。兩根小小的木棍可難倒了這些孩子,經過刻苦的練習,終於可以用它夾起小小的豆子了。在分組接力賽中,氣氛十分緊張熱烈,你追我趕,爭當第一。


   
                       《聚精會神地練習》


              
   《這個組就要奪得第一名了,左邊那組著急了》 

      最困難的恐怕就是寫中國字了,為了提高大家的興趣,讓他們在T-恤衫上用特殊的顏料(不怕洗)寫中國字,到夏天穿出來向同學們展示。 


    
                    《從一筆一劃練起》           


    
         《盡管臨摹我寫的字,但能寫成這樣真是不容易》  

      或者在母親節,聖誕節前和同學們一同製作中文的賀卡,送給父母。


    
       《世上隻有媽媽好 - 製作獻給媽媽的賀卡》 

      開了兩個學期的課後,不少學生對麻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向學校請求專門開設一個麻將班,學校和我商量,我當然同意,這是中國的國粹嘛。於是乎,麻將培訓班正式開課,試了一個學期後,為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又把它分為初學組(垃圾胡),中級組(混,清一色,碰碰胡等)和高級組(各種特殊打法),經過三個學期的學習和練習,已經有人進階到高級組。一位熱心的同學還幫我設計了廣告,他們把麻將稱作“社交遊戲”,還是蠻貼切的。不少同學告訴我,以前在家裏大人和孩子都是各幹各的,現在他們教會了全家人,假日裏大家齊聚一桌玩麻將,其樂融融。我還為學校買了幾幅麻將,放在圖書館,學生可以借回家玩,很受歡迎。 


  
          《這是中國文化課和麻將班的廣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介紹的還有很多,關鍵是怎樣引起學生的興趣,把趣味性和實用性結合起來。比如氣功武術是我們祖先留下的三大文化遺產之一(另兩個是飲食文化和中醫),但除了讓學生觀看視頻外,我還真不知要怎麽教他們。另外,我正在醞釀介紹一點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 -- 比如,通過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引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的哲學道理,比如中庸之道等。因為在德國行醫二十幾年,發現這裏抑鬱症病人的比例比中國高許多,經過與這些病人交流,我發現他們普遍沒有我們中國人那麽想的開,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們諸如,“ 退一步海闊天空 ”,“ 小不忍則亂大謀 ”,或者,“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者常樂)”,“ 吃虧是福 ”。。。。等等這些我們從小就知道的至理名言,因此遇到事不能自我調節。但我還是拿不準,對這些單純的孩子講這些是好還是壞,所以一直沒有付諸實施。      
       興趣小組的代課老師基本是沒有報酬的誌願者,學校隻撥給很少的經費(說句實話還不夠我給學生買筆墨,麻將和各種食材的呢),但我還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到備課上課中,因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能為弘揚中華文化盡綿薄之力,我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