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一天的家務事之餘,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挺好,對於四書五經國學經典,我是特別的耐,這兩天開始溫習《論語》了。
都說,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今人半部《論語》修自身。
《論語》首創語錄體,記錄了孔子及弟子們的言行,盡管都是一些簡潔的對話,卻蘊含著為人處世的大道理。
孔子在《論語》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們這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精神食糧”,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形象地把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糧食店”。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聖人的想法,更何況你我呢?雖然求知是孤獨的,但也是快樂的。
讀著讀著就串了門兒,就跑到諸葛孔明那裏去了。
明思想家李贄有一副對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他想借諸葛和呂端的為人處事之風,以自勉。
現代人微信微博QQ的簽名很多有“淡泊明誌寧靜致遠”,也以此自勉。這八個字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我們中學語文課上學過。
諸葛亮一生都在忙著幫劉皇叔興複漢室鞠躬盡瘁,沒時間和精力去教育兒子。臨終前,他寫給年僅八歲的兒子諸葛瞻一封家書,把一個為人父者對兒子的無限期望和殷殷教誨都寫到裏麵去了,後來它成為曆代學子的修身立誌名篇。
諸葛瞻自幼聰慧可愛,受家庭熏陶,以“文死諫,武死戰”的氣魄戰死沙場,終年37歲。《誡子書》對諸葛瞻的品格養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常常有人抱怨,說父母總是把自己遙不可及的夢想轉嫁到兒女們身上。但是有的時候,並不是父母的夢想都需要兒女們去完成,隻不過是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相同的誌向。
有一種教育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露了痕跡就落了下乘。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翻譯一下就是,在父母跟前時,就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了,就要尊重長輩。要謹言慎行,要誠實可信,要親近群眾,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要是還有餘力的話,就去學習文化知識吧。
孔子的意思就是說,先把做人的大方向把握好了,再去學習。
在儒家的思想上,學問不是你文章寫得好,知識淵博那也隻是你文學好。而至於學問呢,哪怕你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胸襟和氣度不是你學富五車就能有的,也不是你德高望重就會有的,是在於,在仁愛方麵身體力行。
做好人,做對的事,就是有學問。
有一句話說得好,有才有德為上品,有才無德為毒品,無才無德為廢品,所以讓我們都努力德才兼備,與人為善吧。
為愛閱讀的你推薦一個有趣有料的北美公號文集:維羅陽光
是的,文以載道;是的,文若其人。
祝天天愉快!
為人的先後次序因該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