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日子是什麽,是窩在沙發上擁著抱枕拿著手機看書。這兩天暢快淋漓地讀完了劉震雲先生的《單位》和《一地雞毛》,真是痛快!
劉震雲講故事(在這兩部作品中),緩緩溪流,平平淡淡,沒有高山,沒有大川,沒有跌宕起伏,就把中國舊時單位的那點兒陰暗麵,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中的那點兒醜陋事,都抖落了出來。你就不得不佩服劉震雲寫作功力之深厚了。
《單位》和《雞毛》互為姊妹篇,都是劉震雲的‘新寫實’創作小說。他娓娓道來的主人公小林,一個初出茅廬的普通科員,是怎樣經曆入黨風波,職務升遷,分房子搬家,科室糾紛,老婆換工作,鬧心小保姆,鄰裏相處,孩子入托等等一係列日常瑣碎問題,而最終就把自己的初心忘了,一切當初追求理想的勁頭,也都被統統地銷蝕掉了。“宏圖大誌怎麽了?有事業理想怎麽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這就是那時候的職場。
職場殺戮,就像勃朗特形容的一種殺人方式。它不是大斧一揮的直接劈下,也不是一寸一寸的流血刀割,它就在你察覺和未察覺之間遊離,就像極不舒服的頭發絲一樣地慢慢蠶食。如果你成熟了,那麽恭喜你,你終於入道了,你終於被洗練成一名像職場人一樣的職場人了。這就是故事中某部某局某處的單位寫照,中國舊時單位的縮影。
看完後靠在沙發上發愣,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知道還有多少讀者會對號入座,會聯想一下曾經的自己是小林呢還是老李?那些被希望揚起又吹落的,一波又一波的信仰,上下地翻騰過,最終還不都是淪落成無所畏懼的麻木和摳摳索索的竊喜。在舊時單位混日子,可不都是那個樣子麽。“世界說起來很大,中國人說起來很多,但每個人迫切要處理和對付的,其實也就是周圍那麽幾個人,相互琢磨的也就那麽幾個人。”
看完《單位》和《雞毛》,請你告訴我,那個民族到底還有沒有希望了?
看完《單位》和《雞毛》,請你再告訴我,人人可以模仿劉震雲的語言寫小說,但是他的細膩觀察和文中警示,是不是人人都可以企及?
在小說中看到了很多厲害的句子。今天做個‘句子君’,讓你我再重溫一下人生百態和職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