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讀《陳情表》,又一次痛悔未盡的孝心!
父母在,不遠遊,我遊了。
父母在,盡早歸,我至今未歸。
曾經有一份盡孝的路擺在你麵前,你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必定追悔莫及。
老父母日漸衰弱,祈盼遊子回鄉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我呢?!
今天又讀了李密的《陳情表》,又被他拳拳的孝心感動了一回。
蘇軾雲,“讀《出師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讀《陳情表》而不流淚的人,不是孝子。 ”讀完 《陳情表》,我心裏難受,但是自己心裏知道,並不是一個孝子。
《陳情表》中,李密曆數和祖母形影相吊的骨肉深情,慎惻纏綿,不能不使人感動至深。
李密原是蜀漢後主劉禪的郎官,景元四年 (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後為‘晉武帝’,他采納懷柔政策,極力推崇‘以孝道治天下’,籠絡蜀漢舊臣,而李密就是被征召為‘太子洗馬’的其中一人。當時李密正值44歲。
天子讓你上朝,怎能辭不就職,否則,必有殺身之禍。而李密憑著一篇《陳情表》,不但把晉武帝看得是肺腑翻江倒海,準予他暫不出仕,而且還特賜兩名奴婢輔助侍奉老太太。
怎樣的一本奏折,能有如此之大的力量?怎樣的一篇美文,能有如此之大的神威?
讓我們再重溫一下李密當年的《陳情表》吧,再看看他在裏麵到底寫了些什麽?
文本簡易翻譯:
臣自幼命運多舛,六個月時喪父,四歲時,母改嫁。臣祖母劉氏憐惜臣孤苦無依,便親自撫養。臣自幼體弱多病,長至九歲還不能行走。臣是獨子,近無親戚兄弟,遠無叔伯堂表,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唯與祖母相伴。祖母劉氏有疾,因病臥床,臣侍奉左右,不敢解衣。
現今君主聖明,臣也大受教化,先被薦為孝廉,後又推為秀才,而又封臣為‘太子洗馬’,如此浩蕩皇恩,即使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盡。然一道道就職詔書紛紛而至,措辭嚴厲,命臣速離家赴官,責臣有怠慢之舉。推緩皇命,實屬無奈,皆因祖母病情,一日勝似一日之嚴重。是去,是留,進退兩難,臣亦狼狽不堪。
陛下廉明,以孝為先,對故臣遺老尚能憐恤贍養,更何況臣之孤苦淒楚焉。如今臣為亡國之人,卑微低賤,卻承蒙如此恩寵,又怎敢些許猶豫,又怎有非分之心,實在是祖母如西山殘陽,氣息奄奄,朝不保夕亦。竊以為,如無當日祖母養育,必無臣之今生;而祖母離開臣,也必無法安度餘時。出於此私情,遲緩赴命。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九十有六,相較臣效命於陛下之時日,臣報答祖母養育之恩時日已然不多。鳥知反哺,何況於人。望陛下準許臣能為祖母養老送終也。
臣現之狼狽處境,不但蜀地郡縣百姓知道,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在眼中。臣盼陛下憫臣一片苦心,滿足臣卑微願望。倘若祖母得以終老,日後臣活著,必為陛下拚死效命,即便臣死了,也定會結草銜環,以報君恩。現臣以惶恐之心呈上此表,盼,盼。
在《陳情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密對祖母的特殊感情,還有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更有不能從命的無奈苦衷。全篇皆是真情流露,辭意懇切,哀婉動人,蕩人心腑。
一篇文章貴於有情,以情感人,必動惻隱之心,李密的這篇《陳情表》做到了。這篇文章被認定為是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傑出代表作之一。
有人說過,感情是文章飛騰的翅膀,看一篇悲痛淒婉或者激情騰躍的好文章,就如同插上了翅膀,會把讀者的靈魂帶到感情最深的地方,所以讀完了李密的《陳情表》,我開始想念我的老父老母親了。
《陳情表》中的成語
孤苦伶仃
煢煢孑立 (qiong qiong jie li)
煢煢孓立 (qiong qiong jue li)
形影相吊
急於星火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烏鳥私情
皇天後土
記錄北美生活 有態度 有溫度
力讀人間好書 有廣度 有深度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種欣賞
=================================================================================
為什麽不能帶祖母赴任?
煢煢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煢煢孓立:qióng qióng jué lì
“孑" 和 “孓”,傻傻地分不清。
================================================================================
煢煢孑立
為什麽不帶著祖母赴任,我試著回答一下:
一,李密極孝。
二,祖母年邁,確實有疾。
三,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情節,心中一直有‘一臣不侍二主’的梗。況且他一直認為舊主劉禪是像‘齊桓公’一樣的人物。
四,天子左右,必會如履薄冰,況且還是剛剛建立起來的新政。在對晉武帝還不了解的情況下,李密沒有盲目而為。
五,李密是在借‘孝義’為辭官做的一種‘敬謝不敏‘的托詞。
================================================================================
為什麽不能帶祖母赴任?
李密當時是以‘極孝’聞名,他侍奉祖母劉氏‘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嚐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這也就是他祖母在那個年代能夠如此長壽的道理之一吧。
================================================================================
祖母九十六了?在那個年代,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