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林

文字是渺小的,但也是偉大的;是軟弱的,更是堅強的;
正文

跟著吃貨遊金山——“川流不息”探秘2

(2017-02-19 01:21:11) 下一個

韓先生提及在總領事館擔任總廚時特別賣力,接待重要人物加班加點忙得連軸轉。特殊經曆也鍛煉他的思維——“以前是做菜肴,現在是在做管理;經營者是一個通才,但未必是專才。” 大師成就不了一家名店,但是一家名店可以成就很多大師。他說今天的角色就好像是在做導演一樣。他的特點就是喜歡動腦筋琢磨,有時邊吃飯還邊關心科技新發明呢!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華人需求,川流不息掀起“回味老北京”熱潮,係列北方菜肴及精美麵點讓食客趨之若鶩。如煎餅果子、慶豐包子、牛肉麵、炸醬麵、小籠包、宮廷點心、北京小吃,讓客人在品味各種美味的同時感受民族飲食文化的魅力。嗬嗬        

韓先生特別推薦名廚:汪銅鋼大師,科班出身,早年學習過淮揚菜點,北京民族飯店原廚師長。多次在央視介紹中式麵點製作技藝。四十載春秋的廚藝,練就豐富的烹飪技藝,尤其擅長北方麵點。曾任國家中式麵點技師,國際烹飪大師,據說還贏得卓越成就獎。在海外媒體講解美食如中華傳統餃子宴,令老美垂涎欲滴。

上次一幫文友歡聚,品味了色香味俱全的北京宮廷點心及菜肴,美不勝收!再一問,原來他曾是南灣狀元樓主廚呢,嗬嗬,狗不理包子——美滋滋,好像還勝過原產地哦!

汪大師說北京飲食有三大名片:北京烤鴨、涮羊肉及炸醬麵。北京的風味小吃曆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馳名中外的京城飲食名片全聚德,至今已經有140多年曆史。掛爐烤鴨那入口即化的酥脆外皮,肥而不膩的鴨肉,搭配薄嫩的春餅,香甜的麵醬,綠色的香蔥和黃瓜,別有一番風味。

老北京炸醬麵是一道傳統麵食。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薑等放在油裏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也有麵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 “過水麵”。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於清初,滿族入關後興起,早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所舉辦的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內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而京味小吃的代表還有豆麵酥糖、酸梅湯、茶湯、豆汁兒、小窩頭、茯苓夾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爆肚、炒肝等。如果你到過北京又沒有品嚐過這些美食,可以就近在川流不息品嚐地地道道的京都風味,何樂而不為。

友人感歎說喜歡老前輩做的菜,偶爾自己剁菜剁肉剁到手抽筋,方知好菜來之不易。那些看似家常便飯的事兒,可知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功夫?

(吃貨係列之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