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神交已久的一位編輯老哥,經常會去佛堂做義工。 現在人已經退休了,但是, 做義工的腳步不但是沒有停止,反而是更加頻繁了。
義工 (Volunteer Work),是在沒有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把你的時間,精力和技能貢獻出來,為改善社會和社區進步所做出的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活動。
在美國,義工文化深入人心,人們非常看重這種奉獻和服務精神。
1974年美國總統尼克鬆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他確定了一個每年一周的義工周,即4月15日至21日。這個義工周又以一種優良的寶貴傳統延續了下來,一直就延續至今,因此做義工就融入到美國人民的生活。
美國的高中生,想要順利畢業或者拿到理想大學的錄取書,做義工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們必須為社會無償服務60小時之後,才能拿到那份明確寫著義工類型和時間的證明。
很多老年人也非常願意把做義工當做自己晚年生活的一部分。他們說,做義工不但又重新回歸了社會,能和更多的人接觸交流了;更可喜的是,能看到被幫助的人擺脫困境,他們也特別興奮。 做義工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樂趣,比在家裏獨處要好得多。
義工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一種是向有需求的人群奉獻愛心。譬如在醫院,學校,養老和宗教機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為殘疾人進行的募捐;在紅十字救助中心幫助流浪漢;更有甚者還去不發達國家進行的支教活動。
另一種是為了保護環境而做的清潔勞動和組織宣傳。
“沒做過義工,也就得不到社會尊重。”在這種認知的教育下,美國孩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做義工,我光榮’的價值觀,而且還一直做到了老年。
記錄北美生活 有態度 有溫度
力讀人間好書 有廣度 有深度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種欣賞
----------------
什麽事一到美國就變得高級了似的。蘇聯不也搞星期六義務勞動,我們小時候,什麽大掃除,植樹,拔草,教室衛生,都是強製義務的。美國學生校內衛生就在眼前,也沒見誰管,盡去外麵裝樣子。
老人倒是很多是真心的。這個很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