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百多年以前,英國學校教曆史是不教中國事兒的。
知道中國事兒的人是到過中國做買賣的商人和傳教士,而他們對中國人都沒有好感,一說到中國自然就不會往好裏說。
也有一些英國人對中國人的認識是從報紙和電影上看來的。
裹小腳,抽大煙,吃老鼠,私運軍火,強奸婦女不問老少,害死人把屍首藏在床鋪下麵...
英國人罵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陰險,最汙濁,最討厭,最卑鄙的一種兩條腿兒的動物。
英國人看中國人就是長著討人嫌的,又髒又臭,黃臉的,胡塗傻蛋。
這就是落後中國在歐洲人眼裏的樣子,他們辱罵中國人早已經成了一種曆史習慣,就像是中國戲台上老給曹操打大白臉一樣。
由此可見,宣傳的力量有多可怕!
02
英國也有日本人。
日本人所到的地方有日本窯子,但是除了窯子,他們還有銀行,輪船公司和別的大買賣。
中國人所到的地方就隻有小飯鋪和洗衣房,中國人是除了洗衣裳和做飯以外就沒有別的事業。
雖然歐美對日本人也一樣瞧不起,但是在藐視之間卻含著點兒‘怕’和‘佩服’。為什麽?
因為一個世紀以前,中國沒有出過一個驚動世界的科學家,文學家和探險家,中國的海軍陸軍也不行,萬國運動會上也沒有我們自己的人。
所以,這怎麽不讓專以海陸軍的好壞,來評定文明程度高低的歐洲人看低呢!人類是最欺軟怕硬的動物,小老鼠能和老虎談交情嗎?
國家弱了,你抗議也沒用,沒有哪一個會因為你弱就同情你。
國家強了,你不用抗議,他們也根本不敢欺負你。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應該是肩膀齊為兄弟。
也所以,中國要像日本人一樣造大炮,造飛艇,造一切殺人的利器,非要動武不能抬頭,也隻有國家主義才能救中國!
03
熬夜讀完了老舍的作品《二馬》。
《二馬》是一本可以當作史料來研究的小說,它是一個海外留學生都應該一讀的書。
有人說《二馬》是留學文化的先驅,有人讀出了旅英精神的痕跡。
據說,《二馬》也是陳道明喜歡的作品,或許也是基於對其中某些文化的批判吧。
老舍早年留學英國,《二馬》是在他離開英國之前寫的最後一部小說。
想來老舍在英國待得很苦逼很不舒服,估計也沒少受刺激。霧都茫茫,前路何許?最後找不到解決之道了,也就一走了之。從老舍描寫的倫敦人怎麽看中國人也就看明白了。
也幸虧是老舍寫了出來,否則很難想象,近一個世紀之前的留學生是那樣生活的。
所以,如果你還不清楚二十世紀初"東亞病夫"是個什麽樣子,就請讀一讀老舍的《二馬》吧,看看英國人是怎樣自視甚高地妖魔化中國人的。
也所以,要想突破藩籬,必先悟徹周天;若想窺見周天,就要先把每一腳都踏踏實實地踩在地上。
我們要正視曆史。
04
最近讀了一篇網文,很喜歡,題目是《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對作者提出的人脈問題,深以為然。
舉一個作者給出的例子吧。
她有個閨蜜,每天在單位渾水摸魚,相較於工作,她更熱衷於結識各種各樣的“牛”人。
加個群,要把群裏的所有人都加個遍;
節假日,積極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或聚會;
校友會,同學會,家長會...她是最活躍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她的手機早早就加滿了5000人。她常說“人多了好辦事,朋友多了走四方”。但是事實上,“朋友多”了似乎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少實際的幫助。
有一次,她妹做微商需要客源,她就掏出手機,劈裏啪啦地黏貼複製一番之後,就把一個“三無產品”的微商信息統統發到了朋友圈。她還號召有影響力的群友幫忙轉發。
結果是,
時隔一天,一大群人就把她刪除拉黑了,她被驚得目瞪口呆。相比於她的憤怒,更多的是尷尬。你想啊,隻為了一個“小忙”,能讓別人毫不猶豫地拉黑你,這種感情能有多脆弱。
所以說,有一些“朋友”,隻不過是你的一廂情願而已。
05
我非常讚同上文中作者的觀點:
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認識你。
人脈的核心是資源互換。有人幫你,也是想從你身上獲取好處。
與其比人脈,不如拚實力。一個人的實力才是你安身立命之本。
一旦你有了實力,所有的圈子和資源就會主動地向你靠攏。
人脈不是求來的。你沒有實力,你不優秀,再多的人脈也隻是一大堆人名兒而已。
有的人拚命地擠進一個很屌的名人圈,以為自己就是圈子裏的人了,以為自己搭上了大船,把圈子裏朋友的優勢都當成了自己的優勢。
可是在名人眼裏,你就是一個微信頭像。
圈子是牛逼的圈子,但有可能某一天因為你不夠牛逼,就會被踢出來。
在強弱極度懸殊的情況下,也隻有弱者才越弱,也隻有弱者才越混越慘。
弱者是來來去去都是死胡同,強者則不然。
所以請記住蕭伯納的那句話吧:“這個世界有點霸道,有點偏袒,有點蠻不講理,所以有人被遺忘在人世間,有人被佩戴上了主角的光環。”
為愛閱讀的你推薦一個有趣有料的北美公號文集:維羅陽光
一個記吃不記打的隻會在曆史中輪回....
寫的挺引人入勝,我以為要說作人當自強,怎麽一下子就得出得有殺人武器先殺個人別人才敬你呢?這不就是成了
“我是流氓我怕誰”了?
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