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這麽一個案例。
一個貼主母親的脾氣很大,並且經常發脾氣。
有一次,他2歲的女兒把奶奶的藥弄丟了,他母親就生氣地把電話打到公司,罵了他一頓。
他說,要是在以前,他早就和他媽吵開了,可是那一次他控製住了自己的情緒。
等他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飯後,他跟他媽聊天,說:“媽,你的角色多重要啊。”
首先,你自己決定了您的生命長短,常生氣肯定會引發疾病和癌症。
第二,你決定了我們這一輩的命運。你把我罵了一頓沒什麽,但是我的心情就會不好,可能也會影響到我的同事,形成踢貓效應,影響到我的命運。
第三,你常生氣會給你孫女做個不好的榜樣,將來長大了,她的脾氣也不會好,或許也會影響到她的命運。
第四,你媳婦正在懷二寶,她常聽你的氣話,對肚子裏的孩子也會有影響,有害於TA的健康。
最後貼主總結道,“媽,你看你影響著三代人的命運,多麽重要啊!咱們雖然不是什麽富庶之家,但也是家庭和睦,吃喝不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還有什麽可生氣的呢?”
他媽聽後低頭不語,他知道她都記在心裏了。從那以後,他感覺他媽也確實改變了不少。
將脾氣發出來是本能,壓下去則是本事。練吧,一時控製不住就兩時,理智而又有控製力的人,才是有能力的人。
事後他說,“對待我媽,我也是由不冷靜逐漸過度到冷靜的,慢慢練吧。”
02
當父母有了過錯時,作為子女,一定要婉轉地勸阻,態度要恭敬,言辭要委婉。如果父母不聽,也不能大喊大叫地去冒犯,更不能心生怨恨。
勸諫父母這事,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也著實不易,特別是對現如今獨生子女們來說,勸諫到恰到好處又情理兼顧的,更是難上加難。
在如此個性張揚,信息爆炸的年代,獨生子女對父母不產生文化衝擊就已經不錯了,而更有甚者,還會對父母吼叫和動手,那怎麽不讓父母親心寒呢?!
不過,有的父母也很難聽兒女的勸,或許是思維定勢,或許是覺得兒女永遠是個孩子。所以子女勸諫的成功幾率不高,吵架的幾率倒是不低呢。
勸諫父母這事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耐心活。
這讓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孫子吳山。冰心活了99歲,死後與丈夫吳文藻合葬,她的兒子叫吳平。吳平離過一次婚,跟後任太太也分居了,關係特別不好。
有一次,吳山去給爺爺奶奶上墳,在兩人的墓碑上用紅漆寫下了兩行字,“教子無方,枉為人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
03
再舉一個例子。
在保健品盛行的今天,有一位阿姨買了保健儀卻不敢讓家裏人知道,她怕子女們知道了和她吵吵。想一想,身為長輩的竟然如此懼怕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種悲哀了吧。
有的時候,父母也知道賣保健品的是騙人的,但是他們願意上那個當,因為那些人願意和他們甜言蜜語地拉呱裏短家長。
當衰老,疾病,孤獨與苦難蠶食鯨吞父母生命的時候,他們貪戀的恐怕就隻有一個溫暖的問候了吧。可是孩子們太忙了,連個說話的時間都沒有,即便是說起話來,也不貼心。
楊伯峻先生曾經說過,既為父母之高壽而歡喜,又以父母之壽高而憂慮,真是喜憂參半呢,這也是我們人生中的一種悲情。
我們不提倡一味都聽父母的愚孝,對待父母的過錯,要耐心講道理給他們聽。如果老人一時半會兒不明白,也要恭恭敬敬對待,不能把心裏的委屈表現出來。
對待父母的過錯,我們要和風細雨。
當我們手把手教縷縷白發的父母怎麽用手機的時候,請千萬要耐心,想當初,他們也是這麽耐心教蹣跚學步的我們怎麽用筷子的。
山高月小,父母就像那盞永遠能照到我們痛點的燈。如果用正確與溫柔的方式對待父母,或許還可以讓將要永遠失去他們的恐懼,得以緩衝。
為愛閱讀的你推薦一個有趣有料的北美公號文集:維羅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