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親失語以後

(2017-02-08 22:12:47) 下一個

元旦前兩天的傍晚家裏的電話鈴聲響了,來電顯示是二哥的電話。二哥常給我打電話,我們有事沒事過一段時間就要通話聊一會天。所以這次我也和往常一樣不假思索地拿起了電話。

"老三你還好吧?”這明顯事先經過深思熟慮後的平靜聲音讓我一驚!我們這些遠在他鄉的人最擔心家裏出事,也最怕這種電話。我嗯了一聲,急切地但卻又很膽怯地想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二哥略停了一下接著說:“我想跟你說一件事”。他的語氣越平靜我的心頭越發緊發沉。我按住驚悸的心告訴他有什麽事直接說。二哥告訴我說母親中風住院了。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

母親今年已經八十五歲了,二十年前發生過一次腦血拴,因搶救及時恢複得很理想,基本沒有留下什麽後遺症。

二哥緊接著安慰我說:“應該不會有什麽大事,你不用擔心,也不用回來,一切由我們照顧。本不想告訴你的,隻是醫生說這七天是危險期,怕萬一有什麽事你好有準備。”

我趕緊要求視頻,我侄子用手機打開了視頻。我看到母親躺在病床上,手上插著掛點滴的管子,嘴巴有點歪,不能說話,但腦子似乎還清醒。躺在病床上的母親已垂垂老矣,如風中之燭,我看了很擔憂。我喉頭一緊,不自覺地兩行熱淚流了下來。

最近這十幾年不管工作多忙也不管家裏事多,我總是想辦法爭取一年回國一次。我明白就算我一年能回去一次,一次能在家住一個星期,餘生能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屈指可數的。所以回國後我盡量推掉所有的社交活動,不想離開家,隻想在家裏多陪陪母親,和母親說說話。

我看著病中不能說話的母親,我擔心以後聽母親說話都可能是一種奢求了,心中有一股不可名狀的悲哀與悲涼!

母親是這一輩子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母親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小時候的我,也塑造著我的價值觀。

從小母親就要我們自強自立,要爭氣,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求人不如求自己,寧願讓人嫌也不要讓人可憐,給我解釋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道理。我剛上初中不久父親就因勞累以及生病過早地去世了,母親領著我們兄妹四人艱難度日。母親除了在生產隊勞動爭工分及繁重的家務外還要偷偷摸摸地做生意,盡管這樣也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時常吃不飽。那時為了節省柴禾,晚上洗完臉後就把洗臉盆中的熱水倒到洗腳盆裏,一家人圍著洗腳。母親的腳因饑餓和勞累而浮腫,襪子經常不易脫下來,腳背和腳脖子一按一個坑半天回不去。八十年代政策剛一鬆動,母親就領著家人做生意,很快就擺脫了貧困。

母親要我們知恩圖報。即使是前幾年我回去在街上看到了熟人,和別人打過招呼後母親還會告訴我什麽時候別人幫助過我們什麽。也常和我們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告誡我們別人大紅大紫的時候不要去巴結但別人落難時要去幫助。

從母親那裏我學會了如何和人相處,什麽樣的人可交什麽樣的人不可交。從小常跟我說:隻聽我前人說人不聽我後人說我。跟我解釋說在你麵前說別人壞話的人也會在別人麵前說你壞話,這種人要遠離。這讓我遠離了很多的是非,也讓我從小就知道在別人背後說壞話的人是小人。

“一樣米吃出百樣的人”是母親常說的話。這讓我懂得世間什麽人都有,也讓我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當我遇到不可理喻的人的時候這句話會讓我坦然很多。

當家人或鄰裏之間有矛盾時,母親會說(責)怪別人時也要怪怪自己,要正看看也要反看看。這讓我學會了如何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如何put yourself in other people's shoes. 

母親的人生警句還有很多,這都是我成長時不可忽缺的營養。

我很多年前就開始計劃等女兒上大學後我要回去侍奉母親的暮年。眼看著這一願望還有一年就可以實現了,我多麽想祈求上蒼再現奇跡讓我老母親早日康複,早日恢複語言功能,讓我有機會盡人之子之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