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誰主沉浮?
討論下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在這個問題上,世界可以被歸納為三部分,也隻能被歸納為三部分:美國、中國、外國。
這就是現實的殘酷,除了中美,管你是安理會常任、工業大國、地區豪強還是金主老財,統統都隻有和非洲土著坐在一塊的份,世界霸主的爭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排在後麵的,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之前的全球化,是美國倡導的;現在的逆全球化,還是美國倡導的,這倒不能算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臉,隻能說,世道變了,此一時彼一時。美國改變世界、做潮流的引領者,有這個能力,也的確做得到,隻不過全球化更難一點,需要規則、需要包裝、需要盟友、需要追隨者,不像逆全球化,自己一句話就都辦到了。美國的資本,在於貨幣霸權、軍事霸權、規則霸權、輿論霸權,除了美國,不能想象誰還能命令本國的企業不許去國外建廠,國外的企業卻必須來本國建廠,如此違反常識的事,也隻有霸主才做得出來。
中國雖大,從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來說,也從來隻能做個追隨者,喊了幾十年的融入世界,就是明證。但中國又不僅僅是個追隨者,雖無力出擊,但足以自保,就像一艘驚濤駭浪中不沉的巨輪,世上隻此一家,別無分店。中國的資本,在於十幾億人口的市場、完整的工業體係、發達的基礎設施和勤儉持家的傳統,全球化時,中國能拿得出供養世界的產能,逆全球化時,中國能憑借內部循環衣食無憂,即便到了末日,所有國家都閉關鎖國老死不相往來,中國也肯定是最晚崩潰的那一個,這點自信還是應該有的。
中國有十四億人,美國有三億多人,中國正好是美國的四倍。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企業A,美國企業B,兩家都占有了中美所有的市場,如果打起貿易戰來,A企業將損失五分之一,B企業將損失五分之四,這就是從全球化到逆全球化要付出的代價。理論上是如此,現實也許更糟糕,中國企業並沒有幾家能真正打進美國市場的,有也是玩具皮鞋之類的低檔貨,而美國占領了中國半壁江山的大品牌,卻比比皆是:波音、微軟、英特、耐克、蘋果、麥當勞、好萊塢、可口可樂……老長的一串,這些公司,都做好丟失十四億用戶的準備了嗎?
至於那些“外國”,除了隻能在潮流中隨波逐流之外,更多的時候,是被潮流當做了棄兒。一批缺東少西的所謂工業國,吸食了多年全球化的毒品,早就病入膏肓、不能自拔,一點風吹草動都足以致命。拿“外國”中的翹楚德國來說,尖端工業無人能敵,看著挺高大上的樣子,但當年俄羅斯一句關閉輸歐天然氣的閥門,就被嚇得魂不附體,更漫說真的逆全球化了,世界對德國石油、天然氣、煤炭、鈾礦石……統統禁運,那這位工業強國一下子就現了原形,沒有電力,尖端工業的工廠靠什麽開工,難不成要在萊茵河上築壩修水電站?那不成了國際笑話了。
身處亂世,中國需要的是定力,而不是趕時髦,隨著別人引領的潮流到處亂跑。中國已經吃過不止一次自己搞亂自己的苦頭了,現在,穩住心神,看看別人會不會也自己搞亂自己,豈不是件很愜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