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人魚的生活

世界無情我多情,世界多情我歡喜
個人資料
JUNE_雙人魚12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電影《美國工廠》

(2019-08-27 07:38:16) 下一個

01 中國企業正在慢慢主導發言權

 

這兩天,國內媒體爭相報道,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夫婦投資發行的一部 Netflix 原創紀錄片《美國工廠》,說, 奧巴馬簡直就是總統界的一股清流!

 

《美國工廠》故事發生在後工業時代的美國俄亥俄州。

 

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當地投資建廠,把一家廢棄的通用汽車廠建成新工廠,並雇傭了2000名美國藍領工人,這讓失業多年又有了工作的美國人歡呼雀躍。中國人變成了資本家,美國人變成了打工仔。

 

汽車工業是出了名的高利潤行業,福利待遇也一直比較好,這次中國不隻是把中國廠子開到美國,而是把中國薄利製造業移植到高福利高待遇的美國汽車行業員工身上。

 

福耀美國反潮流建廠,想在一個發達國家靠工人苦力實現盈利,想照搬中國的“血汗工廠”那一套,所以這一邊,中國工人一天工作12小時,一個月休2天,像機器人一樣,一刻不停地重複高效率機械勞動,把另一邊的美國同事看得一愣一愣的,因為他們是又老又懶還是事兒媽。
 

美國工人18.4刀時薪,一天工作8小時,一個月休8天,他們還要組織成立工會鬧事情,要求加薪,想拿到原來GM的福利。不過他們自己也知道,通用汽車的倒閉,也正是由於勞工薪資和福利過高造成的。美國工人找回了“ 人”與“權”,卻逼走了資本家。

 

過往無數次的曆史經驗告訴曹主席,美國工會是洪水猛獸,工運帶來的瓦解力量搞垮過汽車工業,所以他說:“如果工會辦到這裏來,這個項目我就不做了。”

 

中美企業的兩種工廠政體factory regime直接發生碰撞,就有了勞資衝突,文化衝突,價值觀衝突,和意識形態衝突。

 

影片結尾讓人發醒,當工廠領導對曹總匯報工作走過生產線時,他指著四個美國工人說,我們打算把他們換成機械臂,他們將會被自動化替換掉。

 

全自動化即將上線,將有更多的工人失去工作,故事到此為止。

 

 

02 自動化一來,除了資本沒有贏家

 

曹德旺是務實的中國優秀企業家,他去美國建廠不是為了麵子有光,而是去掙錢。幾年前,他曾說過為什麽去美國投資建廠的原因:

 

  • 土地成本:中是美的9倍

  • 物流成本:中是美的2倍

  • 銀行借款成本:中是美的2.4倍

  • 電力/天然氣成本:中是美的2倍以上

  • 蒸汽成本:中是美的1.1倍

  • 配件成本:中是美的3.2倍

  • 稅收成本:美國稅收優惠力度大

  • 清關成本:美國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

  • 人工成本:中國成本優勢趨弱

  • 折舊成本:美是中的1.7倍

  • 廠房建設成本:美是中的4倍

 

美國提供了更低的生產成本,所以福耀選擇在美國開廠,其盈利要比中國工廠更好。但是隨著高科技中國企業的進入,中美藍領發生的碰撞,就使最初的希望和樂觀遭受了挫折。

 

關於《美國工廠》,有個網友評論得好:“看這個片子的時候,我一度混淆了兩個國家。到底哪個國家是資本主義?哪個國家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國家反而剝削更嚴重,而且罔顧工人的權益;反而資本主義國家(被迫)注意各種安全措施,而且還有工會介入保護。”

 

非常荒謬的現實!社會主義國家更“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國家更“社會主義”?《美國工廠》拍得客觀真實,它讓中國觀眾看得五味雜陳。

 

誰不知道中國效率是靠剝奪底層工人的健康、安全和尊嚴換來的,把這種dehumanized的東西往外帶,就是一種汙染。

 

中國工人明明被加班製度虐得體無完膚,卻還要處處維護這種加班製度。可怕的是,他們的思想已經趨於習慣了。累啊,但是習慣了!

 

當初那些為阻撓工會的成立,用粗暴或陽奉陰違的手段,把支持派的美方工人幹掉的中方管理層人員,他們以為自己堅定地站到了老板和資本一方,便能獲得持續而穩定的利益,殊不知,他們也將會被自動化所代替。

 

美國工人還是中國工人,生存還是尊嚴,當低人權優勢也降低不了經營成本的時候,自然要搞自動化生產。

 

而且,不管你是哪國的工人,處境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再手快再年輕的工人,又怎麽趕得上機械臂呢?爭來爭去不如機器,機械臂才是最後的贏家。

 

更殘酷的未來還在後麵,這就是這部紀錄片的荒誕之處。頓時,一種悲天憫人的氣氛湧起。

 

 

03 好的紀錄片會把思考留給觀眾

 

福耀集團顯然是一個在紅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企業實行軍事化管理,企業文化宣傳福耀是一個大家庭。

 

曹德旺信奉愛拚才有贏,他也說過,人活著就要幹活,不去建設社會,那就隻能去破壞社會。“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總書記也是這麽說。

 

中國工人不是天生願意被壓榨,隻是中國人窮怕了,中國人要過更好的日子,隻能先苦後甜。這三十年來,中國人也正是靠著這種念頭才越過越好。

 

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裏,個人是屬於集體的,他們可以犧牲個人來創造集體利益,這讓薅慣了世界人民羊毛的美國人就不太理解中國工人的,可以為老板無私奉獻的“人肉幹精神”和“電池精神”。

 

美國人也不能理解,為什麽中國崛起的這麽快?

 

福耀工廠的工人,就是大部分中國工廠的縮影。中國人是先要生存,再要生活。作為一個後發達國家,很多工人已經習慣了集體式的工作和管理,已經習慣了強調奉獻精神,而這些在美國肯定是沒有出路的。

 

《美國工廠》沒有自帶一種立場和觀點,它不是非黑即白的,它讓觀眾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們都在努力去看每個人的視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而每個人也都有為自己發聲,有表達自己的權力,這也正是這部片子延伸的,讓人思考的東西。

 

 

 

 

 

 

為愛閱讀的你推薦一個有趣有料的北美公號文集:維羅陽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