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解一座新居城市,我劍走偏鋒,跟著買房經紀四下看房到處轉悠。看的多了,不但對小城有了全新認識,而且,一個我從未聽說過的概念詞語也浮出水麵,“55歲以上年齡養老社區”。
我在加拿大也經曆過數次買房賣房,我以為對其中的操作程序已了然於胸,但是,並不是。在美國買房,這個“55以上”就是給我上的第一堂課。
“55歲以上年齡養老社區”即被稱之為“年齡限製居住小區”,房屋所有者和住戶的年齡都要在55歲以上,如果你還沒有老到這個年紀,對不起,就非請勿入!
“55”的房屋有新有舊。有老樹蔥鬱的成熟獨立房或連排鎮屋,也有剛剛掘地而起的別致單元或嶄新樓宇,而“55”的價格可要比同等類型的房子便宜一半。就比如,以我居住的佛羅裏達州為例,一個2臥2衛1廳的8成新樓中單元,市麵售價如果20萬的話,“55”就砍掉一半,叫價隻有10萬;而一個全新的3臥3衛2廳的獨立小別墅,市售價30萬的話,一樣放到老年社區,價格對折也就15。
在美國,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們,有一個可以安享晚年的歸屬之地和可以承擔得起的價格,是美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所以很多美國人年紀一到都紛紛搬進“55”。
供求關係決定著市場價格,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麽這類房屋的出售價格會如此便宜?
第一,購買者的年齡必須要到55歲或以上,單隻這一彪悍政策就大大刷掉了一批有能力的購買者。也因此,在佛州,這類房屋的出售數量明顯超出符合條件的購買人群。如果你看到房屋上市的廣告,你想買,就打電話過去,得到的回複大多是“夠條件嗎?對不起,不能賣給你。”
第二,管理費也是一道很高的入住門檻,也是攔截入住者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房子便宜了,但每月都要支付固定的管理費用,如此這般,也粗暴地拒絕了那些沒有終身儲蓄,或隻寄希望於每月領取困難補助的人們。
第三,“55”的投資潛力有風險,因為它對承租戶也有一樣的年齡限製。有的社區還有不可以養寵物,或租期時間不能超過3年等的製約。同理,就再次降低了投資者的購買興趣。
“55”的房子到底都長什麽樣呢?就讓我們簡單地去看一看。既然是統一社區,就要有規劃一致的建築格局,區內的房屋風貌也就新舊類似,大小劃一。社區內還有各種功能性服務設施,譬如門衛,健身房,俱樂部,小教堂或遊泳池。因為管理費是從每月200元到800元不等,懸殊的價格差距,也就有了大不一樣的配套服務。有的管理費已經包含了房屋保險,水電氣暖,垃圾處理,綠植園藝;有的還包含了電梯,還有每周接送住戶們去商場逛逛的車輛,還有送你去醫院看病拿藥的相應服務。更因為是被主動或被動的層層篩選過,就使居住在同一社區內的人們沒有了太大的生活差異。
在美國能出現這種“55”,是和美國家庭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老外一向有獨立生活觀念,子女18歲成人了,大都被趕出家門,自食其力。但等自己老時,也不會和子女們同住,他們總是把自己居住的房屋賣掉,再以低價格購買和入住“55”。而他們的成年子女也隻是過來看一看,轉一轉,最多就是小住幾日,但絕不會再和父母們長期同住。
所以很多美國人老了,都會算計著相約幾個同僚密友,然後前後腳地搬到同一個“55”。也因為如此,這個“55歲以上年齡的養老社區”,就成為了他們晚年的安居天堂,生活福地。
記錄北美 有態度 有溫度
力讀好書 有廣度 有深度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種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