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多倫多時,就常常看到圍坐於地的街頭行乞者,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天天從他們身邊經過,時間一長,慢慢地,竟鈍化掉了最初的違和刺目感;而那些遊走在街頭的流浪漢們,倒也好像變成了渾然天成,順理成章的街中一景了。
沒有想到搬到佛州小城不久,也會遇到“久違了的”流浪漢。有一天,我牽狗散步,遠遠就看到兩個異性男女,他們手拉手的親密,還著實讓我心動了一下,“看看人家,這恩愛的樣子可不是秀出來的。”然後,我就不疾不徐地跟住他倆,一直就跟到了一個街口。然後,就看到了戲劇性的一幕。
這對Couple竟從街角路邊的雜亂衣物中,先是翻出了一個寫有乞討字樣的牌子,隨後就雙雙辣眼睛般地,開始向過路行人乞討了,原來他們竟是一對兒恩愛有加的Homeless People。看著他倆的麵孔,又猜猜兩人的年紀,立刻就和我大腦裏固有的,頹廢衰老的乞討形象背道而馳。“好好的年齡,棒棒的身體,不出去幹活,倒跑出來幹這個?”其實在北美,這類流浪漢並不是真真正正的乞丐,他們都被叫做無家可歸者。
佛羅裏達常年溫暖沒有嚴冬,這就給流浪漢提供了一個趨於完美的行乞條件;他們不會像多倫多流浪漢一樣,有被凜冽寒風凍死街角的危險。白天,他們就散落在街巷公園,逍遙任性地席地而坐;晚上,他們就去免費的收容所救助站,Shellter,去洗個澡,去睡個覺。也有哪也不去的,就在街頭長椅上湊合了。
通常美國政府會給那些失業者或流浪漢,發放失業救濟金或食品兌換卷, Food Stamp。他們可以去超市隨意換取食物,但是絕對不可能像使用現金一樣,去購買超出食品以外的東西,如煙酒,如藥品。政府的這個政策隻是幫助這些人維持簡單的生存溫飽,餓是餓不死,但是想要過好,就很難!因為這個幫助提供的隻是關心而不是金錢,是個“Care not cash plan”。
不過美國社會對流浪漢是相對寬厚包容,沒有太大歧視的。美國人認為,流浪漢也有和正常人一樣的權力,也可以呆在美麗的公園,也可以去享受大自然。同時很多美國市民對他們也比較友好,有些還會主動地給他們買杯咖啡或一份午餐。
美國的流浪漢到底是些什麽人呢?我們可以簡單地歸為以下四類。一,因為衰老,真正失去工作能力的勞動者。二,失去親人,身體或心理有著健康問題的貧困人群。三,身無分文的懶漢和嗜毒如命的癮君子。四,有著戰後心理後遺症,緊張焦躁的退伍老兵。
在美國,流浪漢可以通過政府,社會,個人或他們自己的小群體,得到相應的溫暖和安全感。“一個國家的強大,應該是人們之間的互相理解、彼此尊重;連生活在這個國家最底層的人,也都有著活的尊嚴和保障”。
所以雖然流浪漢們食宿街頭,但他們並沒有多大的生存壓力;有人反倒喜歡那份無拘無束,閑適疏慵而要成為一名流浪者。有人說,在美國,最痛苦的階層不是一貧如洗的窮人,而是那些處在工薪階層的人們;因為他們掙的不多,可交的不少;還有人說,如果在美國,要不你去當個富翁,要不你就去當窮光蛋。就好像,這倆悠哉遊哉的佛州流浪漢一樣。
記錄北美生活 有態度 有溫度
力讀人間好書 有廣度 有深度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種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